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404871
○名震民国武林的武当剑技奥秘何在?
○太极与少林武术的动势有何对应关系?
○民初名士黄元秀专项集解太极拳连劲、推手、散手、对打
○并讲述与当时许多真手明家的交流心得
本书辑录共有3本:《太极要义》《武当剑法大要》《武术丛谈续编》,记载了杨澄甫、李景林先生的拳学体系,也记录了作者黄元秀数十年的拳学感悟等。本书将典籍转换为简体重新出版,对当代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搜集武术先贤之大成,阐明武者修炼、健身、保养、交战的综合理论,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出版人语
导读
原书影印
简体字版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合了传统文化中哲学、天文、地理、兵法、中医、心理等学科精髓,它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独到阐释,它的技击方法和养生理念,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
随着学术界对中华武学的日益重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应国内外研究者对武学典籍的迫切需求,于2015年决策组建了“人文·武术图书事业部”,该部成立伊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纂出版“武学名家典籍丛书”。
入选本套丛书的作者,基本界定为民国以降的武术技击家、武术理论家及武术活动家,而之所以会有这个界定,是因为此时期的武术,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时期,中西文化日渐交流与融合,传统武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干预了近现代中国武术的走向。
这一时期,在各自领域“独成一家”的许多武术人,之所以被称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武学思想及实践,对当时及现世武术的影响深远,甚至成为近一百年来武学研究者辨识方向的坐标。这些人的“名”,名在有武术的真才实学,名在对后世武术传承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各种武学著作堪称“名著”,是中华传统武学文化极其珍贵的经典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的太极拳著作,在整个太极拳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的太极拳著作,正处在从传统的手抄本形式向现代出版形式完成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传统太极拳向现代太极拳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太极拳著作,不仅忠实地记载了太极拳的衍变和终定型,还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太极拳技术和理论体系。“武学名家典籍丛书”收录了著名杨式太极拳家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代武学大家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武学教育家陈微明先生的《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武术活动家许禹生先生的《太极拳势图解》《陈式太极拳第五路·少林十二式》,董英杰先生的《太极拳释义》,杜元化先生的《太极拳正宗》,以及陈鑫先生的《陈氏太极拳图说》。
此次出版的《黄元秀武学辑录》首次汇集了武术家黄元秀先生一生主要的武学著作:李景林先生亲授的部武当剑专著《武当剑法大要》;包含杨澄甫等太极大家高深功夫及拳谱、以及及黄元秀先生数十年拳学体悟的《太极要义》和《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太极要义》与《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的内容有重合之处,故将《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原文影印附录于《太极要义》之后,以便研究者考证);记录了杨澄甫先生所授拳剑刀枪各图及黄元秀平生武学阅历经验所得的《武术丛谈续编》。
黄元秀一生修武修佛,造诣极高。他的武学著作反映出以为国为民、强国强族、复兴中华为目的的治学思想。其著作中含有大量的珍贵史料和心得体会,对武学贡献卓著。但其著作流传却十分有限,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出版过黄元秀武学著作合集,更没有整理简体合集出版。因此,对黄元秀武学著作的首次合集出版,将会对传统武学及其相关文化的研究与继承、历史迷雾的澄清、传统武学的发扬与光大都有所帮助。无论初学者还是资深武学家,都会从这样一位独特人物的武学结晶中汲取到自己所需。这也是我们整理分享黄元秀前辈著作的初衷。
导读
视其一生,黄元秀先生经历独特,集辛亥革命者、护国护法军人、北伐将领、抗日志士、书法家、佛学精修者、武学家为一身,学养高超,学力过人,勤于著述。学人评价其为好人、善人、高人和奇人。
黄元秀先生一生修武修佛,造诣极高。其整理写作的武学著作,反映出以为国为民、强国强族、复兴中华为目的的治学思想。其著作中含有大量珍贵史料和心得体会,对中国近代武学贡献卓著。譬如,他完成了武当剑大师李景林的愿望,整理出版李景林所传武当剑法;整理杨家太极拳嫡传与精华;记录了自己对武林各家的看法与心得,等等。然而,其著作流传却十分有限,如唐豪先生在民国时期出版《王宗岳太极拳经》引用参考文献时,所注的黄元秀著作只是非卖品的油印本。
为使武术研究者、爱好者得以全面认识黄元秀的武学贡献,本次出版的《黄元秀武学辑录》首次汇集了其一生主要的武学著作,包括:《武当剑法大要》(商务印书馆印刷,1931年7月出版);《太极要义(附武术丛谈)》(文信书局印行,1944年11月出版);《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附武术偶谈)》(国术统一月刊社发行,1936年出版);《武术丛谈续编》(1956年油印稿)。
其中,《武当剑法大要》是李景林先生亲授的部武当剑专著,“元秀亲受其业,退而述成此编,呈政。师阅后曰:‘汝能记其根略,以惠同门,实吾近年所欲成而未竟之志。汝即付梓可也。’今则诲语如闻,哲人已萎。缅怀风范,不禁高山景行之思。”直到20世纪90年代,笔者与李天骥先生再传弟子高晓光先生交流时,高晓光提到李天骥先生武当剑的自豪之情,仍历历在目。李天骥先生乃李景林传人,此外据黄元秀记载,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先生,也是李景林先生的弟子。
黄元秀在《武当剑法大要》中提到,他初一直在寻找中国剑术,多年不遇,很是遗憾,但不信已经完全失传。后来,见识到李景林将军之剑术而投其门下,并将所学著述记载,以使其广传。武当剑技奥秘何在,为何能名震民国时期的武林,黄先生在其著作中有详解。这一著作也奠定了黄元秀在武学界的历史与学术地位。
除过武当剑外,黄元秀先生的杨家太极拳也是嫡传。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前,黄元秀刊登于《国术统一月刊》的《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附武术偶谈)》,保留了其所学所知的原始杨家太极拳技艺与文献,比较全面地解释了杨家太极拳的内容与奥妙。此书开篇就是一版与众不同的《太极拳论》。这一版本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何与其他版本不同?值得学界重视与研究。其中的太极拳拳式名目内容,与李瑞东传人于民国八年抄本中记载的传杨家谱也有不同之处。其《太极拳论》中记载的《太极拳长拳歌》,可能是民国时期与太极拳相关的著作仅见。这一内容,后来在1953年7月1日,才出现于何孔嘉先生的序言文字中,将杨健侯赠田兆麟拳谱(油印本《太极拳手册》)重提。直到近年,孟宪民先生于2015年出版《牛春明太极拳及珍藏手抄老谱》一书,将其外祖父牛春明抄于杨健侯拳谱手抄本的影印件公布于世,以《太极妙处歌》之名才又出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