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5617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法律问题的科际性、复合性、交叉性日趋显著。本书着眼于“法律”“人文”“科技”的交叉议题,旨在聚集法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力量,开展法律科际交叉问题研究,探索过去与未来良法善治的人文关怀、科技动力和价值取向。
全书共分为“法与人文”“法律与科技”“人文与科技视野中的法哲学”三个部分,丰富展现了法学及其交叉学科对“法律如何规范科学技术”“法律如何回应科技形塑的社会关系”“人文精神如何引导科技法学”等前沿性、根本性问题的前瞻性的深入思考。全书既有对法律所涉及的人文主义及相应历史演变脉络的介绍和梳理,又有对当下前沿科技发展及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同时还能跳出既有的规则体系和制度原理的逻辑范式,结合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对其引发的既有法律责任进行辩证思考和全面探讨。
本书凝结相关领域的精髓和成果,受众群体广泛,关注人文主义法学,可以阅读本书;关注人工智能与算法规制,可以阅读本书;关注法哲学,亦可以阅读本书。
法与人文
人文主义法学的发展脉络与知识谱系
神学、科学与人文
——三种观照法律的视角及其比较
“人文主义法学”的缘起及其价值
法理学实验研究的兴起及其人文意蕴
清代的民间地权习惯与基层财税困局
——以闽台地区一田多主制为例
法律与科技
人工智能立法的“技术—社会 经济”范式
——基于引领法律与科技新型关系的视角
算法的法律与法律的算法
“人工智能 法律”发展的两个面向
当法律责任理论遭遇认知神经科学
法循证学
——循证方法在法律领域的引入
试论作为新兴权利的代际权利
——从人类基因编辑事件切入
行政自制中信息工具的法理阐释
——行政伦理柔性制度化的可能与限度
人文与科技视野中的法哲学
基因编辑必然违背人性尊严吗?
公共法哲学与法哲学的公共阐释
基因改造、人性与人类价值
——辩护一种自然主义的“人类改进”概念
生命科技与人类命运
——基因编辑的法理反思
伦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与道德—法律的客观性
——围绕罗尔斯建构主义方法的考察
数据主权与司法长臂的理论分野与实践冲突
代孕的伦理困境
序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全国科际法学2019年论坛暨’法律·人文·科技’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该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主办,发起单位包括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首届论坛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数十所知名高校的50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参加了研讨。论坛初步讨论了法律与科际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新法科”的认识,凝聚了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共识。
华夏文化经历数千年人文传承。国人在经历近代觉醒后发现,我们是个有人文传统而缺乏科学理性和法治传统的国度。效仿和追赶型发展成为百年主题。近40年,技术随着经济增长获得快速发展和应用。当代新科技在增长人类能力,造福人类,我们的法学理应以开放的态度,张开双臂迎接新科技!
但是,当代新科技广泛、深入的应用,已经贴近或紧逼每个人的肉身。技术正在尝试着对个人的身体完整、行动自由、身心健康、人格尊严进行奴役和侵害。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并且正在向广度和深度上蔓延。人们为什么判断说当今技术在野蛮生长?野蛮生长的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具有市场和利润的动力;二是技术具有权力和管理的助推。利润市场与管理权力,有着一拍即合的默契。技术也可能摧毁人类自身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包括身体、健康、生命、自由、尊严和智慧。如果不慎防、不驱除那种现代性神话,人类的技术创造会使人类自己陷入各种“自作孽,不可逭”(《尚书·商书·太甲》)的困境,人类自身的珍贵财富可能在技术滥用中走向毁灭!显然,人类不应当只享用技术带来的物质的低级幸福感,还应有高级的幸福感。因此反思与正名很重要,如果不从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来反思,不从人文主义的法律价值来正名,则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法律与人权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会走向更紧张的明天。
法律是人的制度安排,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科技有市场和利润作动力:法律虽然能有限地促进科技,但重点是规制科技;归根结底需要人文来规制科技。这不只是科技法的问题,也不只是传统民法和刑法的问题,还是整体私法和公法的问题,是法理学-法哲学问题,是跨学科的科际法学问题。
我们为本届论坛编辑出版了这本论文集。其中的论文有的是从专门为本次论坛撰写的相关研究成果中精心遴选的,有的是近年发表的。借此机会,再次向所有的参会代表和论文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笑侠
2020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