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61056
★中国知名人像摄影师肖全历时十年完成的艺术佳作《我们这一代》,记录了1980-1990,中国文艺黄金时代中一线文艺工作者的群像。自1996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持续长销二十多年。
★新增百余张珍藏素材,2021增补收藏版。
★书中收录崔健、陈丹青、谭盾、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窦唯、姜文、北岛、顾城、余华、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苏童、韩少功、唐朝乐队……等百余位时代人物,近500幅照片,9万文字。
★作为一部摄影集,以210mm*280mm的大尺寸设计,将所有照片清晰呈现出来。内文采用128g哑粉书纸,裸线装订,保证视觉效果和手感,打开之后,就好像亲历肖全影展现场。双封精装形式,摆在书桌或书架上,就是一部”所见即艺术”的收藏品。
★为了此次新版面世,肖全找出了大量未曾曝光过的珍贵素材。在这一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未选入正片的照片;早期手工样书、肖全拍摄计划手稿;肖全与顾城、张枣、柏桦、崔健、残雪,陈丹青等人之间的来往信件等。
这是一本”新时期文化艺术界人物影像集”,作者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1990年代一线文艺工作者群像。书中百余位人物都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八九十年代,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为中国打开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
20世纪90年代,姜文、巩俐、窦唯、崔健、三毛、张艺谋、贾平凹、陈凯歌、杨丽萍、余华、王安忆、陈丹青、唐朝乐队……他们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出自我的真实,或安静、或张扬、或痛苦、或思索。肖全通过其作品《我们这一代》,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真实全部呈现于你我面前。
肖全的摄影:历史的语境与肖像
我的师父:马克·吕布
历史的肖像
历史的语境
文献资料
出版说明
《我们这一代》让肖全被誉为”中国人像摄影师”,他为中国的艺术家立此存照。拍摄三毛和杨丽萍让他感悟大high境界,他却说摄影只是手艺但有幸见证时代。–凤凰网
王安忆、余华、崔健、翟永明、叶兆言、苏童、史铁生、高明潞、西川、李保田、栗宪庭、贾平凹、王广义、杨丽萍、张海儿、朱大可、吴亮、范景中、王朔、马原、格非、戴锦华、陈凯歌、岛子、丁方、方力钧、窦唯、张承志、陈村、陈丹青……肖全用影像记录了那个时代。–新周刊
没有人可以叙述一代人的故事,因为叙述要求逃离。一个摄影师将一些人装进他的相机,附上自己的文字,以一个人的镜头,给了一代人美好的照片和美好的记忆,他让我们自由组合、想象,那一代人可能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方所文化
我的师父:马克·吕布
1996 年的10 月,马克·吕布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马克·吕布四十年中国”的大型个人展览。
在这一天,我有幸见到了他的爱妻凯瑟琳(Catherine)。他俩的爱情故事曾深深地影响过我。原玛格南成员法兰克·霍瓦在一本《摄影大师对话录》里与马克·吕布曾有几段经典的对话。马克·吕布说:“当我遇到我所爱的女人后,她让我重新出发了。”(能找一个让自己重新出发的女人成了我十几年来的一个梦想。)
法兰克·霍瓦说:如果一个公元前3 世纪的人或者是一个从火星上下来的人问我,20 世纪地球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会给他看布列松的照片。如果他问之后呢,我会给他看马克·吕布的照片。
马克·吕布出生在法国里昂,年轻时参加过抗德游击队。他曾经是一位工程师,生性羞涩。当他得到一部徕卡照相机,在巴黎拍了一阵照片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去了。他的作品《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成了他的代表作,也因此进入了享誉世界的玛格南图片社。其间他受到了布列松和卡帕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布列松,连马克·吕布的摄影包如何摆放他都会干涉。卡帕曾送马克·吕布去伦敦学习英语。在玛格南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
他曾拍过被审判的纳粹头目以及在二战中生还的工人,中国代领导人、周恩来以及越南领导胡志明。他从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对中国进行深入的报道,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有鞍山的炼钢工人,有1957 年在庄稼地里干活的知识分子,有北大校园里戴口罩跳交谊舞的人群。在改革开放后,他曾拍到邓小平匆忙而坚定的身影。大概在70 年代,他曾任玛格南图片社主席。
1993 年的 6 月起,我有幸成为马克·吕布的助手。一天傍晚,收工了,我开心地说这下可以把照相机装进摄影包里了,他说:“如果在餐厅里碰上了邓小平,我看你拍不拍。”
马克·吕布的相机从来不离身,他的眼睛永远在观察,对于他来讲,没有开始工作和休息之分。他虽然不懂汉字,可是对墙上的符号非常敏感。几十年来, 中国的墙上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图文,从“大跃进”的三面红旗,到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广告,从周恩来竖起两个指头的手势,到邓小平跨出中南海的一道门槛,马克·吕布总能抓住一个时代和某个人的特殊细节和气质。他告诉我怎样观察,如何得到一个有趣的构图。后来他的展览中用了好些我拍他的工作照,那些图片里有不少他的味道。
1995 年底我接到马克·吕布的翻译小刘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说:马克·吕布一直在找你,找得很苦,打了很多电话不通(那时我还在用传呼机)。我飞到北京,得到了一个珍贵的礼物,马克·吕布托他的翻译带给我一本布列松的摄影作品集,并叮咛他不准邮寄,必须我亲手拿到。书的封二有布列松写给我的一段话:“给肖全,你送给我的小刀,我可以用来削苹果也可以用来自卫……”他留下了那个骄傲而伟大的名字——布列松,以及他的中文印章。那天晚上我把书放在枕边,彻夜难眠。
时间真是白驹过隙,在给马克·吕布生日礼物的明信片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献给一位八十岁还在拍照的人,我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有责任感,对一切充满希望的摄影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他让人尊敬,却难以效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