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94499
- 小说以几个普通少年的成长经历,以小见大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祖国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
- 书中展现了粤东客家山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小说讲述在地处粤东客家山区、素有“水乡”“竹乡”之称的流年镇,郑顺势、欧阳月云、吕一笔、林才上、丁观照等一拨六十年代出生的高中同班同学,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通过书写他们的人生经历,呈现位于流年河畔的小镇——流年镇的变化,映照祖国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化。他们的成长与时代相融,际遇与国脉相连,命运与国运相牵。与此同时,作品展现了客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水乡”“竹乡”特有的民俗风情,呈现了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由此拓展了广度、深度和厚度。
章.流年河
第二章.郑顺势
第三章.宿舍
第四章.欧阳月云
第五章.动身前
第六章.开学
第七章.郑之初
第八章.打工
第九章.一年又一年
第十章.饮料厂
第十一章.那个星期
第十二章.太意外了
第十三章.吕一笔
章.流年河
流年河这一带,据说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他们,世世代代都这么流传——流年河的起名,取意流年似水。
流年河源于睡莲山脉上的云朵,雨从天上下来后,在崇山峻岭间逶迤而流,不舍昼夜,不知疲倦。山泉、涧流、小溪一路汇合,在那片宽广的小盆地流成颇具气象的流年河,然后进入滔滔韩江,后奔向浩瀚南海。
流年河孕育了花草、树木、生灵。没有流年河,哪来这一带的兴盛?感恩流年河,他们把这一带起名为流年镇。有一段叫过流年公社,起初才几千人,后来是近万、两万,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有三万多人。
还有一说,流年镇曾经被称为黄猄圩,源于一段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河坎上住着一户杨姓人家。一日,一只中箭的黄猄哀叫着躲到他家。心地善良的杨某将黄猄藏进屋里。不一会儿,一位手执钢叉、弓箭的猎人沿着黄猄的血迹,索上门来。杨某恳求说:我给你银子,这只黄猄就算你卖给我的吧。猎人收过银子离开。杨某把黄猄放归山林。第二年的一天黄昏,杨某一家正在吃饭,突然一只黄猄蹿进屋来,原来是去年那只受过箭伤的黄猄。黄猄从摇篮里衔起正在熟睡的杨某的孙子,奔门而出。杨某一家立即追出屋外,却不见了黄猄的踪影,只见小孙子躺在路旁的草丛中哇哇啼哭。正在疑惑着,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一片混沌,轰隆一声巨响,他家的老房屋顷刻倒塌。黄猄救了杨某一家。后来,这里便被当地人称为黄猄圩。
流年镇人几乎没有谁不知道这个传说。
广义的流年镇,除了流年河畔的流年圩外,还有十几公里河道两边或近或远、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流年镇,有时说的是流年圩,有时说的是流年镇,这一带的人不用对方解释,也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
流年圩有一条长长的老街,还有十几条小巷,纵横交错。镇上的姓氏很杂,赵、钱、孙、李、杨、郑、何、曹、陈、吕、张、朱、刘、彭、欧阳等几十姓。为什么会姓氏很杂呢?据说圩镇上的本土居民不多,大部分是从乡下,邻近州、县,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徙来的。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来了就不想离开,繁衍生息。他们定居的历史有长有短,有三几代,也有更久的。这样有个好处,姓氏宗族的事往往闹不起来,看上去倒能和睦相处。
流年河流走了往事,冲淡了岁月,但留下了印记,沉淀了情感。
流年镇人每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流年河。
郑顺势的流年河,流淌着他的百味人生。
瘦小的郑顺势独自坐在流年河边那棵松树下的石礅上,显得更瘦小。
他望着河水,自说自话:要不是被学校刷下来的话,现在自己也像他们一样等待高考结果,盘算着怎么填报志愿的。
唉!他朝河水扔了颗石子,重重地叹气。
离开学校前一天的那个下午,班主任贾克艰老师把被刷下来的三十五位同学凑集到一块做思想工作。
贾老师站在讲台上,眼睛一直望着对面的墙壁,才开口讲几句,嗓音便有些喑哑。他突然想起前几年那位被刷下来而疯掉的学生。
郑顺势抖着脚,脑子很乱,只记得老师说,我当了几年文科毕业班的班主任,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难过的时候。请同学们理解,上面给我们学校参加高考的考生名额不多,我们学校不是县里的重点中学。经过前段三轮的质检,终才决定你们的去留,请你们万万理解,万万……
贾老师五十岁左右,人不高,又瘦,身上的衣服总嫌大似的,头发与络腮胡一样白,厚厚的近视镜片后大大的眼睛常常布满血丝。他说话说到紧要处,总会说“万万”,其实是“千万”的意思。
贾老师被吕一笔背后起了个外号——“万万”。吕一笔成绩一般,人倒很鬼,讲话风趣,绘声绘色,喜欢给同学起外号,连老师都不放过。他认为这样挺好的,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他给英语老师杨聪起个“豆芽”的外号,杨老师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才一百斤多一点。数学老师曹格致,吕一笔送他的外号是“这么”。曹老师经常一开口,吐出的句话就是“这么”。无厘头的“这么”。
吕一笔也得到回报,被同学们起了个绰号,叫“描一笔”,见谁都想描写一下。
“万万老师”说:三轮质检的成绩,每一轮的结果都上墙,三次累加,后的结果也公布了,大家应该都看到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生怕听漏一个字。
欧阳月云问:老师,学校给我们几个名额?欧阳月云是班里女学生中开朗的。
郑顺势的手心在冒汗。
坐在他旁边的欧阳月云用脚碰了下他,小声说:你排第二十一,不会被拿下来的。
全班五十五人。
“万万老师”说:二十名。去年上面给我们文科班的名额更少。
流年中学这几年的高中毕业班一直是这样: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
郑顺势双手抱着头,伏在课桌上。
“万万老师”说: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所以每次都公布成绩和排名。
欧阳月云说:不会吧,不会那么巧吧。她用手搡了下郑顺势的手臂说:顺势,顺势你别泄气,这段万一有同学身体不好或其他原因参加不了高考,你准是个递补上去的。
“万万老师”说:万一有哪位同学出现特殊情况参加不了考试,只要还来得及,排名在第二十一位的顺势同学便可以顶上去。
欧阳月云赶忙用脚用力碰了碰郑顺势,说:你听,你听听。
“万万老师”风趣地说:顺势同学名字起得好,顺势而上嘛!“万万老师”想活跃一下压抑的气氛。
“万万老师”将望着对面墙壁的目光收回来,放低,打量着同学们说:你们大概了解我们学校这几年文科班的高考成绩吧?
郑顺势把埋进臂弯抱紧的脑袋松开了点,用心地听着。
排名第四十的吕一笔说:好像,嗯——去年好像三个。
“万万老师”说:对,三位。前年两位,大前年一位。恢复高考的年我们学校剃了个光头!考上大学比登天还难!
“万万老师”问:你们知道去年文科班多少人去考吗?
欧阳月云听去年高考的表哥说过。她说:是十五吗?她的表哥连续参加三年高考,但年年落榜,他是读理科的,今年还在复读,第四年了,他在欧阳月云面前自嘲说:都读老了!他在理科班的每次质检考试排名中,一直在第十名左右。去年理科班才四个人考上大学。
那么一问一答,气氛便轻松了些。“万万老师”问:你们知道,去年文科班考上的同学的情况吗?
郑顺势了解一些,但不是很清楚,据说只有一位是应届生。
“万万老师”拿起水杯,喝了口水,说:两位是复读的。所以说太难了,所以上面给我们学校的名额是慎重考虑过的。
去摸摸试卷也好呀。吕一笔嘀咕了句。
“万万老师”呵呵地笑,又喝了口水,说:摸摸?成本高呀。去县城考试,要租车,要吃住,成本高!
欧阳月云说:十年寒窗苦读,摸一摸也好。
钱小才呵呵地笑,说:我也想摸。
他排名第四十一。
流年镇有四户万元户:“照相欧”“高利钱”“豆干杨”“炒粄何”。“照相欧”是欧阳景山,欧阳月云的堂叔。“高利钱”即钱冒银,钱小才的父亲。“豆干杨”是杨有利。何上鱼也叫“炒粄何”。
“万万老师”说:如果明明知道没戏,还不如不去摸,不是每位同学的家庭都经得起那么任性的。不过,再难你们也不要灰心。争取复读吧,学校已经表态了,来复读的,学校全收。再说,国家的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招生的名额一年比一年在增加,所以呀,大家万万不要失去信心。信心在,什么都在!
郑顺势把头抬起来。
欧阳月云又碰了下他,这回用手肘,说:你听,你听听,万万要有信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