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94094
作者根据十年的学术期刊主编经历,发现当前学术论文作者欠缺学术研究基本知识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不知道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不知道论文的一般结构,而更为严重的是不知道在学术研究中需要运用研究方法,或者如何设计研究方法。
作者希望借助《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讨论和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即研究方法如何设计与论文的结构如何安排,它们是串联全书内容的两条线索。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提出学术论文的特征,提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思辨研究三种范式,力图建立起对学术论文和研究方法的整体性认识。第二部分采用实证的方法,选取刊登在《新闻界》等期刊上的100篇文章,观察这些文章运用了哪些种类的研究方法;并选择其中的文章为案例,具体地阐述如何设计研究方法与如何安排论文结构。第三部分讨论“应该如何避免”出现失误的问题,这部分同样采取实证方法,作者选取《新闻界》接收投稿中未刊出的80篇文章(包括外审未通过和未送外审文章两类),分析其中出现了哪些不足,为学术新手提供前车之鉴。
部分 4个维度:认识学术研究的方法
章 学术论文与研究方法
节 学术与非学术
第二节 方法论与方法
第三节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第四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第二部分 如何规范地设计方法:100篇已刊稿观察
第二章 方法设计的一般原则
节 对100篇论文的说明
第二节 100篇论文中的发现
第三章 实证主义范式
节 概论
第二节 实验法
第三节 调查法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
第四章 解释主义范式
节 概论
第二节 扎根理论分析法
第三节 框架理论分析法
第四节 民族志研究法
第五节 深度访谈法
第六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
第七节 案例分析法
第八节 文献分析法
第九节 文本分析法
第十节 话语分析法
第五章 逻辑思辨范式
节 批判性研究
第二节 思辨性研究
第六章 计算机研究方法
节 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文本情感分析
第三部分 如何规避方法设计不足:80篇未刊稿观察
第七章 对80篇文章的观察
节 对80篇文章的说明
第二节 80篇文章中的发现
附录 部分案例论文
中美大学生社交网站“断交”行为之比较研究
政务微信“软文”化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
媒介话语动员:建构民族团结的一种策略
——基于西北多民族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加密经济重构媒体生态?区块链驱动下的新闻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PressCoin的案例
奖赏与惩罚:社交媒体中网络用户身份与情感表达的双重结构
本书算是关于传播研究方法的导论,它主要是为初涉学术研究的人写的,比如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师等,因此它的深度并不够。笔者的目的也仅在于讨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比如学术论文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种类的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不同方法的设计流程是什么,研究质量如何控制等。这些常识性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如果以独立作者计,我之前从未出版过一本书,那为什么要来凑热闹写这个呢?实在是因为在工作中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从2011年初开始负责学术期刊《新闻界》,经年累月地接触到大量投稿?D?D总数达近10万篇之多,深感相当多的作者没有掌握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干了非常多的冤枉活儿。一个相当普遍的情况是,作者分不清学术论文与其他类文章的区别,很多写成了感想式、体会式、议论式文章。另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作者的方法运用非常不规范,无法支持结论的成立。这两种情形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研究方法。两种情形之普遍,表明很有必要对传播研究方法做普及性的介绍。
可以说,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研究方法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学术文章之不同于其他观点性文章,学术结论之不同于其他结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有无研究方法。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兴起的历史,也正是各自研究方法成熟的历史。一个学科是否成熟,与其共同体内对方法运用的成熟度有直接关联。因此,我接手《新闻界》以来,提出刊物取向是“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现实观照”,其中就强调了方法规范。在学术研究越来越规范的今天,学生或青年学者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白方法对学术研究的必要性,就应该重视对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否则的话,在学术生涯中可能会时时感到掣肘。即使将来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掌握一些方法的常识也会大受其益,因为它有助于训练一个人的科学思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由缺乏科学思维引起的。
重视研究方法,就要正确理解其概念。现在,研究方法这个概念有些泛化了,比如将如何阅读学术著作称为研究方法,又比如将如何写作论文称为研究方法等等,其实更准确地说前者可称为治学方法之类,后者可称为论文写作方法之类,均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方法。它们或可被认为是广义概念的研究方法。
就核心的含义而言,研究方法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用来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专门手段。这句话表明,学术研究方法有两类:一种是数据搜集方法,一种是数据分析方法。接下来读者在书中的确会看到,各种研究方法要么是对数据搜集的规范,要么是对数据分析的规范。这里的“数据”并非指“数字”,而是指搜集到的可用于研究的各种原始资料,比如数字、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等。这时候的方法,或可被视为狭义概念的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以狭义的研究方法为分析目标,因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方法指的正是搜集或分析数据的手段等,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下的方法才具有“客观性”,即它不但支持知识的生产,而且本身也成为一种知识。简单地说,狭义概念的方法才是学术研究的必要工具。
狭义的方法概念带有较强的科学主义色彩,很容易让人将研究方法误解为量化方法等。我们当然不能这样认为。在关于传播研究方法的争论中,部分原因就是有些人将研究方法狭隘地理解为量化方法,从而反对过于强调方法。这种反对是建立在曲解方法概念基础上的,因此其实是自设靶子。社会科学研究早已经突破科学主义的单一范式,换句话说,研究方法早已经超越了量化方法的外延,有大量的非量化研究方法比如民族志法、扎根理论法、框架分析法、深度访谈法等。而且,还有一类思辨研究,是以思维逻辑作为方法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传播研究方法多姿多彩的大家族。本书通过对100篇已刊文章的观察,发现当下用于传播研究的方法达到19种之多。
近年来,从各期刊的发表趋势看,方法的规范性正在稳步提高。这表明传播研究正走向成熟。不过,方法类专著有相当大的不足,主要是翻译类居多,国内的也大多模仿国外的介绍体系,与国内的语境不很符合;大多偏于理论阐述,使方法的概念和设计都显得颇为抽象难懂;更加严重的是,方法的知识体系较为破碎,甚至有相当多的谬误。这些不但增加了初涉研究者的困难,也对传播研究的进展不利。
所以,笔者不揣冒昧进行尝试,试图建立一个传播研究方法的知识体系,通过历史回顾,认为迄今同时存在的有实证主义、解释主义、逻辑思辨三种研究范式。这三种范式代表着不同的方法论,主要依据从100篇已刊论文中梳理出来的19种研究方法,都可归结到该三种方法论之中。这三种范式与各自旗下的诸种方法,构成了全书的核心内容和结构框架。
另一个尝试是来源于经验观察,这与通常以理论为起点的方法专著迥异其趣。无论是全书第二部分从正面阐述如何规范地设计方法,还是第三部分从反面阐述如何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