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64598
一本涵盖制造业所有工序质量检验的手册,全面、实用,供质检员随时查用;第3版新增200个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通览标准、检索表格、计算公式、观看视频
本手册首先简要介绍了制造业产品质量检验及其误差,然后详细介绍了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几何误差的检验、材料的检验、模样的检验、铸造的检验、锻造和冲压件的检验、焊接的检验、铆接的检验、热处理的检验、表面处理的检验、螺纹和紧固件的检验、齿轮的检验、蜗轮蜗杆的检验、键和花键的检验、滚动轴承的检验、涂料的检验、电子元器件的检验、装配和成品的检验、AUDIT、抽样检验、离群值的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检验结果的判定、检验员的职权和应受的限制。本手册配有大量插图和表格,是一本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工具书。
本手册还开发了一些数字资源,包括视频、可查询的表格、可计算的公式、标准全文链接等,读者可通过扫描手册中的二维码进行使用或观看,这大大提升了本手册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本手册的内容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针对检验员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供制造业质量检验员、质量工程师在工作中随时查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制造类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数字化手册配套资源说明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章 检验及其误差
节 检验的方式方法
一、检验的概念
二、检验方式
三、检验方法
四、检验员的任务
五、对检验员的要求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
一、生产现场计量器具的选择
二、精密测量计量器具的选择
三、部分工作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
四、选择计量器具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五、新技术在检验中的应用
第三节 检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一、两类数据
二、检验误差的类型
三、系统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四、随机误差及其发现、减少方法
五、数值的修约
六、检验数据出现异议的处理
第二章 尺寸、角度及锥度的检验
节 尺寸检验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其他原则
第二节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一、温度
二、湿度
三、清洁度
四、防振
五、其他
第三节 尺寸的检验
一、孔和轴的检验
二、样板尺寸的检验
三、尺寸的间接检验
四、大尺寸的检验
五、小尺寸的检验
六、长孔直径的检验
第四节 角度和锥度的检验
一、角度和锥度的概念
二、角度的检验
三、锥度的检验
第三章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节 概述
一、零件表面结构
二、三类特性参数
三、四个常用参数
第二节 参数值
一、高度特性参数及其数值系列
二、附加的评定参数
三、表面结构符号、代号的含义、标注要求
第三节 检验方法与评定规则
一、检验程序
二、常用检验方法
三、检验的基本原则
四、比较测量法
五、印模法
六、接触测量法及触针式电动轮廓仪
七、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
第四章 几何误差的检验
节几何误差项目、检测条件及基准
一、几何误差项目
二、检测常用符号
三、检测条件
四、检测基准
五、检测操作
六、几何误差及其评定
七、小区域判别法
第二节 几何误差的检验方案与生产现场检验方法
一、直线度误差的检验
二、平面度误差的检验
三、圆度误差的检验
四、圆柱度误差的检验
五、线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六、面轮廓度误差的检验
七、平行度误差的检验
八、垂直度误差的检验
九、倾斜度误差的检验
十、同轴度误差的检验
十一、对称度误差的检验
十二、位置度误差的检验
十三、圆跳动的检验
十四、全跳动的检验
第三节 几何误差检验系统
一、XW—5几何误差系统
二、XW—250几何误差测量仪
三、激光线扫描测量仪
四、三坐标测量几何误差系统
第五章 材料的检验
节 概述
一、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
二、金属材料牌号
第二节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流程
一、检验程序
二、材料检验流程
第三节 钢材入厂检验方法
一、几何形状的检验
二、表面质量的检验
三、理化检验简介
四、钢的火花鉴别
五、检验示例
第四节 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一、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非金属材料的检验
三、超期非金属材料的处置原则
第五节 金属材料入厂检验示例
一、高碳铬轴承钢的检验
二、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检验
三、热轧钢棒的检验
四、锻制钢棒的检验
五、冷拉型钢的检验
六、不锈钢棒的检验
七、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的检验
八、冷拉钢丝的检验
九、优质碳素结构钢丝的检验
十、铜及铜合金线材的检验
十一、结构用无缝钢管的检验
第六章 模样的检验
节 模样的种类及用途
一、木模
二、金属模
第二节 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
一、检验依据
二、检验常用量具
三、木模的检验方法
四、金属模的检验方法
五、旧金属模的检验
六、铸件缺陷与模样缺陷的关系
第三节 铸件收缩量和加工量
一、铸件的收缩量
二、铸件的加工余量
第四节 木模与铸造有关的工艺参数
一、工艺补正量
二、分型负数
三、夹头和切口
四、铸件的壁厚
五、泥芯头的长度、斜度和间隙
第七章 铸造的检验
节 铸造及铸件质量
一、铸造及其生产过程
二、铸件质量
第二节 铸造过程的质量检验
一、原材料的检验
二、铸造工装的检验
三、型(芯)砂配制的检验
四、砂型(芯)制造过程的检验
五、砂型(芯)烘干的检验
六、合箱的检验
七、合金熔炼的检验
八、浇注的检验
九、落砂和清理的检验
十、铸件热处理的检验
第三节 铸件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尺寸精度的检验
三、铸件的几何公差
四、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
五、内在质量的检验
六、铸件修补及检验
第四节 铸铁件的检验示例
一、质量要求
二、检验方法
三、灰铸铁的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四、灰铸铁件的抗拉强度、硬度和截面厚度的关系
第八章 锻造和冲压件的检验
节 锻造的分类
一、自由锻
二、胎模锻
三、模锻
第二节 锻造的检验项目及方法
一、检验项目
二、工序检验
三、锻件成品的检验
四、验收规则
第三节 中小型钢质模锻件的检验
一、几个主要因素
二、锻件的尺寸公差
三、锻件的几何公差
四、锻件的其他公差
五、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
第四节 金属冲压件的检验
一、冲压件的种类
二、冲压件的公差等级
三、冲压件尺寸公差等级选用方法
四、冲压件的检验
第九章 焊接的检验
节焊接检验目的及金属焊接分类
一、焊接检验的目的
二、金属焊接分类
三、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二节 焊接的常见缺欠
一、常见焊接缺欠的含义及分类
二、焊接缺欠的分类及说明
三、缺欠及限值
四、焊接方法与缺欠的关系
第三节 焊接的检验
一、检验方法
二、检验时机
三、焊前检验
四、焊接过程检验
五、焊后检验
第四节 无损检验及其他检验简介
一、射线检测
二、超声波检测
三、磁粉检测
四、渗透检测
五、其他检验方法
六、质量报告
第十章 铆接的检验
节 铆接和铆钉的种类及选择
一、铆接的种类
二、铆钉的规格、用途及选择
第二节 铆钉缺陷和检验
一、铆钉常见缺陷及检验方法
二、铆接常用加工符号及样板
三、铆接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四、铆接常见的缺陷
第三节 几种抽芯铆钉的机械特性和应用数据
一、封闭型平圆头抽芯铆钉
二、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
三、开口型沉头抽芯铆钉
第四节 铆钉的机械性能
第五节 盲铆钉的试验方法
第十一章 热处理的检验
节硬度的检验
一、仪器检验法
二、锉刀检验法
第二节 金相组织的检验
一、试样制备
二、检验设备
三、状态的检验
第十二章 表面处理的检验
节 处理前对零件的要求
一、金属表面除锈
二、金属表面除油
第二节 金属覆盖层的检验
一、外观质量的检验
二、镀层厚度的检验
三、镀层附着强度的检验
四、孔隙率的检验
五、镀层耐蚀性的检验
六、电镀覆盖层的耐磨性试验
第三节 镀层的特殊性能试验
一、抗硫性能检验
二、氢脆性测试
三、钎焊性测试
第十三章 螺纹和紧固件的检验
节 螺纹及其尺寸公差
一、螺纹的种类
二、螺纹公差和旋合长度
三、紧固件的表面缺陷
第二节 螺纹的检验
一、综合检验
二、单项检验
三、螺母的试验
四、螺栓、螺钉和螺柱的试验
第三节 丝杠的检验
一、术语定义
二、螺距和螺旋线的检验
三、中径和牙型半角的检验
四、滚珠丝杠副的检验
五、现场经验
第四节紧固件的检验
一、紧固件生产和检验特点
二、尺寸特性及AQL值
三、尺寸特性以外特性及AQL值
四、紧固件的检验方法
五、免检
第十四章 齿轮的检验
节 齿轮及其检验项目
一、圆柱齿轮和齿轮副的分类
二、锥齿轮和齿轮副的分类
三、圆柱齿轮的检验项目
四、参数和术语及偏差项目
五、偏差值
第二节 圆柱齿轮的单项检验
一、注意事项
二、符号和术语
三、齿轮坯的检验
四、齿圈径向圆跳动的检验
五、齿距的检验
六、公法线的检验
七、齿形的检验
八、基节的检验
九、齿向的检验
十、齿厚的检验
十一、齿轮坯的检验
十二、表面粗糙度波纹度和波度的检验
十三、齿距偏差的检验
十四、齿廓偏差的检验
十五、螺旋线偏差的检验
十六、切向综合偏差的检验
十七、侧隙的测量
十八、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
十九、径向跳动的测量、偏心量的确定
二十、接触斑点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齿轮的综合检验
一、单面啮合综合检验
二、双面啮合综合检验
三、整体误差检验
四、单项和综合检验一次完成
第四节 锥齿轮的检验
一、精度等级和检验组
二、锥齿轮的单项检验
三、锥齿轮的综合检验
四、整体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用三坐标测量机检验齿轮
一、圆柱齿轮的检验
二、锥齿轮的检验
第十五章 蜗轮蜗杆的检验
节 蜗轮蜗杆传动
一、蜗杆传动
二、蜗杆的种类
三、精度等级及公差组
四、评定准则
第二节 蜗轮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径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三、齿距的检验
四、齿圈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形的检验
六、齿厚的检验
第三节 圆柱蜗杆的检验
一、螺旋线的检验
二、轴向齿距的检验
三、齿形的检验
四、齿槽径向跳动的检验
五、齿厚的检验
第四节 蜗杆副的检验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检验
二、接触斑点的检验
三、侧隙的检验
第十六章 键和花键的检验
节 键的检验
一、键和键槽的检验
二、键的验收检查
第二节 花键的检验
一、矩形花键的检验
二、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的检验
三、圆锥直齿渐开线花键的检验
第十七章 滚动轴承的检验
节 简介
一、滚动轴承的分类
二、常用滚动轴承代号
三、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检验数量
一、轴承成品的检验项目及AQL
二、商品零件的检验项目及AQL
三、检验水平和关键项目
四、批的处置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检验
一、检验基础知识
二、外观质量检验
三、残磁检验
四、尺寸的检验
五、旋转精度的检验
六、径向游隙的检验
七、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 涂料的检验
节 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一、涂料及有关名词术语
二、涂料及其成膜后的质量指标
第二节 检验
一、涂料质量的检验
二、涂料施工的检验
三、涂膜的检验
第十九章 电子元器件的检验
节 元器件的概念及分类
一、元器件的概念
二、元器件的分类
第二节 元器件的检验及失效分析
一、包装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的检验
三、识别引出端
四、电参数的检验
五、其他检验
六、失效分析
第二十章 装配和成品的检验
节 部装的检验
一、零件外观和场地的检
为了给广大质量检验员提供一部形式新颖、内容更加丰富、技术含量更高、使用更加方便、质量更高的工具书,对本手册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对其内容进行了提升,并且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内容提升将本手册第2版中所用标准的现行版本的一些数据和检验方法收入第3版中。原来写作时,为了不把书写得太厚,标准中的一些数据和检验方法未收入,读者在使用时还要另外查找标准,很不方便,现在用二维码将这些数据和检验方法收入手册中。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以及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手册第2版中许多已经修订的标准是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使得我国的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相应的技术水平较高。 将这些修订后的标准的有关内容收入本手册第3版,因此第3版的内容比原来的更加丰富,技术含量比原来的高。此外,用一些新的技术和检验方法替换了过时的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得本手册第3版的内容与时俱进。
形式创新本手册的1、2版是“纸质书”, 现在是“纸质书 移动互联网”, 这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
本手册属于“纸数复合类产品”,二维码作为数字化配套资源的入口,运用移动终端实现阅读、收听、观看、查询、计算等功能,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质量为先”中的质量指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
GB/T 19000—2016/ISO 9000:2015对这两种质量的定义是:
1)微观质量是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宏观质量是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中。
由此可见,微观质量是产品质量,宏观质量是质量文化。
质量是一种竞争力,产品质量是硬实力,质量文化是软实力,这两种实力同等重要:硬实力不行,一打就败;软实力不行,不打自败。所以,硬实力和软实力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本手册讲的是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而不是对质量文化的检验。检验质量文化应由企业的管理者进行。
产品质量检验是生产中的眼睛,这双眼睛由质量检验员担当。
质量检验员是执法者,他(她)代表国家、代表顾客、代表本企业在生产线依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质量检验员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好产品质量关。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的竞争制高点。
企业靠什么去抢占这个制高点?靠质量!抢占这个制高点是要“拼命”的。质量检验员是质量战线上的战士,责任重大,要冲锋在前。本手册为质量检验员在高质量发展冲锋中提供各种武器(各种检验方法),只要用好这些武器,就能胜利,就能为国家、为顾客、为本企业立功。
成功的企业各不相同,失败的企业都是一个模式,都与质量问题有关,所谓成王败寇:“成功是做对的结果,失败是做错的结果”,而一切质量问题都是错的结果。GB/T 19001—2016中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因此建议各个企业,特别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要开展防错活动,把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不让它发生。可以说,GB/T 19001是一种防错体系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要特别注意防错。
读者朋友们,在使用本手册前,请看本手册的第2版前言。
本次修订由梁国明、高洪军、魏巍执笔,第2版编著者还有范守训、师维汉、赵彪、毕月波、董禹阳、张振海、刘兴国、刘明军、巴连文、孙秀武、姚广伟、陶吉庆、李广田、孙洪武、李君来、田书凯、杨启岱、周玉华。
本书中二维码链接的资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制作。
由于水平所限,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
梁国明
2020年8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