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197871
◆三小时读懂细胞如何左右人们的生老病死。
◆免疫系统失控会攻击人体自身,细胞的混乱复制会引发致命疾病。
◆认识细胞才真正认识健康。
◆翻开本书,与细胞携手探索人类永生的可能性。
◆“牛津通识课”系列,是一座针对忙碌的社会人士的可读性强且包罗万千的工具书图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由世界知名专家撰写,国内专业学者翻译的通识读物。
◆由点及面的网状知识图谱,按需阅读,帮助读者足不出户了解关于世界的种种真相。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正是细胞的辛勤工作,造就了看似迥异,实质又极其相似的你我。
自人类在母体中孕育时,细胞就开始发挥它们的作用了:胚胎干细胞后分化成了我们的皮肤、头发、血液和内脏;青少年时期,我们正在发育的长骨中产生出血液;成年后,器官和血液的捐献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老年时,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放缓,生命也将走向终结。
在这本小书中,作者特伦斯·艾伦与格雷厄姆·考林详细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特性,带领读者了解干细胞和成熟细胞各自令人惊叹的功能,畅想未来细胞研究的前沿。翻开本书,与细胞携手探索人类永生的可能性。
第yi章 细胞的特性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三章 细胞核
第四章 细胞的寿命
第五章 细胞可以做什么
第六章 干细胞
第七章 细胞疗法
第八章 细胞研究展望
词汇表
术语对照
要是所有出版物都达到这样的高度就好了,优秀的价格,精美的设计和制作,严谨的内容和诱人的主题,就像《牛津通识课》一样。——《书商》
充满生气且流畅易读如斯,该丛书将改变你对感兴趣主题的思考方式,对于那些你未曾涉猎的领域,丛书又堪为出色的入门向导。——牛津大学出版社
专业、严谨,但绝不平淡,《牛津通识课》不愧为有思想的读者的百科全书。——博伊德·唐金,英国《独立报》资深文学编辑,曾任国际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牛津通识课:细胞 :
细胞是生命的小单位。所有可独立生存的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到复杂的生命体(如我们人类),均由细胞构成。我们的身体内含有数量惊人的细胞,但与重达200吨的蓝鲸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作为生命的基本构成模块,细胞被认为是一组简单元件的集合,可通过平稳的生理活动来维持自身正常状态,并不时通过分裂来产生新的细胞,从古至今都未改变。
无论是大多数细菌(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时间仅为半小时左右,随后将分裂成新的个体),还是人类的神经细胞(可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持续进行自我修复以维持日常活动),每一个简单或复杂的细胞都是一座自成体系的“分子工厂”,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分钟都在疯狂地工作。将一个细胞比作一个工厂的说法稍显简单,事实上,为了满足日常活动,细胞工厂自身以及其中的大部分器械必须经历拆除与重建——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的生产速度却从未减慢。与细菌相比,动物与植物细胞的体积要更大(约为细菌的1000倍),其内部组织也复杂精细得多。
究竟哪些化学物质能够满足如此极致的物质合成,使得简单细胞在几分钟内,以及复杂细胞在一天之内,能实现自我复制呢?从根本上讲,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仅涵盖了117种已知元素中的6种,包括碳、氢、氮、氧、磷和硫。细胞中99%的分子是由氢、氧结合所形成的水分子构成的。这看起来似乎会导致生命体变得如稀汤寡水一般,但事实上,部分水分子并不以液体的形态存在,而是被牢牢地锁在某些大分子结构中。
在分子水平上,所有细胞均以一组数量有限的碳基分子为物质基础,包括提供化学能的糖,构成细胞膜的脂肪酸,作为蛋白质基本单位的氨基酸,以及RNA、DNA等信息分子亚单位的核苷酸。所有蛋白质均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而这些氨基酸也是所有生物所共有的。如同单词是由字母所组成一般,氨基酸的“字母”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大量的蛋白质“词汇”。蛋白质具有极其多样的形态,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化学催化剂与分子马达,支撑并驱动着生命的进程。每一个蛋白质的密码源于我们DNA中的另一组密码,即由四个字母所组成的基因密码。
基因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不断地从母细胞传递至子细胞中。我们的DNA中含有大约24 000个基因,其中每一个基因仅仅对应一种蛋白质。但有趣的是,我们体内可能存在着远超这一数量的蛋白质,多出来的蛋白质是通过修改原始遗传信息而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多蛋白复合物,它们作为“齿轮”与“轴承”,驱动细胞内负责生产与维修的“电机”正常运行。这种复杂的活动在细菌等较为简单的细胞中可以有效地运行,而在更大、更复杂的细胞(如人类细胞)中,特定的细胞活动将在独立的区域——细胞器中进行。
细胞器具有独立的膜结构,可与细胞内的其他组分相隔开。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内还含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也使机体更为复杂。本书主要介绍各种与细胞相关的问题,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任何细胞的缺陷均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