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579331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0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融汇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多种规定与要求,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把握企业会计准则,严格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出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
2.精解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近4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
3.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
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行业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具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者对准则实务应用的掌握。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会计从业人员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企业会计工作的根本条件。为了帮助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本书集众多专业人士与会计实务界人士的学识、经验与智慧编写而成。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2022年版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1项基本准则、40项具体准则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解读。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阐述了具体准则的逻辑节点与逻辑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规定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指导,从而提升读者的会计实务操作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2022年版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是一本全景式讲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学准则、用准则的案头工具书。本书既可以帮助会计从业人员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也可作为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体规定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1.1 总则 1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1
1.1.3 会计基本假设 1
1.1.4 会计基础 3
1.1.5 会计要素 4
1.1.6 记账方法 4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1.2.1 可靠性 4
1.2.2 相关性 5
1.2.3 可理解性 5
1.2.4 可比性 5
1.2.5 实质重于形式 6
1.2.6 重要性 6
1.2.7 谨慎性 6
1.2.8 及时性 6
1.3 资产 6
1.3.1 资产的定义 6
1.3.2 资产的确认条件 7
1.3.3 资产的列报 7
1.4 负债 7
1.4.1 负债的定义 7
1.4.2 负债的确认条件 7
1.4.3 负债的列报 8
1.5 所有者权益 8
1.5.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8
1.5.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8
1.5.3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9
1.5.4 所有者权益的列报 9
1.6 收入 9
1.6.1 收入的定义 9
1.6.2 收入的确认条件 9
1.6.3 收入的列报 10
1.7 费用 10
1.7.1 费用的定义 10
1.7.2 费用的确认条件 10
1.7.3 费用的列报 10
1.8 利润 10
1.8.1 利润的定义 10
1.8.2 利润的确认条件 11
1.8.3 利润的构成与列报 11
1.9 会计计量 11
1.9.1 会计计量属性 11
1.9.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12
1.10 财务会计报告 12
1.10.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12
1.10.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12
第 2章 存 货
2.1 存货的确认 15
2.1.1 存货的定义 15
2.1.2 存货的范围 15
2.1.3 存货的确认条件 15
2.2 取得存货时的计量 15
2.2.1 存货的计量原则 15
2.2.2 存货的采购成本 16
2.2.3 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6
2.2.4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17
2.2.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18
2.3 发出存货的计量 18
2.3.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18
2.3.2 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19
2.3.3 周转材料的处理 19
2.4 期末存货的计量 20
2.4.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20
2.4.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21
2.4.3 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22
2.4.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22
2.4.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23
2.4.6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24
2.5 披露 24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25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26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26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29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30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 32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33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4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 34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34
3.4.2 权益法的核算 36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43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43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48
3.6 披露 48
3.6.1 准则规定 48
3.6.2 准则解释 49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50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50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52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52
4.2.1 初始计量 52
4.2.2 后续支出计量 53
4.2.3 后续计量 55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58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58
4.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58
4.3.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59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63
4.4.1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遵循的基本准则 63
4.4.2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应用 63
4.5 披露 64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 66
5.1.1 固定资产的定义 66
5.1.2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67
5.1.3 单项固定资产 67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67
5.2.1 外购固定资产 67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69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69
5.2.4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69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70
5.3.1 固定资产折旧 70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73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 74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74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75
5.5 披露 75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概述 76
6.1.1 生物资产概念 76
6.1.2 生物资产的特征 77
6.1.3 关于非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78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78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 78
6.2.2 初始计量原则 79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84
6.3 后续计量 85
6.3.1 折旧 85
6.3.2 计提减值 86
6.4 收获与处置 88
6.4.1 基本原则 88
6.4.2 具体运用 88
6.5 披露 95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概述 96
7.1.1 无形资产的定义 96
7.1.2 无形资产的确认 97
7.1.3 无形资产的特征 97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98
7.2.1 无形资产的分类 98
7.2.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99
7.3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06
7.3.1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107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108
7.4 无形资产的处置 110
7.4.1 出售 110
7.4.2 对外出租 110
7.4.3 对外捐赠 111
7.4.4 报废 113
7.5 披露 113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114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115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 115
8.2.2 商业实质 120
8.2.3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121
8.3 披露 126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基础 127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128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128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128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130
9.3.1 基本原则及方法 130
9.3.2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考虑的因素 130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134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原则 134
9.4.2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会计处理 134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35
9.5.1 资产组的概念 135
9.5.2 资产组的认定 135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137
9.6 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142
9.6.1 资产减值测试 142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142
9.7 披露 144
第 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146
10.1.1 职工薪酬的概念 146
10.1.2 职工薪酬的分类 147
10.1.3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149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49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 149
10.2.2 带薪缺勤 152
10.2.3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154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55
10.3.1 设定提存计划 156
10.3.2 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定与对应解读 157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59
10.4.1 辞退福利的规定与解读 159
10.4.2 辞退福利的应用举例 161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62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63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64
10.6 披露 165
10.7 衔接规定 166
第 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 167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67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68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69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 170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70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时的账务处理 171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172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和范围 172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73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 176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76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76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 177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77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78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 180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80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81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及相关概念 183
12.1.1 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 183
12.1.2 相关概念 184
12.2 可行权条件 184
12.2.1 可行权条件的概念及分类 184
12.2.2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85
12.3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6
12.3.1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6
12.3.2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87
12.3.3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 187
12.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88
12.5 披露 193
第 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基础 194
13.1.1 债务重组概念 194
13.1.2 关于债权和债务的范围 195
13.1.3 关于债务重组的范围 195
13.1.4 债务重组的方式 195
13.1.5 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96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案例分析 196
13.2.1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96
13.2.2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98
13.2.3 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 200
13.3 披露 205
第 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 206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 206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206
14.2 确认和计量 207
14.2.1 或有事项的确认 207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 208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210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211
14.3 披露 211
第 15章 收 入
15.1 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212
15.1.1 收入的定义 212
15.1.2 收入的核算范围 212
15.1.3 收入的确认标准与流程 213
15.2 收入的确认 214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14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218
15.2.3 确定交易价格 220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27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30
15.3 合同成本 233
15.3.1 合同履约成本 233
15.3.2 合同取得成本 234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 234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235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235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235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237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238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239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241
15.4.6 售后回购 244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245
15.4.8 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246
第 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 247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 247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 247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 248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248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249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51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 253
16.2.4 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55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 259
16.3.1 列报项目 259
16.3.2 披露信息 259
第 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 260
17.1.1 定义 260
17.1.2 范畴 260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261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261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263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272
17.3 披露 273
第 18章 所得税会计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274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274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279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 281
18.2 暂时性差异 282
18.2.1 暂时性差异 282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82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283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83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84
18.4 所得税费用 284
18.5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286
18.6 所得税的列报 287
第 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 288
19.1.1 外币交易的定义 288
19.1.2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288
19.1.3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89
19.1.4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89
19.1.5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290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290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290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290
19.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292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292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292
19.3.2 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293
19.3.3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293
19.4 披露 293
第 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 294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 294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 294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95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95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96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96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96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98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98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98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 302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302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303
20.5 披露 303
20.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303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304
20.6 业务合并 304
第 21章 租 赁
21.1 租赁基础 305
21.2 租赁的分类 308
21.2.1 分类 308
21.2.2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别 309
2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311
21.3.1 确认和初始计量 311
21.3.2 后续计量 314
21.3.3 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的会计处理 316
21.3.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317
21.3.5 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 318
21.3.6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319
2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19
21.4.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319
21.4.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23
21.5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325
21.6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 328
21.6.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28
21.6.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29
第 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 331
22.2 金融工具的确认与终止确认 333
22.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333
22.2.2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334
22.2.3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335
22.3 金融工具的分类 336
22.3.1 金融资产的分类 336
22.3.2 金融负债的分类 343
22.4 嵌入衍生工具 344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344
22.4.2 混合合同 345
22.5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346
22.5.1 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定义 346
22.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347
22.6 金融工具的计量 348
22.6.1 初始计量 348
22.6.2 后续计量 349
22.6.3 合同变化 367
22.6.4 与权益投资相关的合同 367
22.7 金融工具减值 367
22.7.1 计提金融工具减值准备 368
22.7.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368
22.7.3 预期信用损失 376
22.7.4 信用损失 387
22.7.5 损失准备确认方法 387
22.7.6 判断事项 389
22.7.7 其他规定 390
22.8 利得和损失 390
22.8.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390
22.8.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390
22.8.3 其他规定 391
22.8.4 股利收入 391
第 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393
23.1.1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393
23.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393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393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404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404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408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409
23.3.4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 416
第 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 418
24.1.1 套期的定义 418
24.1.2 套期的分类 418
24.1.3 套期会计方法 419
24.2 套期工具 419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419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420
24.3 被套期项目 421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421
24.3.2 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 422
24.3.3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422
24.3.4 汇总风险敞口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424
24.3.5 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424
24.3.6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425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 426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426
24.4.2 套期有效性的定义与要求 426
24.4.3 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426
24.4.4 套期关系再平衡 427
24.4.5 套期关系的终止 428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 429
24.5.1 公允价值套期 429
24.5.2 现金流量套期 430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432
24.5.4 套期关系再平衡 434
24.5.5 一组项目套期 435
24.5.6 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 437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441
24.6.1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441
24.6.2 相关会计处理 441
第 25章 保险合同
25.1 保险合同概述 444
25.1.1 保险合同定义 444
25.1.2 保险合同适用范围 444
25.2 保险合同识别、合并和分拆 445
25.3 保险合同分组 445
25.4 保险合同计量 446
25.4.1 一般规定 446
25.4.2 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组计量 448
25.4.3 亏损保险合同组计量 448
25.4.4 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简化处理规定 449
25.4.5 分出的再保险合同组的确认和计量 450
25.5 保险合同的修改和终止确认 451
25.6 列报 451
25.6.1 资产负债表列报 451
25.6.2 利润表列报 452
25.6.3 附注中披露项目 452
25.7 衔接规定 453
第 26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6.1 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 454
26.1.1 核算范围 454
26.1.2 油气资产概述 455
26.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455
26.2.1 初始计量 455
26.2.2 矿区权益的折耗 456
26.2.3 矿区权益的减值 456
26.2.4 矿区权益的处置 456
26.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460
26.3.1 基本原则 460
26.3.2 会计处理 460
26.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462
26.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462
26.5.1 定义及核算范围 462
26.5.2 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462
26.5.3 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463
26.6 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 463
26.6.1 油气资产的相关定义 463
26.6.2 油气资产的折耗方法 463
26.6.3 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464
26.7 弃置义务 464
26.8 披露 465
第 27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7.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466
27.1.1 会计政策概述 466
27.1.2 会计政策变更 467
27.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68
27.1.4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472
27.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472
27.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472
27.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473
27.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74
27.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475
27.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475
27.3.1 前期差错概述 475
27.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476
27.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78
第 28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8.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480
28.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480
28.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481
28.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 481
28.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482
28.2.1 基本处理原则 482
28.2.2 具体会计处理 483
28.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489
28.4 披露 490
第 29章 财务报表列报
29.1 财务报表概览 491
29.1.1 财务报表的定义及分类 491
29.1.2 财务报表的分类 491
29.1.3 适用范围 492
29.2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492
29.2.1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 492
29.2.2 以持续经营为列报基础 492
29.2.3 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 493
29.2.4 遵循重要性原则 493
29.2.5 保证列报的一致性 494
29.2.6 保证披露金额准确 494
29.2.7 遵循可比性原则 494
29.2.8 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 495
29.2.9 报告期间 495
29.3 资产负债表列报 495
29.3.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495
29.3.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496
29.3.3 资产负债表列报格式 498
29.4 利润表列报 506
29.4.1 利润表的定义及项目列报原则和具体适用 506
29.4.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509
29.4.3 利润表项目列报 509
29.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 514
29.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514
29.5.2 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514
29.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515
29.6 附注 517
29.6.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517
29.6.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517
29.6.3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格式 519
第30章 现金流量表
30.1 现金流量表概述 540
30.1.1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540
30.1.2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与结构 540
30.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543
30.2 现金流量表编制 545
30.3 披露 553
第31章 中期财务报告
31.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554
31.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554
31.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554
31.2 确认和计量 554
31.2.1 会计政策 554
31.2.2 会计估计 555
31.2.3 重要性 555
31.2.4 会计计量 556
31.2.5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57
31.2.6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58
31.3 合并财务报表 559
31.4 比较财务报表 560
31.5 附注 560
第32章 合并财务报表
32.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 563
32.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563
32.1.2 合并范围的确定 564
32.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571
32.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572
32.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573
32.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574
32.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 575
32.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575
32.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575
32.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582
32.3.1 合并资产负债表 582
32.3.2 合并利润表 590
32.3.3 合并现金流量表 594
32.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97
32.3.5 案例分析 598
32.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618
32.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618
32.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619
32.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620
32.4.4 其他特殊交易 621
第33章 每股收益
33.1 基本每股收益 623
33.1.1 分子的确定 623
33.1.2 分母的确定 623
33.2 稀释每股收益 624
33.2.1 基本计算原则 624
33.2.2 可转换公司债券 625
33.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626
33.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627
33.2.5 多项潜在普通股 628
33.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630
33.3 每股收益的列报 631
33.3.1 重新计算 631
33.3.2 列报 632
第34章 分部报告
34.1 分部报告概述 634
34.1.1 分部报告的定义 634
34.1.2 编制分部报告的意义 634
34.2 报告分部的确定 635
34.2.1 业务分部 635
34.2.2 地区分部 636
34.2.3 分部合并的条件 638
34.2.4 报告分部的确定 639
34.3 分部信息的披露 641
34.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641
34.3.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642
34.3.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643
34.3.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644
34.3.5 其他披露要求 644
第35章 关联方披露
35.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 646
35.1.1 关联方的认定 646
35.1.2 相关概念 647
35.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647
35.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647
35.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650
35.3 关联方交易 651
35.3.1 关联方交易的定义 651
35.3.2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651
35.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652
第36章 金融工具列报
36.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654
36.1.1 金融工具列报的含义 654
36.1.2 金融工具列报的目的 654
36.1.3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适用范围 654
36.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657
36.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657
36.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657
36.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669
36.3 特殊金融工具 670
36.3.1 可回售工具 670
36.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有义务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671
36.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671
36.3.4 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672
36.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672
36.5 收益和库存股 673
36.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673
36.5.2 库存股 673
36.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674
36.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 674
36.6.1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抵销列示的条件 674
36.6.2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得抵销的情形 675
36.6.3 总互抵协议 675
36.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675
36.7.1 一般性规定 675
36.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77
36.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80
36.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681
36.7.5 公允价值披露 684
36.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685
36.8.1 定性和定量信息 685
36.8.2 信用风险披露 689
36.8.3 流动性风险披露 707
36.8.4 市场风险披露 709
36.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711
36.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712
36.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713
36.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714
第37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7.1 首次执行会计准则概述 716
37.2 首次执行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716
37.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716
37.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有关项目 717
37.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有关项目 720
37.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 721
37.3.1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722
37.3.2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722
第38章 公允价值计量
38.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723
38.2 资产或负债 723
38.2.1 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723
38.2.2 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723
38.3 有序交易和市场 724
38.3.1 有序交易 724
38.3.2 主要市场和有利市场 724
38.4 市场参与者 725
38.4.1 公允价值计量条件 725
38.4.2 市场参与者定义 725
38.5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726
38.5.1 初始计量 726
38.5.2 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情况 726
38.5.3 相关资产或负债且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时的利得损失处理 727
38.6 估值技术 727
38.6.1 估值技术 727
38.6.2 估值技术方法 727
38.6.3 变更估值技术的情况 728
38.7 公允价值层次 728
38.8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728
38.8.1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 728
38.8.2 非金融资产用途的影响因素 728
38.8.3 估值前提的确定 729
38.9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729
38.10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730
38.11 公允价值披露 730
38.11.1 公允价值披露要求 730
38.11.2 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731
38.11.3 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731
第39章 合营安排
39.1 合营安排概述 733
39.1.1 合营安排的定义 733
39.1.2 合营安排参与方 733
39.2 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733
39.2.1 合营安排的认定 733
39.2.2 合营安排的分类 734
39.3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735
39.3.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735
39.3.2 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损益的确认 735
39.3.3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735
39.3.4 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损益的确认 735
39.4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735
第40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0.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736
40.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736
40.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737
40.3.1 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737
40.3.2 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37
40.3.3 存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38
40.3.4 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份额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738
40.3.5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一般披露要求 738
40.3.6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风险披露要求 738
40.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739
40.4.1 存在重要的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 739
40.4.2 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补充信息披露 739
40.4.3 企业在单个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不重要时的信息披露 739
40.4.4 限制性信息披露 739
40.4.5 超额亏损的份额确认 740
40.4.6 未确认承诺及或有负债的披露 740
40.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740
40.5.1 对于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信息的披露 740
40.5.2 披露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提供财务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图 740
40.5.3 企业是投资性主体的,对受其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处理 740
第41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1.1 概述 741
41.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定义与分类 742
41.2.1 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 742
41.2.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743
41.3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748
41.3.1 取得日的计量 748
41.3.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749
41.3.3 减值准备的转回 758
41.3.4 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的处理 759
41.4 终止经营 759
41.5 列报 762
41.5.1 资产负债表列报 762
41.5.2 利润表列报 764
41.5.3 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76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