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97461
本书属于研究型著作,围绕双金属协同催化这个主题,介绍了目前双金属催化的现状和催化机制,并基于作者近些年在双金属协同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催化剂,介绍了其制备和表征,以及这些催化剂应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源等能源材料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具体涉及的催化反应包括甲醇氧化、甲酸氧化、析氧反应和氧还原反应等。有具体的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对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全面总结了双金属催化剂协同催化的机理,结合作者自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双金属催化体系,介绍了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燃料电池和氢能中氧化还原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涉及的催化反应包括甲醇氧化、甲酸氧化、析氧反应和氧还原反应等。本书特色之一是有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和一手实验数据,方便指导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实验参考。可供从事燃料电池和氢能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学校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参考学习。
第1章 双金属协同催化概述 001
1.1 双金属协同催化基础 002
1.2 典型的双金属协同催化机理 005
1.2.1 Pt-Ru双金属协同催化甲醇氧化反应机理 005
1.2.2 Ni-Fe双金属析氧反应机理 012
1.3 结语 018
参考文献 019
第2章 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在燃料电池和氢能中的应用 023
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氧化反应 025
2.2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氧化反应 030
2.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阳极氧化反应 034
2.3.1 Pt基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甲酸氧化 035
2.3.2 Pd基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甲酸氧化 039
2.4 氧气析出反应 043
2.4.1 Fe-Co基双金属催化剂 044
2.4.2 Ni-Co基双金属催化剂 046
2.4.3 Ni-Al和Ni-Cr双金属基催化剂 047
2.4.4 Cu掺杂的Ni、Fe、Co双金属基催化剂 048
2.4.5 其他双金属基催化剂 049
2.5 燃料电池阴极氧气还原反应 051
2.5.1 双金属Pt-Ni合金催化剂 053
2.5.2 其他双金属Pt-M合金催化剂 056
参考文献 058
第3章 高性能Pt基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 067
3.1 Pt-Os双金属协同催化剂 068
3.1.1 高分散双金属Pt-Os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070
3.1.2 高分散双金属Pt-Os纳米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 071
3.1.3 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Pt-Os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072
3.2 双金属Pt-Ru核壳结构催化剂 082
3.2.1 核壳结构Pt/TiO2@Ru-C催化剂的制备 084
3.2.2 核壳结构Pt/TiO2@Ru-C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 085
3.2.3 核壳结构Pt/TiO2@Ru-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085
3.3 双金属Pt-Os催化剂与Pt-Ru(TiO2稳定的)催化剂性能比较 095
参考文献 096
第4章 Pt-Pd双金属协同催化用于甲酸电氧化 103
4.1 高分散Pd-Pt双金属催化剂 105
4.1.1 高分散Pd-Pt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106
4.1.2 高分散Pd-Pt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 107
4.1.3 高分散Pd-Pt双金属催化剂性能讨论 108
4.2 高性能炭载微量铂修饰的钯催化剂 115
4.2.1 原位电置换法制备炭载微量铂修饰的钯催化剂 117
4.2.2 炭载微量铂修饰的钯催化剂的表征及评价方法 117
4.2.3 原位电置换法制备的炭载Pt1@Pdx/C催化性能讨论 118
4.3 从高分散Pd-Pt双金属催化剂到微量Pt修饰的Pd催化剂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5章 高效Ni-Fe双金属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 133
5.1 泡沫镍上原位电沉积花瓣状NiFeOxHy/rGO 134
5.1.1 花瓣状NiFeOxHy/rGO电极的制备 135
5.1.2 花瓣状NiFeOxHy/rGO电极的表征与评价 135
5.1.3 花瓣状NiFeOxHy/rGO电极电催化OER性能 136
5.2 Ni-Fe合金泡沫 142
5.2.1 Ni-Fe合金泡沫的制备 143
5.2.2 Ni-Fe合金泡沫的表征与评价 143
5.2.3 Ni-Fe合金泡沫的电催化OER性能 144
5.3 从NiFeOxHy/rGO/NF电极到双金属Ni-Fe泡沫合金电极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6章 高效双金属协同催化析氧和氧还原反应 157
6.1 Ni-Co双金属协同催化析氧和氧还原反应 158
6.1.1 脊椎状NiCo2O4纳米材料的制备 158
6.1.2 脊椎状NiCo2O4纳米材料的表征与评价 159
6.1.3 脊椎状NiCo2O4纳米材料的电催化OER及ORR性能 160
6.2 Ag-Mo双金属协同催化ORR反应 167
6.2.1 Ag-Mo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168
6.2.2 Ag-Mo双金属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 168
6.2.3 Ag-Mo双金属催化剂电催化ORR反应 169
6.3 Ni-Co双金属催化剂和Ag-Mo双金属催化剂的比较 172
参考文献 173
含多组分的非均相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已成为当前材料与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组分之间的适当组合,往往会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且催化性能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时各组分的催化性能之和,因而被认为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的催化作用。与对应的单个组分相加的催化性能相比,这种共同作用导致了明显的、甚至是显著的催化性能的提高或改善。
自丰田公司2014年成功推出商品化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以来,燃料电池作为绿色便携式电源设备受到广泛关注,但仍有许多技术难题阻碍着其商业化进程,其中如何制备低成本、高性能催化剂取代价格昂贵的 Pt催化剂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利用非贵金属与贵金属形成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从而降低对贵金属的消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金属与金属形成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协同催化作用,在替代贵金属、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普遍关注。
笔者自2011年独立开展电化学研究以来,基于双金属协同作用理念,致力于合成不同组成与微观结构的双金属材料,开展了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领域的探索,试图寻找具有更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材料。具体工作有:高效Pt-Os、Pt-Ru双金属协同催化剂在甲醇氧化中的应用;高分散Pt-Pd双金属协同催化剂用于甲酸电氧化;Ni-Fe双金属协同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此外通过对Ag-Mo、Ni-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在氧还原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上述研究工作的研究理念和学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均基于双金属协同作用理念,旨在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降低催化剂成本,进而有效推动燃料电池、可持续能源电解水制氢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
本书是由山西大同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1-B-09)资助,书中主要内容是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21006-1,201701D121016)、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开发项目(2020L0478,2015178)、大同市重点研发计划(201819)以及大同市自然基金(2014105-5)等项目的主要成果。郭永教授和曾建皇副教授为本书的完成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尚建鹏、张三兵、王瀛、赵海东、赵强、武美霞、李江、李月霞等人的研究工作为本书主要内容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杨肖萌、李梦、杨丽鹏等参与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文字编排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作鹏
2021年8月于山西大同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