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97543
在书籍的历史中发现作品形成的进程,或者更广泛地说,在书写的实践中,弄清楚这些进程怎样和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这是本书的作者罗杰?夏蒂埃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他通过调查研究对文化实践的历史研究方式进行了革新。作者揭示了“书籍的秩序”的不连续性(这一秩序包含了米歇尔?福柯所谓的“论述的秩序”):作者的创作、主导着文本和知识传播的素材转化、王公贵族保护者们大显身手的多重舞台、作者、出社和书商、还有读者。书写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看不到边的海洋,它有着自己的界限、规则、范围和技术,改变着社会生活的节奏。如今,使书写的世界发生重大变化的那些变革经常服从于一些无法破解的规律。在引导读者游历这五个世纪的同时,罗杰?夏蒂埃让人们能够与一些当今的辩论保持一段有益的距离。他的观点既不怀旧、也不空想,他认为这五个世纪的历史能够让人们更加理解当今在书籍领域发生的众多转变,避免作品纯社会学或纯形式主义的局限。
本书是“书史译丛”的一种,作者罗杰•夏蒂埃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本书从作者、文本、书籍、读者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14到18世纪之间书写文字如何分门别类、编目归档,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员和机构对文字和印刷品的领会和感受。本书无论是在文化史上还是在文化史相关的理论上都堪称力作。
序言
一、文字的表现形式
二、作者的角色
三、赞助与题献
四、无墙的图书馆
五、读者群体
六、从宫廷到民间
七、“大众”阅读
注释
索引
本书讨论的焦点,放在14到18世纪之间,书写文字如何分门别类、编目归档,以及所有牵涉其中的人员和机构,包括作者、出版商、印刷商、印刷作坊和图书馆,对文字和印刷品的领会和感受之上。
——罗杰•夏蒂埃
作者、文本、书籍、读者——夏蒂埃在书籍史和阅读史框架内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四极之间展开,他试图将自己的著述与文化史和社会史联系起来。
——多罗西娅•克劳斯
本书充溢着思辨性,以及分析上的前卫特征,无论在书籍的文化史及文化史相关的理论上都堪称力作。
——奥利斯特•雷纳姆
第三个提示,即作者功能并不是现代性的伴生物。为了说明“作者功能对于话语来讲并非普遍恒常的要素”,福柯揭示了一种据他说是“发生在17或18世纪的”交错现象,即指定文本归属的体系在“科学”文本和“文学”文本间交替互换。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自此后,科学话语若想成立,就必须从属于一个已然存在的命题的“系统集合”,而不是依靠某个专门作者的权威性;而“文学”话语则反之,“没有作者功能就不再被接受”。此前的情况恰好相反:“那些我们今天称作‘文学’的文本(故事、童话、史诗、悲喜剧),在被接受、被传播、被重视的过程中从未有人提过作者问题;无名之作从未造成过困难,只要年代久远,真假勿论,它们的价值就有了足够的保证。反之,今人所说的科学文本,即那些谈论宇宙和天体、医学和疾病、自然和地理的文本,在中世纪若想被视为真言,就必须标明作者的姓名。”福柯所提供的这种历史轨迹是否合理,我们在此不想讨论,只想强调他所发现的运行模式:某些类别的文本在中世纪后就开始需要作者之名了。因此,对福柯的思想要避免肆意乱解,过分简化:他从不认为,在著作所有权和作者功能之间,在“现今社会所特有的产权体系”和建立在主体范畴上的文本归属体制之间,存在着的决定性关系。上溯作者产生之源,并将其与控制文本传播或赋予文本权威的种种手段联系在一起,福柯的文章通过回顾考察,向我们揭示了文本在生产、传播和领属上的极大相关性。
福柯的思想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产权概念产生的背景,近来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著述。10项重要修正:确认文学产权,远非是出于实施某项个人财产权的特别需要,而是为了捍卫出版界的著作所有权,该特权让书商一旦获得某书版权便能独家发行。书商以为,承认作者对作品的拥有权,也就等于默认书商自作者处购得的版权不容剥夺。而实际上,君主制国家曾多次尝试取消这一传统上的无限期特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