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30494丛书名: 考研心理学用书
《中公版·2022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312)(全新升级)》具有以下特色。
一、注重引导,提出建议
本书每部分开篇的“科学导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考生可以通过“考查目标”了解每章的重难点;详细的“参考书目”罗列了相关心理学图书的编者、出版社和版本,考生可以阅读这些图书辅助复习,排除备考中遇到的问题;“考情地图”则为考生呈现了该部分历年的考情对比,简洁明了;编者根据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对考研心理学的深度研究,为考生提出了“复习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
二、梳理内容,分析考情
本书每章的“逻辑图解”都对本章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本章考情”则为考生列出了易考考点和考查题型;“考点梳理”对每个考点进行系统讲解,帮助考生详细、深入理解知识点,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帮助考生复习重难点。
三、真题再现,习题演练
在每章的“考点梳理”中穿插了“真题再现”,并给了出题年份。同时,为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本书每章都细心编制了“重要考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知识点,提升考生作答能力。配套的“答案解析”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进一步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中公版·2022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指南(312)(全新升级)》一书在内文编排上分为六个部分:*部分——心理学导论,共十三章;第二部分——发展心理学,共八章;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共五章;第四部分——实验心理学,共五章;第五部分——心理统计,共三章;第六部分——心理测量,共两章。
在每一部分的前面都设置有“科学导读”,讲解了每个部分的考查目标和复习建议。同时,本书在每一章中都设置有“逻辑图解”“本章考情”“考点梳理”“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重要考题”等模块,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考试情况、吃透考点、巩固知识,更好地备考考研心理学。
部分心理学导论(1)
科学导读(2)
考查目标(2)
参考书目(2)
考情地图(2)
复习建议(2)
章 心理学概述(3)
逻辑图解(3)
本章考情(3)
考点梳理(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1)
重要考题(12)
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3)
逻辑图解(13)
本章考情(13)
考点梳理(1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9)
重要考题(20)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22)
逻辑图解(22)
本章考情(22)
考点梳理(2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2)
重要考题(32)
第四章 感觉(34)
逻辑图解(34)
本章考情(34)
考点梳理(3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4)
重要考题(44)
第五章 知觉(46)
逻辑图解(46)
本章考情(46)
考点梳理(4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56)
重要考题(56)
第六章 记忆(59)
逻辑图解(59)
本章考情(59)
考点梳理(6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69)
重要考题(70)
第七章 思维(72)
逻辑图解(72)
本章考情(73)
考点梳理(7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86)
重要考题(86)
第八章 言语(88)
逻辑图解(88)
本章考情(88)
考点梳理(8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94)
重要考题(94)
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96)
逻辑图解(96)
本章考情(96)
考点梳理(96)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02)
重要考题(102)
第十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104)
逻辑图解(104)
本章考情(104)
考点梳理(10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12)
重要考题(112)
第十一章 能力(114)
逻辑图解(114)
本章考情(114)
考点梳理(11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20)
重要考题(120)
第十二章 人格(122)
逻辑图解(122)
本章考情(122)
考点梳理(12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31)
重要考题(132)
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133)
逻辑图解(133)
本章考情(133)
考点梳理(13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45)
重要考题(145)
学科1 1(147)
知识拓展(147)
好题特训(148)
第二部分 发展心理学(149)
科学导读(150)
考查目标(150)
参考书目(150)
考情地图(150)
复习建议(150)
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151)
逻辑图解(151)
本章考情(151)
考点梳理(151)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56)
重要考题(156)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57)
逻辑图解(157)
本章考情(157)
考点梳理(15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67)
重要考题(167)
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169)
逻辑图解(169)
本章考情(169)
考点梳理(16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71)
重要考题(171)
第四章 婴儿心理发展(173)
逻辑图解(173)
本章考情(173)
考点梳理(17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82)
重要考题(182)
第五章 幼儿心理发展(183)
逻辑图解(183)
本章考情(183)
考点梳理(18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95)
重要考题(195)
第六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197)
逻辑图解(197)
本章考情(197)
考点梳理(19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03)
重要考题(203)
第七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204)
逻辑图解(204)
本章考情(204)
考点梳理(20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09)
重要考题(209)
第八章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210)
逻辑图解(210)
本章考情(210)
考点梳理(21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16)
重要考题(216)
学科1 1(217)
知识拓展(217)
好题特训(218)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219)
科学导读(220)
考查目标(220)
参考书目(220)
考情地图(220)
复习建议(220)
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221)
逻辑图解(221)
本章考情(221)
考点梳理(221)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23)
重要考题(223)
第二章 学习与心理发展(224)
逻辑图解(224)
本章考情(224)
考点梳理(22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28)
重要考题(228)
第三章 学习理论(230)
逻辑图解(230)
本章考情(230)
考点梳理(231)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44)
重要考题(244)
第四章 学习动机(246)
逻辑图解(246)
本章考情(246)
考点梳理(246)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53)
重要考题(253)
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254)
逻辑图解(254)
本章考情(254)
考点梳理(255)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62)
重要考题(262)
学科1 1(264)
知识拓展(264)
好题特训(264)
第四部分 实验心理学(265)
科学导读(266)
考查目标(266)
参考书目(266)
考情地图(266)
复习建议(266)
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267)
逻辑图解(267)
本章考情(268)
考点梳理(26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74)
重要考题(274)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276)
逻辑图解(276)
本章考情(277)
考点梳理(27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92)
重要考题(292)
第三章 反应时法(295)
逻辑图解(295)
本章考情(295)
考点梳理(295)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02)
重要考题(302)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304)
逻辑图解(304)
本章考情(304)
考点梳理(305)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16)
重要考题(317)
第五章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318)
逻辑图解(318)
本章考情(319)
考点梳理(32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52)
重要考题(352)
学科1 1(355)
知识拓展(355)
好题特训(357)
第五部分 心理统计(359)
科学导读(360)
考查目标(360)
参考书目(360)
考情地图(360)
复习建议(360)
章 绪论(361)
逻辑图解(361)
本章考情(361)
考点梳理(361)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62)
重要考题(362)
第二章 描述统计(363)
逻辑图解(363)
本章考情(364)
考点梳理(36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75)
重要考题(375)
第三章 推断统计(377)
逻辑图解(377)
本章考情(378)
考点梳理(37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08)
重要考题(409)
学科1 1(411)
知识拓展(411)
好题特训(412)
第六部分 心理测量(413)
科学导读(414)
考查目标(414)
参考书目(414)
考情地图(414)
复习建议(414)
章 心理测量的理论(415)
逻辑图解(415)
本章考情(415)
考点梳理(416)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31)
重要考题(431)
第二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433)
逻辑图解(433)
本章考情(434)
考点梳理(43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49)
重要考题(449)
学科1 1(451)
知识拓展(451)
好题特训(451)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1.正确理解并准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
2.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3.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
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难度较低,但知识点较多,容易混淆,考生在复习时要多进行对比记忆。本部分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是重中之重。另外,虽然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是目前考试的一大趋势,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多与实际相联系。
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二级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具体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其中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和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组成,且三种过程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教育心理学要研究、解释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发展。研究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揭示学生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且要研究学习的分类、探索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
(2)教育心理学还要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也就是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课堂设计,教材呈现方法,课堂管理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评价等,研究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性知识去组建及优化教育系统所必需的心理学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西方国家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早在1531年,琼·魏斯特的著作就出现了“教育心理学”一词。
(2)柏拉图认为,知识即回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
(3)洛克提出了白板说。
(4)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5)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6)赫尔巴特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并提出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詹姆斯与卡特尔是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影响的两个人。
(8)杜威倡导儿童中心运动等。
2.中国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荀子:教学相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868年,乌申斯基(俄国)出版了《认识教育的对象》,他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卡普捷列夫(俄国)出版了俄国(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桑代克(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西方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是科学教育心理学创立的标志。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4年,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个性差异及测量》三部分。
这一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
我国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作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本《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到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的相关内容,并把学科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例如,维果茨基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乃是“心理、生物的统一体”;鲁宾斯坦认为心理与活动是统一的,主张心理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形成。
40年代后,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50年代后,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接受。
这一时期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理论,但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如杜威的“从做中学”、维果茨基的文化发展观和内化说。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这一阶段注重结合教育实际,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思潮出现。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赞科夫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出版了《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奥苏伯尔倡导有意义学习,并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深化和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这一时期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愈发深入,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视角愈发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影响很大。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导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视线投向课堂,关注课堂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以此指导实践。
2.侧重学与教的互动
探讨基于学生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教学规律,使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3.以具体学科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导向和侧重学与教的互动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深入到具体学科中,探讨每一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规律和教学策略,改变了以往单纯探索教学一般规律的做法。
4.关注各种因素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重视研究社会环境、情境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开始研究电子学习的规律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教育心理学可以跟上社会的发展。
5.对于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主题持续给予关注
持续关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6.学科化程度提高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趋势。注重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在学科体系上,由庞杂、零散逐渐发展为具有系统和完善的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向综合化和跨学科化方向发展。
(1)教育心理学概述考点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为研究对象、历史发展两部分,考查形式集中为客观题。
(2)考生要能正确区分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中的学者及其贡献。
单项选择题
1.教学可分为三个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2.迄今为止,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卡普捷列夫 D.霍尔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学分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故选A。
2.C。解析:迄今为止,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是卡普捷列夫在1877年的著作。故选C。
第二章 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一)学习的含义及理解★
1.学习的界定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2.对学习含义的理解
(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凡不是由后天获得的经验或练习而引起的行为变化都不能叫学习。比如由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由疾病引起的体力减弱,由药物引起的行为减弱或增强都不是学习。
(2)由经验引起的改变可能是思维上的(对艺术的鉴赏,对新思想的接受),也可能是行为上的(技能的掌握),但都应该是持久的(不是持久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学习),并且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代表着学习的发生(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行为变化,但不能视为学习)。
(4)不仅人类有学习的现象,动物也存在。
(5)学习是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如果不能适应环境,不能称为学习。
(二)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物种进化水平不同,学习在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物种越低级,遗传和本能所起的作用越大;物种越高级,学习所起的作用越大。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力,促进大脑智力和性格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学习的分类★★★
(一)学习水平分类
1.雷兹兰对学习水平的分类
雷兹兰依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水平分为以下四类。
(1)反应性学习: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腔肠动物可以产生此类学习。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包括抑制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
(4)象征性学习:即思维水平的学习,主要为人类特有,体现在言语学习的三个阶段,即符号性学习、语义学习和逻辑学习。
2.加涅对学习水平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将学习水平分为以下八类。
(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即经典的条件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