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0314881
天下从来没有白费的努力
胡适
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作为青年人的导师,胡适在《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提出了防范毕业生堕落的“三种防身的药方”。,要寻问题来研究,脑子中时时有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便激起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第二,要学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就是要有业余活动,利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这不但可以发展自己的求知兴趣和生活的理想,而且可以养成善于利用业余时间的习惯;第三,要培养我们的信心,要相信现在的努力,必有将来个人的成功和国家的复兴。这些发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大有裨益。
一、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予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吧!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极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有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忱,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贫乏的知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实验室来。所以我说: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1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以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1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十九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大师。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意儿,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的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就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在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念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作费希特1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1814年),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地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亿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1终日埋头在他的实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细菌学研究。他是一个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细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细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3)传染病的细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制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少了两千万法郎的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2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亿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亿法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二、略谈人生观
每个人可以说都有一个“人生观”,我是以先几十年的经验,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思索参考。
很多人认为个人主义是洪水猛兽,是可怕的,但我所说的是个平平常常、健全而无害的。干干脆脆的一个个人主义的出发点,不是来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国的。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与西洋思想互相印证。王安石是个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国家谋安全之道、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当为非个人主义者。但从他的诗文可以找出他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为己的人生观,因为他曾将古代为我的杨朱与提倡兼爱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说“为己是学者之本也,为人是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则天下事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
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义的名著《自由论》,有一章“个性”,也一再地讲人可贵的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话,便是健全的个人主义。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之后,才能再去为别人。
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地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我认为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一个人怎样能使生活快乐?人生是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种东西,即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但是人类追求的快乐范围很广,例如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但是一个人的快乐,是有粗有细的,我在幼年的时候不用说,但自从有知以来,就认为人生的快乐,就是知识的快乐,做研究的快乐,找真理的快乐,求证据的快乐。从求知识的欲望与方法中深深体会到人生有限,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无穷的知识,实在是非常快乐的。
两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问孔子门人子路说,你的老师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答。后来孔子知道了,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孔子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想出了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兴得赤身从澡堂里跳了出来,沿街跑去,口中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就是说明知识的快乐,一旦发现证据或真理的快乐。英国两位大诗人勃朗宁和丁尼生有两首诗,都是代表十九世纪冒险的、追求新的知识的精神。
后谈谈社会的宗教说。一个人总是有一种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们古代讲孝,于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现在台湾宗教很发达,有人信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许多人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我说的社会宗教,乃是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此种观念,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讲人格与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业;立言,就是思想语言。在外国也有三个,就是Worth、Work、Words。这三个不朽,没有上帝,亦没有灵魂,但却不十分民主。究竟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种程度,我认为范围必须扩大,因为人的行为无论为善为恶都是不朽的,我国的古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便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的行为,一言一行,均应向社会负责,这便是社会的宗教,社会的不朽……我们千万不能叫我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留下的坏的影响仍是永久存在的,“我们要一出言不敢忘社会的影响,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即使我们在社会上留一白点,但我们也不能留一点污点,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制裁者。
教师的人文素养关乎学生的未来,更关乎民族的未来。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涵盖教育学、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等领域多篇名家名作,共分教师人文常识和教育教学素养两个大的部分,下设六个单元,分别为:先把自己铸成器、教育即成长,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孩子是另外一个物种、让教育摆脱现实的奴役、向远处看有意义的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六个部分。每篇文章均专门撰有作者简介及读后感言,旨在引导读者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以阅读引领教师人文品质和人文精神。本书以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大中小学教师为主要对象,着眼于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从大量教育经典名著、研究论著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及反思中,选择有助于教师理性思考并蕴涵或阐发现代教师专业精神与理念的著述,以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章 先把自己铸成器
天下从来没有白费的努力 胡适/3
毕业赋予你们的职责 斯塔尔/14
为了忘却的纪念 陈寅恪等/20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24
四种人可以当教师 荀子/28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30
勤奋、诚实、有选择地读书 卡莱尔/40
负担过重的教育导致肤浅 爱因斯坦/45
第二章 教育即生长,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一份指导人们生存的说明书 尼采/53
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65
杜威之后,教育何为? 布鲁纳/79
科学家的创造性 汤川秀树/94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102
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康德/112
接受歌德奖 史怀哲/121
发挥女教师的全部才能 蒂德博尔/131
第三章 孩子是另外一个物种
儿童的教育和教师的精神准备 蒙台梭利/139
论全面教育 约翰·洛克/150
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154
自由教育论 赫胥黎/165
道德与教育 涂尔干/174
只有那些长大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凯斯特纳/186
自由主义和儿童的权利 斯宾塞/192
萨默希尔学校 尼尔/202
第四章 让教育摆脱现实的奴役
在此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 夸美纽斯/217
学记 乐正克/223
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黄炎培/229
假如你是教育部部长,你会为了什么去建一所学校? 彼得·格雷/237
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 梁启超/244
向远处看 阿兰/254
第五章 向远处看有意义的事
阳光与黑夜 儒勒?米什莱/259
革命之教育 邹容/263
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罗曼·罗兰/267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德鲁克/271
我所瞩望的好教育 蒋梦麟/281
论教育之宗旨 王国维/288
教育家之任务 孙中山/292
若不独立 人非为人 福泽谕吉/294
第六章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多元跨学科教育才能培养真正的大师 查理·芒格/303
谁杀死了人文学科,为什么需要关心它? 约瑟夫·爱泼斯坦/315
人不学,不知道 颜之推等/334
知识与学习 纽曼/339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345
知识、教育与人生 维恩巴尔格/355
时代的精神状况——人要成为他自己 雅斯贝尔斯/362
教育与人类的命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68
民国时有句调侃教书先生的打油诗“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每次想起此语都让我百味杂陈。大家都说教育是神圣的,她培育真善美;可教师是平凡的,她要备课、上课与评课。教育是永恒的,她创造希望与可能;可教师也是普通人,她要和学生斗智斗勇。教育是高尚的,人类将所有美好的词汇加诸于她;教师是寻常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日复一日重复着光阴的故事。当神圣与平凡相遇、希望与普通融合,当一切以“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名义汇聚于学校展示于课堂时,阅读成为教师跨越平凡、改变自己、连接伟大世界与卑微梦想的媒介。
读书是人丰富精神世界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是读书人,也是教人读书的人。教师有一个远离世俗的学生世界,也有一个与圣贤先哲对话的精神世界。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一个气象万千的教书先生,可以让一间教室熠熠生辉,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肃然起敬,润物无声间埋下阅读的种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阅读的好处千千万万,然而当今教师阅读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繁重的课业负担、严苛的绩效考核、咄咄逼人的升学压力、年复一年的职称评审、无休无止的检查验收……教师的阅读在当下越发的功利化、扁平化和碎片化,经典的人文与教育图书备受冷落,教辅与教参成为主要的阅读资料,学科阅读大有独领风骚之势,加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剧烈冲击,让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挤占了老师太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让教师这个有文化、爱学习的知识群体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阅读率下降的趋势。
为了提升教师的人文精神与教育理论素养,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我们邀请几十位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编委会共同编选了本书。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曾提出名著的六条标准:名著是经久不衰的常销书,而非畅销于一时;面向大众、通俗易懂而不是为少数专业人士写的书;名著不因时代变迁、政治、思想、原则的变更而失其价值;言近旨远,隽永深刻,一页书的内容多于其它著作整本书的内容;见解独到,言前人之所未言;探讨人类长期的困惑、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以上六条标准,我们从大量教育经典名著、的人文社科研究论著以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与反思中,选择有助于教师理性思考并蕴涵或阐发现代教师专业精神与理念的著述,以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全书涵盖教师人文常识和教育教学素养两大版块,细化为六个单元,分别为:“先把自己铸成器”“教育即生长,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孩子是另外一个物种”“让教育摆脱现实的奴役”“向远处看有意义的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每篇文章均专门撰有作者简介及阅读导言,旨在引导读者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以阅读引领教师人文品质和人文精神的滋养与升华。全书通过层层精选的文本,让时间宝贵的教师随时进入读书的状态,推开一扇眺望远方的窗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是千万人的出发点,为学生读书可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自己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内在修养,一举两得的教师阅读让教育生动优雅而有趣,让教师可以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沃土上,向美而生。后,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老师们带来些许的思考与助益。
谨为序。
编者
2021年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