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128891
本书主要讲述“七一勋章”、“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张桂梅建立华坪女子高中,帮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的故事。本书共分为3个篇章,以29个故事全景式还原了张桂梅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时刻和场景,于细节之处刻画了张桂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以温暖笔触忠实叙写了张桂梅的伟大与崇高,向社会展示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壹 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01 走,到云南去
02 在实干中成长
03 人生“得意”
04 生命的战书
05 学生在等我
06 住进男生宿舍
07 慈祥“老妈”
08 幸运的“小萝卜头”
09 难忘的月饼
贰 用生命做灯芯
10 读着读着就不来了
11 我有一个梦想
12 戴眼镜的“骗子”
13 穿破洞牛仔裤开会
14 梦想照进现实
15 党员的力量
16 十二年家访路
17 不能落下一个人
18 工资卡属于孩子
19 挡在危险的地方
20 校园里的小喇叭
21 500杯奶茶
叁 人一定要有精神
22 张桂梅的“专车”
23 以江姐为榜样
24 红领巾飘起来
25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26 党员要冲在线
27 特殊的礼物
28 你好,张桂梅
29 是的,她值得
附录
张桂梅写给广大青年的一封信
16 十二年家访路
张桂梅年实地家访,是念着自己创作的小诗出发的。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
就要流向沙漠,
去滋润一片绿洲。
她带上地图,拿着一本花名册,望着满山的青翠,一个人风风火火地出发了。她要把家长会直接开到大山深处的学生家里。
作为一名教育者,她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包括成长环境、学习困难、心理诉求……如果在学校里开家长会,有些实际情况是摸不清的。而且她认为把深山里的家长折腾到学校来,太给他们添麻烦了。于是,她一个人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家访中张桂梅自己带上干粮和矿泉水,从来不在学生家吃饭。
她的家访,是一次次长途跋涉的历险,不过她没有想那么多。
家访的时间固定在每年的寒暑假,这时的天气不友好。2月阴冷,冷风钻透棉衣吹得她骨头疼;7月、8月雨水多,山里沟壑纵横,山路陡峭湿滑,非常不好走。
有一年暑假,张桂梅到永胜县光华乡家访。乘车在山路上颠簸半天后,张桂梅还必须徒步爬上一座山,再下到山沟。这座山海拔落差大、坡度极陡。这不到3公里路程,张桂梅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后,她满身是泥,十分狼狈地抵达学
生家。
还有次家访,张桂梅差点摔下悬崖。
那时,她来到了一个山脚下,司机告诉她车上不去了,只能开到这里。雨雾中,她抬头远望,学生的家就在山顶。通往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而路的一边就是万丈悬崖。如果走路的话,需要三四个小时,天黑也走不到。张桂梅心一横,决定坐摩托车上去。
这条小路异常狭窄,因为长时间下雨,出山的人也比较少,路面早被疯长的杂草掩盖住,哪里是道路哪里是坑洼完全无法辨认。只有车轮子落下去弹起,才能够感知到路面的情况。而紧临的石壁因为雨水的冲刷,不停地有泥沙、碎石滚落下来。
在这样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摩托车吃力地向上、向前。张桂梅坐在车上,山风飕飕地刮过发梢。她紧张得不敢低头,心慌得乱跳,双腿发软。摩托车只要稍微歪一点,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每当想起这段经历,张桂梅都感到后怕。
考验张桂梅的还有石山密林、溪畔沟谷中的蛇类、蚊子和蝙蝠等。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酷寒的气候条件下蛇类稀少,她没见过蛇。现在她走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便要特别当心各种毒蛇。
坚韧顽强的张桂梅心里想着姑娘们围着她撒娇,受了委屈又一个个扑到她的怀里,找安慰、找支持,喊着“校长妈妈”的样子;惦记着她们回到家里有没有安心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这样她便什么毒蛇害虫也不怕了。
除了山高路远、虫蛇挡道,张桂梅的挑战是健康问题。
2012年暑假,张桂梅去永胜县家访,一路奔波,休息的时间很少。步行到一段河谷时,她一脚踩滑,没站稳摔了一跤。被扶起来后她安慰大家说“没事”,但一直咳嗽并感觉胸口疼痛。张桂梅以为是咳嗽引发的,便吃了几片止痛药。可接下来胸口疼痛加剧,随后张桂梅又开始发烧,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可她一想到孩子们下学期就要参加高考,便一声不吭地坚持、再坚持,直到全部走访完毕才去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后,随行的人都哭了。原来那一跤,把张桂梅第七、八根肋骨生生摔裂了。她硬是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竭力保持声音的平稳,不让大家看出来,坚持家访。
是什么让瘦弱、疾病缠身的张桂梅一再坚持进山家访?
她说:“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使我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我浑身充满力量。”
张桂梅有年寒假家访时,把衣服“丢”给了受冻的村民。住进县里一家小旅馆后,自己受寒发烧了,半夜口渴找不到热水喝,也不愿惊动旁人,就在那冰冷的冬夜,从水管里接凉水喝……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做成灯芯,擎着教育的火种走进了大山里。
张桂梅的家访,是一次次教育服务的“长征”,执着的她一心要为女孩们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学生杨红学习跟不上,自己没了信心想退学。张桂梅知道了,坐车10个小时,翻过了几座大山,来到傈僳族村落。走进杨红家,她发现木头搭建起的窝棚就是一大家人的住所,而杨红是这个村寨里的高中生。张桂梅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忙着开导杨红坚持学习下去。临走时,杨红的爷爷拉着张桂梅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我的孙女读高中了,我可以放心地走了。”
张桂梅郑重地承诺老人:
“我一定让您的孙女成为村里的个大学生!”
后来,杨红出门上大学的那天,全村300多人站满了她家周围的山坡,手里拿着鸡鸭为她送行。在她的影响下,村里陆续走出了好几位大学生,村庄也变得富足起来了。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担负着整个村寨脱贫致富的重任。
每当想起当初对老人的承诺,张桂梅就觉得阴雨绵绵下的山路,不陡也不滑,天空放晴了许多。她把自己当成一股小溪流,去亲近大山,亲近远在山里生活的乡亲们。
在多年的家访中,大部分村民都很尊敬她,但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当她十八般武艺都用尽了,家长仍然阻挠孩子读书的时候,她还有一张王牌——一颗真诚炙热的心。
2015年元宵节前,张桂梅来到学生李梅家。李梅的父母离异,她和弟弟跟着父亲生活。张桂梅一进屋,就看到自己学生正蹲在地上,双手搓洗着一大盆衣服。
她问李梅假期里有没有复习功课,李梅看了一眼边烤火边写作业的弟弟,嗫嚅着说,家务活干不完,没时间看书。张桂梅一听,捧起李梅那双被冻得已经溃疡的手,心疼得直掉眼泪。可是李梅的父亲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女儿本来就不应该上高中,应该早早外出打工,赚了钱让弟弟更好地读书。
面对这样重男轻女的家长,张桂梅绝不妥协,尽全力创造条件让李梅能够安心上学,考出好成绩,用事实说话。如今,李梅已经大学毕业,在昆明一家单位做人事管理工作。
新学期报到时,张桂梅经常会问家长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送孩子来女高?”
初,家长们的回答往往很扎心:
“我们借不到钱,只能读这所学校。”
如今,对于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自豪地说:
“女高学生成绩好,又有张老师您当校长,我们信任这里,我们以女儿能来女高读书为荣!”
随着毕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好、工作出路好、贫困家庭富裕了,越来越多的大山女孩涌向华坪女高。而一年寒暑假加在一起八十多天,体弱多病的张桂梅不畏艰辛,尽力做到走访每一个家庭。
因为迷路,她误入百米深的悬崖,差点丢掉性命;因为路远,她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被下乡的干部救起;因为把带的面包全部给了路边的孩子,她整整一天吃不上饭;因为脱下棉袄披在衣着单薄的老人身上,自己受冻得了伤寒发烧病倒;因为连续家访虚弱得走不动路,只好趴在马背上走出泥泞……
每次家访回来,张桂梅都要大病一场。后来,县里派车协助家访,但对于年纪大、身体长期有病的她来说,这无疑仍是一次次的“长征”。
2020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和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家。她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自己走进
每个学生的家庭。
大道树人,厚德载物,这十几年教育“长征”的故事,已经化作甘甜的溪水回响在群山之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