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54581丛书名: 碎金文丛
林庚先生格外偏爱《西游记》,沉醉其间,自然别有会心。这本小书谈《西游记》,以“童话性”为根基立说,用优游不迫的笔触将小说中色彩斑斓的细节一一叙来,条分缕析,展现出作者与小说原著深相契合的诗心与童心。
《西游记漫话》是林庚晚年的一本研究《西游记》的著作,并旁及《三国演义》、《红楼梦》。作者敏锐而准确地抓住了原著中以往被研究者忽略的细节,揭示了我国古典小说内容、人物形象、观念等与市民阶层的复杂关系。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燕南园62号
诗心与童心
关于“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
一、关于“大闹天宫”情节的分析
二、说“反了”
三、“可能”与“不可能”
《西游记》漫话
从菩提祖师谈起
天上人间
江湖风波
取经记与闹天宫
喜剧角色
动物王国
童心说
童话的天真世界
结语
“赤壁之战”分析
《红楼梦》中所反映的新的意识形态的萌芽
一、《红楼梦》反封建的深度
二、关于男女平等的问题
三、恋爱主题面对整个社会现实的问题
四、在新的意识形态中贾宝玉所表现的性格形象
五、《红楼梦》中新意识形态的前后踪迹
后记
燕南园62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到燕京大学任教时,住在燕南园一座独立的小楼里。但他喜欢平房,更喜欢有属于自己的大些的庭院,便换到62号来。他在院子里种了一畦畦的花,春天,鲜花布满整个院子,他享受着田园诗般的乐趣。
静希师从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26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客厅里临时凑了全家所有的椅子和凳子,摆成一排排的。大家坐在那里一边观看比赛,一边发出赞叹声和欢呼声,夹杂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没有转播的时候,那些座位也不撤掉,等待着另外一场观众。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他还喜欢唱歌,原来只见他有一台相当讲究的电唱机,以及若干老的声乐唱片。后来才知道他本人就会美声唱法,能唱到高音C。大概是得益于唱歌,他原先的哮喘病,进入老年以后竟然痊愈了。他曾热心地教我发声的方法,还画过一幅头腔图,告诉我源自丹田的气如何经后脑绕过头顶,灌向鼻腔和口腔,以发挥头腔的共鸣作用。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其实我之留校任教,也是林先生亲自选定的,正是他对我一生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我毕业后不久次登上讲台讲课时,静希师还有钟芸师、一新师兄都去听课,课后便到林先生的客厅里小坐,他们给了我许多鼓励和指点。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写字台中央有一方砚台,一个玉雕的水盂,还有一个方形的笔筒,瓷的。在书房里,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我们谈话的内容很广泛,当然多的还是学问,屈原、李白、《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外国的文学,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有一次谈到水分,他说如果没有水分,干巴巴的东西有甚么意思?《红楼梦》里写贾母把鸳鸯调理得像“水葱”似的,这“水”字就很好!1962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为了培养我的学术能力,让我负责初盛唐部分的初选和注释的初稿。那年我才26岁,对老师的信任格外感激。在选注过程中,他常常提出一些我意想不到而又令我十分佩服的看法。他告诉我杜甫的《新安吏》一定要选,其中“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几句写得特别好。特别是“眼枯即见骨”,很有震撼力。我仔细体会,老师的艺术感受力确实非同寻常。他还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又如,他说杜甫的那句“即从巴峡穿巫峡”,过去的解释不妥。三峡中的巴峡在下,巫峡在上,杜甫出川怎能从巴峡穿过巫峡呢?他引证古籍中的材料,证明这首诗中的“巴峡”乃是巫水流向长江的那一段山峡,因为在巫山中间,所以又称巫峡。经老师这样一讲,诗的意思就豁然贯通了。
《红楼梦》是一部以恋爱故事为中心的小说,《红楼梦》的思想性与倾向性也必须在这里得到更多的解释。从主题上说,恋爱原是各时代文学作品中习见的主题,但是在资本主义新兴的时期,这一个主题一般却更为活跃,我们如果说恋爱主题乃是资本主义时期文学中为突出的主题,似乎也并不为过分,这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更为显示得清楚。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作家们,可以说是一般不以恋爱为主题的,至少可以说是绝少的。这主题,一般只见于民歌之中,却还不能大量地在作家们的笔下占一席地位,这情况一直到唐代大历以前都是如此的。
大历以来,市民文学起来,它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前的市民的出现,这才开始把恋爱主题大量地带到作家们的笔下,唐人的传奇小说,几乎可以说是以恋爱故事为中心的涌现。这一个壮观,并成为后来戏曲故事情节的来源;在诗歌方面于是也出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李商隐、温庭筠等大力歌唱爱情的诗篇,后并产生了词,以恋情的歌唱几乎压倒了传统的诗坛。
但是新兴的市民文学中这一个活跃的恋爱主题,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却表现着对于政治与整个社会问题的漠不相关。词与诗的分别,除了体裁之外,好像主题上也是各有疆域的。诗歌传统上自屈原、曹植、阮籍、陶潜、李白、杜甫以来,所表现的强烈的政治性、社会性,到词里就变得相当薄弱;在戏曲中如着名的《西厢记》、《拜月亭》、《绣襦记》、《还魂记》等,也仍旧没有接触更多其他的社会现实问题。当然恋爱本身也是社会问题之一,但是却还没有与其他社会现实问题打成一片;恋爱本身正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却也还没有与其他的斗争连结起来。也就是这种情形,反封建的恋爱故事与颂扬封建制度的“中状元”,才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能够相安无事地并存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