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93366
?4大视角,直面青春期孩子的压力与困惑
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4.6%的青少年抑郁。
2021年,北京市教委要求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多元多变的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问题严重。本书从青春期孩子面临的身心变化、校园社交困扰、课业焦虑、亲子关系危机4大视角,解析青春期必经的所有大小状况。
?61个真实案例,孩子亲述青春期的所有大小状况
想偷看禁片,假装关心妈妈“您几点回家?
妈妈生气很恐怖,不想惹她生气就只能说谎了
功课不好,又没有特长,将来能干什么呢
我想当网络漫画作家,爸妈却告诉我“不行”
心里各种担心与烦恼,根本无心做事
我从来不敢对爸爸说“我好累”
……
本书从青春期孩子自述角度切入,通过61个真实案例亲口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抽烟、喝酒、厌学,沉迷网络不爱社交,与父母关系降到冰点……带你走进孩子内心的“隐秘角落”。
?18个关键话题,解密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
20多年校园心理咨询经验、韩国教育部“校园防暴”项目讲师多玉老师总结出了青春期孩子面临的18个关键问题:对异性的强烈好奇、突然爱上的恶习、攀比、厌学、考试……,并教授给家长打开孩子心房的秘诀,帮助家长陪孩子一起安然着陆青春期。
孩子在成长为大人,父母也要升级至2.0!
“那个曾经眼睛闪闪发亮、充满梦想的孩子去哪儿了?”
为什么再也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对他们生气?
《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从青春期孩子自述角度切入,通过61个真实案例,让孩子亲口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会抽烟、喝酒、厌学,沉迷网络不爱社交,与父母关系降到冰点……
针对当今时代青春期孩子面临的社交困扰、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18个青春期关键问题,本书作者基于20 学校心理咨询实战经验,解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态,传授父母让孩子主动谈心的秘诀,指导父母为孩子营造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引言 可爱乖巧的孩子去哪儿了 001
部分 青春期的关键变化
关键对话1 自我怀疑成为日常 007
跟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师能说什么呢 007
老师一直夸他,我真的很笨吗 010
不想因为生病被排除在活动之外,我想试试看 013
小学六年级时智商只有七八岁的程度,我是有点傻吗 016
关键对话2 对异性的强烈好奇 019
他说如果我变瘦的话一定会很漂亮 019
想偷看禁片,假装关心妈妈“您几点回家?023
关键对话3 突然爱上的恶习 027
妈妈生气很恐怖,不想惹她生气就只能说谎了 027
虽然我是个垃圾,但你也是个垃圾 030
为什么抽烟?大概是因为好奇和无聊吧 034
我如果不化妆,朋友就不理我了 036
关键对话4 对未来心生畏惧 039
曾经的梦想去哪儿了?前途一片黯淡 039
功课不好,又没有特长,将来能干什么呢 043
我想当网络漫画作家,爸妈却告诉我“不行” 045
关键对话5 甩不掉的烦闷焦虑 049
心里各种担心与烦恼,根本无心做事 049
他们好像不太了解我,都觉得我好欺负 052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咬指甲、拔头发了 055
爸爸妈妈只凭自己的判断就带我去医院,太可怕了 058
关键对话6 吓到自己的疯狂念头 062
会在脑海里想象暴揍他,担心自己真的会去做 062
这样的想法不对,但真的希望他体验一下那种痛 065
第二部分 青春期的校园社交困扰
关键对话7 被迫花式攀比 071
哪有啊?太夸张了吧,你这也叫胖 071
三年级还背着一年级的书包,被同学嘲笑 073
我要好的朋友,突然跟别人关系更好了 076
妈妈问起学校的事情,我通常只说好事儿 080
关键对话8 青春期的五味杂陈 084
身上有一股奇怪的臭味儿,被当面嘲笑或排挤 084
大家决定要玩这个游戏,我能说什么 087
大家都觉得我不行,意志力薄弱又爱生气 090
关键对话9 畏惧上学这件事儿 093
好想转学,不想上学,不想进教室 093
也没怎样,就是不想去啊 097
不想跟妈妈说,因为怕她找到学校去 099
关键对话10 期待被公平对待 103
为什么每次都不做事,却想分一杯羹 103
能力没有我强,却获得了同等的认可或补偿 107
关键对话11 很难主动社交 110
我总是等着别人来亲近,很难主动社交 110
你拿我的耳环干吗?想讽刺我吗 113
第三部分 青春期的课业焦虑
关键对话12 考试的紧箍咒 119
考试作弊也没什么啊,只要不被抓到就好了 119
考试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脑子会一片空白 121
如果考试成绩提升 × 分以上,就会有奖励 124
怎么才拿这么几分?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126
关键对话13 貌似有点厌学 129
老是因学业被唠叨,会有想要跑掉算了的念头 129
初三开始认真念书,能考上我想要上的高中吗 134
关键对话14 无权主导的暑期 139
爸妈的希望与计划 PK 我的需求与决定 139
比起复习功课,我更想去割双眼皮 141
自主学习计划的核心是时间管理 144
第四部分 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危机
关键对话15 慈母“不慈” 149
管好你自己吧,是妈妈就了不起吗 149
妈妈很累,赶快把东西清一清 153
妈妈说“你随意吧,我已经放弃你了” 156
妈妈该不会把我攒的零用钱都花光了吧 161
关键对话16 家有“严父” 164
我从来不敢对爸爸说“我好累” 164
比起放假待在家,还是去学校比较好 167
“爸爸与我”是“老师与弟子”的关系 170
关键对话17 爸爸妈妈的“温柔关怀” 173
我是一个被爸爸妈妈揍才会听话的人 173
总是考虑爸爸妈妈的感受,我什么都不行 176
我现在做得好不好,这样可以了吗 179
这是我的房间,爸爸妈妈再啰唆,就别进来了 183
希望我独立,又一味地阻止我去尝试 185
晚回家 10 分钟被禁足,爸爸妈妈想怎样就怎样 188
完全拒绝爸妈的建议会心理负担很大,
照做又觉得难受 191
关键对话18 来自手足的困扰 194
弟弟个性太温和老被欺负,也没有什么朋友 194
明明不是我的错,因为 ×××,我被骂得很惨 196
什么事都让哥哥先做?哥哥好像更受宠 199
结语 成为让孩子信任的大人 203
我是一位中学心理咨询教师。在校园里,我既是贴近孩子的大人,是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咨询的对象,也是他们的老师,这一双重身份让我想要打开他们的心房并不容易,而且觉得越来越难。
在学校被许多孩子围绕,同时也养育着两个孩子的我领悟到一件事:心理咨询师和父母、农民所做的事情其实非常像。心理咨询师就如同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的角色,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农民施肥、播种、等待种子发芽、给予嫩芽适当照顾一样,心理咨询师倾听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的心声,在他们心中种下充满希望与温暖的种子,然后一边默默地关心他们,一边呵护他们心中的种子冒出嫩芽、慢慢健康成长。无论是心理咨询师、父母还是农民,他们对孩子都拥有足够的耐心,并愿意全心全意地付出。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耐心地倾听并察觉孩子的心声并不容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只要稍微感觉不对劲儿,就会立刻紧闭双唇。父母只有诚恳地对待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关心是发自内心时,他们才有可能打开心房。也只有当父母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懂得欣赏他们的优点时,彼此才能展开对话。当然,我也常常因为孩子所筑起的又高又坚固的心墙,而无法与他们展开交流。
等待也是很困难的。每当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孩子一点儿变化也没有时,我总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我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没有用?我是不是真的做对了?这种状况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孩子会不会变得更刁钻?我会不会错失孩子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时常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不安。虽然知道怀抱希望并坚定地等待很重要,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其实,父母不用费尽心思给孩子什么特别的东西,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才是重要的。孩子有需要时,父母给的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虽然道理简单,但还是有很多父母经常因为孩子自身的一些问题或与孩子的关系问题感到焦虑,并为此制订了一堆目标或计划,却不去关心孩子本身。
在我看来,如果不能结合孩子的成长,或是不考虑孩子真正的需求,父母制订的这些目标或计划只会惨遭拒绝,后只能一边后悔,一边下定决心不再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待孩子。重要的是,父母应先确认孩子是否被尊重、被体谅、被爱,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爱孩子。这样做父母才不会很快就感到失望,孩子也不用因为过分担心辜负父母的期待而产生负罪感。只有当彼此能够更舒服自在地相处时,双方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
我在学校担任教师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每天都在接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与他们相处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件很难的事。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睡懒觉、玩游戏机、打网络游戏,或是社交网站上;苦口婆心地劝说,往往被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直接拒绝。父母说一百句也比不上朋友说一句,他们很重视朋友,只想和朋友待在一起。我也担心那个曾被自己抱在怀中的温柔的孩子离我远去。不过令我担心与郁闷的是,无法轻易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实,无论青春期以哪种面貌展现出来,都只是孩子成长的印迹。请一定要记住:那个曾经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孩子正在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但就像打预防针一样,身体可能会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却终会生成免疫力,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地迈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会犯错。有时候因为担心犯错而不敢尝试去改变,只能饱受现状的折磨;有时候也想寻求适当的帮助,遇到好方法也愿意去尝试……父母们应该都有着相同的心情吧。如果通过彼此分享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的经验,可以促进父母们互相学习的话,那么,我拥有的经验或许能够给父母们提供一些帮助。带着这样的想法,这本书诞生了。
本书讲述的是我与孩子们在学校所经历的故事,也是近校园里实际发生的问题,是以青春期的心理、行为特征为基础所撰写的。希望这本书能帮助父母去理解孩子,并养育出更有幸福感、更健康的孩子。同时也希望父母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固定的原理或公式去
对待他们。后,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通往孩子心房的桥梁。
我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认为自己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并有能力把温暖分享给周围的人。
本书内容涉及青春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作者抛弃了以往心理专家常见的高高在上的态度,以一种平易近人的过来人的姿态,将自己对青春期少年种种心理困扰加以剖析,温和地给予父母建议。本书没有很多专业词汇,也不涉及太多心理学理论和流派,虽然算不上专业性著作,但或许可以让家长从“原生家庭有害论”的谴责中逃开,更有自信地开始正视孩子内心的痛苦和恐惧。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咨询师
聂晶
青春期的基调是敏锐且动荡的,孩子身体发生了变化,内心敏感,依赖同伴友谊,不断反思自我,寻找自我价值。他们挣扎着独立,固执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不让父母侵入,拒绝一切看上去很正确的说教。青春期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岁月,父母经常问咨询师“我的孩子怎么了”“我应该怎么做”。这正是一本给父母赋能的书,可以让家庭变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容纳青春期的痛苦、恐惧与烦恼,保护孩子眼中的闪亮光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
美国精神分析研究院在训咨询师
王慧琳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初中与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分别为三成与四成,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在多家媒体上时有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引发社会与青春期家长的高度重视。本书作者从生物—心理—社会视角,通过与青春期孩子的18场关键对话,结合丰富翔实的咨询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发展模型需要关注的维度,帮助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缓解焦虑和不安,并找到与青春期孩子安然相处、获得幸福的良好契机。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与家庭教育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怎么爱,宝贝才快乐》《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等养育类书籍
吴昌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