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6402896
内容简介
全书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引言部分从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宪法领域入手,提出问题,交代全书思路。章描述中国学界的讨论现状,这是后文讨论的起点。我们将既有的讨论概括为五类定义和六种分类法,它们都各有缺点。第二章从三个层面,即视角、定位与任务讨论了法源理论的性质,得出结论认为,在法理论的层面上,法源理论是一种以法的适用为视角的宏观理论,旨在划定司法裁判活动之依据(法律论证之大前提)的“适格”来源的范围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以及确定不同这些表现形式的层级或适用顺序。第三章剖析了法源的性质,认为法的渊源指的就是法律适用过程中裁判依据的来源,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权威理由的角色。它包括规范性权威与非规范性权威两种类型。第四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法源分类法,即效力渊源与认知渊源。这一分类能较好地说明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厘清法与法的渊源的关系,相比于既有的分类法也更具优势。并基于此对当代中国法的诸“渊源”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在法理论奠基的基础上,返回宪法领域,对宪法渊源的含义、出场场合与类型进行了分析。结语部分对于全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做了一点引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