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63714
★ 成为投资高手的步——了解高手是怎么投资的,基金经理肖冰与17位投资高手深度对话,为你揭开赚取高额回报方法的神秘面纱。
★ 这17位投资大咖都是来自股权投资、股票投资领域的高手,有国内头部创投机构核心人物,有私募、公募股票策略收益排名前列的基金经理,也有连续7年年化收益率20%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
★ 本书是这17位高手对自己投资上半场的总结,包括个人成长、投资心法、操盘细节、风控方法,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从失败案例吸取的教训,人生使命、如何学习、如何抗压、人生下半场的规划,给后浪们的建议……
★ 倾听这17场投资专业人士的对话,将开阔你的投资视野,提升你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带你领略投资高手们的人生风景,让你离成为投资高手的目标更近一步。
★ 靳海涛、李迅雷、但斌、史博联袂推荐!
本书是前海宜涛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肖冰对17位投资高手的访谈。被访谈者都是来自股权投资、股票投资领域的高手,包括国内头部创投机构核心人物——达晨肖冰,东方富海陈玮,基石资本张维,深创投李守宇,同创伟业丁宝玉,松禾资本罗飞,这也是创投重镇“深圳创投帮”的首次集体亮相;以及横跨证券投资与股权投资的王汉卿,微博粉丝超1300万的知名投资人但斌,近5年股票策略收益名列前茅的私募创始人苏武康,巴菲特思想推广者与践行者任俊杰,A股代基金经理汪思波,近5年万得“股票多空策略”私募产品排名居前的私募创始人尹志平,金牛公募、博时基金前分管投资的副总裁杨锐,金牛私募吕杰勇,连续7年年化收益率20%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蒋晓炜……
在这17场专业人士的对话中,各位投资高手娓娓道来他们的个人成长、投资心法、操盘细节、风控方法,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从失败案例吸取的教训,以及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如何学习、如何抗压、人生下半场的规划,以及给后浪们的建议等。
股权、股票投资背后的逻辑是一脉相通的。读完此书,你能了解投资高手们不同的投资风格与思想,也能领悟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比如超级勤奋、独立思考、自我迭代、目光长远。不管你是投资行业从业者、个人投资者,还是对投资感兴趣的年轻人,这17位投资专家的系统阐述将开阔你的投资视野,提升你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带你领略投资高手们的人生风景,让你离成为投资高手的目标更近一步。
序言 听听赢家思维
部分 股权投资高手
第1章 达晨财智肖冰:我们终会投到像华为这样的企业
第2章 东方富海陈玮:我的20年投资心法
第3章 基石资本张维:“撒胡椒面”没意义,看准了要敢于重仓
第4章 深创投李守宇: 如何成为赚钱的投资经理
第5章 同创伟业丁宝玉:如何投到有爆发力的项目
第6章 松禾资本罗飞:重投硬科技,关键是找到技术的“根”
第7章 森得瑞投资王汉卿:从大学老师到投资大咖的蜕变之旅
第二部分 股票多头策略高手
第8章 南山基金前投资部总经理汪思波:A股代基金经理的华丽转型
第9章 新智达投资苏武康:来自万科的价值投资信徒
第10章 东方港湾但斌:如何在充满诱惑与风险的市场里过好这一生
第11章 “荒岛股票”投资人任俊杰:从金融监管者到专业投资者
第12章 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杨锐:好的宏观投资就是扼住时代发展的喉咙
第13章 浙商基金查晓磊:我如何打造人机协作的智能投资体系
第三部分 股票对冲策略高手
第14章 从股票多头策略转型,平石资产尹志平:A股市场特别适合做对冲
第15章 华尔街归来 11 年,张志峰以“系统投资”行走A股江湖
第16章 连续7年年化收益率20%,蒋晓炜详解在华尔街如何做量化对冲投资
第17章 平方和投资吕杰勇:从腾讯程序员到王牌量化投资经理的成长之路
致谢
听听赢家思维
我读中学时,特别爱看学校橱窗里的《中国体育报》,当时的愿望就是做一名体育记者,到世界各地去看比赛、做报道,所以大学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专业。1994年南下深圳,我的工作单位的名字可谓与“时”俱进:先是在《证券时报》9年,然后在博时基金12年,直到2015年下半年“奔私”,现在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兼基金经理。
2018年,A股二级市场,可谓苦风凄雨,但外部形势越差,人更应奋发有为。一方面,继续做好公司和基金产品管理;另一方面,在好友、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杨锐的鼓励下,发挥个人的跨界优势——既学过新闻和企管专业,又在财经媒体和资产管理两个行业工作多年,开始约访各路投资高人,并通过自媒体分享投资智慧。从此,成为了一名“斜杠中青年”。
截止到2021年2月,共31个月,其间陆续采访了18人,其中除了原国信泰九的创始人张定军(定哥)是券商经纪业务的大咖之外,其他17人均为从事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的高手。
如何邀请到投资大咖来接受我的访谈?两条路:一是“杀熟”,即联系自己在深圳二十多年结识的老友,以及博时的前同事;二是请朋友介绍朋友。比如,个联系的是我来深圳就认识的老友、南山基金的前投资部总经理汪思波,他一口答应,由我提问,他来回答(他也是目前所有访谈对象中的笔答者);比如,在邀请达晨财智创投的肖冰(与我同名同姓,当年他在暨大读研时我们就认识)时,他在电话那头爽快地说很荣幸接受我的访谈,并且指出深圳是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大本营,目前还没有媒体对这个群体做一个系统、巡回式的访谈,建议我可以考虑做这件有价值的事情;又比如,2019年国庆期间我到访纽约,经上海财大博导钟鸿钧教授介绍,我访谈了在华尔街从事量化对冲投资已有12年的蒋晓炜。
梳理本书中的17位投资高手,可分为三大类:
大类是总部位于深圳的7家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的领军人物,包括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深创投副总裁李守宇、同创伟业分管投资的管理合伙人丁宝玉、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以及从证券转型股权投资的森德瑞董事长王汉卿。这批大咖所在的机构,大多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退潮的九死一生,同时也由于专注于投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从而在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海科创板的推出后,每次都有众多被投企业挂牌上市,收获颇丰。作为人民币股权基金的代表,“深圳创投帮”如今已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翘楚。
第二大类是在证券二级市场采用“股票多头策略”的6位专家。该策略是指买进看好的股票,通过未来股价上涨来获取收益,该策略在国际上的典型代表如巴菲特。这6位专家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股票多头”,包括目前是“自由投资人”身份的汪思波、任俊杰,两位私募基金经理新智达投资董事长苏武康、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以及博时基金分管投资的前副总裁杨锐;另一类是“量化股票多头”:浙商基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查晓磊,作为公募基金经理,他新近获得《中国基金报》“主动量化基金英华奖”。
第三大类是在证券二级市场采用“股票对冲策略”的4位投资专家。该策略是在买入股票的同时做空股指期货,对冲市场波动的风险,目的是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海外采取该策略的代表人物如文艺复兴公司的西蒙斯、桥水的达利欧。这4位专家也细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完全对冲”,平石资产董事长兼基金经理尹志平;另一类是“100%全对冲”,包括目前是自由投资人的张志峰、GSA Capital纽约办公室独立基金管理人蒋晓炜、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
这17个访谈对象,在各自的专业投资领域,可谓各有建树,尽管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投资是一份终身学习的事业。所以,这个系列访谈的核心是什么?让我们听听赢家思维。
本书的特色包括:1.在访谈问题的设计上,结合每个被访者的特点,兼顾读者的兴趣点和投资的专业性;2.在文章的体例上,基本处理成“访谈形式的自传”,让被访者对自己的投资前半场进行小结,包括各自的投资经历、风格形成、投资策略、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剖析、人生使命与价值观等。这样的好处是内容相对丰富饱满,读者阅读时可以各取所需。
发挥自己过往近30年积累的一点点跨界能力圈优势,为社会创造并传递一点点专业价值,这一信念,是支持我过去两年多挑灯夜战的动力。如果你是证券投资或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想进一步开阔投资视野;或者你是一名个人投资者,想要提升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又或,你是一名对投资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正在选择未来深造或就业的专业方向,相信这17位投资专家的系统阐述,能够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打开一扇窗!
肖冰
2021年2月22日于深圳
深圳是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大本营,“深圳创投帮”以开阔的投资视野、市场化的操作手法、持续的重金投入,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硬科技”企业。本书是这一群体领军人物的首次集体亮相,和盘托出投资心法。如何成为投资高手,一册在手,尽在其中。
——靳海涛,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合伙人
本书是一位基金经理与17位投资高手的访谈,买方与买方的对话,是本书一大特色。作者先后在财经媒体和资管行业工作多年,提问非常专业;而17位被访谈者都是业绩说话的高手,回答也十分精彩。很乐意推荐给读者们。
——李迅雷,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投资是需要一生学习和践行的事业,而悟道的捷径就是从他人的实践中感受、感知!这本集结了部分国内投资各个领域高手的书籍,也许会给你带来帮助!
——但斌,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冰先生的访谈性投资方法类文集《像高手一样投资》展现了近年活跃在一二级市场上的有代表性的一批高手的投资经验和心得,是一本帮助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打开视野,增添思考角度,完善思维模式的佳作。作为一名证券从业老兵,又曾在国内基金业龙头公司陶染多年,肖冰先生自己就是一名投资高手。他向其他高手提的问题轻松连贯,又蕴含深意。学习他的提问能力也可以提升投资思维。
——史博,南方基金副总裁兼首席投资官(权益)
第1章 达晨财智肖冰:我们终会投到像华为这样的企业
对于这个创品牌,请具体讲一讲。
创品牌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而且必须是跟它所投项目有关系的,投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明星项目,这些明星项目不仅能赚很多钱,同时要赚很多的名,是要名利双收。我提出一个观点:我要投这样的行业和这样的公司,一定是这个行业之前没有人投过,A股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公司上市。是所谓“only one”的公司,我们当时用“外企的眼光,本土的手法”,走“中间路线”:基本上是人民币基金看不懂、不敢投的;同时美元基金看懂了,但又是对外资有限制的一些行业,或者有的时候是美元基金对入股价格特别敏感,价格谈不下来。我们走“中间路线”后,面前出现了一些什么机会呢?比如说爱尔眼科,这样的公司,人民币基金是肯定不投的。
为什么人民币基金不投?
因为按当时的政策,医院是不能上市的。到现在为止A股才有这家公司IPO上市。
做牙科的通策医疗呢,不算吗?
通策是借壳上的,IPO到现在还就爱尔一家。你说这个多难,在此之前我们在中小板上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当时投爱尔,我们是它的投资人。
那个时候即便知道它不能上市还投了它,为什么?
因为我们跟美元基金学了很多,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公司会成为很大的公司。人民币基金不会投,很多美元基金很看好但投不了。
外资为什么投不了?
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当时不允许外资成分,对外资不开放。
你们当时投下去,怎么考虑以后退出的问题呢?
我当时没有考虑马上退出。我就是猎手的心态,就是要养出一些长期的明星项目出来,要让人震撼。我投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它未来是一个很赢利的公司,上市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
你当时是如何判断爱尔未来会成为一个很赢利的企业呢?
两条:一是爱尔的商业模式可复制性;二是在中国,眼科市场巨大。
那你们是怎么做风控呢?这毕竟是一个生意,不能光是一个“赌”的概念。
这是一个决策的话题。我们敢于下重注,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去赌。我觉得更多是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去研究,不要去听别人的。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就特别提到过“性原理”,即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想它的本质是什么东西,而不是考虑别人怎么想这个东西,或者说以前的人怎么弄的,否则干扰因素会特别多。
屏蔽噪声。
对,屏蔽噪声!比如说我们的项目经理要写一个投资建议书,里面不允许出现和这个决策本身无关的信息。比如说他们如果这么写:该项目红杉资本已经过会,并把这作为一个投资的重要依据,或者说该项目中介机构已经进场,预计在多少月份报申请上市的材料。这些跟项目本身的投资价值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要删掉!因为不符合“性原理”。你应该告诉我这个行业怎么样,这个企业怎么样,竞争力怎么样,值不值得投。也就是说,投资经理对自己决策能力的自信很重要,要多一点独立思考。
成为一个卓越的股权投资专家,你觉得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一是独立思考能力;二是我们经常说的足够勤奋,这个肯定都足够勤奋,超级勤奋;三是要有一定的天分。
你说那个天分是什么概念?
悟性,其实人和人的差异还是挺大的,不一定是学历,不一定是你学什么专业,不一定是你学金融什么就能够做好这个,不一定的。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抱负。就是你不是仅仅为了赚点钱而去投资一个什么项目。抱负,说虚一点,就是改变世界。我们当年入行的时候,真的是被那些投了伟大的公司的VC所鼓舞的。
支持你这17年一路走来,的动力是什么?
就是通过我们的投资能改变世界,我其实是一个比较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再回顾以前的事,我们当时高考的时候,去考人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就是想去国家的机关部门,想通过这条道路去推动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但是后面自己没往那条路走。那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对这个国家有所帮助、有所推动?我认为至少股权投资工作特别适合,这个行业其实很小,但是对国家的改变挺大的,因为我们投了企业,并改变了它们,通过它们改变了一些行业。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意义是特别大的,也鼓舞着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我相信很多人,你真正做到那个高度的时候,他不是为了钱。所以的人再往上走,肯定是抱负,这个抱负肯定是比较高的境界去看这个事情,当然这么说好像挺玄乎的,挺虚的。但在人大读书,我们学的就是怎么管理国家的事,就想做点大事。
……
第9章 新智达投资苏武康:来自万科的价值投资信徒
刚才你也讲了,你现在投资风格是价值投资,会聚焦一两个行业来集中投资,所以也请你总结一下你的投资风格、理念、框架。
我从1993年到现在,股票投资已经是25年了,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这么多年的起起落落,也读了很多书,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只有价值投资才是可持续的。尽管我也见过很多做短线很厉害的,但是从长期看,他们的回报很难持续。所以,我觉得从个人来讲更偏好于价值投资。要在价值投资的理念指导下精心选股,选股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你对市场趋势的看法。举个例子,茅台到现在涨了一百多倍,实际上你认真看财务报表,认真去做消费者的调研,是不难发现茅台是个很优秀的公司,但是从2005年开始有私募基金行业,私募基金真正能够从每单位净值1块钱做到10元的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做到20元、30元, 而一个基金如果2005年开始一直满仓拿着茅台到现在,基金收益是可以达到30倍以上的,这就是集中投资的好处,所以要优中选优,要选伟大的公司重仓持有。
在你看来,什么叫伟大的公司?
- 公司要有极佳的产品,比如苹果手机、茅台、微信、淘宝这就是非常好的产品。第二,公司要有超强的盈利能力。后,还要有很强的护城河,不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门槛太低,那么肯定会出问题。
我接下来问一个问题,只有对一个公司重仓持有、全程聚焦的关注,才能够规避风险,是这个意思吧?那举中兴这个例子,中兴这次被美国制裁导致股价暴跌,这个因素可不是我们能把握的,如果你重仓持有了,那基金净值就很难看了。
任何黑天鹅的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你唯有认真地分析和调研上市公司,才能去防范。比如中兴通讯不是次被罚,前面就被罚过一次,按巴菲特说的:厨房里不会只有一个蟑螂。中兴既然被罚过一次,就说明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很可能你的机制上面就存在一种隐患,而且我们都知道,中兴通讯并不是行业老大,行业老大是华为,所以中兴并不是这个行业秀的公司。
我为什么会集中持仓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我1993年进入证券行业的时候,股票指数是1000多点,到现在是2500点左右,25年才涨一倍,同时,这其中还有像万科、格力、云南白药、茅台这样涨上百倍的,这说明大多数公司很可能都在下跌。如果持股过分分散的话,一个股票选对了,其他的都在下跌,那后收益也不会怎么样,而美国市场完全不一样。1993年美国道琼斯指数是3000多点,现在是25000点,已经涨了八倍,所以在美国很简单,我买个标普指数,回报一定非常不错,但是在中国不行,长期的指数化投资实际上是赚不到钱的,投资25年才翻倍,还不如买银行理财产品回报高。事实上,我效仿的巴菲特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也是很集中的,只买卖过中石油、比亚迪两个公司。
而且我们的这个指数上涨,还包含了新股上市的上涨因素,而这个收益是绝大多数投资者享受不到的。
对,这就涉及为什么我们大多数股票投资人都是亏损的,因为这个行业当中大多数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怎么去防范这点?只有去聚焦秀的公司,比如说30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很可能只有50到60家是可以投资的,其他大多数公司根本就是一个财富的毁灭者,而不是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只有把资金、注意力、研究资源集中在这些秀的公司当中,再从其中选10家以内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然后实时观测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还要防范它们出一些 莫名其妙的风险,比如说茅台出现的“三公消费”问题,比如说像有的医药企业“带量采购”那样的一些政策问题。如果说你是足够聚焦、足够敏感的话,那么这些问题、这些政策出来,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定在之前会有一些迹象的,只有紧跟你才可能会防范。
好的标的公司是很少的,你必须要冷静思考,耐心研究,实时跟踪,而且有的时候还要及时认错。比如,我曾经在香港买了一个股票,茂业百货,它开了很多店,人流还挺多的,当时我就觉得茂业百货15倍市盈率是可以的,但是我后来发现它跌到差不多10倍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淘宝电商出现了,它是颠覆式的商业模式,会把越来越多的百货人流吸引走。那就只能认错斩仓。
另外,就是有可能你还会发现更好的标的,比如我在2016年,主要买了白云机场,因为我觉得白云机场吞吐量各方面都比较好,但公司毕竟面临较多的政府补贴和未来较大的资本开支问题。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茅台更有投资价值,茅台酒开始供不应求了,零售价格不断上扬,那时候我们经过测算,发现茅台未来利润有可能会达到900亿到1000亿元。当时每股400元,市值就是5000亿元,未来利润如果能达到900亿到1000亿元,市盈率才5倍,我们就把白云机场换成了茅台,茅台在2017年下半年上涨幅度果然远远超过了其他很多股票。所以,我在投资过程中如果发现更好的标的也会换股,或者当公司出现了一些相比你原来的假设的重大分歧,那么我们也要及时认错。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