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70034丛书名: 心养育
★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深度认同的男孩养育方式!家有男孩,妈妈一定要懂的行为心理学
★ 破解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培养独立、有担当、有领导力的男子汉!
★ 更适合中国父母的男孩养育指南,超过10000个家庭从中受益!
和养育女孩相比,今天,妈妈们养育男孩带来的挑战太大了,他永远都在爬,坐不住,蹦蹦跳跳,调皮捣蛋,粗心、马虎,不爱学习,甚至爱打架,总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弄得乱七八糟……但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男孩们在探索和创造,以及领导力的练习,你是否有意识到这一点呢?养育男孩,是一场没有终点站的修行。
本书结合男孩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解读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全面介绍男孩的心理、性格、习惯、品质、潜能、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帮助妈妈们培养独立、有担当、有领导力的男孩。龙春华用专业的心理学背景和亲身养育儿子的经验,以温柔纯净的笔触告诉你:善待男孩,理解男孩,尊重男孩,才是养育男孩*好的教养之道。
Chapter 1 章
读懂男孩的行为状态,重新认识男孩
1. 做什么事都拖拉——“打击式教育”让男孩“习惯性迟钝” / 2
2. 做不好事就发脾气——“包办式教育”让男孩“眼高手低” / 6
3. 要什么就得买什么——“无条件满足”养出“白眼狼” / 12
4. 什么事都不会做——“满分家长”让男孩“零分” / 16
5. 做事唯唯诺诺不敢反驳——“虎妈猫爸”让男儿气概尽失 / 21
6. 受了欺负就哭——“直升机父母”让男孩成“逃兵” / 26
Chapter 2 第二章
了解男孩女孩行为差异,发掘男孩天性
1. 课堂上坐不住——男孩自控力欠缺与高活动力的共同结果 / 32
2. 争强好胜——中心脑组织激发男孩的竞争意识 / 38
3. “我是奥特曼”——身份确认敏感期赋予男孩保护世界的责任 / 43
4. 喜欢玩枪——男孩鼓足勇气尝试面对未知危险 / 49
5. 喜欢恐龙——渴望强大力量以征服世界 / 53
Chapter 3 第三章
破解男孩发泄情绪行为,让男孩学会管理情绪
1. 动不动就哭——通过哭来表达内心需求 / 60
2. 男孩哭着求抱抱——渴望获得安慰 / 64
3. 要玩别人玩具遭到拒绝就哭——分不清“你我他” / 69
4. 上幼儿园前两天不哭,后来一直哭——新鲜感过后的分离焦虑 / 75
5. 孩子踢疼妈妈大哭——孩子需要安慰而不是指责 / 81
6. 嘤嘤哭——情绪正由外露转为内隐 / 85
Chapter 4 第四章
解读男孩表达爱的行为,懂爱的男孩更幸福
1. 男孩会走仍要抱抱——通过抱抱来确定父母的爱 / 92
2.“妈妈,我爱你”——爱之初,情真切 / 97
3. 不愿扔破旧玩具——不是抠门,而是念旧 / 102
4.“我要跟XXX结婚”——婚姻敏感期来临 / 106
5. 两小孩玩亲亲——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 / 110
Chapter 5 第五章
听懂男孩的“弦外之音”, 培养会说话的男孩
1. 男孩说话晚——语言中枢成熟相对较晚 / 118
2. 说话结结巴巴——语言跟不上思维的发展 / 123
3. 说脏话——正在理解脏话的意义 / 128
4.“妈妈,你会死吗?”——正在探寻“死亡”的意义 / 133
5.“这是一个秘密”——正在宣布自己的隐私空间 / 138
Chapter 6 第六章
洞察男孩的内心动机,培养有力量的男孩
1. 越让男孩做,他越不做——叛逆让他成为他自己 / 144
2. 怕黑——战胜本能,才能获得勇敢 / 149
3. 喜欢打成一团——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很重要 / 155
4. 非要小伙伴听自己的——领导力正在悄然滋生 / 160
5. 憧憬未来的家庭生活——有担当的男孩才幸福 / 165
Chapter 7 第七章
读懂男孩不合礼行为,培养有礼貌的男孩
1. 不打招呼——道德意识没上升到成人的高度 / 172
2. 在超市“偷”东西——不理解“偷”的危害 / 176
3.“偷”手机去卖——尝试弄懂买卖这件事 / 181
4. 将鞋子扔向妈妈——愤怒的攻击行为必须制止 / 186
5. 课堂上扮鬼脸——刷“存在感”以获得关注 / 190
Chapter 8 第八章
解读男孩的学习方式,培养爱学习的优等生
1.“我为什么要上学”——正试图理解上学这件事 / 196
2.“我今天没认真学习”——被安慰的孩子学习更认真 / 200
3. 怎么教都不会——不是孩子笨,而是学习也有规律 / 204
4. 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有动力的孩子才能好好写作业 / 210
5. 孩子上网课说“你好烦,走开”——妈妈越唠叨,孩子越烦恼 / 216
“龙老师,您好!我儿子今年七岁了,出现了很多让我难以招架的问题,我感到很无助,因此想向您请教关于男孩的教育问题。比如:
“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看到作业多就哭。
“总是想看电视、玩手机游戏,很少出门,也不跟其他的小伙伴玩。
“没耐心,做事情有头无尾,总是三分钟热度,马上就丢到一边了。
“没礼貌,大人接打电话时,他会在旁边故意制造声音。我说过他多次,但他就是不改。
“他现在上小学一年级,我很清楚养成好习惯很重要,但看到他种种不良习惯,我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对于他,我吼过,打过,吓唬过,可事后还是坏习惯不断。
“龙老师,我对孩子的教育很较真,总希望他各方面都是好的,但是感觉他的行为和我的期望背道而驰。我可能说了一大堆废话,有好的建议可以帮助到我吗?”
看到这位妈妈发来的一长串问题,我哭笑不得,并回道:“这一大堆问题,就一个问题*大,每天一定要抽时间带孩子去大自然里奔跑,或者骑单车,不能一直待在家里。因为男孩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他一身劲无处使时,各种问题都出现了,写作业不认真,发脾气,沉迷于动画片或者手机游戏等等。你自己也去散散心,心情好了,孩子在你眼里就都是优点了。”
于是,这位妈妈当天就带着孩子去骑单车。结果才半天时间,她就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慢慢地,她收获了一个懂得关心家人、自觉学习、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的男孩。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男孩问题的本质是家庭与学校是否能够给予适合男孩成长需要的环境与教育,比如多一些运动、动手操作和生活体验,多一些理解、耐心、陪伴和帮助。”
事实的确如此。学校里的高楼让男孩在上学时除了体育课可以运动以外,其他时间几乎没有运动的机会,回到家又是做不完的作业,所以,很多男孩出现近视、肥胖问题。鉴于此,我建议男孩放学后,父母多让男孩在楼下运动运动,然后再回家做作业,毕竟身心健康才是位的。
孩子放学后,如果父母不能有意识地带男孩去大自然里奔跑,那么男孩在家里不是玩玩具,就是玩手机、看动画片。即使孩子想打闹一下,父母也会担心动静过大,打扰到邻居。所以,很多男孩身体内的高活动力得不到释放,让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无力感。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需要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用正确的方式去养育男孩。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但对男孩的成长来说,家庭环境内忧外患,大环境的改变束缚了男孩的手脚,当下的家庭现状却束缚住了孩子的内心。
缺位的爸爸 焦虑的妈妈 = 无助的孩子,这就是当下的家庭现状。爸爸本来应该成为儿子成长路上的领航标,让儿子从自己身上感受男子汉的气概。但有些爸爸没有认识到教育儿子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重要性,他们觉得养家糊口、打拼事业才是自己的主要责任。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的缺位让养育男孩的责任完全落在了妈妈的肩头,让男孩失去了模仿对象,很多家庭陷入了“丧偶式育儿”。
所以,大多数妈妈就像上述向我咨询问题的妈妈一样,因为不懂儿子的自身成长规律,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不敢放手,不懂得尊重男孩,处处限制男孩的成长,批评指责打压男孩,使男孩丧失了自由探索的权利,丧失了男子汉气概,甚至成了“问题孩子”。
除此之外,很多父母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男儿流血不流泪”,不允许男孩哭泣,不允许男孩表达自己的感受。其实,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是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因为哭也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
事实上,男孩小时候更需要妈妈的爱,因为男孩的身体与心理都比女孩发展慢。妈妈的爱就像一股暖流滋养着男孩的心灵。可惜,无数妈妈却用男子汉的标准去要求男孩,生怕自己过多的爱会让男孩长成“娘娘腔”。
其实,每一个男孩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小英雄,这个小英雄应该在妈妈爱的滋养下长成大英雄,而不是所谓的“娘娘腔”。如果父母给男孩创造了适合他的成长环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正确的爱与尊重,那么,相信每一个男孩都会长成内心丰盈且快乐的男子汉。
父母要给予男孩正确的爱,正确爱的前提是读懂男孩。那么如何读懂男孩呢?行为是读懂孩子心理的窗口,我基于自己养男孩的经验,并结合妈妈们的咨询案例,创作了《养育男孩,妈妈有办法》这本书,此书以男孩行为为切入口,从男孩的行事状态、男孩女孩的行为差异、男孩发泄情绪行为、男孩表达爱的行为、男孩的说话行为等方面解析男孩产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从而帮助妈妈通过行为读懂男孩的心理,了解儿子身体和心灵的渐进式变化,减少妈妈的内心焦虑,提升父母的认知层面,给予儿子正确的爱,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儿子成长。
懂在前,爱在后,当父母懂孩子时,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家长们走进男孩的心理,能够与男孩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内心有力量、有担当的大丈夫。
培养孩子不仅需要爱与耐心,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清晰的方向,龙春华的这本书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案例有讲解,有思考有方法,有示范有分享,更有科学动态发展的教育意识,期待更多家长通过全面感知、客观思考、知行合一的阅读有所收获。
——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宸冰阅读创始人 宸冰
“懂在前,爱在后”,一语点破心扉。作为一名7岁男孩的妈妈,龙老师不仅在生活中践行着这句话,更是将日常所做、所见、所感娓娓道来,一一呈现给我们。邻家男孩初长成,书中的点滴一定能帮助到困扰于男孩教养的家长,读懂孩子,爱在点上!
——逗伴匠科技创始人、《中国式育儿》作者 钱进
龙春华老师的这本书有点像Reader’s Digest Parenting Guide(《读者文摘》育儿指南),就像我们因为孩子的问题和有经验的育儿专家或者朋友面对面地交流取经,也特别适合父母在独处的时候阅读,引领我们告诫自己:我是爱孩子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但我的见解不一定是正确的,我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 两个小学生的妈妈,美国某大学计算机系老师 Grace Deng
做什么事都拖拉
——“打击式教育”让男孩“习惯性迟钝”
妈妈育儿事
“龙老师,八岁半的男孩干什么事情都很拖拉,越催他越慢,怎么办?”一天早上,我刚打开电脑,一位妈妈就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消息。
我立即回道:“对于八岁半的孩子来说,他已经能够迅速完成一件经常完成的事。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很慢,家长需要反思,自己做事是不是也很慢?在孩子做事时是不是经常指责、打击孩子?”
“我们一家人做事都很快的,就他喜欢磨蹭!我就想不明白,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儿子?”
“你是不是经常跟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一下子找到了症结所在。一个经常被打击的孩子是在用拖拉来进行无声的反抗。这也许并不是他的主观意愿,而是他潜意识中的两个自己在互相较劲,一个自己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另一个自己每次受到父母的打击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自信心丧失,常常自怨自艾:就这样吧,无论自己做得多好,都得不到他们的一句好。
当自怨自艾的自己战胜迫切想要向世人证明的自己时,自信心的丧失导致行动力大大降低,结果就成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无论家长说什么,他们都懒洋洋、慢吞吞。所以,可以总结为“打击式教育”让男孩“习惯性迟钝”。
“你父母是不是也经常打击你?”
“是!我小时候不会做家务,我妈就经常说我:‘这么点事都做不好,长大了有什么用。’每次考不好时,我爸都说:‘考这么点分,还想考大学,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很崩溃。”
“那你儿子听到你这样说是不是也会崩溃?男人天性需要被尊重、被欣赏,你那一句话就否定了他的所有优点。他还没到明目张胆地跟你反抗的年龄,只能采用这种‘习惯性迟钝’的拖拉方式来进行反抗。”
“那我现在怎么办?”
“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像模子一样,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脑子里,当我们教育孩子时,无意识中就沿用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摒弃掉这种打击式教育的方式。其次,要看到孩子为克服困难而付出的努力,看到孩子的进步。当孩子某一次提升了做事的速度,要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如果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妈妈可以悄悄提供一点帮助,树立做事的信心比做事的结果更重要的信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少一些打击。”我一口气回复道。
妈妈烦恼一扫光
孩子做事拖拉在不同年龄阶段隐藏着不同的意义。在六岁以前,孩子做事看似拖拉,磨磨蹭蹭,实际上这是孩子自己的做事节奏。比如,孩子穿衣服慢,是因为他们不仅在练习穿衣服,还在探索认知衣服,认识纽扣、领子、袖子等。
这就像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写的那个女孩不厌其烦地练习扎蝴蝶结一样。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如果允许孩子慢慢来,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那么当孩子掌握了做事的本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做事的速度。
相反,在这个年龄段,如果父母总是催孩子“快点,快点”,反而会“越催越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就用拖拉的方式来进行“抵抗”。即使他已经能轻而易举地完成那些事。
所以,面对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父母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如果父母采取“鼓励”的方式,那么孩子的表现就会越来越优秀;如果父母采取“打击式教育”的方式,那么孩子就会“习惯性迟钝”。
中国父母恰恰喜欢采用“打击式教育”的方法,并美其名曰“激将法”,通过不断否定孩子、跟孩子谈条件,甚至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较,企图让孩子在打击中成长,企图激发孩子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其实,打击就是打击,并不存在教育,这不过是中国父母“棍棒下出孝子”理念的延伸。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产生自卑、低自尊心理,导致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所以,当父母让他们去做某件事时,他就像没听见一样,或者一拖再拖,半天没反应,态度十分消极。
父母看到男孩这样的行事态度,往往气不打一处来,所以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点事都做不好,长大了有什么用。”很多男孩在这句话中,慢慢丧失了自我能动性,丧失了自我价值感,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男人,自己将自己定位成了“窝囊废”“烂泥扶不上墙”,自暴自弃。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往往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当父母认为他无能,他便觉得自己无能;当父母认为他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时,他便觉得自己英勇无比。当然,还有一些男孩迫切地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追求成功,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这样的人往往在自卑与自负中摇摆不定,即使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人生也是为别人而活。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则调查:如果要在“全世界没人爱你”或“没人尊重你”里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70%以上的男人选了前者。男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因为男人宁愿不要爱,也不能不要尊重。可见,需要尊重是男人的天性,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欣赏男孩,父母的赞美和鼓励不但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和斗志,还是他们长成男子汉的基石。
信心是成功的保证,父母要学会用放大镜看男孩的优点,用缩小镜看男孩的缺点,把尊重、欣赏、赞美、支持送给男孩,我相信每一个男孩都能自信满满、斗志昂扬地面对每一天。
亲子互动
“从今天开始,妈妈跟你各有一本笔记本了,我们互相记录对方每天做得好的事。画满99个笑脸后,我们可以去饭店吃自助餐来庆祝。”
“太好了,妈妈!”
“妈妈觉得你今天就做了一件好事。妈妈提不动菜时,你帮妈妈抱了一个茄子回家。”说完就给小龙画了一个笑脸。
“妈妈,我觉得你今天也做了一件好事,你做饭给我吃了,我也要给你画一个笑脸。”小龙说完,也给妈妈画了一个笑脸。
每天有这样互动的时刻,互相记录对方每天做得好的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