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317317
本书探讨了批低碳社区的实例,验证了社区一体化系统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更区域化、更抗灾的基础设施的方向,也表明“人作为一个参与环节”对实现规划流程目标的决定性作用。本书选取了四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社区:瑞典马尔默的Bo01 社区和斯德哥尔摩的哈默比湖城,德国汉诺威的康斯伯格和弗莱堡市的沃邦。每章的案例分析都会介绍其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能源系统、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及社会议程。四个案例之后的章节将这四个案例进行了横向对比。第7 章分析了对美国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强调修补或翻新现有社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途径。美国城建过程的矛盾性在于:在郊区化扩展各阶段中,市内及郊区遗留的废弃之地和尚可继续开发的地区,恰恰是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契机所在。本书的四个案例中,有三个都把握住了类似机会(Bo01:废弃的船厂;哈默比湖城:废弃的工厂;沃邦:旧军营)。这些实例和分析,对于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旧城更新和可持续社区的一体化设计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对欧洲代生态低碳社区案例清晰并深度的解析,为读者解答了抽象理论的困惑,并提供了生态社区实践方法的整体模型。全书分为8个章节,前五章对四个经典案例,从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水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及目标,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总体评估、总结优势与不足。6-8章,将所有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升华,对现有的城市社区提出实际可行的整改意见。对于生态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 引言 007
为何本书选取的是瑞典的Bo01 社区、
哈默比湖城, 还有德国的康斯伯格和沃邦? 010
2 瑞典马尔默Bo01 社区 015
规划流程 017
交通系统 021
城市形态 023
绿地空间 028
能源系统 031
水处理系统 037
垃圾处理 037
材料 038
社会议程 039
经验教训 039
美国绿色住区评价体系(LEED- ND)评级 043
3 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 047
规划流程 048
交通系统 052
城市形态 053
绿地空间 056
能源系统 057
水处理系统 062
垃圾处理 064
社会议程 065
经验教训 065
美国绿色住区评价体系(LEED- ND)评级 068
4 德国汉诺威市康斯伯格区 073
规划流程 075
交通系统 079
城市形态 081
绿地空间 083
能源系统 085
水处理系统 091
垃圾处理 092
社会议程 094
经验教训 095
美国绿色住区评价体系(LEED- ND)评级 097
5 德国弗莱堡市沃邦区 101
规划流程 102
交通系统 105
城市形态 106
绿地空间 109
能源系统 111
水处理系统 115
垃圾处理 117
社会议程 118
经验教训 118
美国绿色住区评价体系(LEED- ND)评级 121
6 社区案例综观 125
规划流程 127
交通系统 130
城市形态 134
绿地空间 135
能源系统 145
水处理系统 152
垃圾处理 152
社会议程 153
韧性 154
7 美国乃至世界城市的未来之路 157
城市的机遇 160
交通及土地使用策略 161
环境响应型建筑 164
垃圾产能系统 165
热电联产 166
风能及太阳能 167
绿色基础设施策略 172
微气候 173
空气质量 174
雨水及废水 175
食品 179
能源系统 179
美观及有益健康 179
环境系统的一体化 181
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西村 183
增加低碳社区的成功机会:城市再开发机构的角色 190
8 结论 195
建设流程和规划 196
交通及城市形态 197
环境系统 197
公共空间 200
展望未来 201
致谢 206
引言
由于媒体的过度宣传,气候变化的威胁可以说被炒得过热。这样过分强调这个复杂而又遥不可及的潜在威胁,让人们麻木,大部分人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随着恶性气候事件的接连出现,尤其是飓风桑迪(2012 年)和美国中西部百年不遇的大旱,人们开始重新正视这个问题。现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不再只是政府会议的内参或者是气候学的研究方向,而是真切地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及如何把握时机等问题又被重新提到日程上来。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建设、运营和维护我们的城市来维持我们正常生活,城市该如何对抗重灾及如何在重灾之后尽快重建。
单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能完全解决气候变暖问题,需要双管齐下:既减排又要学会适应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结论。我们的城市要能够抵御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对抗风暴、干旱及热浪的不断侵袭。由此引发一个重要思考——现有老化严重的基础设施能否承受?进而引发广义、复杂又令人苦恼的问题——我们如何建造具有综合城市功能且更抗灾的社区?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应把握当下,并思考现有的开发思路及做法的可行性。纽约遭遇飓风桑迪之后,大家对如何提高抗灾性各抒己见,有人建议用水灾闸门,也有人建议用透水型基础设施。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的会长罗伯特·亚柔(Robert Yaro)先生说:“我们区(纽约大都市区)需要积极探讨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未来风暴可能带来的损失,从人为地保护市内的海岸线到重新思索公交体系及电网的布局,避免再发生全区或全市断电的问题。我们很可能既要兴建‘硬性’基础设施,又要找到‘软性’办法,依靠更好的土地使用决策并利用生态系统以减小未来的损失。”1
过去,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建筑尺度(低碳及零碳建筑),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尺度(边远地区的太阳能及风力发电场)。过去40 年来,节能建筑的成就确实斐然,但是还未建立传输能源、水及垃圾的基础设施体系。边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要靠细长、低效而薄弱的能源管道运输入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尺度(小到一条街,大到一个行政区)是实现一体化系统的好机会。社区可以整合交通、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同时融入公共空间,使其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微型公共设施网。因而美国绿色住区评价体系(LEED- ND)应运而生,大力推崇建设绿色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彼得·凯尔绍皮(Peter Calthorpe)主张一体化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及未来能源挑战的必经之路”。
2
如果社区可以拥有自己的微型公共设施网,通过回收废水及垃圾来制造大部分能源,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更具抗灾性的一体化系统。在中央基础设施瘫痪时,社区仍可作为微型公共设施网独立运营。其附加好处是社区不会给现有基础设施增加负担。本书是全面剖析一体化系统案例的书,旨在分析经验教训、抛砖引玉。
案例研究表明,只有抗灾社区建得便民、宜民,才能真正推动变革。无论社区规模是大是小,凸显环境优势的设计都会立即受到欢迎,并因此及时拿到所需投资。出人意料的是,早向大众指出这一观点的是一个汽车广告。克莱斯勒300 汽车广告的开场白是:“如果想造出节能车,首先要设计出一款值得造的车型。”
很显然,仅仅节能还远远不够,要有型、质量好、豪华、彰显个性,而节能只是人们在期望值之外的附加性能而已。克莱斯勒300 汽车广告的结尾是车驶进了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并重建的格雷戈尔和伊丽莎白·B·阿弗莱克(Gregor S. & Elizabeth B.Affleck)的家,再一次提醒人们给力的设计才是众望所归。美国人现在买车可以一举多得——既节能又新潮,还是不折不扣的“底特律进口”!
该广告针对的对手是丰田普锐斯车型。后者号称汽车市场上推出的节能黑马,也被人认为是设计上的丑小鸭。除了油电驱动力和飞轮刹车装置的魔幻技术,实时的能源性能(km/L)反馈报告是克莱斯勒的重要革新。实时报告让人得以实时参与节能游戏: “我能节能到什么程度?”(成为游戏者3)。谁不想战胜机器啊?设计新潮的低碳或零碳社区不但需要这样的魔幻新技术,而且需要让用户积极参与“游戏”。
本书探讨了批低碳社区的实例,验证了社区一体化系统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更区域化、更抗灾的基础设施的方向,也表明“人作为一个参与环节”对实现规划流程目标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体系及收益超出了技术层面,因为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露天绿色空间,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创建了居民所热爱的特色社区。案例分析指出,大力运用公共空间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并辅助一体化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成功之本。
本书聚焦在首批采取此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社区:瑞典马尔默的Bo01 社区和斯德哥尔摩的哈默比湖城,德国汉诺威的康斯伯格和弗莱堡市的沃邦。每章的案例分析都会介绍其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能源系统、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及社会议程。四个案例之后的章节将这四个案例进行了横向对比。第7 章是重中之重,分析了对美国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强调修补或翻新现有社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途径。美国城建过程的矛盾性在于:在郊区化扩展各阶段中,市内及郊区遗留的废弃之地和尚可继续开发的地区,恰恰是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契机所在。本书的四个案例中,有三个都把握住了类似机会(Bo01:废弃的船厂;哈默比湖城:废弃的工厂;沃邦:旧军营)。在美国,类似的机会比比皆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