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3129
* 快速对焦心理问题,培养心理韧性,我们都值得放在先的位置!
在本书中,我们将学会如何接纳现实,从悲伤中获得真实的力量;在面对失败带来的痛苦时,获得敢于坦承失败,迎接人生高光时刻的能力;面对原生家庭的桎梏,学会在不断地鼓励和鞭策之下,开启自己的独立生活。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强调,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展露出极佳的心理适应力,并且表现得比自小受外界所期待的更为突出,那么就是一种名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能力在起作用。掌握心理韧性,学会在在逆境中奋力一搏,才是成长路上真正的利器!
* 时刻为人生“充电”,不被逆境所吞噬, 20 个途径助你在逆境中逆流直上!
你将在本书中全方位学习20种锻炼心理韧性的途径,当被周边环境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局面时,作者告诉我们靠自己去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通过一次次的战斗和拼搏,坚强的内心才逐渐受到强化,自信心由此开始孕育。本书中作者将结合多个真实案例进行剖析,让我们在磨练自己心路历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并逐个拆解并进行分析,从而开启在逆境中逆流直上的崭新人生!
* 日本著名心理学、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加藤谛三的年度温情巨作。
作者的多部作品版权被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引进,是日本心理学界的代表人物,曾帮助无数深陷困境的人找回生活希望。
人生总是危机不断,有的人即使面对痛苦的境遇也能保持积极心态,有的人则会消沉。这种差异就在于个体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国际上备受瞩目的心理学理论,日本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将为你深度解析心理韧性理论,通过塑造心理韧性的20个途径,以及多个真实案例剖析,助你在人生之路上以强大的心理适应力“自力推进”!
第 yi 章
心理韧性是逆流而上者的特征
迷失自我就会处处碰壁 / 003
会解决问题才能一帆风顺 / 005
前摄行为让人绝处逢生 / 007
如何主动解决眼前的问题 / 009
提前规划是自我成长的方式 / 012
知己知彼是拥有控制力的先决条件 / 015
自我否定者都具有“反应性人格”/ 017
主动让人生充满建设性 / 020
具有心理韧性的四个特征 / 022
不受他人评价影响,以长处取胜 / 024
痛苦源于对过往的执着 / 026
不生闷气,在逆境中找到正向资源 / 028
立即行动,抓住今天 / 032
学会从过往人生吸取养分 / 035
不坦率源于过去的心理阴影 / 037
成为听话的“乖孩子”很危险 / 039
如何对抗“习得性无助”/ 042
接纳不幸 / 046
不强求“总是会有好事发生”/ 048
摒弃自我攻击 / 050
解压利器:今日备忘录 / 051
拒绝“伪成长”才能收获真正的爱 / 054
第 2 章
塑造心理韧性的 20 个途径
接纳现实,从悲伤中获得真实的力量 / 061
识别虚妄的依赖与贪婪 / 066
自欺欺人者都有未被承认的愤怒 / 069
敢于决断,远离“幻想的自我”/ 073
压抑自我是逃避现实的重要方式 / 078
放下过去,会让内心丰盈且坦然 / 080
承认自身弱点,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082
永远抱有希望,彼处风景更好 / 085
从问题中能学到什么 / 088
善用非语言信息提升洞察力 / 089
坦承失败,迎接人生的高光时刻 / 091
努力理解过往才能不被其囚禁 / 094
自我美化是对现实的逃避 / 097
“回弹式减压”令人积极奋起 / 100
对自己坦诚是努力生活的证据 / 103
自恋者的逻辑:错误与我无关 / 105
自我复盘催生逆流而上的勇气 / 108
远离厌恶之人是种智慧 / 110
不必在意世人的眼光 / 113
培养与现实谈判的能力 / 115
第 3 章
逆流而上,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
重视情感交流才能真正摆脱孤独 / 119
拒绝且的价值观 / 120
挣脱“僵化家庭”,从多角度看问题 / 122
如何识别“心灵破坏者”/ 124
拒绝钻不必要的牛角尖 / 128
永不放弃寻找爱 / 131
着眼积极事物,做逆境中的强者 / 135
保持斗志,不压抑内心的感受 / 137
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 141
避免陷入他人的心理冲突 / 143
无视流言,绝不随波逐流 / 145
不要把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带入日常生活 / 148
正视源自父母的“道德困境”/ 150
坚守心理独立性 / 151
接近利他主义的陪伴关系 / 153
相信“心”的力量 / 155
把爱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 157
有条件的爱会带来焦虑 / 160
不堪回首的过去造就个体的独特魅力 / 164
不要被错误的指责绑架 / 165
学会独立思考 / 170
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下定义 / 172
摆脱畸形的情感控制 / 174
拥抱命运中的不幸 / 178
逆流而上,过好自己的人生 / 180
后记 / 185
什么是“有心理韧性”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展露出极佳的心理适应力, 并且表现得比自小受外界所期待的更为突出,那么就是一种名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能力在起作用。不妨先来看看这个例子:某位女性拥有着惊人的心理韧性。她的父亲暴戾成性又嗜酒如命,处于无业状态的他经常因为虐待孩子而被扭送入狱;患有慢性抑郁症且腿部残疾的母亲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去保护孩子。纵然如此, 命运多舛的她依旧保持着富有教养的举止与沉着冷静的性情,以至于连周围的人都深受其乐观精神的感染。
这些拥有心理韧性的人,是如何坚定不移地守护着信念,笃信自己值得被爱的?生于“人间地狱”,为何依旧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该如何解读自己的过往经验?如何自处以获得坚忍不拔的意志?如何努力逃离这片不堪的是非之地,从而找寻到更好的一方乐土?拥有心理韧性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针对这些疑问,本书将做出深入的讨论。
“心理韧性”的著名研究者希金斯①曾说:“地狱般的磨炼或夺去人的性命,或使其迅速成长和强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呢,还是要落得用“被杀死”来结束悲惨的人生?
① 爱德华·托里·希金斯,哥伦比亚大学动机科学中心负责人。他拥有广泛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包括动机和认知、判断和决策,以及社会认知。
希金斯曾见过一位名叫丹的男孩,他因受其父亲虐待而深感痛苦。希金斯发问:“你为自己感到骄傲吗?”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被父亲打得死去活来的他曾以为快要丧命,遂使出浑身解数才逃离困境,这种体验怎能不让他为自己感到骄傲?是什么将丹从骇人听闻的虐待中拯救出来,伤痕累累的内心又靠什么去治愈?
丹从 4 岁开始就在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响, 中途遭受过不计其数的艰难险阻,终才抵御住洪水猛兽般的冲击而脱胎换骨,并开始拥有强大无比的力量。那种残暴和凶险好比地动山摇,能咬牙挺过来实属能力不凡。残酷的现实宛若洪水,是要赴死抑或经受千锤百炼皆在瞬间,容不得过多思考,从中捡回一条命的丹很难不为此心生自豪。
千万别误以为是某种东西的出现才让个体变得更强, 这属于根本性的错误。当被周边环境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局面时,人们便不得不靠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所有态度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此;而通过一次次的战斗和拼搏,坚强的内心也逐渐受到强化,自信心由此开始孕育。心路历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会在本书中逐个拆解并进行分析,诸位同样有望掌握这种思考方式。
在抑郁症患者的眼中,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毫无办法的。不妨转换到心理韧性的角度试试看,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意识极为重要。
“自我鼓励”显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用希金斯的描述来讲就是“自力推进(self-propelled)”。有心理韧性的人仿佛自带“精神的发电机”,总有办法给自己充上“电”,自然也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有一句话恰好能够形容这种情形:“他们抓住了今天(They seize the day)”,实在相当高明。要紧紧地抓住这一天啊,别再纠结于过去了!
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也曾丢失了获得幸福的能力,而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通过学习和掌握心理韧性来再次获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心理韧性的诸多事项,都值得放在先的位置。人生每日都面临困境,生活时刻都充满着困难,该怎样做才能从中解脱?世上并不存在独我一份的轻松解决方案。那些总是栽跟头的人之所以时运不济,大多就是总想去找捷径所导致的恶果。
希金斯对这些具有心理韧性的人们身上所出现的强大力量深感震惊;他们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自强不息。希金斯认为,他们自强不息的品质与其悲惨的生活经历密 不可分。他在论文中使用了“紧咬”和“回弹(bounce up)”等词去形容这个群体。切实地掌握心理韧性,做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前所未有的领悟必将涌上心头。究竟该如何开启自己的人生?让我们以本书中将要登场 的各位人物为榜样好好学习吧。
不具备心理韧性的人,究竟是在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心理韧性的人能够逃离不堪的是非之地,寻找到一方乐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有能力去突破地动山摇般的残暴与凶险,苦难的洗礼才让丹变得无比强大。
当下的自己永远都有无限的进步空间。有心理韧性的人认为,只要能将所有事情都当作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那无论什么行动都会变得充满意义;借此我们也就可以在逆境中苦而不改其志,持之以恒地日夜修行。
如果正在阅读本书的你正处于郁郁寡欢、精神萎靡的状态,或许会觉得“写这玩意儿的人说不定脑子有点问题,或许他根本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就开始自以为是,像个傻子一样大书特书‘心理韧性’……”
但先别急着批评,笔者正想请诸位读者以“受骗” 的心态继续往下看。“心理韧性”这个词虽然在日本尚未真正普及开来,但在美国,早已有许多书籍和论文对此展开详尽的研究。
拥有心理韧性的人究竟是如何着手解决每个问题的?更关键的是,该怎样做才不会被逆境所吞噬?我们先从前摄行为这一概念开始说起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