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73279
◆九十多位导演、一百七十多部影片,扎实文本呈现百变东京
◆明治、昭和、平成……影像中梳理东亚都市的历史进程
◆银座、浅草、新宿……解析同一座城市如何产生迥异的区域文化
◆年近百岁的权威影评人以小镇青年上京史陈述地方与都城的碰撞
◆既是媒介的又是空间的,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构的,一份关于现代人如何生活的另类解读
黑泽明、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无数名导曾被这座城市蛊惑,献上自己单恋的情书。
本书为日本权威电影评论家、日本映画大学名誉校长佐藤忠男从电影出发撰写的东京都市形象论,展现了东京历史在电影中的流变,以及名导们对都市的表达方式。与京都对标,东京在日本一直是开放、多元的代名词。作者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来展现了这种开放和多元。首先,东京从江户变成东京的过程中在内部分化出完全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山手线环线的出现促成了城中心的精英文化,传统住宅区形成的贫民区文化,郊区集合住宅形成的“团地”文化。其次,通过不同年代的电影所展现的东京形象,揭示了每个阶段出现在这里的文化浪潮,比如20世纪60年代因为经济的增速在新宿出现了酒吧街,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青年亚文化浪潮等。
本书并非僵硬的电影评论,作者作为一个地方少年来到东京,邂逅电影的心路历程充满细腻的情感。东京和电影,是他事业和人生的两面。东京和电影,也承载着经历了战前战后的一代人亲历一个城市成长为现代都市的情愫。
序言/1
章.东京之颜——电影导演与东京 / 7
1.心之故乡与平民区——小津安二郎 / 9
2.熙攘闹市的魅力——黑泽明 / 25
3.生活在后巷的人们——成濑巳喜男 / 35
第二章.从江户到东京——时代与东京 / 57
1.江户人的生活与性情 / 59
2.新派东京——明治的时代精神 / 76
3.废墟之城东京——从残垣断壁出发 / 95
第三章.山手与下町——东京的都市构造与性格 / 117
第四章.繁华街区的变迁——浅草、银座、新宿 / 141
1.日本初的摩登都市——浅草 / 143
2.潇洒的企业会客室——银座 / 151
3.七十年代青年文化的据点——新宿 / 161
第五章.亚洲的大都市Tokyo——外国电影中的东京 / 183
第六章.电影中的东京名胜 / 197
第七章.邂逅与感激的都市——我、电影、东京 / 241
附录一.电影片名对照表 / 275
附录二.东京电影地图 /280
这本书记录了东京在电影中被描绘出的各种面貌。面貌这种东西,是一种外表,又总是伴随人类表情般的东西而变化,因此只能主观地去记述。也就是说,这本书并非客观的东京地方志。
电影会随意创造在现实中没有的风景与街道。就算去街头取景,也会把在相距甚远的不同区域拍下的画面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地区。若从地方志的角度评判,大多是乱来。
在对当地地理熟悉的人看来,明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步行到达的地方,登场人物却像只是去隔壁拜访一样,一下子就过去了。虽然经常有看似山手地区或下町一带的设定,但大部分电影在展开剧情时,都没有特定而具体的地理位置,也不会阐明故事发生在什么区什么街。像“寅次郎的故事”系列这样,将舞台定在葛饰柴又的做法反而罕见。
也许会有人认为,在随意摆弄风景与地理的电影中描绘东京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手法也有长处。
电影一边使风景与地理变形,一边强调着东京的特质。当特质被很好地表现时,作者关于东京的念想——东京应该是这样的城市,应该成为这样的城市——就会浮现。
我认为,被那样的念想着色、并装点上表情的风景,就是东京的丰满面貌。在电影中被描绘的东京充盈着那样的风景,映照出人们对于东京的各种念想。那些念想如此浓厚与庞大,使得电影本身充满任何大明星都甘拜下风的魅力。
我认为,在某种作品,比如在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与黑泽明的作品中,东京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背景,而是已经获得了主人公的地位。
在那些作品中,城市自身几乎被赋予了人格一般的东西,拥有出色的个性与生命力。而且,那些作品也代表、浓缩并精炼了我们平时对城市所抱持的感情。通过观看这些作品,我们刷新并增强了自己对于东京的感情,重新发现了东京的魅力。这就是我所想的东西。
也许有人认为,关于东京的书,只有让地道的、土生土长的东京人来写,才能写出纯粹且精华的东京特质。实际上,东京的特质,只有通过全国各地人们的注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突显与延展。因此,尚未摆脱新潟口音的我也毫不顾忌地决定书写东京。
不仅如此,倒不如说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到那时,韩国人、菲律宾人、泰国人等书写的东京也将被视为有价值的报告。但愿那些书写,也能饱含对于东京的爱。
我有自信说,自己对日本电影的知识量在日本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关于东京在哪部电影的哪个部分中被如何描绘,我储存了大量的记忆(虽然说到更细节的部分,我那久远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靠得住了)。然而,我没有自信说,自己了解东京。
相较其他时期,我在 1957 年(昭和三十二年)到 1961 年(昭和三十六年)之间更常游走于东京。那时我还在杂志社当编辑,靠着一份地图拜访撰稿人的家,四处奔走,跑了不少地方。由于那是一个连著名评论家都不一定有电话的年代,因此不单单是为了去取原稿,哪怕只是为了约稿都不得不数次登门拜访的情况也常有。不过,如果要说作家们住在哪儿的话,一般都是世田谷或者杉并之类的东京西侧,因此我较少走到东侧区域。
辞去编辑工作之后,为了采访、取材和演讲,我有机会在东京各区跑动。因为演讲会大多在地方的图书馆、公民馆、区民会馆等地方举行,2 所以较之从前,我可以更彻底地领略东京的犄角旮旯。
虽说如此,东京依然是巨大的。坐计程车的话常常会嗖嗖地穿过完全不认识的后巷,有不少次我都由衷赞佩:啊,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街道呀。而且这些风景每一年都在变化。东京真是让人看不厌的城市。
当然,都市的魅力并不完全在于其外表,也在于会在那里邂逅什么样的人、体验什么样的事件、抓住什么样的机遇、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东京之所以不断地吸引像我这样外地出身的人,原因也主要在此。
对于学历不足的我而言,整个东京就是一所巨大的学校,所至之处都是教室。直到现在,我也依然在名为东京的超大学园中游学,这本书也像是其中的一篇游学报告。
东京自身,是有学习价值的城市,是有观赏价值的都会。所幸,许多杰出的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体验与学习东京的方式。靠着那些作品所给予的线索,我也能对东京熟稔于心了。
推荐语
现代日本的首都——东京之中,凝缩了日本人各种各样的生活。本书的特色是将东京置于历史之中去探讨。
佐藤先生的电影论好就好在,他很重视人的活法,以及这些活法所带来的感动。和将电影作为文本冷静分析的方法不同,他的文章更有温度,并且,不知怎的,总有些悲伤。——川本三郎(读卖文学奖、三得利学艺奖评委)
佐藤忠男,拥有傲视众人的阅片量,是一位令人害怕的影评人。他对东京影像的熟悉,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解释了街头戏剧为什么会在新宿三丁目一带繁殖,解释了为什么小津要拍小酒馆而成濑用了一个美术馆。他为东京而生,东京也回报了他的凝视,佐藤和东京的关系,就是爱的终极定义。《电影中的东京》因此属于一生之书。——毛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