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1804
1.“趣味经济学探索者”苏秦教授全新力作,冯仑推荐!八卦经济学历史,趣解经济学热词。
2.写给小白的趣味经济学,人人都能看懂的入门读物,零基础掌握经济学思维,看穿经济发展规律。
3.打破经济学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你在轻松学到实用、简单、接地气的经济学知识!
4.通俗、易懂、接地气,有趣、有料、有看点:
衡山之谋——*早的货币战争/银行——一个强盗催生的行业
挤兑——所有银行的死亡克星/地段——房子赚钱的根本因素/
相亲经济学——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郁金香泡沫——一朵花毁掉一个帝国
英镑和美元的决斗——世界货币终极之战
哈耶克大战凯恩斯——经济学家*对决……
5.本书包括了经济学核心概念,用大量简单、真实、有趣的案例,解释、印证、推演经济学原理。
6.介绍哈耶克、凯恩斯等经济学大师思想,让你轻松培养经济学思维,构筑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7.在内容结构上,囊括经济学所有核心议题,但每一个议题又都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入口。
8.你既可以从头到尾通读,也可以随手翻开一篇单独的章节,把它作为一本经济学指南,随时查阅。
9.经济学是可以用来赚钱的,但学经济学并不仅仅用来赚钱。《小白经济学》让您享受赚钱乐趣,同时与您分享“经世济用”的人生大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 黄国平
10.经济学无论对于宏观决策,还是普通百姓投资理财都越来越重要,而如何从难读难懂的经济学专业术语概念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往往令许多人头痛。《小白经济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小白们快速掌握经济学的敲门砖与领路人。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 余丰慧
11.《小白经济学》以诙谐有趣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讲述晦涩的经济学知识,并辅以案例和故事串联起各种知识点,极大地降低了经济学的入门门槛,尤其对经济学入门者来说,更是值得一读。
——启牛商学院院长 李远鹏
12.书中对经济学的起源、货币、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原理、经济学原理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没有公式、定义、表格等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形式,适合经济学零基础读者。阅读此书让你轻松变理财高手。
《小白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入门读物,全书以讲故事的方式把经济学枯燥、生涩的知识娓娓道来,全书没有公式、定义、表格等过于学术化的表达形式,适合经济学零基础读者。书中对经济学的起源、货币、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原理、财经热词、经济学原理、生活经济学现象、经济学观点对峙、世界先进经济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为初学者展开一幅经济学的趣味画卷。
引 子
经济学到底是个什么圈
1.因祸得福的小鲜肉
公元前905年,西周第八任君主周孝王为了防御少数民族西戎的威胁,决定开辟养马场,储备战马以增强骑兵实力。
在这期间,一个叫秦非子的人进入周孝王视线。秦非子特别擅长养马,业绩突出,周孝王龙颜大悦,于是下令赐予秦非子土地,其封地也自然而然成为周朝附庸国。这个拿到周孝王天使投资的创业国家,就是后来雄霸天下的秦国。
任CEO秦非子创业成功,又经过其后代500多年的苦心经营,到战国时期时,秦国已是国土千里、兵强马壮,一跃成为春秋战国潜力的国家,其并吞天下的野心也初见端倪。
公元前389年,此刻秦国集团的CEO是秦惠公,他继续带领秦国东进扩张,以期完成前辈们并吞天下的遗愿。此时,东进路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强敌——魏国,其君主魏文侯起用李悝等人率先实施军政改革,国力大为增强,面对秦国的野心和威胁,魏国深知其对手绝非等闲之辈,多年来丝毫也不敢放松,一直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20年前,魏国突袭秦国的西河地区赢得胜利,并设立西河郡,由名将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带兵镇守。从此,该地区成为秦国东进道路上的绊马石,虽然此后秦国多次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秦国再次集结五十万大军,准备从魏国手里夺回河西失地。刚刚崛起的魏国在军事方面相比秦国依然处于劣势,面对秦国虎狼之师,刚刚登基的魏武侯令吴起带领五万步兵、三千骑兵、五百乘战车迎敌。
魏国于凛冽的寒风中列阵迎敌,双方大军对峙于阴晋(今陕西华阴市),如果这一次秦国能攻下阴晋,收回西河郡,那么就能扫除并吞天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障碍。
吴起乃战国著名的将领之一,其人不但足智多谋有运筹帷幄之略,而且还骁勇善战、胆识过人。他亲自披挂上阵,使三军士气大振。后,魏军以五万人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赢得了“阴晋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
也正是在公元前389年,远在万里之遥,古希腊刚结束伯罗奔尼撒战争10多年。这场内战以斯巴达打败雅典而结束,战争不但结束了雅典的民主时代,也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沉重一击。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场导致了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古希腊开始由盛转衰。这恰好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众多思想家的时代背景相同,正是在希腊这个这强弱交替的混乱时期,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无数璀璨闪耀的人物。
本书就从公元前389年这一年开始讲起。
那时,古希腊的首都是雅典,其发达的经济催生了大量的富人。但当时城里的富二代子弟没有跑车、酒吧、游艇等奢侈项目用以消磨时光,闲得发慌的富二代们急需一个精神释放出口。于是,雅典逐渐开始流行富二代跟随大师学哲学。
富二代流行学哲学,与今天对比看来,那真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时代。当时涌现出很多哲学老师,其中,有个“牛哲学班主任”叫苏格拉底,他在雅典拥有极高的威望,其门下弟子无数,尤其突出的是徒弟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他们一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是当时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面对人生的态度,颇有些像中国的庄子,其思想超脱、鄙视功名,向往一种本真、自由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庄子更喜欢欣赏大自然,蔑视礼乐道德,而苏格拉底则更看重精神文化的构建,如法律、道德、正义、真理等。
公元前399年,祸从天降。由于苏格拉底经常揭露雅典社会名流们的虚伪和短处,恼羞成怒的贵族名流突然指使三个市民出面对苏格拉底提出控诉,指控他不敬神灵和毒害青年。
随后,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成立。如大家所料,这个陪审团也是雅典的社会名流在背后操纵。陪审团在听取了双方的辩护和证词后,直接判定苏格拉底有罪,并处以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他说,自己作为雅典公民的一员,理应遵循契约精神,不应违背与雅典城邦签订的契约,如果私下逃走,岂不是伤害自己国家的律法?这显然不合道德和正义。
苏格拉底的这番话,让我们不难看出2000多年前西方圣贤对于法律的敬畏与尊重。这块土地上之所以能建立严谨的法制体系,和这些先贤们的原则和信仰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也不难看出,要想建立法制与秩序,不但需要时间,也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甚至以生命坚守。
在班主任苏老师遇害后,门下班委一个个怒不可遏,开始带领班上学生集体游行声讨政府,当权者同样把这些学生看成危险分子。后,全班学生都被逮捕或流放,这些富二代一大半被遣送到荒蛮之地牧马放羊。
其中,一个叫色诺芬的学生运气不错,他被流放至到处都是六块腹肌男的斯巴达。当地妹子们对于本地特产肌肉男已经严重审美疲劳,反而对色诺芬这种只有一块腹肌、颜值在线的小鲜肉有极大兴趣。加之这哥儿们头顶着老师苏格拉底的七彩光环,很快就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
不久,玉面小飞龙色诺芬很快就撩到当地一个富家女。这下他不但不再受流放之苦,反而还因祸得福,成功获得到了良田美宅、红颜佳人,少奋斗30年的他婚后便开心地吃起了软饭,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小日子。
按道理说,一个流放的人此刻应该非常知足,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色诺芬很快就有了烦恼,家里房产不少、良田无数,但收入支出账目比较混乱,而且自己媳妇花费貌似也没有节制。后院的家丁与丫鬟还经常合伙儿偷东西,家里牛羊成群却因为奸商捣鬼没有卖出好价钱,年迈的老丈人对于这些琐碎的管理已经力不从心。
于是,白吃白喝的色诺芬决定做点儿什么,以证明自己绝非吃软饭的主,于是他推开怀里的妹子,开始琢磨如何管理好这个庞大的庄园,让这个颇有根基的家业能够保值增值,以期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有钱用。
色诺芬伏案努力几年后,将自己的想法、经验汇集成一本书,这本书的原名叫《家政论》,主要是论述奴隶主对生产、经营、财产的管理。他认为,奴隶主的主要任务除了吃喝玩乐,还应该管理好庄园的财产并使之不断增加。谁也不曾想到,这本书创造了一个接下来两千多年的热门词汇:经济。
这本书早使用了“οικονομα”一词。在古希腊语中,这个词意思是指“家政管理”,也就是有关于家中“钱和事务”的管理。这个词后来在英文中逐渐演变成“economics”,翻译过来就是今天的“经济学”。
那么“经济”这个中文词汇是怎么进入中国人的眼中,并用来表达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呢?说起来还非常曲折。
1877年,日本结束了江户时代,开启明治维新大幕,日本人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浪潮,学术界大量翻译西方书籍。日本的经济学家神田孝平撰写自己的经济著作《经济小学》时,想引进西方的经济思想,但他看到“economics”这个词语时也有点发蒙,因为没有合适的日文词语来翻译这个词语,思来想去,他决定从中国古籍里引进一个汉语词汇,这个词汇就是“经济”。
“经济”一词来源于中国东晋时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文中曰“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这里的“经世济俗”的原意是“治理天下,救济百姓”,神田孝平灵机一动,将“经世济俗”缩写为“经济”。
清朝末年,英文“economics”一词传入中国,众人也不知道如何翻译这个全新的词语,翻译家严复将之翻译成“生计”,孙中山先生认为这个译法不太准确。随后,孙先生经过再三考虑,直接从日本引进翻译成“经济”,其实在日文中,“经济”这个词语的写法与汉字繁体字一模一样。
“经济”一词从中国出发到日本,后又从日本再回到中国,但此时已不是葛洪文章中的“经世济俗”之意,而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理解的“经济学”。
事实上,不但“经济”一词从日本引进,“银行”这个词也是中国从日本引进的。日本近代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在创立日本银行的时候,将“Bank”翻译成“银行”,中国后来也是直接引进使用。
这确实很有趣,日本文字在开始完全从中国引进,随后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后中国也开始从日文中引进词汇。世界文化的交融就这样毫无声息地进行着,每一种文化都深受整个世界文化大潮的影响和浸润。
2.不会写诗的文艺青年
自从色诺芬同学提出经济这个词语后,他便开始自顾自地实践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遥远的斯巴达继续管理他的豪宅良田、家丁和羊群。此之后的两千余年里,经济学跟熟睡一般毫无进展,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段时间全世界都比较忙。
中国从大秦帝国到东汉、西汉,然后一路狂奔到风花雪月的唐宋、晓风残月的明清,频繁地改朝换代,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幕幕宫廷斗争此起彼落,宜妃华妃太子妃、紫薇尔康容嬷嬷、皇帝和太监们真是忙得一天都没休息过。
而西方世界也忙得焦头烂额。公元前323年,千古一帝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去世时还不到33岁,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
亚历山大去世后,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成三大王国:马其顿王国、埃及托勒密王朝、塞琉西王国。然后古罗马一路征战再度统一,后来,罗马又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后才慢慢出现了意大利、法国等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国家,世界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大致格局。
直到公元1723年,沉睡了2000余年的经济学,在一个英格兰新生儿的啼哭声中再次苏醒。这个孩子叫亚当•斯密,名字跟偷吃上帝苹果的那个亚当一样。
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家庭。他骨子里是一个文艺青年,17岁就考上了牛津大学,优秀的学习成绩、善于思考的习惯让他从小就天赋异禀、异于常人。
文艺青年都比较在乎仪式感。在怎么去牛津报到这件事上,他居然也能纠结很久。考虑了多种交通工具后,他终觉得还是骑马文艺。于是他选择孤身一人,穿着苏格兰方格小花裙,骑着马慢慢悠悠去牛津报到。
苏格兰男人是非常爱穿裙子的,而且不同布料的材质和方框组合代表了不同的家族文化印记。当年英国刚殖民苏格兰时,觉得男人穿裙子显得有点不优雅,于是下令禁止苏格兰男人穿裙子。
但这怎么行,苏格兰男人怎么可能放弃自己可爱的方格小花裙裙呢?他们居然为此浴血抗争了30多年,后英国政府傻眼了,没搞明白原因,不得不废除这条法律,让他们穿着裙子继续浪。
而且,按照苏格兰风俗,男人穿裙子是不能穿内裤的,可以想象,亚当•斯密这样骑在马上也是别有一番温度的。当然,这么好看的花裙方格子中国人也不会放过,苏格兰方格子传到中国后,逐渐演绎成了今天程序员圈子的标配:方格衬衫。
进入大学的亚当•斯密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有名的诗人。他非常喜爱押韵诗,但遗憾的是,自我要求严格的斯密一生都没有创作出一首像样的押韵诗,在文学领域苦苦挣扎的他心态有点快崩了,因为看起来诗人梦想遥不可及。大学毕业后,斯密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谋生,主讲英国文学。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斯密有点儿忧伤,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里既没有诗歌,好像也没有未来和远方。
中年危机很快就到来了。他觉得既然写诗没有前途,那不如转到其他学科试试吧,于是这个人到中年才发现选错专业的亚当•斯密,为生活所迫开始转行研究经济学。
这一年,他已经45岁,此后他闭关数年苦学修炼,逐渐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越来越自信的斯密,决定像两千年前的前辈色诺芬一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一本著作。
要不说他始终是文艺青年,写不好诗但写书的速度却非比寻常。他只用了6年时间便完成了本著作的草稿。
但文艺青年亚当•斯密看完初稿,自己还是觉得不太满意,决定再假以时日修改打磨。据说当时他正跟一名女青年来往密切,在一次写情书时,误将自己的经济学书稿递给那名女青年,虽然姑娘看得一头雾水,但她身边有个朋友却非常识货。巧合的是,这哥们儿刚好是当地一位精明的出版商。
这位出版商大叔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好书,于是他想法找到了斯密,提出要出版这本书,但斯密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又花了3年时间慢慢润色、修稿,这才撩了撩自己的苏格兰小花裙,走出了书房。
9年时间,斯密终于完成了他的部大作,那位出版商也如愿签下了版权,并在1776年3月将这本书出版,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
此书一经出版,英国本土、欧洲大陆、北美等地都为之疯狂。这是人类历史上本系统论述经济学的书籍。这部著作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正式诞生,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亚当•斯密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这一年,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当年发生的三件大事,深刻地改变了此后几百年的世界格局。
1776年1月,款蒸汽机量产,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1776年3月,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基础。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告独立,经过两百多年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而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呢?
1776年11月16日,65岁的乾隆下令,组织以纪晓岚为首的300人团队编撰《四库全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但也是这个乾隆皇帝,从这一年开始,让中国文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乾隆年轻时英明神武,不但爱悄悄出差下乡尝尝美食、勾搭妹子,还能够减税赋、重农业、平定叛乱。但后来就开始有点糊涂了,他认为凡是对清王朝专制不利的书籍都必须焚毁,于是,清朝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书籍焚毁运动。
仅浙江一省,在1776年之后的6年时间里,就毁书24次,毁掉书籍有583种13862部。乾隆帝在位期间,全国焚毁的书共达70万卷。
乾隆不但焚毁书籍,还下令对部分书籍、历史、档案进行篡改,对前人涉及描述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大幅度篡改,特别是对于明朝历史的修改更是前所未有。这给今天的历史考证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西方在发展科技、完善经济、构建法治体系,清王朝在闭关焚书、篡改历史,中西方之后100多年的发展趋势和国运从此开始分道扬镳。但乾隆不知道,历史可以篡改,却无法改变大清王朝的气数。
这一年,距离鸦片战争战败投降、割地赔款、签订中国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仅仅相隔66年。
3.名利双收的富二代
自从亚当•斯密出手之后,经济学领域就彻底沸腾了,从此,经济学就一路高歌再也没有踩过刹车。
无数年轻人读完《国富论》之后对斯密路转粉,亚当•斯密也一跃成为18世纪早的一批网红,据说当时粉丝的长队能从伦敦排到柏林。这些粉丝非常有内涵,他们既不去要签名也不去堵机场,纷纷化爱慕为动力,前赴后继地投入经济学研究之中。
个闪耀登场的铁粉是一个富二代小伙儿。
这个人叫李嘉图,177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犹太家庭,他父亲是一个证券交易所经纪人,受到父亲影响,他12岁就被父亲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回到英国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智商超群的犹太人在金融和艺术领域简直如鱼得水,25岁时,李嘉图就赚到人生个200万英镑资产。如果以200多年前的黄金计价,那么这笔财富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亿元人民币。
李嘉图,听这名字就非常有土豪的气质,像极了富豪李嘉诚的哥哥,看来李家的“嘉”字辈孩子都比较牛,擅长商业经营。
这么年轻、聪明、有钱的高富帅青年,在经历了终日骑马射箭、周游世界、吃喝玩乐后,感觉这种花钱消费、灯红酒绿撩妹子的日子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这一切已经让他无法感知到快乐,他决定寻找一种更加富足的精神爱好。
他开始尝试在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寻找生命的乐趣。1799年的一个午后,27岁的李嘉图偶然读到了《国富论》,瞬间就被强烈地震撼到了,如同一个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少年次读完《金瓶梅》一般。他感觉一直以来回旋在脑海中的困惑和蠢蠢欲动的思维,仿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于是,这个年轻的富二代决定集中所有精力研究经济学。他开启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模式,这一研究就是18年,他也出版了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在书中不但系统论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分配观点,还批评了自己偶像的《国富论》中关于价值论的一些错误看法。
这个半路出家的富二代李嘉图技惊四座,一不小心就超越周围无数研究经济学的人。这本书被誉为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史上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标志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式构建完成。
当然,李嘉图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这个富二代不仅爱写书,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甚至后还当选上议院议员,可谓文武双全、名利双收。
但遗憾的是,这个富有、个性、意气风发的经济学家英年早逝,去世时才51岁。李嘉图虽然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构建,但依然不够完善,还需要一个更牛的人来不断完善这个庞大的政治经济学建筑。
这时候,大家熟悉的德国人马克思开始登场。与李嘉图完全不同,马克思则是由一个小报记者成长起来的寒门弟子。他因为言论被各国驱逐,一辈子颠沛流离,混乱中不但练就了一身生存本领,还顺便看穿了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在一生的奋斗和抗争中,马克思写出伟大的《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指出了奋斗的方向。而且,他还在流浪伦敦时期,写出了经济学大作《资本论》。
《资本论》的全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看名字就非常犀利。在这本书中,他在李嘉图的理论基础上,次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革命,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资本论》得出了一个结论:万恶的资本主义只是个过渡,将来确定、一定、肯定会灭亡,而人类发展的终点是共产主义社会。
1883年3月,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资本论》的后两卷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出版。
4.剑走偏锋的学霸男
就在马克思去世两个多月后,1883年6月,一个叫凯恩斯的小朋友在英国出生了。
凯恩斯祖上是英国贵族,他父亲是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则是一名社会改革家。这个凯恩斯从小就是个学霸,读书时数学大奖、剑桥奖学金等各种奖拿到手软,妥妥地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结局有点意外,学霸凯恩斯后获得的居然是一个文学硕士学位。但毕业后不久,他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对经济学更有兴趣,于是就决定留校一年继续攻读经济学,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杀入经济学领域。
也不知道那些年文学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此不景气到留不住人才,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纷纷从文学领域转战经济学领域,文艺青年开始组团抢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饭碗。
1921年,38岁的凯恩斯担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相当于今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职位。同时,他还被选为英国科学院的院士,要知道当时能获得英国科学院院士的人可是寥寥无几。
从学术到商业,他是一路开挂毫不含糊。当然,如此优秀的人,身边的女朋友也是一大群。嗯,这个嘛,对于这种缺乏道德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行为,大家千万不要模仿。
所谓时势造英雄,所有伟大人物的产生,都必然有一个恰逢其时的舞台。这次给予凯恩斯的机遇和舞台,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历严重、持久、广泛的“大萧条”时代,全球经济大危机,失业严重,民不聊生。
此时,传统经济学方法全都失效,均无法扭转大萧条的颓势,各国首脑多次召集经济学家华山论剑,但争来吵去也毫无结果,因为当时的经济学理论都无法解决危机。
正在绝望的经济学大咖们集体沉默的时候,年轻的凯恩斯站了起来:要不,让我来试试?
大家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他站起来侃侃而谈自己全新的经济理论。在发言的后,他说,在场各位的经济理论方法都已经过时了,请耐心等待我给这个萧条的世界开个新方子吧。说完,便拉起他坐在身边的芭蕾舞美女太太,在一群人目瞪口呆中离去。
接下来,凯恩斯躲进书房,撇开了美女太太和他的那一大群女朋友,闭关研究应对大萧条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53岁的凯恩斯迎来人生,他出版了拯救这个大萧条世界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此刻如同经济学领域的风清扬。他研发出一套与现有经济学理论完全不同的“独孤九剑”招式,招招都否定传统经济学理论,但每一招在当时都极为有用,让传统经济学前辈目瞪口呆却又无力反驳,可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凯恩斯还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宏观经济学,这一波操作被行业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如今与《国富论》《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伟大的三本著作。
他开辟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他开出的这一剂良方,其实也不算太复杂。他主张政府应该出手干预市场,比如采用减税、降息等多方面政策,以稳定物价、提高就业。
凯恩斯这一主张很快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因为在他的理论中,政府主导权会变得更大。事实证明,他的理论确实为拯救当时的经济大萧条起到了关键作用。
今天,大学开设的宏观经济学就是他开创的新学科,大家在新闻中常听到“上调基准利率”“降准”等许许多多词汇,大部分出自这个不修边幅、有一大群女朋友的学霸花心男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
但他提出的“政府主导市场”理论,与亚当•斯密提出的“遵守市场规律、政府不应干扰”的自由经济主义理论背道而驰。直到今天,这两个理论支持者依然还在不断争辩。
《美国展望》上的一篇文章说:“凯恩斯是有史以来性感的经济学家。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邋遢、几乎秃顶的男人,留着小胡子、目光迷人的凯恩斯其实是一个很时髦的人。他有许多情人,娶了当时的大美女——芭蕾舞演员莉迪亚•洛普科娃。”
学霸花心男凯恩斯有句谜一般的名言:“从长远看,我们都已死去。”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解读还存在着争议。
看来,混进经济学圈子也没那么难,这些软饭前辈、文艺青年、富二代、花心学霸男等各路人马都纷纷都转行成功。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为经济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此处已无法赘述,所以,如果你坚持努力,说不定下一个经济学家可能就是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