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200486
《人,经济与国家》是一部文字优雅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它自称一体,自足完备。普通(非专业)读者之前无需阅读其他作品,通过付出努力按照逻辑一步步推演就能掌握它。
修订版前言
看起来,老式的关于经济学“原理”的论著,也成了次世界大战不幸的阵亡者。在一战以前,介绍和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标准方法是写研究专著,阐明一个人对于经济科学领域的洞察。这样的一部著作,有很多优点是当今世界所完全缺失的。一方面,理解力强的非专业人士,即便之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也能够读懂它。另一方面,作者也不受束缚,不必按照教科书的体例,局限于突兀和过分简化地汇编当下流行的学说。不论好坏,他毕竟是开创出了一个经济学理论体系—— 一个理论大厦。有时候这个大厦原创而宏伟,有时候它是错误的;但至少还有这么一个大厦,供初学者了解,供同行接纳或者批判。由于会阻碍将经济学看作是一个整体,过分专业化的内容往往被忽略,而是被留给学术刊物探讨。
大学生也是从论述其“原理”的论著中学习经济学的;大家并不认为有必要特别撰写章节篇幅适于课程要求,无涉原创性学说的特别书籍。学生、理解力强的非专业人士,以及前沿的经济学家都阅读这些著作,也都从中受益。
这种写作方式落幕前的后一部著作,在其前言的一个段落中极好地展现了它们的这种精神:
在本书中,我试图以受过教育、理解力强,而之前对这个学科没有任何系统学习的人能够理解的形式,陈述经济学的原理。尽管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是为初学者定做的,但它没有忽视经济学中的难题或者避免艰难的推理。不愿意完成需要持续注意力的推理训练,就不可能理解经济现象或者获得分析经济问题所需的理论基础。我的写作已尽可能的清晰,也仔细地陈述了我的结论所建基的理由以及结论本身,但我并没有徒劳地假装将一切都简而化之。
这次精彩的爆发带给我们的是威克斯蒂德(1910),陶西格(Taussig)(1911)和费特(1915)的著作,而在此之后,这种类型的论著就从经济学思想中消失了。经济学陷入了令人恐惧的支离破碎的状态。其破裂程度之剧,以至于几乎不再存在经济学了;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形形色色毫无章法的分析片段。经济学先是被分解为各个“应用”领域——“城市土地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经济学”等等。每个分支几乎都不关注其他分支。更令人悲伤的是,原本属于“经济学理论”范畴之内的东西也被肢解。效用理论,垄断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等,细分至线性规划和博弈论——各在其过于孤立的分野中活动,各自拥有自己这个方面过分专业化的文献。近,人们日渐意识到这种支离破碎的状况,因而产生了让经济学与其他所有“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含糊不清的“跨学科研究”。混乱反而更为加深,经济学非但没能扩散到其他学科,反而是若干其他学科因此侵入了经济学。不论如何,在经济学本身尚未成为一个整体之前,试图将经济学与任何其他学科整合起来总是过于鲁莽的。只有在经济学成为整体之后,其在其他学科中的正当地位才会得以明确。
我认为,除了一个孤例以外(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人的行动》),一战之后没有一本关于经济学原理的综论问世。也许研究方法接近的是弗兰克·H .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而这本书的出版早在1921年。在这之后,就没有一部可以勉强归为此类的
著作了。
我们能够发现的以一定广度来探究经济学的地方是基础性的教科书。不过,这些教科书只是真正的经济学原理论著令人失望的替代品。因为就其本质而言,它们必须只介绍当前被广为接受的学说,知名经济学家对它们的著述没有任何兴趣。此外,由于它们只能基于现有的文献,所以它们介绍给学生的,必然是支离破碎的章节的大杂烩,各章之间少有或者没有联系。
许多经济学家不认为这有什么损失;事实上,他们宣称这些发展标志着经济科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知识已经发展得极为广阔,没有人能够囊括所有知识了。不过,经济学家至少应该有责任懂得经济学——他们这门学科主体的精要。如果真是这样,那时这些精要是无疑会被呈现的。而事实却是,经济学出现了支离破碎的状况,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人们不再将之视为一个理论大厦;由于人们认为它是许多孤立碎片的堆积,因此他们也就这样来探讨经济学。
这一转变的关键可能在于以前经济学被视为一个逻辑的结构。根本上讲,虽然有程度乃至所谓方法论的差别,经济学仍然被视为是一门运用语言逻辑的演绎科学。基于有限的几个公理,经济学思想的大厦一步步被演绎出来。这就是19 世纪经济学的实质,即使分析是粗浅的,或者其宣称的方法论其实是归纳性的。所以就有了经济学“原理”的论著——因为如果经济学是通过少数简单、显见的公理为基础的演绎逻辑来推演的,那么经济学家就可以将经济学理论作为一个内部相互关联的整体呈现给理解力强的非专业人士,而无损其根本的严谨性。从简单、显见的真理开始,更为复杂、较不显见的真理被一步步阐述给非专业人士。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好的领会了这种方法的要旨,并为充分、准确地运用了这种方法。他们是——简言之——“行动学”方法典范的运用者。不过目前,主流的方法论抛弃了行动学,转而采用了既过于经验主义的,又过于“理论化”的方法。经验主义肢
解经济学程度之甚,以至于没有人想到去寻求一个完整的大厦;而矛盾的是,通过使经济学家热衷于引入公认错误的和过于简单的假设,以此使他们的理论更适于“检验”,这实际上已经证伪了经济学。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不相信“长的逻辑推理链条”,和整个剑桥学派在走这样的捷径方面的推动力,都对这种分崩离析贡献良多。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中语言逻辑已经被数学所取代,因为后者看似更为精确,而且沉浸于借助物理科学所得来的荣耀。数理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计量经济学一支也寻求经验证实,因此加深了这两种方法的谬误。即便是在纯粹的理论整合层面,数学事实上也根本不适于描述任何有关人的行动的科学。数学其实推动了经济学的分化——分化成专题论文,其特征是矩阵、等式和几何图形组成的过
分专业化的迷宫。但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非数学家无法理解它们;关键问题是数学无助于经济学知识。事实上,近计量经济学征服数理经济学正是承认经济学中纯粹数理的理论没有意义的标志。
那么,本书就是填补这个长达40 年的巨大空缺的尝试。继后一部经济学“综论”以来,经济学在许多领域有了长足进展,其方法论,也因为那些延续行动学传统研究的人,而有了不可估量的改进和增强。此外,行动学理论还有许多重大的空缺,因为参与其塑
造的经济学家是如此之少。因此,本书尝试以老式著作的方式,以论述经济学的“原理”来建构经济科学的大厦——在基本公理的基础上慢慢一步步逻辑性地建立一个经济学真理的综合、内恰的大厦。本书尽可能地避免了过分专业化的讨论。简言之,之前引用的陶西格教授的说明,也正是我的写作意图;需要补充的是,我感到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反驳一些主要的对立学说。这块内容特别需要,因为当前经济学的谬误比陶西格那个时代要更普遍。
我之前简单提到过一战以来只有一本综论。保罗· 萨缪尔森教授曾狂喜地描述凯恩斯出版《通论》时自己还未到三十的喜悦。对于路德维希· 冯· 米塞斯1949 年出版《人的行动》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在这本书中,经济学终于再次成为整体,再次成为一个大厦。不仅如此——这本书中的经济学结构的很多部分都有米塞斯教授本人新的贡献。这里我没有篇幅展示或者解读米塞斯对经济科学的伟大贡献,那需要他文另述。不过,我们完全可以说,从今开始,除非以《人的行动》为出发点,否则经济学中能做的建设性工作会很少。
《人的行动》是一部综论,而不是老式的《原理》。相反,它假设读者先前就具备许多经济学知识,并且在其宽泛的篇幅当中提出了许多哲学和历史方面的洞见。在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旨在将其中的经济学部分分离出来,填补它的空缺,阐明我所理解的米塞斯主义结构的详细意涵。不过,不应该认为米塞斯教授需要以任何方式对本书这些内容负责。其实,他可能强烈不同意本书的许多内容。不过,我希望本书能够成功为经济科学(它在《人的行动》中实现了其现代、发达的形式)的宏大结构添砖加瓦。
本书从几个简单、先验的真实公理推演出整个经济学理论,这些公理是:行动的基本公理——人运用手段以实现目的,以及两个辅助的假定:存在各种各样的人与自然资源,且闲暇是一种消费者财货。第1 章从行动公理开始,推导其直接的推论;这些结论用于分析“鲁滨逊经济学”——这个分析严酷地将个人置于大自然之前,它虽然备受中伤,但十分有用。第2 章引入其他人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关系。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阐明了直接交换(物物交换)的经济学。如果不完整地界定财产权,就不可能充分地分析交换——因此第2 章分析了自由社会中的财产。实际上,第2 章标志着本书的主体——分析自愿交换的经济学——的展开。第2 章讨论了物物交换的自由市场,随后的几章探究间接——或者说是货币性——交换的经济学。因此,分析可见,本书完整地讨论了自由市场的经济学,从自由市场的财产关系一直讨论到货币的经济学。
第3 章引入货币并探究了市场上间接交换的模式。第4 章探讨消费的经济学,以及消费者财货的定价。第5 章到第9 章分析自由市场上的生产。这一消费和生产理论的一个特征,是它恢复了弗兰克·A·费特教授精彩但完全被忽视的租金理论——即租金是一单位服务的雇用价格的概念。资本化于是就成了决定某一财货预期未来租金的现值的过程。费特—米塞斯的纯粹时间偏好的利息理论与费特的租金理论,还有奥地利学派的生产结构理论,以及它对原始和产成生产要素的区分综合在了一起。我们对于生产的分析的一个“彻底”的特征,就是它与当下流行的企业的“短期”理论完全决裂,而代之以边际价值生产率和资本化的一般理论。这是动态的奥派经济学意义上的“一般均衡”分析,而非当前流行的、静态的瓦尔拉斯主义意义上的分析。
第10 章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垄断理论——垄断有意义的定义是国家授予的特权,只有通过这种授予才能实现垄断价格。简言之,自由市场上不可能存在垄断或者垄断价格。本章也讨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第11 章则提出了自由市场上的货币理论,同时也充分地讨
论了凯恩斯主义的诸多理论。
在完成了纯粹自由市场的理论以后,我转而在后一章运用行动学的分析,系统性地讨论强制干预的各种形式和程度,及其各种后果。只有在充分分析了纯粹自由市场的建构之后,我们才能够研究强制干预的后果。第12 章提出了干预的类型学,讨论了干预的直接和间接后果,及其对效用的影响。它也对各种主要的干预类型做了分析,但当然是十分简要的。这之中包括价格管制,垄断授予,税收,通货膨胀,以及政府企业和开支。作为本章以及本书结尾的是一个简要的概述,评价比较了自由市场与干预主义及其他强制性体系。
对于本修订版,我决定保持原文和脚注不变,改动仅局限于这篇修改后的前言。米塞斯教授于1973 年去世,第二年,幸运的是,米塞斯在几乎地下状态维持其生命的奥派经济学,喷薄成为一场壮观的复兴。这场复兴伴随着之前主流的凯恩斯主义范式的普遍崩溃绝非偶然。凯恩斯主义者曾许诺,他们将轻而易举地引导经济走出通胀繁荣,以及衰退和失业的交替的陷阱;相反,他们将确保永久和稳定的繁荣,为我们带来没有通胀的充分就业。可是,在三十年的凯恩斯主义经济计划之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凯恩斯主义范式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别提有过什么解释的新现象:通货膨胀同时伴随着衰退和高失业率。这个令人讨厌的幽灵首次出现于1973—74年的通胀性衰退,此后一直反复出现,后一次是从1990 年不知到哪年的衰退。
奥地利学派在1974 年的复兴还受到F. A . 哈耶克当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刺激,哈耶克是获此荣誉的位自由市场的、非数理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着迷于诺贝尔奖,这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兴趣。但这个奖项授予哈耶克本身并非巧合,因为它反映了经济学家对于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的幻想破灭。
1974 年以来,奥地利学派研究者的人数,他们发表的著作和论文,以及对本学派的兴趣都大大地增加了。虽然奥派经济学家在英国比在美国所占比重要小,奥派经济学在英国受到多得多的尊重——这一点反映了两国学术界在品质上的差异。在英国的教科书以及经济学思想考察中,尽管奥派经济学不是经常赢得赞同,但他们将之作为经济学思想中可敬的一支做客观、公允的讨论。相反,在美国,尽管专业内有许多赞同者和拥护者,奥派经济学家仍然被边缘化,不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注意和阅读。
不过,智识上的好奇心往往会突破这一现实,尤其是在本科和研究生当中。正因如此,奥地利学派虽然面对着严酷的体制阻碍,但却在近20 年繁荣壮大。
实际上,奥派经济学家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非常广泛的讨论,因此观点的差异和许多思想分支开始出现,在某些情况下形成了真正的思想碰撞。不过,非奥派经济学家,甚至本学派中的某些人都将之混为一谈,这导致了出现了严重的知识混淆,含混不清,乃至彻头彻尾的错误。这些发展着的纠纷,好的一面是使各方都阐明和磨砺了自己的基本预设和世界观。近年来,奥派经济学中明显出现了三种迥然不同、相互碰撞的范式:原来的米塞斯派或者行动学范式,本书作者即遵循此范式;哈耶克派范式,强调“知识”与“发现”,而不是行动学的“行动”与“选择”,现在其代表人物是伊斯雷尔· 柯兹纳(Israel Kirzner)教授;还有已故的路德维希· 拉赫曼的虚无主义观点,一种源自英国“主观主义者”和凯恩斯主
义者沙克尔(G. L. S. Shackle)的制度主义的反理论的方法。幸运的是,现在有一份学术刊物《奥派经济学评论》 ,供读者把握奥派经济学的发展动态。除此之外还有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院的其他出版物,会议,以及教学课程。成立于米塞斯诞辰100 周年之际的米塞斯研究院,传承着米塞斯的精神,以及他遗赠给学界和世界的范式。有关三个奥地利学派范式的情况,读者可以参阅笔者的米塞斯研究院工作论文“奥派经济学的现状”
(1992 年11 月)。
毫无疑问,路德维希· 冯· 米塞斯教授是我在学术上感激的人。但不仅如此,我对他的私人敬意也永远无法言尽。他富有智慧,为人和蔼、热情、幽默,对于他的学生的创造力的哪怕细微的迹象,他都孜孜鼓励。他的这些品格,对于认识他的人来说是终生的
启发和鼓舞。他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导师,也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对于有机会在他纽约大学高级经济学理论研讨班学习多年,我心存感激。
我同样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对小卢埃林· H . 罗克韦尔(LlewellynH. Rockwell, Jr.)的感激之情。他在米塞斯派经济学处于低谷的时候,没有捐助,没有大的支持的承诺,而是仅以观念为武器,成立并全身投入于米塞斯研究院。卢埃林为研究所的建设和扩展,以及
投身米塞斯派范式的研究方面,都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此外,卢埃林多年以来都是我亲密和珍视的挚友和学术上的同事。显然,如果没有他的努力,这个新版就不可能面世。
穆雷· N . 罗斯巴德
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