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249517
《做有文化的产品(亚振家居产品中的海派文化传承)》作者编写此书是为了通过梳理和提炼产品文化,促进品牌长远发展。他希望此书能帮助当下的亚振同仁更深入了解亚振产品,也期待它能帮助未来的新人加快融入企业的步伐,在擅长的领域发挥特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书为海派家居文化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亚振家居对海派家居中蕴含文化的理解、积累、传承以及发扬过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亚振家居现阶段对不同场景家居设计理念以及案例展示。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亚振家居如何将西方元素融入到符合东方审美观的产品中。第四、第五部分则是对亚振的设计理念以及选材理念等进行简单的介绍。本书适合喜爱海派文化,由其是海派家具文化,热爱海派家具艺术的读者阅读,由点到面地了解百年来海派家具的发展史。
章 品牌溯源
节 入行学艺
一、拜师入行
二、缘起骨牌凳
三、海派家具的由来
四、先贤张謇的启迪
第二节 知识求索
一、闯荡上海
二、吴淞装饰木器厂
三、水明昌文化
四、学习海派家具制作技艺
五、赴“高地”学习
六、触摸老海派家具
七、受命重任
八、市场印记
九、南林求学
十、班主任赵毓玲和老校长吴涤荣
十一、文化发现
第三节 创办亚振
一、迷茫
二、担忧
三、启迪
四、筹创亚振
五、确定经营理念
六、首战告捷
七、出国考察
八、传承与创新
第二章 立足之道
节 天时
一、社会环境
二、潜在需求
三、市场定位
第二节 地利
第三节 人和
第三章 产品为王
节 产品体系概述
第二节 古典产品
一、目标市场
二、塞维利亚系列(14型)
三、乔治亚系列(31型)
四、雅典娜系列(36型)
五、维罗纳系列(5l型)
六、百年好合系列(55型)
七、海派印象系列(58型)
八、宫廷系列
九、枫丹白露系列
第三节 现代产品
一、产品的出现
二、米兰世博系列
三、上雅(新L2)
四、海派风尚(L12)
五、AZ.印象(66、68型)
六、AZl
七、麦蜂(7l、73型)
第四节 固装定制
一、市场的呼唤
二、亚振高定
第四章 亚振的软实力
节 设计理念
一、设计宗旨:表达目标市场的需求
二、设计准则:开发有文化底蕴的产品
三、设计手法:中西合璧
四、设计目标:经典亦时尚
五、设计态度:追求极致永无止境
六、设计远景:塑造有亚振基因的产品
七、设计合作:坚持独立研发,兼纳全球智慧
第二节 合作设计师
一、菲利斯(Phyllis Burke Russell)
二、海伦(Allan S.Elson)
三、卢卡(Luca Sacchi)
四、关志文(Gwen)
五、蔡小丰
六、万德伦(Dirk wynants)
第五章 选材
节 主材
一、核桃楸
二、桃花芯木
三、赤桦
四、榉木
五、白樱桃
六、黑胡桃
七、柚木
八、橡木
第二节 辅材
一、松木
二、桐木
三、樟木
四、杉木
五、黄芸香
第三节 饰面
一、树榴
二、沙比利
三、桃花芯树权
四、樱桃木
五、黑檀
六、枫木
后记
我和许锦芝老师是朋友 ,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在 文化传播上多有交流。许 老师是品牌推广的专家, 多年致力于亚振企业文化 的研究和传播,著有多部 专著,《做有文化的产品 》就是一部基于对当代家 居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海派 家具不断探索的力作。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 明史,在人类的历史长河 中,有多少东西都成为过 眼烟云,但家居生活无时 无刻不融入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之中。早期先民从席 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反映 出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礼仪 的进步。起居方式的不同 体现出人类起居习俗文化 的差异,告别席地而坐证 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 胸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文化习俗的交融也日 趋明显。家具是家居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 类文明生活的必需,中国 家具的文化元素是基于晋 唐以来逐步形成的“文人意 识”,作为一种优雅情怀、 一种人文格调的“文人家具” ,具有独立于世界的民族 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崇尚文化交融 ,对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 ,都是以宽容的心态加以 吸收利用。从北京圆明园 的断壁残垣,亦可窥见近 代中西合璧建筑文明的印 记。纵观当代家具,林林 总总,有坚守中式传统的 ,有以西式家具为目标的 。海派家具独树一帜,融 和中西优秀的元素,既符 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又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调性, 是中华家居文明中的一朵 奇葩。作为海派家具的代 表,亚振充分吸收东西方 优秀的家居文化元素,聚 集了国际**家居生活设 计大师等专家团队,为满 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 望,做家居文化消费的平 台。正如亚振创始人高总 所言:“与一群真心热爱家 居行业、和我有同样激情 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 起工作,给人们打造精致 高雅的生活空间。”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 公司副董事长 关琪 2020年5月26日
一、拜师入行
1979年农历五月,高中刚毕业的高伟,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往邻近的村子,来到木工李建甫的家中。从小被高伟称作姨妈(母亲的同学)的家,正巧也紧挨着李建甫的家。听姨妈介绍,这位看似年龄并不算很大的木工师傅却拥有一手不错的手艺,在村子里的人缘口碑也很好。
自小时候起,高伟经常有机会看到会木工手艺的舅舅,还有同村的木工老师傅们(现上海亚振员工张爱兵的太爷爷和父亲等)干活。看着从刨腔中吐出的刨花和锯齿中飘落而下的细末;听着斧子、凿子加工木材时发出的声音;闻着从劈开的木材中散发出来的树枝原香,一阵子的忙活之后,原先散落一地的木头,在艺匠的巧手中,终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家具,这给年幼的高伟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带着童真的惊喜,也慢慢地变成了一份深深的喜爱,甚至在一次甜蜜的梦乡里,他梦见自己已经长大,也学会了木工的技艺,做成了一件亲自设计加工而成的漂亮家具。
稳健干练的李建甫师傅不吱一声地看着高伟和陪伴在他身边的妈妈许久,过后还是没吭一声地又把他们母子俩人带到了自己的师傅王松李家中。他是一位在当时如东县颇具名气的大师傅,也就是亚振创业18人之一陈刚先生的父亲。两代师傅用匠人独具的慧眼,认真打量站在面前的这位略显腼腆的大小伙子。淳朴的眼光像似有着很强的穿透力,透过年轻人的衣衫,直达他的胸膛。良久,只见师爷对着自己的爱徒一番轻声耳语之后,传来李建甫师傅沉稳的话音:“我看这孩子机灵、吃得起苦,学木工能成。”就这样,那年才26岁的李建甫师傅将刚满16周岁的高伟收为他的个“开门弟子”。
妈妈带领高伟走向邻村李建甫家中的那段路,竟然成为朝着他实现孩时梦想前行的启航之路。二、缘起骨牌凳
自成为李建甫徒弟之Hill,高伟用心学着师傅干活,两眼紧紧盯着师傅作出的每一个“招式”。几个月后,勤奋的他,晚上会将工具悄悄带回家中,重复师傅白天做过的每一个动作。1979年的如东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整个村子都没有通上电,夜里家中得靠点亮煤油灯照明。看着自己孩子的刻苦,母亲都会无声地站在高伟的身旁,用双手托起昏暗的煤油灯,把灯芯捻亮,帮助高伟照亮前进的方向。
1979年的隆冬,姨妈家的女jU陕要结婚了,这让高伟的妈妈多了一桩心事。在农村,自己的干女儿要办喜事,做干妈的怎么也得送上点像样的东西作为礼品才好;可当时的农村,每家每户的生活都不宽裕,自己家中的经济状况也十分拮据,这让母亲的眉头为之紧锁。
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