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86926
在距长沙市中心约30里的榔梨市上,有一座陶公庙,庙里供奉的主神是陶真人。明清以降,陶真人逐渐从一社区之神发展成湖南省神,其兴衰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强弱相始终。本书在“国家与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海量的历史信息中,不仅建构了陶真人的生命史,而且揭示了湖南地方自主性的演变。作为一部社会文化史专著,本书打破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畛域,从“地方的逻辑”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近代湖南画卷。
绪论 / 1
章 解构与重构:陶真人及其与榔梨地方社会的关系 / 32
节 榔梨的历史、地理与市场 / 32
第二节 由“人”成“神”:陶真人信仰的形成及其演变 / 41
第三节 庙市互动:陶公庙与榔梨市的交织关系 / 63
小结 / 88
第二章 从“民祀”进入“祀典”:陶真人的发展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崛起(1852~1911) / 90
节 长沙的真人信仰 / 91
第二节 再造神职:咸同年间陶真人之敕封与入祀 / 94
第三节 从神背后的人发现历史:湘军集团与陶李真人之敕封 / 101
第四节 脱颖而出:陶李真人与湘军的关系 / 116
第五节 地方力量与地方认同:湖南地方神的兴起 / 138
小结 / 148
第三章 繁荣如何可能:陶真人与民国初年湖南的政治与社会(1912~1926) / 149
节 从乡民习俗到官方行为:陶真人的四次进城救灾 / 150
第二节 “科学”救灾:反对和批判的声音 / 159
第三节 陶真人故事的再创造 / 165
第四节 冲突与调适:陶公庙对庙产兴学的因应 / 170
第五节 地方政治:陶真人进城救灾的可能性与成为湖南省神 / 183
小结 / 200
第四章 由“盛”而“衰”:陶真人与湖南地方社会空间的嬗变(1926~1958) / 202
节 “反迷信”与“求神”之间:湖南的地方社会与地方政治(1926~1937) / 203
第二节 “落日余晖”:1944年陶真人进城求雨 / 215
第三节 由“神”到“人”:陶真人身份的重构与地方社会力量的构成 / 222
第四节 “演戏酬神”:战后地方社会的活动空间 / 242
第五节 肉身何以被毁:陶真人与1950年代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 / 260
小结 / 280
结语 / 282
参考文献 / 290
附录 城隍如何守城:善城隍与晚清湖南地方政治 / 304
后记 / 322
序
由庞毅的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而成的专著《地方的逻辑:陶真人与近代湖南》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他嘱我作序。作为庞毅在华东师大历史系读博期间的导师,我欣然应允。
这是一本颇有分量的地方史研究(local studies),也是一个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出自一位青年学者之手,很不容易。在大陆史学界,历史人类学的影响极大,形成了著名的“华南学派”。中国的地方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是日本和美国中国史研究里一个重要的进路和方法论。如果说历史人类学关注的是某一个社会文化的整体结构的话,那么,地方性研究则更注重地方特征和地方的主体性。庞毅的专著,正如他自己在绪论里所说的,是一个关于湖南长沙的地方性研究。这项研究受到“华南学派”地方社会与地方信仰研究的感召,以长沙地方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为主线,牵出整个地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力网络。在这项研究中,庞毅发现了自己的独特兴趣,那就是对长沙地方主体能动性的着迷。他指出,“华南学派”强调地方性研究,但其出发点不是地方,而是“帝国”;“华南学派”出色的地方性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晚期帝制国家系统及其在地方上的运作,更好地理解地方与国家是如何互相形塑的。可以说,研究地方更是为了研究“帝国”。但在搜集和阅读大量史料的过程中,庞毅发现近代长沙地方社会的主体能动性非常的丰富和强大,并不一定都受全国性政权的牵制,地方有自己的逻辑!地方的逻辑里确有许多有关中央的考量,但并非只有有关中央的考量。“为什么不从地方社会的历史来理解地方呢?”庞毅问道,“从地方社会发展的脉络来理解地方,并不仅仅在于指出地方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也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为了呈现地方的主体性。”庞毅在本书里所要讲述的,就是关于长沙地方的一个独特的故事,及其背后各色地方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