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386793
网络主播如何在短视频平台生存?
短视频平台发展传播规律是怎样的?
随时随地可以观看的,并且受大众追捧的短视频内容如何产生?
关于维系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他们又有何不同技巧?
短视频创作者的终归宿,一定是直播带货吗?
开始直播后,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从这本对“快手平台”关注量百万级以上网红主播的深入访谈中,可以找到答案。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异军突起,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网络主播成为关注的热点。本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对“快手平台”关注量百万级万以上有代表性的主播进行深入访谈,从多个维度记录网络主播成长历程,本书涉及三个类型的主播:其一,广播电视主持人如何顺应媒体发展成为网络主播;其二,其他从业人员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让自己转型成网络主播;其三,农民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为自己产品代言,成为脱贫的领路人。本书通过直接对话零距离交流,探寻每个人的快手主播之路,分析每个人的不凡经历,归纳网络主播的语言特色。本书总结网络主播的表达之道、网络主播的生存之道、网络主播的发展之道、网络主播的人生之道,为网络主播、研究人员、教学人员提供实例参考,开阔研究思路。
单元 职业媒体人的“突围之路”
孔文
海燕
第二单元 70 后草根网红们的“进阶史”
蒋金春
彼得洛夫董德升
于新伟
小英夫妻
第三单元 90 后草根网红们的“转型记”
山村小杰
云南小花
第四单元 职业音乐人的“跨屏传播”
祁隆
陈逗逗
结语
附录
执行主编的话
我曾是一名广播电台的新闻播音员,转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仅有四年,但这四年正是以互联技术为核心推动力促进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四年,面多媒体领域的风云变化,我也时常处于困惑、彷徨和各种不安的状态,用传统的视野去看待当下的媒体世界,已经无法安顿自己的内心。
与我有二十多年交情的一位挚友,辞去了国家新闻管理机构公务员的职位,从一个政府的管理者转身投入到新媒体平台重新出发,这需要勇气、底气和朝气,这是促使我开始将目光郑重地落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原动力。
此时,曾经电台的同事宋孔文先生,借助视频广播的活力、播音硕士的学力和对新媒体向往的张力,开始在快手平台上发力,这是促使我认真研析以快手为主的新媒体平台的又一动力。
播音主持实践是孕育播音学的温床,播音学不仅产生于播音主持实践, 而且指导、应用于播音主持实践。新媒体平台主播正是实践中的前行者, 探寻他们的成长之道,探问他们的生存之道,探究他们的未来之道,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去丰富、提升播音学理论,这是促使我组织采写快手主播之道的学术动力。
本次采写任务是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2019 级播音与主持业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马锐、熊根辉、马潇洋、杨广夏和 2020 级口语传播方向的李晓建 5 位同学担纲,他们对新媒体主播的敏锐感知和认真采
写的态度,是此书完美呈现的根本和核心。他们中的 4 位即将毕业,开始新的生活,希望他们能继续关注新媒体主播的发展动态,也祝他们一切顺意。
感谢快手官方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新媒体主播的全力配合,感谢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领导的关心。
《快手主播之道》一书,是一个尝试,缺点和不足肯定存在,希望各位本着“不以一眚掩大德”的态度给予批评与指正,我们将在之后的研析中修正与提高。
高国庆
2021 年 4 月 21 日
序 言
2012 年,短视频应用开始萌芽,经过 2016 年、2017 年的快速发展 , 如今已经进入各大平台争夺红利的关键阶段,网络用户的阅读习惯也越发趋向于“短、平、快”。根据《2020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可知, 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8.18 亿,短视频已成为了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另外,随着直播电商热度的持续攀升, “网络主播”的概念也越发宽泛。如今再提起网络主播,已不再局限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才艺、表达自我的人群,而是逐渐被贴上了带货主播、短视频博主、自媒体从业者、网络红人等标签。不同领域都有各自的深耕者,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各显神通,利用 9 : 16 的竖屏向屏幕另一端的用户推销自我、销售产品。他们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但在短视频社区,他们都是拥有或多或少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关于维系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他们又有何不同技巧?短视频创作者的终归宿, 一定是直播带货吗?开始直播后,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问题令人好奇,也值得深思。本书围绕 10 名快手平台的短视频创作者,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的模式,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娓娓道来,试图对快手主播的未来提出思考。10 名主播,有来自传统媒体的工作者,他们率先搭乘短视频快车实现转型,从大屏到小屏、从广播到视频、从做节目到直播带货,他们以自我为“试验品”,摸索媒体人在新媒体平台的生存之路;此外还有职业音乐人,在短视频平台的他们迅速涨粉, 实现“翻红”,创作的歌曲成为广大网友拍摄视频的专属背景音乐,他们用全新的歌曲重塑自我形象;还有一类草根主播,快手为他们搭建场景, 他们在这里遇到更丰富真实的自己,也在这里重新定义人生。这些人不断书写“奇迹”,也为我们提供了挖掘奇迹背后故事的契机,而托起这些故事的舞台,就是快手。
快手开始是一个 GIF 图的手机应用。2011 年,智能手机刚刚普及, 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同时斗图文化盛行,用表情包表达情绪成为一种流行,此时的快手便抓住了这一需求,为网民提供了自制表情包的机会。2013 年 7 月,“GIF 快手”从手机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正式更名为“快手”。此后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这里记录日常,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愁。通过下沉用户和短视频内容,这里的类别越来越精细,社会的多元面逐渐铺陈开来;针对连接端,快手还优化了分发模式,用算法驱动高效分发, 让普通用户的作品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网络红人的机会。2021 年 2 月 5 日,快手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未来它还会打造多少红人并创造多少“爆款”短视频,或许我们能从 10 名不同领域的主播背后获得“样本化”的答案(注:所有主播的粉丝数仍在变化,文中数据仅限参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