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22838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书作者洛莉·戈特利布曾在好莱坞从事编剧工作,参加过《老友记》《急诊室的故事》等知名剧集的制作,后来改变职业轨道,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她出色的故事写作技巧与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相结合,让这本书兼具了专业性和可读性,机锋处处、温柔风趣,既幽默犀利,更催人泪下,像一部精彩的美剧一般令人手不释卷。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心理治疗的意义,更能体会到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你以为自己被困住了,但其实你是有可能做出改变的。
关于写作和阅读这本书的意义,作者是这样对我们说的:
”作为一个治疗师,在治疗的间隙痛哭流涕,睫毛膏沿着泪痕淌过脸颊,这画面或许令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故事的起点。在这个故事里,你将遇见一小撮正在苦苦挣扎的人类,这群人将和自己生而为人的本性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希望人们面对生活中的挣扎时,不必感到寂寞。我希望大家读完本书之后,对自己、对他人都能多一点慈悲。”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真实、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欧文·亚隆(美国心理学大师、斯坦福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机锋处处、温柔风趣,又充满启发。洛莉·戈特利布勇敢地带领读者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看待治疗过程。关于谈话治疗改变生命的可能性,这是我读过好的一本书。
–艾美·迪金森(《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有些人是伟大的作家,有些人是伟大的治疗师。令人惊讶的是,洛莉·戈特利布两者都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讲述了人之为人的奥妙:没有人能避免困境与煎熬,但我们也都能成长,活出自我,不再受困于情绪的牢笼。我很少读到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书,它让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这是一本让人大笑出声,同时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的书。
–凯蒂·库里克(美国知名主播)
如果你对心理治疗的过程有兴趣,或者对生而为人的难题有兴趣,那么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这本书智慧、温暖、犀利、幽默,会成为你的良伴。
–苏珊·坎恩(《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这是一本勇敢、精彩、能转化人心的书。洛莉·戈特利布带我们进入治疗师和来访者私密的关系中,让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人性产生全新的认识。她愿意揭露自己和来访者的盲点,让我们看到不是只有自己在遭受煎熬,而且我们或许应该和别人多谈谈这样的挣扎!
–雅莉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创办人)
我爱上了这本书,并且打算把它拍成电视剧。但你好现在就读一读它,然后买一本送给你妈妈。
–伊娃·朗格利亚(美国演员,本书电视剧版领衔主演)
这本书完全重塑了我们对心理治疗的看法……感人地描绘了人类对持久联系的集体渴望。
–《娱乐周刊》
洛莉·戈特利布的书可能是我读过的本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解释治疗过程的书,同时也给像我这样对心理治疗保持怀疑态度的人带来了希望。
–朱迪思·纽曼,《纽约时报》书评人
1 到处是蠢货
约翰的治疗记录:
来访者自述感到”压力过大”,入睡困难,无法与妻子和谐相处;周遭的人令他心烦,他想知道如何”应付这些蠢货”。
”要心怀慈悲。”
深呼吸。
”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
当年逾不惑的约翰坐在我对面,跟我说起他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蠢货”时,我就像念咒语一样,在心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为什么!他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蠢货?他们生来就是这么蠢吗?还是后天变蠢的呢?他寻思着,或许是我们现在吃的食物里所含的人造添加剂在作怪。
”所以我尽量吃有机食物,”他说,”这样我才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变蠢。”
我已经快数不清他都提过哪些”蠢货”了:问太多问题的口腔卫生师–“他的每个问题你都得回答”;一天到晚发问的同事–“他从不作任何陈述,因为根本提不出什么见解”;那个把车开在他前面,一遇到黄灯就立刻刹车的司机–” 一点紧迫感都没有!”还有那个没能帮他修好笔记本电脑的苹果天才吧的技术专家–“真是个砖家!”
”约翰……”我刚要开口,但他已经开始讲述另一个有关他妻子的冗长故事了。尽管他来这里是为了寻求我的帮助,但此刻,我却完全插不上嘴。
哦对了,我是谁呢?我是约翰新一任的心理治疗师。他在上一任治疗师那里只做了三次治疗,他对那个治疗师的评价是”很友善,但愚蠢”。
”然后呢,玛戈她就生气了–你能相信么?”约翰继续说道,”但她不会告诉我她生气了,她只会用行为来表现出她生气了,然后指望我去问她是怎么了。但我知道就算我问了,她头一两次肯定会说’没怎么’,直到我问第四第五遍的时候,她才会说,’怎么了你自己知道’,然后我就会说,’我不知道呀,否则我就不问了呀。'”
就在这时,约翰嘴角上扬,展现出一个灿烂的微笑。我尝试从这个微笑入手,借机打破他的独角戏,与他进行对话,和他建立交流。
”你刚才那个笑容让我很好奇,”我说,”你正在讲述身边的人–包括你的妻子玛戈–是如何让你感到沮丧的,但与此同时,你却笑了。”
他笑得更灿烂了,他的牙是我见过的白的牙齿了,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明察秋毫的神探小姐,我之所以笑,是因为我确切地知道是什么困扰着我的妻子。”
”哦!”我应和道,”所以……”
”等一下,等一下。我正要说到重点。”他打断了我,”正如我所说,我的的确确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我不想再听一顿抱怨,所以这次我不会问她了,我决定要……”
他突然停下来,目光越过我,看了看书架上的钟。
我想要借这个机会让约翰放慢节奏。或许我可以对他看钟的行为作出评论–他是不是感到被催促了?或是谈论一下他称我为”神探小姐”的事–他是不是烦我了?又或者,我也可以停留在我们所谓的表层”内容”上,只专注于他叙述的故事,试图理解为什么他会把玛戈的感受等同于抱怨。但如果我只停留在他讲述的内容上,那我们就无法在治疗中建立深层的联结,而以我对约翰的认知,他的问题就在于无法在生活中与人建立联系。
”约翰,”我再次尝试道,”我们能不能回到刚刚说的……”
”哦,好的,”他又打断了我,”我还剩二十分钟时间。”说完,他继续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感觉到一个哈欠正在向上涌,一个很大的哈欠,似乎需要动用超人的力量才能保持上下颌紧闭。我能感受到肌肉在互相抵抗,将我的脸扭曲成奇怪的表情。但幸好,哈欠被憋回去了;不幸的是,它被憋成了一个嗝,一个很响的嗝,听上去就好像我已经喝到烂醉。(我可没有喝酒。纵然当时我心里有千百种不舒服,但没有喝醉。)
这个嗝让我又不自觉地张开了嘴,我只好用力紧闭双唇,结果泪水充盈了双眼。
当然,约翰并没有注意到我,他依然滔滔不绝地讲着玛戈的事:”玛戈做了这个,玛戈做了那个,我说了这个,她说了那个,然后我又说……”
在我接受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培训时,曾听督导说过,”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 我后来惊讶地发现,她说得没错。如果你能深入了解某个人,就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好感。我们应该把全世界的宿敌们都请到同一个房间里,让他们分享各自的过往和成长经历,说说内心的恐惧和挣扎,也许他们立刻就能和谐共处了。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真切地从每个来访者身上都找到了令人喜欢的地方,就连一位曾企图实施谋杀的男士也不例外–深藏在他盛怒之下的,其实是一片柔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