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71336
读懂中国经济,必须读懂中国政府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 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多年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蕞新研究成果。全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前 言 从了解现状开始
上 篇 微观机制
章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第二章 财税与政府行为
第三章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第四章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下 篇 宏观现象
第五章 城市化与不平衡
第六章 债务与风险
第七章 国内国际失衡
第八章 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前言 从了解现状开始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故事,其中有让我们骄傲的繁华,也有让我们梦碎的房价。这本书写给大学生和对经济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希望能帮他们理解身边的世界,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些门道,从乏味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出些机会。
本书主角既不是微观的价格机制,也不是宏观的经济周期,而是政府和政策,内容脱胎于我在复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课程讲义。我剔除了技术细节,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核心的内容和观念:在我国,政府不但影响“蛋糕”的分配,也参与“蛋糕”的生产,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政府谈经济。必须深入了解这一政治经济机体如何运作,才可能对其进行判断。我们生活在这个机体中,我们的发展有赖于对这个机体的认知。要避免把舶来的理论化成先入为主的判断——看到现实与理论不符,便直斥现实之非,进而把要了解的现象变成了讥讽的对象——否则就丧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机会。
我国的政治经济现象非常复杂,不同理论和信息都只能反映现象的不同侧面,至于哪个侧面有用,由读者决定。对从事经济实务工作(如金融和投资)的读者,我希望能帮助他们了解日常业务之外的政治经济背景,这些背景的变化往往对行业有深远的影响。对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他们所学的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实之间脱节严重,我将中国政府作为本书分析的主角,希望可以帮助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对非专业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他们读懂国家政经大事和新闻。
本书注重描述现实,注重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当不可避免涉及“怎么办”的时候,则注重解释当下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改革。对读者来说,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本书结构与数据说明
本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入、支出、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本书力求简明扼要,突出主要逻辑和重点事实,不会过多展开细节。有兴趣深究的读者可以参考每章末尾“扩展阅读”中推荐的读物。
本书使用了很多数据,若处处标注来源,会影响阅读。所以对于常见数据,如直接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或万得数据库中的数据,我没有标注来源,但读者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只有那些非常用数据或转引自他人研究的数据,我才注明出处。
本书虽为大众读者所写,但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使用了大量前沿研究成果,可用作大学相关课程的参考资料。与各章节内容相匹配的课件,可通过扫描本书钱了口的二维码获取。
感 谢
本书使用的数据和文献,跨度很大。引用的260多种文献中,绝大多数发表于2010年之后。假如没有近些年本土经济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没有海外对中国经济研究的日渐深入,我不可能整理出这么多素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重镇,向来重视制度和历史分析,也积极参与现实和政策讨论,我对中国经济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在这里开始的。学院几乎每周都有十数场报告,既有前沿学术探讨和热点政策分析,也有与业界和政府的交流讨论,在这种氛围中,研究者自然而然会关注现实问题。本书几乎每一章的主题,复旦的同事都有研究和著述,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在复旦工作的六七年中,我几乎每周都参加陈钊和陆铭等同仁组织的学习讨论小组,本书中的很多想法都源于这些讨论。
2017—2018年,我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与很多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官员交流,这些经历影响了本书的视角和框架。感谢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很多领导和业界精英。
本书涵盖的主题跨度很大,在写作和学习过程中,我请教了很多同事,他们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鼓励。尤其要感谢陈硕、陈婷、董丰、刘志阔、吴乐旻,他们仔细阅读了本书的初稿章节,提供了大量宝贵建议。感谢我的教学和研究助理拜敏旸、丁关祖、李嵩同学,他们帮我收集了很多数据。同样也感谢那些帮我审读书稿的聪慧可爱的同学,他们阅读了部分章节的初稿,在内容编排和文字上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提高了本书的可读性。
后,感谢世纪文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钱敏、贾忠贤、曹迪辉三位编辑老师。他们的专业素养是这本书质量的保证,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对“出一本好书”的热情与执着,让我感动。
本书的一切错漏之处都归我自己。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争取有机会再版时改正。
兰小欢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理解中国经济的崛起,仅仅看到政府如何推动了市场化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明白它如何能做到更多。
——张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
兰小欢的著作聚焦中国地方政府鲜明的特征——经济发展职能,从“经济中的政府”与“政府中的经济”双重视角,深入解析地方政府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兰小欢曾长时间深入一线调研,所以能将鲜活的政府实践与前沿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我相信此书将被列入许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书目。
——周黎安(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本书有助于认识中国政治经济的现实和深层逻辑,认识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对理解中国一些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帮助很大。
——刘格菘(广发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
市场由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手共同打造。要搞懂中国经济,必须得搞懂中国政府。走出路径依赖的前提是真切理解现实从哪里来。正如兰小欢所说,“实事求是”不会过时。此刻尤其如此。
——王烁(财新传媒总编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