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20377
★全新修订典藏版,一书在手,赏华夏美学,鉴精美首饰,品古人情怀,学品位穿搭,提个人修养。
★作者潜心创作五年作品,全面阐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流变、人文情怀与发展情状,打破了当下人们关于首饰的固有印象。
★以时间为序,完整论述中国首饰图文发展史,可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与历史沿革。
★全书配有1000多幅图片以及作者亲笔素描,图文并茂,史料丰富详实,内容生动有趣。
首饰,自古以来就是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首饰的传承与演变,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与历史沿革。
本书按照从史前至民国的年代顺序,将中国首饰的文献资料、出土实物穿插在一起,史论结合,以每一历史时期的头饰、耳饰、臂饰、胸饰、手饰为纲,以中国首饰文化历史风俗为线,穿插上千幅首饰精美彩图,全面阐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流变、人文情怀与发展情状。
全书史料丰富详实,内容生动有趣。一书在手,可赏华夏美学,鉴精美首饰,品古人情怀,学品位穿搭,提个人修养,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品鉴读物。
章 迷雾般先民们的饰物
节 距今万年的首饰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能够与天地通灵的饰物
一、头饰
二、喜欢耳饰的原始人
三、鼻饰
四、脖子上的装饰品
五、代表地位与身份的胸饰
六、臂饰和手饰
七、了不起的腰饰
第二章 古老神秘的夏代饰物
一、束发与岔笄
二、金属耳饰
三、项链与胸前装饰
四、手上饰品
五、腰饰
第三章诡秘富丽的商代首饰
一、多变的冠饰二、头发上的装饰
三、更加丰富的商代耳饰
四、小饰件丰富的项链
五、腰饰与腰带
六、手上饰物不可少
七、脚镯
知识链接首饰的材料与工艺——神玉天上来
第四章以礼当先的周代首饰
一、帝王的冕冠
二、优美的发饰
三、穿耳戴饰仍流行
第五章 丰富多变的春秋战国首饰
节 标新立异
一、追求时髦新奇的男子冠饰
二、又美又实用的发笄
三、同时并存的几种耳饰
四、脖子上的饰品
(一)不同地区的项链装饰
(二)精致的饰件
五、别具特色的青铜镯
六、环佩响叮铛
第二节 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一、北方高原上的狄人
二、古老的东胡族
三、东北的夫余
第六章 金玉交错的秦汉首饰
节 多元化的发展
一、更加规范的冕冠
二、头饰万千
三、耳饰明月珰
四、缤纷的串珠
五、臂饰与手饰
六、腰饰 / 208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首饰风俗
一、纵横驰骋的匈奴
二、匈奴头饰
三、古朴自然的珠石项链
四、纹饰丰富的腰饰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民族
一、漂亮的额带
二、风格独特的耳坠
三、金项饰与流行的玻璃项链
四、简洁的腕饰与戒指
五、衣服和腰带的装饰
六、靴子上的饰物
第四节 彩云之南的神秘古滇国
一、奇异的头饰
二、大而长的耳饰
三、项链不可少
四、衣服上的装饰
五、种类丰富的腰饰
六、沉重的臂饰与手饰
知识链接 首饰的材料和工艺—金银饰品
第七章 繁杂善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首饰
节 五彩缤纷及域外风格
一、多样的头饰
二、极少数的耳饰
三、璎珞与项链
四、金银环形钏与指环
五、小铃铛饰
六、蹀躞带
第二节 喜爱装饰的鲜卑族
一、造型奇特的冠饰
二、美丽的头饰
三、具有动感的耳饰和美丽的耳环
四、华贵的项饰
五、金属手镯与戒指
六、金光灿烂的鲜卑腰饰
第八章 自由富贵的隋唐五代首饰
一、吉祥的凤冠
二、发饰
三、量少而精美的耳饰
四、颈饰重重
五、腰间饰品
六、臂钏环环
知识链接 首饰的材料与工艺
第九章 追宗时尚的宋代首饰
一、复杂多变的女子冠饰
二、美丽的珠翠头面
三、耳饰又风行
四、念珠与项圈
五、腰间饰品
六、丰富多彩的手上饰物 / 409
第十章 一代风俗始自辽金
节 厚重华贵的辽代贵族饰物
一、喜爱戴冠的契丹贵族
二、美丽的妇女头饰
三、金光闪耀的簪钗
四、注重耳饰的民族
五、华贵的璎珞与项链
六、必不可少的腰饰
七、手上的饰物
第二节 金代的首饰风俗
一、玉屏花与玉逍遥
二、具有汉族风格的头饰
三、小巧的耳饰
四、十分少见的金代颈饰
五、腰饰
第十一章 神秘的西夏
一、冠
二、耳环与耳坠 / 450
三、腰饰
第十二章 喜金爱玉的元朝
一、大檐帽与姑姑冠
二、插发簪钗
三、多样的耳饰
四、项饰与长命锁
五、巧夺天工的腰饰
六、镯与跳脱
第十三章 珍贵典雅的明代首饰
一、集珠宝之大成的冠
二、头上的装饰
三、崇尚轻巧的耳饰
四、颈间的长命锁
五、衣服上的饰物
六、“三事儿”与“七事儿”
七、手上饰物
八、华丽的腰饰
知识链接 首饰的材料与工艺
第十四章 登峰造极的清代首饰
一、头饰
二、满汉妇女的发饰
三、耳饰
四、项饰
五、丰富多彩的手上饰物
六、腰饰
七、新型的胸前饰品:领针、胸针与别针
知识链接 首饰的材料与工艺
第十五章 紧跟时代的民国首饰
一、极为简约的头饰
二、仍旧兴盛的簪花风俗
三、典雅的耳饰
四、具有西方特色的项链与中式的长命锁
五、不可或缺的胸前别针和花朵
六、手饰
参考书目
自序缘起
说来也怪,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我,在那个绝不会有首饰出现的年代里,怎么就会对 首饰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来想去,心里总有一块温润的东西滋润着,是那块玉?那块在河南玉雕厂被临时当作“桌”和“椅”的巨大长条玉料,被人们磨得光滑润泽,如深湖般的青绿色,深不见底,夏日里手摸在上面清凉冰爽。 我经常坐在上面滑来滑去,等着母亲下班出来。它深埋在心底,直到有一天完成了整部书稿,这块玉的印象便渐渐升起愈加强烈竟像是一种暗示,这是一种缘分吧。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母亲曾在河南省玉雕厂工作,她的设计室是我小时候常待的地方,那里有几大本各种动作的古代仕女资料,仙女们长裙飘舞、衣带环绕,总让我迷上她们的装束。充满着嘈杂电机声和泥水的玉雕车间里,工人们总是那么忙碌,一块玉石经他们之手变成了各种立体的人物花果,小丘一样的碎石中,各种颜色的美石在泥水中发出微弱美丽的光泽。
家中父亲的图片收藏,全都贴在一本本俄文的大画册里,除了书中原有的俄罗斯插图,在文字的地方则被贴上电影剪报、世界名画、报纸上的小插图。其中有一幅古老的俄罗斯名画的卡片,画的是两个衣饰华美的贵族姐姐厌恶地看着她们 美的小妹妹,而她一身黑衣,只有一件极小的项链闪着金光。所以我一有闲暇便会画三个女孩比美,小的那个美,头上的花也多。
随着母亲到工艺美术公司工作,我又能看到当时极少见的各民族的服饰资料。每个民族的不同服饰吸引着我,我又开始醉心地画这些小人头像和装饰,并对他们的民族服饰了如指掌。
一次母亲从极为偏远的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写生回来,给我带回了一串米粒般大小的红色琉璃珠,太美了。那是我人生中的件首饰,至今都是我的珍藏。在此之前所有的饰物都只存在于画片和我的想象中。
由于在博物馆长大,对中国文物的敬意和喜爱一直保持至今。从小学到初中,放学抄近道回家一定要穿过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厅,酷热的夏季,那里也是极好的避暑地。久而久之,那里的文物几乎件件都能记下来,不经意间,站在那里的古物总会带给我一种沉静的幽思。
高中的一个假期,我与母亲随考古队去河南信阳,母亲要在那里复制一个刚出土的泥俑。当我们在那间小收藏室里看新的出土物时,其中有一颗极美的珠子,捧在手心里,那色彩和纹饰像谜一样吸引着我,那是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楚国的琉璃珠,是贵族们珍贵首饰里的一颗。
1986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后,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开放的气息传送过来,即使这样,穿耳戴饰也是极为超前的行为。曾经为了打耳洞两夜睡不着觉,终还是由兴子陪着在王府井四联扎了耳洞,兴奋得就像是又一次考上了美院。不久,周汛、高春明先生的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和首饰的画册,沈从文先生的服饰画册都让我爱不释手。古人的穿戴如此丰富,古人竟有那么美的饰物。 可当时的人却不这么想,街上流行着欧美的长形大款的铁片做成的饰物,许多国产的传统饰品厂家纷纷倒闭,许多小店都在贱卖那些传统的饰物,一些做工精美的银烧蓝耳饰只卖四块钱。
对于地质矿物的喜爱、对于服饰的喜爱,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物及绘画的喜爱等都使我一直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丰富的资料积累在一起,又渐渐找寻它们的渊源和风俗,于是在图书馆、各地的博物馆、书店和旧书摊等,只要看到一个自己没有的图片和文字,就会千方百计地买下来、拍下来或当场抄下来以充实我的宝库。不久便成了一本给自己看着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凭着对首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悠久的首饰和中国传统文化。古人的饰物有多美,首饰的风俗多有趣,那一簪一饰,每一块古玉饱含着多少深奥的文化内涵。书中并不只是单纯描写首饰,还介绍了中国的首饰发展历史和 首饰风俗文化。由于我所学专业是绘画,书中许多插图都是由我手绘而成。
受到现代化摄影的干扰,许多画册上的图片会给人一种大小上的差异,一个放大到 A4 纸大小的精美饰物,原件只有小手指般大小,曾为此出过不少差错,所以书中的许多饰物都已亲眼见过原件,并尽可能标注尺寸。同时文字尽量严谨,遵从实据。另外,我不是考古专家、博物馆研究员、专业摄影师,无法得到许多第 一手资料,书中不得不录用的图文资料在书稿的后面均已注明作者和出处,并在这里鞠躬深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