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3594
◆本书为近200万粉丝抖音博主“侯哥不务空”重磅作品。
◆其有关王阳明《传习录》的解读视频获得了众多粉丝的好评,单条视频点赞量高达59万。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王阳明心学及《传习录》的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成事智慧,在这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并将其整理为可以让每个人从中受益的成事哲学。
◆为什么王阳明被尊崇为“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个?别人是文武双全,他却是文武双绝,他是怎么做到的?从叛逆少年,到龙场悟道,再到平定宁王之乱,从大明军神到一代圣人,他做对了什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欲成大事者,须读王阳明!为什么王阳明被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梁启超、胡适、蔡元培、严复、钱穆、冯友兰、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众多名人所推崇?阳明心学如何为我所用?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一季收官之作讲述“知行合一”思想,传承实干兴邦的重要理念。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心学助你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破除内心的迷茫与焦虑。
◆知行合一里的“知”,是知觉,而不是知识。真正的自律不需要写计划、定目标,但它要求你在做任何事情时,能看见自己。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人生绝境处,正是修行时。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回归一颗清净光明心,挖掘心灵深处的巨大潜能!
立德、立言、立功,是中国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三不朽”,在王阳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怪乎后世中无论是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还是日本的东乡平八郎等,均将其奉为精神导师。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心学爱好者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通过多年对王阳明心学及《传习录》的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成事智慧,在这本书中,作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心学理念,并将其整理为可以让每个人从中受益的成事哲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传奇人物如何不断砥砺自我、探索精进,成就了让后人膜拜不已的哲学思想。我们也可以沿着心学的发展历程,领会知行合一理论的真谛,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来指导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
卷首寄语:我为什么要讲《传习录》
本书缘起 002
概念澄清 004
时代背景 007
目标读者 009
唯心主义 011
写了什么 013
刊印体例 015
如何学习 016
章 守仁其人:王阳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寿享57岁 003
超级“二代” 003
一只怪鸟 005
把纸写完 006
劝退和尚 008
埋葬路人 010
剿匪训示 012
一顶罗盖 014
高调低调 015
第二章 心外无物:天地间只有一个心
我即宇宙 018
游戏视角 022
唯物唯心 024
人生假设 025
人情事变 026
伏羲圣境 029
安住当下 031
心高于脑 033
谁对我好 035
第三章 心之所向:立志是人生等大事
何为立志 040
持志心痛 045
咸鱼特征 047
如何立志 050
成长本能 053
第四章 本自具足:你的心会告诉你怎么做
守仁格竹 057
虚灵不昧 059
不假外求 061
发下宏愿 062
勇者无惧 065
四端之说 067
满街圣人 069
心生万物 070
第五章 省察克治:日常修行的居敬功夫
内观视角 075
自律陷阱 079
静坐冥想 082
复得天理 084
“格”穿欲望 086
闲思杂虑 088
为己之心 090
涵养讲求 094
夜气清明 097
三省吾身 099
第六章 知行合一:无法割裂的行为模式
知的本质 102
知而不行 104
想也有罪 106
名与实对 108
必有事焉 109
为学头脑 112
自欺欺人 114
功夫不断 116
有心求异 117
第七章 慎言正心:中正平和的君子操守
君子气象 121
多言致祸 124
矜持直率 126
无恶即善 127
贵目贱心 129
降服情绪 131
怒火中烧 134
心如止水 136
悔悟去病 138
何为宽容 140
忙而不乱 142
溜须拍马 143
反求诸己 145
拖延问题 147
第八章 在事上磨:枯坐参禅不是心学的目标
此学甚好 152
诗和远方 154
举业累心 156
修行之所 159
参前倚衡 161
徒知静养 162
惨处境 164
日减之功 166
勿作花想 168
专心吃饭 170
开始专注 171
悲剧英雄 174
第九章 修行次第:下决心、用狠心、有耐心、贵恒心
痛加刮磨 178
此心常在 179
何思何虑 180
呼唤勇气 182
快活功夫 183
着实用功 184
第十章 拔本塞源:阳明先生的终极梦想
拔本塞源 188
此心光明 200
大同世界 203
很多人都听说过王阳明,听说过《传习录》,但是真正能够读进去的人大概不多,能够真正读懂并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就更少了。这真是一件让人非常惋惜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传习录》本身由文言文写就,虽然它的语言并不十分晦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非中文专业或者历史专业的读者来讲,还是不太容易理解。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的白话译文版本,但译文水平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文言文中很多精妙的思想,翻译成白话后就味同嚼蜡。
第二,《传习录》的语言非常凝练,它就像一座智慧的冰川,我们能读到的语言只是冰川顶上显现出来的一部分,更厚重的智慧则隐藏在语言的背后,需要我们去体味、揣摩、顿悟。很显然,我们作为现代人缺乏这样的心境和环境。
第三,我觉得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面上对于包括《传习录》在内的经典著作进行解读的书,偏重于读,而不是解。这些书给人的印象是,教授们用很专业、严密的语言把古人的意思用白话文翻译出来,但翻译出来的内容不太接地气,跟普通人的生活关系不大。还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以先贤的只言片语做幌子,宣扬他所谓的“国学思想”。这些人给大家造成了很恶劣的印象,让人们对国学经典丧失了学习的欲望。
王阳明的心学是非常鲜活的人生哲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不是供人把玩的小文艺门类,而是经世济民的大学问。王阳明的心学关注的对象是人心,不是君臣父子那套外在的伦理秩序。人心,从古至今,并未有什么变化。所以直到今天,不管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如果你愿意,你都能从这套学问当中汲取智慧。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够以自己多年的职场、商场的经验为依托,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为纲领,将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传习录》解读呈现给你。这本书没有大段地引用原文,甚至也没有太多的注释和索引。就一个目标——好读。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是,这句话是人话吗?读者能看懂吗?我坚信,能够让读者看得懂,能够引发共鸣的文字才有价值。
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语言的平实易懂而忽视了思想的深度。近几年兴起了一股趣味解读历史古籍的风潮。从传播角度,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它能够让更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缺点是,它失去了厚重。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传习录》是哲学,严肃厚重本身就是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要引起大家的思考,就肯定幽默不起来。
我们生而为人,希望活得明明白白,堂堂正正,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学说都是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工具。心学在我看来,就是一套被忽视、被误读的强大的工具,所以今天我来讲,你来听。仅此而已。
是为序。
自律陷阱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关于自律,阳明先生给出的方法比较简单:静不下来是吗?那就去静坐吧。懒得看书是吗?那就看书去吧!说别的都没用,要解决自律问题,如果没有这个你死我活的斗争态度,就没有任何胜算。
关于自律的书籍汗牛充栋,人们发明了很多种方法,试图将那些“懒骨头们”解救出来,但是很遗憾,没有解决“心力”来源的自律方法,统统不奏效。
每天做计划,每天写进度,定期总结,定期修正……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负担。他们本来就难以说服自己,控制自己,现在又给他们增加了一份需要靠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会让他们更快丧失“战斗力”。而且这种“间歇性踌躇满志”状态带来的恶果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将会急剧降低,觉得自己什么也坚持不了,自己就是个废物。在下一次激情被点燃之前,他们会因习得性无助而变得压抑,跟自己说别再折腾了,没用的。
要真正解决所谓的自律问题,首先要解决我们前面说的“立志”问题,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谓的自律就变成了心血来潮。有人觉得自己胖,就赶紧制订一个减肥计划,去办张健身卡;有人突然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就赶紧制订一个作息计划,然后逼着自己去坚持。这些都是没用的。尼采说:“只有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时候,他才能够忍受各种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改变,首先他得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一个业务繁忙的小老板是不会太纠结所谓自律的问题的,因为他的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安排得很满。一个在读的大学生,反倒很容易陷入迷茫慵懒的状态当中,因为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决定,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当下需要做的是什么。
再说,“内观”——看见自己。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已经践行多年的自律方法。它不需要你对现在的生活方式做任何改变,不需要你写计划、定目标,你甚至都不需要改变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但它要求你在这种状态下,能看见自己。你在刷视频的时候感受一下自己在刷视频;你在端起酒杯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句,我在喝酒。你试着这么做时,可能会被自己吓一跳。
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呢?让你的心灵归位,请它出来统揽全局。你的意志力太不靠谱,太容易被欲望带着走,你需要用心灵去掌控全局。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其实也需要训练,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漫不经心的生活。比如说你每天用手机刷视频这件事,如果你突然看到一个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在刷视频,你是什么感觉呢?
记住,不要用一种欲望去克制另一种欲望。比如你发现自己长胖了,说要减肥,这时,你是在用一个暂时占上风的身材焦虑来克制吃美食的欲望,那怎么会好呢?这时候你的身体就是个战场,两种欲望一直在拉扯你。所以不要刻意改变,而要用心感受。你的良知会告诉你怎样改善。
你是不是想知道自己是否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每天问自己一句话:“我今天是不是浑浑噩噩地过来的?”问问自己这一天是不是晕头转向、懵懵懂懂、行尸走肉、漫不经心地度过的?用心生活,才能保证每一天不白活;每一天不白活,才能做到一辈子不白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