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502352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典藏纪念版
二百余幅珍贵图片精彩呈现
国外权威巨著。长期以来,世界史学界都热衷于出版研究生平的传记性著作,这部由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传》,就是这一领域重要的代表作。
尊重事实,尊重历史,作者力求从他的角度对作出比较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目录
作者序/001
部……引弓待发/007
1 属蛇的孩子(1893~1910)
1893年12月26日生于华中一个叫韶山冲的小村子里,此时还是19世纪光绪皇帝统治的时期。按阴历算,这一年叫蛇年,如果他的父母向算卦人求教的话,算卦人会说,他们的个孩子将具有蛇的禀性:灵活、狡黠、生存能力强。当时的算命人一般会这样解释:属蛇的人“在保护自己时,反应强烈,凶狠恶毒;在躲避和击败敌人时,身手敏捷;喜欢黑夜”。
2 守规矩的学生(1911~1915)/029
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年创办的,毛将在这里度过骚动不安而又思想定型的五年。他每天都起得很早,漱洗完毕就去教室读书。下课后,一般都在读报室看报,或去图书馆借书。别人都上床睡觉了,他还在茶炉室、读报室看一会儿书,有时就在走廊里通宵不灭的灯光下读书。
3 深渊蛟龙(1915~1918)/047
1915年以后的中国政治引起了毛的关注,他雄心勃勃,要改造中国,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一个新的社会,需要一种新的力量。他的朋友说他“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4 转变(1918~1921)/065
在1918年夏游历了湖南,调查各村各乡的风土人情、农民生活、租税情况,了解地主与佃农和无地农民的关系。同年10月,毛参加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北京,他次产生了爱情。
5 未来的缔造者(1921~1924)/089
毛和其他代表在上海一个马克思主义先驱家的卧室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次代表大会。毛在这时几乎还没有读过列宁的任何重要著作,新党的领袖陈独秀可能把他看作是代表湖南省的一个地方民族主义者。
6 三薯饭(1925~1927)/103
毛被国民党任命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负责人。他认为“农民革命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第二部……奋斗
7 “山大王”(1927~1928)/127
秋收起义失败,毛发现得以躲避国民党和军阀追击的圣地—井冈山。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许多战士只穿着薄棉衣,抵御冬天的霜雪,南瓜是他们的日常主食。
8 抗争(1928~1930)/141
毛拒绝党的权威的让他解散红军去上海的命令。他仍留在江西,巩固新开辟的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并进行温和的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动富农和中农。
9 遭贬(1931~1934)/159
1931年到1934年期间,毛在中央没有一点声音,此间对毛的行为和政策的批评越来越频繁。在自身的沉浮之中,毛还必须以铁石心肠去面对他的朋友和妻子所遭受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命运。
10 长征(1934~1935)/175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毛和他的红军饿了吃树皮野草,渴了喝自己的尿,饱尝风雨霜雪,闯过沼泽险地,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
11 延安(1935~1937)/193
在保安,毛次能够过一种较稳定的生活。他拥有一所两个房间的窑洞,主要的奢侈品是一顶蚊帐和墙上的地图。
12 蓝苹(1937~1938)/213
一群来自上海文艺界的年轻人在日本侵略之后前往延安参加共产党,这群人中有一个23岁的女电影演员,这就是后来的江青,当时她叫“蓝苹”,即蓝色的苹果。1938年江青搬进了毛的窑洞。
13 恶战(1938~1941)/231
毛在延安的处境更加艰难,因为国民党中止了对红色政府的津贴,同时加紧对红区的封锁。弄到红军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14 “抽象的爱”(1942~1945)/245
在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抨击一些作家和艺术家所持的观点—“任何事情都要从‘爱’出发”。他明确道: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爱……
15 魔鬼的晚宴(1945~1948)/273
毛出席了国民党的一个招待会,并乐观地谈到了中国的未来。他的祝酒词是“新中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两天后,他与蒋总裁签署了临时协定,当晚,蒋介石邀请他看歌剧。就在毛看歌剧的时候,他的汽车在停车场被炸。
16 兵临北平(1948~1949)/289
当后的曙光在地平线上愈来愈亮之时,毛开始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他、他的士兵和党必须越来越多地参与和他们已经获得经验的乡村地区完全不同的城市生活。
第三部……大权在握
17 虎口取食(1949~1951)/309
毛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脑所面临的个挑战是,要同斯大林和解。这对他来说是极为棘手的,因为他目前所处的显要地位主要不是靠遵循苏联模式赢得的。但是现在,身为中国的位共产主义统治者,他必须去莫斯科与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握手言欢。
18 挥鞭(1952~1954)/327
正在制定一些新的模式和法规,试图以此去训练他的党。为此,他请求党外人士监督和批评那些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和思想去做的党员干部。用他的话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因此要不断地打扫灰尘,使房间保持清洁和卫生。
19 弄潮(1955~1956)/345
高岗事件对毛的领导地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说,高—饶事件是一场八级地震。但不管高的野心究竟是什么,毛已经决意开展反对高岗的运动。
20 夜鹰(1956)/359
毛肯定十分不满地意识到,他的同僚,特别是刘少奇和彭德怀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公开讲话中,程式化地重复他的名字和思想了。难道他们只是要进行一场非斯大林化的运动吗?或者他们真的讨厌他了?毛花了很多年冥思苦想这一问题。
21 百花齐放(1957)/375
毛在对地方干部讲话时说,军队的宣传干部在报上公开批评“百花齐放”的自由政策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们代表党内百分之九十的同志,所以我没有群众基础。”尽管他很被动地强调指出:“我不是鼓励群众造成混乱,我不是开促乱的会议。”但他坚持认为,党在这一时期内要“放”,要接受批评。
22 东风压倒西风(1957~1958)/393
说,世界上的风向变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后来,这一演说在国际社会里成了毛所作过的为著名的演说之一。
23 “大跃进”(1958~1959)/413
毛自豪地对中央委员会总结道:“找到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式,便于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也便于由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便于工农商学兵,规模大,人多,便于办很多事。”
24 旧靴(1960~1963)/433
毛向中央委员会承认他对中国遇到的挫折深感困惑,并再次指出,在人民共和国的初几年,“我们没有深刻理解国情”。中国未能像他原来希望的那样很快现代化。“我们不可能改变我们不懂的东西”。
25 孤军奋战(1964~1965)/455
毛意识到他在北京是无望的,这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谨慎而无决心。作为一种特有的姿态,他离京前往南方并绝望地转向他妻子那一派政治朋友方面。在周密地安排好他的后一次庞大的政治运动后,毛长达9个月没有回首都。
26 文化大革命(1965~1966)/477
“文化大革命”正式展开了,它谱写着毛漫长而功勋卓著的生涯中惊心动魄的诗篇。毛自己把这场革命描绘为“课堂里学不到的政治课”,然而这门课把中国导向了“混乱的边缘”。为这场革命设计的方法则含有雪耻的因素。
27 黑手(1966~1970)/499
毛发动这场运动的主要牺牲品是他的老同事刘少奇。没有刘的合作,毛很可能在40年代就无法取得党的主席的职位。江青和红卫兵准备比毛走得更远,他们利用刘的女儿来打倒刘。
28 和尚打伞(1970~1976)/519
毛在“文革”中主要的合作者林彪和陈伯达企图进行一次政治夺权。很明显,他们相信毛已经成为一位令人生厌的领袖,而林彪对军队的控制将迫使其他政治家站到他们的过激政策一面来。
结论/543
译后记/549
是近代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领导者。他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历史。可以说,像毛泽
东这样一个领导人类四分之一人口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伟人,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他为中国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并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和评注文章,也留下了一小部分很杰出的诗词,其中很多是在马背上吟诵而成的—本书引录或节引了许多。他为自己规定的使命是把统治中国人民许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这个使命他无法完成。作为一个小省城的小学校长,到1920年,毛确信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使中国达到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可行的便捷途径。
因而他扮演了中国的列宁和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还有斯大林—的角色。列宁在1917年以后只执掌了短短9年的开创性权力,而毛在历经30年奋战建立了一个共产党国家后,又执掌权力近30年之久,并力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反共人士,不如说是来自共产党内的对手和竞争者。毛的许多精力花在了同那些与他的基本思想相同的同志的不必要的斗争上。
也许这是由于他个性中的某种不安全感造成的,一些解释说是缘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反抗他的父亲,显示他的独立性,这在那个社会是骇人听闻的。作为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他
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所捍卫的独立,他一心一意地追求了70年之久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力,有许多缘于那些早年经历。
但他的个人生活付出了代价,他不仅不能为其先后三个妻子提供任何真正物质的保证,而且似乎也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对他那许多孩子,他没有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没有给予传统的做父亲应给予的关怀。
由于他自己从事危险的事业,他的家庭不得不退居第二位。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个妻子—更不要说他的众多关系密切的校友—都被杀害了,常常是在残酷的环境下,在共产党与其对手的内战中牺牲了。他的长子死在朝鲜战争中,他的第二个妻子和次子得了精神病,而他的第三个妻子、两个女儿和侄子则在他死后不久很快就失宠了。
令人惊奇的是毛本人活得那么长,幸运偏袒着他的生命与事业。1927年他死里逃生,在内战的一次战役中站在他旁边的士兵被打死了,他却幸免于难。在1935年史诗般的长征途中,幸运之神一直陪伴着他。他率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渡急流,通过充满敌意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跋涉25000里到达了陕北的避难所。
在若干年里,我们将难以知道中国人自己对毛的真实看法。
一方面,他是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旗手,“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创造者,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斗士。另一方面,他又是离不开社会的发明者,他坚持搞不停顿的、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精疲力竭的和可怕的—特别是对技术人员和中产阶级来说更是如此。毛自己承认在1949年以后他引进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而敌对的外国估计数字高达5000万人。作为国父式的人物, 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不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林彪终生是他的信徒,但在其生命的后几个星期内又转而反对他。林彪当面说毛是“世界上伟大的天才”,但林的儿子背后在其父母和亲信面前又称毛是“中国历大的封建暴君”。
在中国以外,毛的声誉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的。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毛是公然反对斯大林的共产党人,又是斯大林的后继者,他想发展新的具有现代色彩的恰到好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是在白种人的西方以外,以毫不动摇的自信心面对西方的位领导人。在西方面前,他没有丝毫的自卑感,反而向西方作者宣传经过修正和调整的西方理论,同时又适当地糅进了一些原始的道教思想和中国的常理。
斯大林嘲笑毛是一个“人造黄油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赫鲁晓夫扔给毛一顶“小资产阶级”的帽子。但毛还是引起了一些欧洲共产主义者的关注。一个东德哲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宣称:“赫鲁晓夫只是个经济上的实用主义者,而毛却是个思想家。”另一个人则说:“我们需要思想,今天我们只能从毛那儿……而不是从赫鲁晓夫那儿得到它。”
中国的情况使一些外国共产党人很难欣赏毛。卡斯特罗曾谴责毛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凡夫俗子”,而他的党居然还把他奉为“尊神”;同时智利诗人巴布诺·聂鲁达则批评说:“成了脱离人
民的活佛,他通过宗教法庭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事件。”
但在第三世界不那么西方化的地方,在亚洲和非洲,毛更多地被称为英雄。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谈到毛的去世时说,“像这样的人,百年不遇,也许是千年不遇。他们占据着舞台,以神的启示来书写历史。”毛是“一座奥林匹斯山”,他“使历史为之萎缩”,他是“世
界为之震惊的辉煌的新秩序的杰出的建筑师”。甚至保守的英国人蒙哥马利勋爵也评判毛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人,是凡人时代不平凡的人”。
然而归根结底,毛仍摆脱不了他的农民习性,他节俭得近于吝啬。穿的衣服有补丁,睡一张既没有弹簧也没有垫子的宽大木床,住着朴素的寓所,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本书将展示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既反对敌人也反对朋友—以及他后是怎样失败的。
是近代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领导者。他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历史。可以说,像毛泽
东这样一个领导人类四分之一人口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伟人,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他为中国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并留下了一批理论著作和评注文章,也留下了一小部分很杰出的诗词,其中很多是在马背上吟诵而成的—本书引录或节引了许多。他为自己规定的使命是把统治中国人民许多世纪的腐败、衰落、无能的帝制引入现代化—这个使命他无法完成。作为一个小省城的小学校长,到1920年,毛确信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使中国达到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可行的便捷途径。
因而他扮演了中国的列宁和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还有斯大林—的角色。列宁在1917年以后只执掌了短短9年的开创性权力,而毛在历经30年奋战建立了一个共产党国家后,又执掌权力近30年之久,并力图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反共人士,不如说是来自共产党内的对手和竞争者。毛的许多精力花在了同那些与他的基本思想相同的同志的不必要的斗争上。
也许这是由于他个性中的某种不安全感造成的,一些解释说是缘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反抗他的父亲,显示他的独立性,这在那个社会是骇人听闻的。作为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他
早年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所捍卫的独立,他一心一意地追求了70年之久的个人启蒙和政治权力,有许多缘于那些早年经历。
但他的个人生活付出了代价,他不仅不能为其先后三个妻子提供任何真正物质的保证,而且似乎也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对他那许多孩子,他没有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没有给予传统的做父亲应给予的关怀。
由于他自己从事危险的事业,他的家庭不得不退居第二位。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的堂弟和他的个妻子—更不要说他的众多关系密切的校友—都被杀害了,常常是在残酷的环境下,在共产党与其对手的内战中牺牲了。他的长子死在朝鲜战争中,他的第二个妻子和次子得了精神病,而他的第三个妻子、两个女儿和侄子则在他死后不久很快就失宠了。
令人惊奇的是毛本人活得那么长,幸运偏袒着他的生命与事业。1927年他死里逃生,在内战的一次战役中站在他旁边的士兵被打死了,他却幸免于难。在1935年史诗般的长征途中,幸运之神一直陪伴着他。他率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渡急流,通过充满敌意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跋涉25000里到达了陕北的避难所。
在若干年里,我们将难以知道中国人自己对毛的真实看法。
一方面,他是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旗手,“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创造者,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斗士。另一方面,他又是离不开社会的发明者,他坚持搞不停顿的、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精疲力竭的和可怕的—特别是对技术人员和中产阶级来说更是如此。毛自己承认在1949年以后他引进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而敌对的外国估计数字高达5000万人。作为国父式的人物, 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不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林彪终生是他的信徒,但在其生命的后几个星期内又转而反对他。林彪当面说毛是“世界上伟大的天才”,但林的儿子背后在其父母和亲信面前又称毛是“中国历大的封建暴君”。
在中国以外,毛的声誉同样也是相互矛盾的。对许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他使中国站起来反抗外国的压迫,特别是西方和俄国的压力。
毛是公然反对斯大林的共产党人,又是斯大林的后继者,他想发展新的具有现代色彩的恰到好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是在白种人的西方以外,以毫不动摇的自信心面对西方的位领导人。在西方面前,他没有丝毫的自卑感,反而向西方作者宣传经过修正和调整的西方理论,同时又适当地糅进了一些原始的道教思想和中国的常理。
斯大林嘲笑毛是一个“人造黄油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赫鲁晓夫扔给毛一顶“小资产阶级”的帽子。但毛还是引起了一些欧洲共产主义者的关注。一个东德哲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宣称:“赫鲁晓夫只是个经济上的实用主义者,而毛却是个思想家。”另一个人则说:“我们需要思想,今天我们只能从毛那儿……而不是从赫鲁晓夫那儿得到它。”
中国的情况使一些外国共产党人很难欣赏毛。卡斯特罗曾谴责毛是一个“荒唐可笑的凡夫俗子”,而他的党居然还把他奉为“尊神”;同时智利诗人巴布诺·聂鲁达则批评说:“成了脱离人
民的活佛,他通过宗教法庭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事件。”
但在第三世界不那么西方化的地方,在亚洲和非洲,毛更多地被称为英雄。
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谈到毛的去世时说,“像这样的人,百年不遇,也许是千年不遇。他们占据着舞台,以神的启示来书写历史。”毛是“一座奥林匹斯山”,他“使历史为之萎缩”,他是“世
界为之震惊的辉煌的新秩序的杰出的建筑师”。甚至保守的英国人蒙哥马利勋爵也评判毛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人,是凡人时代不平凡的人”。
然而归根结底,毛仍摆脱不了他的农民习性,他节俭得近于吝啬。穿的衣服有补丁,睡一张既没有弹簧也没有垫子的宽大木床,住着朴素的寓所,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本书将展示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既反对敌人也反对朋友—以及他后是怎样失败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