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70777丛书名: 无
本书是荣格心理学派童话心理治疗的经典之作。作者维蕾娜·卡斯特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以研究荣格心理学为主要方向。童话通常以象征的语言来表达千百年来长久积累和沉淀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活动。人们在阅读童话以及用童话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体认到,我们个人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共同问题。我们在童年的时候读过童话,它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印象和启迪?现在我们长大成人,有意识地重读这些童话,我们是否会发现,在我们身上,也有着童话人物的影子?本书通过六个童话故事,深入人的心理问题,阐明童话治疗的意义,以及童话心理分析治疗的方法和实践。
导读 女性的分析之道
前言
引言
小红帽——童年喜欢或是害怕的童话
勇敢的小裁缝——与童话主人翁的认同
冰雪女王——童年里喜欢和害怕的童话情节
爱人罗兰德——童话在团体中的应用
白衬衣、沉重的剑以及金戒指——童话将梦带入一个历程中
不幸的公主——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后记
参考文献
小红帽
——童年喜欢或是害怕的童话
对童年时喜欢的童话有深入研究的汉斯· 迪克曼(Hans Dieckmann),他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童话描述了当事人主要的情结以及相关的行为模式。对汉斯·迪克曼而言,那些有神经机能症的人是没有完成童话主角任务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他们各自的童话中失败的主角,或者说,他们下意识地过着童话主角的生活,而且常常出于误解将其落到实处。
如果汉斯·迪克曼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那就是说,我们喜欢和害怕的童话泄露了我们的主要情结,这些情结或多或少掌控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人只有一个喜欢的童话,而有些人可能说出好几个,他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钟爱不同的童话,这时需要核实的是,这些童话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主题。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不再固着于其情结中的某一种行为,他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行为模式——在情结通常所形成的制约范围内,他行为的自由度较大。
如果我们想把喜欢的童话应用在治疗上,根据迪克曼的命题,分析对象应该先被带到完成了使命的童话主角的立场,然后还要能够脱离对童话主角的认同。如果童话主角注定要失败,那么分析对象应该在这个角色中自我发展,以逃脱童话所预示的步步进逼的败局。
我们可以应用喜欢的童话,找出造成主要问题的情结结构。我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对迪克曼的命题做一些修正:我很少遇到这样的人,他单凭一个记忆中的童话就能表现自己的整个情结结构
(Komplexstruktur),相反地,我认为这些记忆中的童话呈现的只是整个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的治疗经验中,常常也是根据已知的情结结构,才想起对于受分析者可能比较合适的童话,而不是反过来。如果对情结结构还不是很清楚,那么运用童话治疗就为时过早。
用童年时喜欢的童话作为治疗手段还有一个困难:人的记忆力往往不是那么好,记得不是很清楚。这时候我们可以自问,我们是否真能想起童年时喜欢的一个童话?有时候,可以从一些小地方找到线索,譬如说,小时候爱装扮的人物,或是一再重复的画画题材,或是旧童话书中被翻得特别破损的书页,等等。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也会通过想起某个梦而回忆起相关的童话。这当然也和分析师的反应有关:他是否看过其中的童话题材,他是否喜欢应用童话进行治疗?
个案
一位 38 岁的女士,她已经接受了 150 个小时的分析,这是她培训课程的一部分,对童话的探讨起因于一个简短的梦:
“我梦见狼,一定得喂食的狼。我醒过来。心想(或许还在梦里):我自己孤单单一个人在路上。”
听完她的梦,我没有先搜集联想,而是本能地对她说:“你要不要读一读《小红帽》!”她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对我说,《小红帽》是她小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童话,她对“离开道路”(vom Weg Abgehen)这个意象一直很着迷。说这话时她脸上还洋溢着光彩,而且肯定地说,直到今天,她还很喜欢这个童话。她还说她常常在狂欢节时把自己装扮成小红帽,小时候,只要看见她母亲睡着后张着嘴打呼噜,她就会把她想象成大野狼。
我的介入使得一个受喜爱的童话得以重见天日,我给分析对象布置的任务是:“玩赏”一下这则童话。话说回来,梦见狼也未必就和《小红帽》相关,其他童话里有时也会出现狼,为什么我偏偏想到《小红帽》?这与我的谐调反移情(syntone Gegenübertragung)
有关,其表现是:我直觉地把象征材料带进了治疗过程,它很可能就是受分析者没有意识到的情景的写照。所谓谐调反移情反应,我指的是分析者对自己的某种情感的知觉和表达,这种情感与受分析者的情感或潜意识状况是谐调的,通过这个作用,先前没有被意识到的情感可以得到体验、处理和讨论。出现这样的反移情(Gegenübertragungsreaktiom),一方面是因为我了解受分析者的基本情结状况,另一方面也和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相关。在梦中她孤身一人遭遇饿狼,这也是《小红帽》中重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介入的过程中总会有无法解释的要素。
接受分析的女士来自一个多代同堂的家庭,她是父亲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孩子,她哥哥的年纪已经可以当她的父亲了。父亲在她四岁时去世。重要与可靠的亲近者则是她的母亲,她们母女关系一直很好,这对她很重要。她的母亲非常有耐心,任劳任怨,一直是家庭风暴中的重要砥柱。
我暂且称接受我分析的当事人为安吉拉,安吉拉一直有严重的焦虑和攻击的问题,目前尤其明显,因为她开始了新的工作。安吉拉原先做的是助理工作,后来又进修上了大学,现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了新的工作,虽然她一直是个好学生,但在需要显露自己的时候她常常很焦虑,尤其是在团体中。她会感觉自己全身发抖,特别是脖颈的后部。
她的焦虑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但是因为受分析者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表现攻击性,在我看来,《小红帽》中的大野狼一定使她的焦虑变本加厉,这是因为她对它的恐惧,在这儿她把与恐惧结合在一起的攻击性赋予了大野狼。
要在反移情反应中将童话形式的象征材料带进治疗过程,只有在分析师熟悉童话,并知道其意义范围及其涉及的基本问题时才有可能。
童话的诠释分析因此对分析者很重要,但在治疗过程中,即便个别题材与受分析者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很深的关联,我们也很少全面连贯地阐释整个童话。但是,一旦童话被带进治疗情境,往往会有特别的意义:对分析者与受分析者关系的注意力会有所转移,两者都会注意童话以及童话与受分析者生活的关系。受分析者首先会期待从童话中获得处理问题的勇气、策略和方法,其次才是从分析者那里获得帮助。这是分析者被替换的一个步骤。如果治疗中引入童话的时机不当,受分析者对此往往不会重视,甚至完全忽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