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15278
★提出贸易政治化、贸易武器化概念
美国的霸权正受到中国崛起的挑战,就像它在二战后受到苏联军事力量崛起的挑战一样。贸易如今已经明确成为直接军事接触的替代选择,但冲突升级将会玉石俱焚得不偿失,退缩则无异于把权力拱手相让。作者用下国际象棋和围棋来比喻美中两国的做法——国际象棋意图吃掉对方尽可能多的棋子,以阻止他们抵抗己方的行动,直到*后把对方“将死”。 而围棋的目标不是吃掉对方的棋子而是占领棋盘上的地盘。正如邓小平经常引用的中国古语所言,“韬光养晦”是*好的策略,缓慢而持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且只有等到对手来不及反击时,才会展示自己的战略。
★分析各国贸易战略意图,把握世界格局走向
在2017年出版的《贸易武器化》一书中,作者便预测美国可能会发起贸易战。他认为贸易的语言已变得充满敌意,变得越来越军国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者看到了全球化给中国中产阶级带来的好处,而自己却没有从中受益。在本书中,作者分析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的贸易行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可能的走向,并提出了共赢的建议。
★分析大国动作背后的真实战略意图
* 英国脱欧与美国贸易战背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多年来,民粹主义浪潮席卷西方国家,如今民粹主义的代价和风险已经清晰可见。
* 美国不想在军事上发动战争,但为何屡屡制造贸易冲突?为何走出逆全球化之路?——正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它的目的是围绕美国利益再平衡世界贸易规则。
* 中国持有美国1万亿美元国债,意味着什么?——如果中国出售这些国债,全球金融体系将会随之崩溃。但是如果惟其如此,中国才有可能发展它的技术,谁又肯定中国不会使用这个武器呢?
* 俄罗斯如何通过平衡伊朗和美国及欧盟的关系而获利?——通过推动伊朗导弹计划的发展,使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处于走钢丝一般危险的平衡状态,俄罗斯可以对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施加很大的影响。对伊朗的石油制裁一旦解除,将严重削弱莫斯科使用贸易武器对抗欧盟的能力。
* 美元霸权之下,各国何去何从?——俄罗斯已经表现出了参与欧盟推出的 INSTEX 支付系统的意愿,中国也是,这就使欧盟现在面临两难的境地:它能自己把握方向吗?它是应该遵从传统盟友美国,还是应该开辟新的关系?
* 乌克兰、以色列、沙特、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让美国再次强大”运动中体现的经济民族主义,使曾经的贸易伙伴和军事盟友都可能成为“敌人”。 美国试图不仅影响其对手的行为,而且也影响其盟友的行为。
贸易不再仅仅关乎如何用轮船、飞机和货车把人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购买的、实物或数字形态的商品或服务送达并进行交付。尽管贸易仍然发挥着实现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作用,但在现代,它也是国家战略中争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权力的武器。
随着大国越来越不愿意通过常规军事手段相互接触,关于如何通过贸易建立权力和保护国家利益的问题就出现了。
本书考察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对“战略贸易”的态度。作者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不再仅仅关注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因素,转而关注民粹主义的根源,以确保多边主义继续存在,并使贸易回到互利的轨道。
章 择剑而战 001
第二章 权力角逐 025
第三章 博弈策略 051
第四章 美国:威压制胜 085
第五章 中国:持久战 111
第六章 俄罗斯:暗实力建设 139
第七章 欧盟:快乐的家庭? 175
第八章 玩家指南:行动中的战略 207
致 谢 236
从贸易的武器化到相互确保摧毁
贸易武器化如今已成主流思想共识。贸易政治正在碾压经济理性也是不争的现实。而在两年前我们的书《贸易武器化: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失衡》出版之际,这样的论断尚被看作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妄下断言。当下,《经济学人》杂志的一期封面被冠上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大标题,配图是一个弹体上写满“关税”“技术黑名单”“金融孤立”“制裁”等字样的从天而降的炸弹,曾几何时,把贸易视为各国武器库中维护国家安全的武器之一的想法也已不再是夸张的假说了。
现在竞争的格局已经改变。中国已经在世界金融和世界贸易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当欧洲的工业政策论及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时,开始使用“我们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措辞,当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开始谈论“战略竞争”,就像她在 2019 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做的那样,你知道,合作的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感到威胁。
贸易正被当作国际权力和全球霸权之争的媒介和载体。贸易,不仅在经济上、军事上而且更在技术上,成为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世界主要大国日益把关注重点放在对新的技术范式的控制上,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真正理解这种技术范式。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兴起开始,由于数字化、物联网和复杂而又相互依存网络的发展,如今的技术变革不断加速。用施密特和科恩 a 的话来说,“互联网是人类所创造的为数不多的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的东西之一:它是无形的,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每一秒都在变大、变复杂。”这对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贸易之所以成为国家间斗争的武器,正因为它是这场技术变革的传递交付机制。举个例子,当我们叫“优步”打车的时候,我们向谁下单呢?从表面上看,我们是付钱给司机——当地一个持零工时合同的自由职业者。然而,我们是通过一个移动应用软件进行的支付,它使用的技术可能是美国的、也可能是中国的;我们支付所用的这个设备可能是美国的、韩国的或
中国的产品。我们所付的这笔钱将流向“优步”,这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它的部分股份由日本投资企业软银集团持有。而软银集团也持有中国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份。这就是一个全球供应链的世界。事实是,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些相互依赖有多复杂,或者在数字世界里到底有多少交易在进行。
数字贸易有着未知的风险吗?它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吗?或者,这个贸易的“网络”解决方案会带来一些能为每个人创造利益的全球性机遇吗?不幸的是,这样的机会目前还难以看到。 2019 年 5 月末,中国指责美国“经济恐怖主义”“恐吓和胁迫”。而美国反过来指责中国不按规则办事。早在 2018 年初,美国援引《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以国家安全为由,调查中国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征收 500 亿至600 亿美元关税的情况(原文如此,译者注)。其结果是,美国认为中国的贸易做法是不正当的,对美国知识产权的威胁尤其不容忽视。
这代表了美国贸易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援引这一法律,美国实际上是在指责中国损害其国家安全。针对日本、欧洲(特别是德国)、韩国及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伙伴中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的类似指控也接踵而至。换言之,在美国看来,即便是盟友也存在通过贸易手段危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可能。
这让全球贸易蒙上了一种紧张而情绪化的气氛。本书将表明世界各地的贸易争端仅仅是以贸易为表象。所有这些贸易争端的背后,是一场对全球权力、影响力和霸权的争夺,是对那些将决定我们生活和贸易发展方向的数字流和技术范式的掌控权之争。
一如既往,斗争的焦点是权力。很多人都熟悉“硬实力”这个概念,它通常是指通过胁迫而产生的力量,而且常常是通过军事手段而获得的,但又不限于军事手段。而“软实力”是指通过综合手段,主要包括文化、社会和经济实力营造出来的影响力。近年来,兴起了第三种权力学说,即“锐实力”的概念,锐实力指的是使用颠覆性的方式,比如通过通信技术手段,影响社会和政治规范与价值观的实力。然而,本书将进一步说明,大国角逐其实已经超越了上述所有方面,正在过渡到对一种新的实力的争夺上。我们将不把它划分和归属到不同的类别里,如军事、政治、经济或金融,而是探讨所有这些实力交织在一起时产生的综合实力概念——“范式实力”。它就是我们目前所见证的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掌控力。它涉及对数据、资金流动和互联网的控制。换句话说,这不仅关乎我们进行贸易的方式,也关乎贸易本身。
了解大国博弈的规则和博弈的方式,进而在这场全球影响力之争中找到一种积极的解决办法——这是本书的出发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