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73432
★一位沪漂女作家
●林夏在上海生活了9年,对上海、对都市、对当下青年,有很多细微深刻的洞察。
●她写女生的友谊,有惺惺相惜亦有暗自攀比;写沪漂生活,有不断搬家、为了房租愁到失眠,也有在哪里打拼就要在哪里扎根的勇气与魄力;写爱情,有相爱时的甜蜜心动,亦有命运的捉弄。
●林夏故事里,没有那多的分岔和反转,这就是真实的生活,他们就是我们,正是这些故事填补了现实生活的思考留白。林夏的细腻和深刻,照亮了我们被焦虑、不安、丧气挤压得密不透风的内心,你不是一个人,我们可以一起往前走。
★一本值得N刷的故事书
●故事里有20岁的迷茫焦虑,刚毕业的贫穷困境,不回头的青春,生命里的无常和寻觅,亦有30岁的清醒克制,独立自信,戳中过无数人的心事。
●从2020到2021,发生了很多大的事故和小的故事,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互联网放大了太多的东西,放大了贫富差距,放大了年龄焦虑,放大了社交难度,放大了恐婚恐育,好像每个人自然活到30岁,就一定会功成名就。
●但生活不是简单粗暴的算术题,生活是一场充满意外与惊喜的脱口秀,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表演。想给大家看看没有滤镜的生活,真实的跃然纸上。
★一些够你用很久的能量
●在仅有一次的人生里,成为自己的英雄当然很好,没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也同样值得庆贺。有太多的阴差阳错能改变人生的轨迹,那是你预料不到的。如果没能大器晚成,你也要快乐。
●停止精神内耗,重新喜欢自己。牢记和尊重梦想,即使还没得到想要的东西,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变得更好,不自责、不怀疑、不躺平,甩掉“我不配、我不值、我不行”。放心做春天的事吧,秋天自有答案。
●生活可爱的之处就在于,你不知道在哪里转个弯,会遇见谁,你也不知道翻开哪本书,看见一句什么话,就改变了心情。如果你觉得生活很难,不妨来读读林夏。
爆文作者林夏萨摩全新作品,定位于女性成长,25篇关于成长的鲜活故事,25个我们都无法避免的热议话题。
写给那些远离家乡,敢于跳出舒适圈,在一线城市孤身奋斗、打拼,想努力活出自我的女孩子。从职场、情感、社交、城市归属感、自我认同等多角度展现这些女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以及的困扰。有故事给以参 考,有办法帮助摆脱迷茫,更好的确定现阶段的人生走向。
002 你租的房子,就是你选的生活方式
011 旅行的意义:从一个鱼缸游到另一个鱼缸
020 离开了朋友圈,你的人生还精彩吗
029 你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很丑
037 你我都需要,像防空洞一样的小星球
048 喜欢过的人,入骨有半寸
058 你人在哪里,就在哪里狠狠折腾
067 女生的友谊,像玫瑰的香与刺
076 爱情像一场剧本杀,有戏剧冲突所以惹人沉迷
084 打破社交壁垒从语言开始
092 分寸感是你好的社交名片
101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选择跟自己和解
110 请把你的少年感和少女心打包带走
119 异地恋终极指南
129 每座城市的斑马都在深夜里失眠
139 大都市的温暖,盛在你经常光顾的小饭馆里
149 我宁愿花钱,也不愿意刷脸
156 能用来社交的技能,才是厉害的技能
163 女人说分手,都是蓄谋已久的
169 论如何优雅地吵赢所有的架
177 总是讨好别人,你一定不太好受
185 上海到底排不排外
193 失恋这种病,没有速效救心丸
202 爸妈,长大后,我想和你们重新认识
210 节奏感不好的人,跳不好自己的人生
218 100件快乐的小事
227 后记 敬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大抵相似,都逃不出聚散离合和高低起伏。
我经常前一秒幻想,回到过去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去改变一些重大选择,又在后一秒自觉打消了这种念头,“想让时光倒流”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对当下的否定。
否定了过去,过去便不再有意义。所以,如果真的给我一次甚至是十次时光倒流的机会,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把一切做得更出色,拥有一个更好、更精彩的人生。
我太懒了,导致这本书断断续续地写了很久。
地球每天在转,我的脑袋也每天在转,我的生活“天旋地转”。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插曲,有好的、有坏的,有快乐的、有扎心的,我对人生、对很多事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着。
之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做品牌经理的时候,公司给我招聘了个小助理E。
E聪明伶俐,比较好带,有一次我问她:“你今年有什么目标?”
她几乎没有思考,果断地说:“今年,我想重新喜欢上我自己。”
那个瞬间,我有点心疼,我知道,我在心疼她,也在心疼有过类似想法的我自己。
明明在同龄人中,她已经很优秀了,但当她将目光落在比她更优秀、起点更高的人身上,落在她渴望却无法触及的远方时,就会陷入灰暗里。
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一定有自卑的部分,一定有他不满意甚至连做梦都在逃避的东西。
还记得有次和斯坦喝酒,两个人信誓旦旦——明年就三十了,三十而立,一定要做点成绩出来。
结果三十岁很快到来了,我们离各自预期的“自己”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都与各自的父母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爱情动荡,没钱、没房、没结婚,满心热爱的事业刚刚起步,还没能显山露水。
我今年三十岁了,不害臊地说,“我今年三十岁,刚刚长大”。
三十岁,我才开始有一笔存款,才勉强拥有对讨厌的一切说“不”的勇气。
三十岁,我才能真正做到不顾一切不计得失地爱一个人。
三十岁,我才开始认真地考虑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是都这样说嘛,女人想当作家,就必须有钱的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而且万一将来真的不结婚,也不至于老无去处、老无可依。
三十岁,我才开始不勉强自己。不勉强自己一辈子待在与人攀比的怪圈子里不得安宁,这会儿喜欢一线城市自由的氛围、拼搏的气息、奋斗的模样,就继续在一线城市待着。等到哪一天,厌倦了一线城市的高压和快节奏,就换一个二三线城市生活,用更惬意的心态、更轻盈的姿态体察生活。
三十岁,我才认清自己是个还怀揣理想与热血,有一点点特别的普通人。
三十岁,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喜欢自己,像是身体里住着可随时分离又可完全重叠的两个灵魂,能在必要的时候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跳出思维的墙,喜欢自信、独立、干练和果断的同时,连同敏感、脆弱、多愁善感和孤僻,一并喜欢和接纳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非常孤僻。
比起很多人,我走得太慢了。
我还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很多没能实现的梦想。这不是委婉地在夸自己,我只是想用一种真实,来让你们相信更多的真实,属于你们自己的真实。
记得有一次,李尚龙来上海做演讲。
结束后他组了个饭局,那次帅老师和圈子里另外几个作家朋友也在,席间,大家吃肉、喝酒、聊创作、畅谈人生与理想。
龙哥边喝酒边开玩笑,林夏你太慢了,读书的速度都跟不上我出书的速度。
我说,我也觉得,不仅读书的速度跟不上你出书的速度,写小说的速度也赶不上你拍电影的速度。
龙哥和帅老师都是真正的行动派、效率派,想干什么了,立马开干,不存在拖泥带水的,说要写新书,就能立刻沉下心来拼命赶稿子,一口气把书赶出来,还能保证质量,稳居畅销榜。
在这点上,我真的很佩服他们。
尤其是龙哥,不管是教英语、写书、拍电影还是别的,他一旦认真做了,总能搞出点名堂来。我有时候,真觉得他像永动机一样,浑身有用不完的精力。
佩服他们的同时,自觉站到了佛系派(其实就是懒)的阵营里。
如果说龙哥他们是在山顶上眺望风景的人,我就是刚开始爬山,只爬了一小截的人。好在,我还没有放弃,至今还保持着对文字的热爱,仰望星空的同时还在往前赶路。
我想,现实里还有很多跟我一样在路上的人。
人生在世,奔腾的念头很多,肯踏实实践的人太少。
所以,每当有期待发芽时,只要有靠近的可能,哪怕只有一点点,
你都不应该放弃。
–
2019年10月,我在上海MAO Live- House听现场。
唱歌的间歇,歌手站在舞台上跟大家像老友般地聊天谈心。原来他在正式玩音乐之前,也是上过班搬过砖的,妥妥的打工人。
你看,找到了真正喜欢的方向,好像能让人重新活一次一样。
那晚到家以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今晚,雪花、几何图形、幽蓝的光,情绪层层剥落。如果没有大器晚成,我也想要你快乐。”
亲爱的,我当然愿你美梦成真,但如果没能大器晚成,我也想要你快乐。这是我想对每一个读者说的真心话。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主题,我想它是: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爱刻在自己身体上的每一个时光刻度。
话说回来,真心觉得我的读者和粉丝好了,你们好了,你们都有着异于常人的耐心和宽容。
这里很想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喜欢我、期待我的文字。
我自认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更不敢贩卖什么成功学,更多时候,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分享者的角色,分享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我身边朋友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对你来说,可能更有亲切感,更有参考意义。
请你不要太快读完这本书,我希望它是你精神上的“阿司匹林”,我希望它陪伴你的时间更久一点。
我希望它能在每一个你孤独的、疲倦的、不被人理解的、打算放弃、躺平、算了的瞬间,跳出来,抱抱你,给予你哪怕片刻的温暖。那样,我就很开心了。
ZUI后,谨以此书,送给每一个还在路上用力奔跑的人,送给每一个还有梦想、还敢做梦的人,送给每一个还渴望着星辰大海的人,送给每一个为了守护心中所爱勇往直前的人。
如果没能大器晚成,我也想要你快乐。
2021年5月于上海
林夏的文字温暖又有力,如人一般。重新喜欢上自己不容易,但只有先喜欢上自己,世界才会爱你。
——作家、飞驰成长创始人,李尚龙
明天,永远是富有诱惑力的时光。仿佛所有的故事,风景,故人,都住在令人怀念的昨日,但我们的心却向往着明天。林夏用文字,致敬了昨日与明天的两种心境和生活,愿你也感受到这种成长与成熟。
——作家,韦娜
成长是一个跟自己和解的过程,而跟自己和解是重写人生剧本的开始。希望林夏的文字陪你一起治愈青春。
——简书CEO,林立
是林夏教会我,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万事都要全力以赴,包括快乐。
——作家,万特特
你租的房子,就是你选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拼,你租的房子,就是你给自己选的生活方式,更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状态和磁场。
蝉鸣欢腾、阳光炙热的盛夏,瑞奇辞了职,从虹口足球场附近的一家游戏公司跳槽到了某个专注内容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
新公司地处繁华的陕西南路商圈,商场林立,分布着很多网红咖啡厅和餐厅,周边生态很不错。
她先前租的房子在杨浦,入职新公司后,每天光通勤就要花掉将近3小时,早高峰的8号线和1号线挤到“爆炸”,每天出门都要掐着点,要是换乘的时间没算准,准会迟到,被扣钱。
随便加个班,回到家里都要夜里十一点多了。
一个月下来,疲惫不堪,下班后脑子一片混沌,到家后动也不想动,只想瘫在床上玩手机,都没精力搞休闲娱乐,更别提自学英语、健身塑形之类的自我提升了。
必须搬家!
为了省中介费,她决心自己找,连续几个周末泡在各类找房软件里,总算锁定了两个较为靠谱的目标房源,约了房东,看了房子,一切似乎很顺利。
可看了一圈房子后,她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纠结。
首个房源,在徐汇,离陕西南路只有几站路,12号线直达,上班单程时间差不多30分钟,很近很方便,上班不累,而且卧室朝南,光线还不错,只是老小区没电梯要爬六层楼,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相对差一些。另一个房源,在中潭路附近,到新公司要换乘,小区离地铁站还有段距离,上班单程要50分钟,可小区很新,卧室朝南,还有个大飘窗。
两个房源价格都差不多,3000块到3600块之间。
考虑上班近的话,肯定个房子更合适,通勤很轻松,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下班后还能有时间和精力做个饭、学英语背单词方便以后晋升、跳槽什么的。可从房型来看,她又更喜欢后者,买个小床桌搭配一条白色的地毯铺在飘窗上,再养一些喜阳的多肉,周末坐在飘窗上发发呆,看看书,想想就很棒。可租了第二个房子,上班还是远,这又违背了她搬家的初衷。
一个近,一个远。一个旧,一个新。想来想去,难以抉择。
很多时候人们做不了决定,不是因为贪多求全,是压根儿没抓住不同选择的本质。
当你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排除掉所有干扰选项,只剩下A和B两种选择的时候,别去想你到底选A还是选B,要想——失去了哪一个,让你更难受,更难以接受。
拥有和失去,触发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
在我看来,这两个房源的根本差别,不是远近、新旧、有没有飘窗,而是一个有利于时间管理,另一个方便搞生活情趣。那么,瑞奇只要想清楚,就眼下而言,时间管理和生活情趣哪个是她更大的痛点, 她究竟是要上班路途更轻松,还是休息日的时间更惬意,就不难做出选择了。
我帮她做了分析后,瑞奇果断选了个房源。
职场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工作前五年,下班后的2小时怎么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甚至是人生轨迹。这是她工作的第二年,也是她的第二份工作,她迫切地需要利用好“下班后的时间”,学习一切跟她职业发展规划相关的技能,先有沉淀,方能厚积薄发。
至于生活情趣,晚点搞也无妨,再说了,心灵手巧的花匠,在哪里都能种出一片繁茂的花园,没有飘窗,卧室里也能放花架养花养草,靠床边的地板上铺一张地毯,躺在上面,照样很惬意。
关键在于你对现有生活进行二次创作的主观意愿是否足够强烈,行动给不给力。
买房在国内外都是件大事,不光因为房子是不动产,买来以后能住、能投资,更因为买的不光是房子,更是这个房子的附加值,是它的地段、周边配套设施、邻里关系、阶层划分,等等。
耶鲁人类学博士温妮斯蒂·马丁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书中曾提及,她狠心卖掉了独门独户、前后有私家花园和车库的联排别墅,搬进了上东区的小公寓,只为了跻身曼哈顿的上流社会,给孩子创造越的教育条件,铺平成长道路。
但轮到租房,很多人并没有做太多的深思熟虑。
很多人认为房子是租来的,说白了不过是个短暂停留、吃饭、睡觉的地方,却没想明白,租了什么样的房子,就选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租房也得考量房子的“附加价值”和“潜在风险”,影响房屋入住体验的,除了房子本身的状况,还有一起合租的人。
糯米刚毕业那会儿就因为没想通这点,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省钱,她随便找了个嘉定的便宜房子,跟人合租,入住前也没打听过合租对象的状况。
合租的房子是两室一厅,她选的次卧,隔壁主卧住着一家三口,平摊下来每个月房租1500块左右,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房租水涨船高的地方,算是性价比很高了。
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吃、住都是硬成本。房租不高,自己再做饭带饭,主要的生活成本就降下去了,这样,每月几千块的月薪就不那么拮据了。
但生活并没有按照她设想的剧本演绎。
隔壁一家三口,表面住主卧,实际上占据了合租房子80%的空间。
客厅的大壁橱、厨房和冰箱,都被他们塞得满满东东的,阳台上也常年晒着他们一家三口的衣服,她也搞不懂,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衣服可以洗。每次她想放点东西,做个饭,或是往冰箱里塞点水果、蔬菜,要么得“局部搬家”腾出点空间来,要么就得硬塞。
更可怕的是隔壁一家的卫生习惯还不好,尤其是卫生间,大多数时候是她在做定期清洁。
糯米鼓足了勇气跟隔壁沟通了几次,他们的态度起初还行,每次都会答应以后注意,可每次不出一周,又在房子里恢复开疆拓土、四处占领、乱扔乱堆的架势。说的次数多了,隔壁的态度也随之变差,嫌糯米事儿多、矫情。
很多事,真不是谁有理谁占上风,而是谁脸皮厚谁有理。
瞧他们的气势,好像那房子本来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糯米只是个寄居在他们家的人,完全不用考虑她的生存空间问题。
几经折腾,糯米不仅放弃了做饭的念头,连客厅也很少出入了,每天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尽量避免跟隔壁打照面,周末能出去就出去。
这样一来,矛盾是避免了,可她的心情每天都很丧,像一条缺氧的鱼,无力争游。
9个月后,不堪忍受的糯米搬出去了,找了一个离市中心更近、也更贵的地方住,当然,重要的是,新室友是比她大两岁的白领,都是年轻人,都是怀揣理想来上海打拼的人,很好沟通。
这一次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她刚搬进新家就跟室友制定了一个简约版的《合租公约》,包含了水电费均摊、公用物品集体采购、公共区域定期轮流清洁等常规事项。
之后合租的一年零八个月里,她们相处得一直很愉快,还成了相互扶持的好朋友。
当然,为了换好房子,她后来又跳槽换了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
瑞奇跟糯米都是为了更便利地工作和生活先后换了房子,咪卡跟她们略有不同。
她是为了满足小资情调、保持好心情和更优质的社交关系才搬的家。
辞职之前,咪卡是个住浦东赤手空拳在陆家嘴打拼的金融人士,自由职业之后,变身为自由撰稿人兼Airbnb(爱彼迎)房东。
按照咪卡原本的计划,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应该控制生活成本、减少开支、换更便宜地段的房子,但后她却反其道而行,在富人聚居的静安寺附近整租了一套两室一厅一卫的复式。
她的灵感和决心来源于跟好朋友苏沫的聊天。
苏沫住在梧桐掩映、颇有文艺气质的愚园路上。她觉得既然双脚已经踩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为什么不干脆一头扎进这片繁华里,看看它究竟有何不同?就算以后落魄离开,也算见识过了。
在这里,每年都有人兴奋地来有人落寞地走,很多人直到离开了上海都没有见过真正的上海,没见过上海的繁华、羞赧与恣睢,更不知道这座纸醉金迷的城市里潜伏着多少种万花筒般的人生,岂不可惜?
在一线城市待着,只要有条件,就没必要委屈自己一直住偏远地段和郊区,至少要在城市的心脏地段住一段时间,好好地享用一线的繁华与便利。不然的话,就好像去了纽约,却没逛过时代广场,没游览过大都会博物馆,没坐在中央公园里喝咖啡晒太阳;去了巴黎,却没看过埃菲尔铁塔,没参观过卢浮宫,没在塞纳河畔散过步;去了北海道,却不泡温泉不吃新鲜打捞的海鲜。多浪费啊!
租繁华地段的房子,能收获更一流的视野,也能收获一个更优质的朋友圈,当有故事的人就住在你隔壁,当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还怕写不出好故事吗?
那次深聊过后,咪卡决定当一个优雅的沪漂体验者。
当然,静安寺附近的房子真心贵,咪卡整租了有情调的复式之后,便做起了Airbnb的房东,开始了以租养租的二房东生活,几个月后,运营稳定,每月扣除整租的租金后还能小小地赚一笔钱。
加上房子的地段好,找过来的大多是些追求情调的小情侣和想探索老上海的过路旅人,咪卡的素材库再也没缺过素材,每遇见一个新的房客,就像在拆一个新盲盒,打开了一种新的人生。
房子给中国人安全感,有经济实力买房固然好,暂时买不起租房住也没什么,但即使是租房,你的人生也不应该打折,不该有太多的委屈与将就,等下一次租房子,记得先想好你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