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地方史志北京古迹史话

北京古迹史话

讲述北京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古迹的前世今生,一书在手,让你可以像史学家一样逛遍北京古迹。

作者:窦欣平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ISBN: 978710806851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地方史志 SKU:62a42bb5f0f224173ee3c79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8514

编辑推荐

以史学家的视角讲述北京古迹的风雨历程。

像侦探一样探寻古迹中暗藏的玄机。

又以散文家的笔法娓娓道来。

 

紫禁城 。它是皇宫,也是禁地,相比于皇宫外面的人无法进入而言,皇宫里面的人,也许更理解这个“禁”字的含义。

 

天坛。它的建制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与嘉靖皇帝的身世息息相关。

 

北海团城。团城上几百年树龄的古树世代常青,重要的原因是获得了生长所必需的水分。这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

 …… ……

 

内容简介

北京作为建都史长达八百余年的古都,古迹遍布。这些古迹与皇权,特别是明清两朝的皇室政治息息相关,成为当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探寻这些古迹的历史,便是重现那一时期封建王朝不同的历史侧面。

本书选取了故宫、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天坛等近二十处北京重要的古迹,将这些古迹的前世今生、将曾在这里上演的政治风云娓娓道来,让读者重回历史的现场并体会到古迹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曾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研清史,这样的专业背景使他能拨去历史的迷雾,剔除其中戏说的成分,呈现出历史的原貌。

作者简介

窦欣平,电影导演,史学爱好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新华社供职多年,后转影视创作与研究,现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影视转化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曾执导《止罪海》《梅花谍影》等影片及《额济纳:托起航天梦的地方》《中华鲟的故事》等纪录片。出版《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李安的世界》等专著十余部。

目  录

帝王之家的传奇

五百年皇宫禁地

紫禁城中的家国传奇

见证了明王朝终结的景山

正阳门下的皇权兴衰

颐和园的政治风景

与皇家共命运的圆明园

皇族家庙里的社稷哀思

与皇城建都史同行的北海

微城堡北海团城

什刹海的前世今生

钟鼓楼司时岁月

天坛兴衰五百年

皇运沉浮下的祭地之坛

从龙潜福地到皇家寺庙

中央官学国子监

孔庙里的皇朝往事

恭王府中的政治风云

道教丛林白云观

香山之上帝都遗韵

十六帝十三陵

潭柘寺的兴衰与轮回

长城何止万里千年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与皇家共命运的圆明园

                   (第88—100页)

自1644年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北京作为清帝国的都城前后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始建于清王朝康熙年间的圆明园,也见证了这个帝国的荣辱兴衰。圆明园建于大清王朝的繁华盛世,毁于衰败时期的咸丰末年,这座中国历著名的皇家园林与大清帝国的兴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圆明园因清王朝的兴盛而繁荣,也因清王朝的衰败而荒芜。

鼎盛时期的圆明园其实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的合称。圆明园的修建和完善几乎贯穿了整个大清王朝的兴盛时期,经过了六位皇帝一百五十多年的经营,才形成了终的规模。

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并随后一统中原。那时,一方面,整个国家刚刚经过战乱的破坏,百废待兴;另一方面,清王朝的统治还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作为大清统治者的皇帝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游山玩水。位入主中原的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到其二十四岁感染天花去世,短短的十几年里,他只是将元、明时期的南海子加以修整,作为闲暇时狩猎和避暑的地方。政权不稳又没钱的顺治皇帝也只能有这么一点“奢侈”的享受了。

1661年,顺治皇帝因病突然离世,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年号康熙。康熙皇帝一生总体来说勤政爱民,是清朝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康熙皇帝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家逐渐恢复了富强。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征讨噶尔丹。随着三藩叛乱的平定,经历了几十年动乱的国家终于恢复了稳定,这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清政府的国库开始变得富足起来。

国家稳定,国库充盈,康熙皇帝自然而然地开始改善生活环境。清皇室兴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那里人烟稀少,气候寒冷,因此,他们非常羡慕江南的山水园林。整个清代,很多皇帝都热衷于按照南方的山水修建离宫别苑,以便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江南的美景。

康熙皇帝不仅会治理国家,也注重自己修身养性,可以算是一个有情趣的皇帝。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便在玉泉山麓修建了行宫,初名澄心园,后更名为静明园。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又命人在北京西郊仿照江南山水修建了清代座大型皇家园林——畅春园。畅春园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园林建成之后,康熙皇帝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畅春园度过,可见他对畅春园的喜爱。

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诏准已成年的七位皇子建造赐园。时年三十岁、后来成为雍正皇帝的胤禛受赐的建园基地位于畅春园北一里多地的挂甲屯一带,占地约百亩。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次游览了初具规模的花园,并对花园表达了赞赏之情。两年后,胤禛赐园即将建成之际,康熙皇帝特意为其御题“圆明园”三字。从此,这座人工叠山构池建造的人间胜境有了自己的名字——圆明园。

圆明,实为胤禛自皇子时期起一直使用的法号。他崇信佛教,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号“圆明居士”。圆,意指品德圆满。明,寓意明光普照。至于康熙皇帝所题“圆明园”是否因胤禛法号而来,尚不得而知,但雍正皇帝在《圆明园记》中解释了“圆明园”的含义:“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无论是法号的“圆明”,或是赐园的“圆明”,其中蕴藏的无不是帝王的政治理想,渴望做一个能够洞察是非、谨守中庸的明智之主。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中去世,时年六十九岁。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封建帝王,他奠定了清王朝兴盛的根基,也开启了清朝皇室大兴园林建设的开端。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雍正皇帝即位。这时的大清王朝正处于国力上升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安定团结,这为雍正皇帝扩建圆明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封建社会礼制中,任何人的园林都不能超过皇帝本人的离宫。雍正皇帝即位之前,圆明园只是一个占地一千亩的皇子“花园”,而康熙皇帝的畅春园才是那一时期的皇家园林。康熙皇帝去世之后,登上帝位的雍正皇帝立即着手大力扩建圆明园。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体现了从赐园到离宫御苑的转变。原有的赐园只是全园规划的园林部分,在原赐园的基础上向北、东、西三面拓展,借助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水洼与土岗相间的自然条件,平地起山水,依山临水布置建筑,形成了山水园林景区。而扩建工程的重点,则是向南延伸建造宫廷区,以满足作为“以恒莅政”宫苑的功能要求。宫廷区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修建大宫门五楹,门前左右两侧分列朝房及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此外,还设有南书房、档案房、造办处等。这样的规划设计比紫禁城更为集中,更为方便,足以满足皇帝处理政务之需。宫廷区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扩建工程的第三部分,是在宫廷与园林构成的中轴线的东侧修建了福海。福海宽广均为六百米左右,成为全园中的水域。

扩建后的圆明园拥有近两百座宫殿,面积达到了三千亩。圆明园内,既有宫廷之磅礴,也有园林之灵动,山水勾连环抱,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形成了集理政、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皇家园林建筑群。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扩建圆明园的时候,雍正皇帝正遵照皇家的礼仪在紫禁城内为康熙皇帝守孝。按照规定,守孝期限为二十七个月。1725年,圆明园基本扩建完成。同年八月二十七日,结束守孝的雍正皇帝次以皇帝的身份进驻圆明园。

大臣们以为,紫禁城才是皇帝理政的地方,皇帝进驻圆明园就是为了游乐。因此,在初的日子里,大臣们并不敢在圆明园里向皇帝奏事。他们认为,雍正皇帝之所以大力扩建圆明园,就是想在理政之余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因为从如此优美的皇家园林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皇宫的威严。情急之下,雍正皇帝不得不一再重申自己勤于理政的态度。他告知吏部、兵部“在圆明园与在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事实上,盛年登极的雍正皇帝绝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帝王。他心目中的圆明园不仅是他的园居之所,也是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在这里他丝毫不敢懈怠。为此,雍正皇帝在正大光明殿的御案背后书写了“无逸”二字,还题写了“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的对联挂在殿中。

正大光明殿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建成于雍正三年。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中显赫的建筑,它坐落于圆明园的中央位置,参照紫禁城里太和殿的样式修建而成,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地方。

自1725年雍正皇帝搬到圆明园中生活之后,这里也成了他施政的地方。随着圆明园政治地位的上升,主殿堂又增加了两翼,东翼为军机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西翼为候旨厢房。在那一时期,圆明园大有取代紫禁城成为帝国政治中心之势。

正大光明殿是举行国家重大典礼以及处理重大事务——举行三大节日的典礼、接见外藩使节、进行殿试等的场所,平时并不开放。圆明园中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名叫“勤政亲贤”,也叫“勤政殿”。每天早晨,雍正皇帝都会准时来到这里处理国家事务。为了确保皇帝有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勤政殿的东面还修建了芳碧丛。这是一个南向五开间的敞厅。每到盛夏,芳碧丛前院就会搭盖起遮阳棚,雍正皇帝就坐在芳碧丛敞厅中办公进膳。

雍正皇帝非常勤政,白天同大臣议事,晚上批阅奏折,甚至吃饭和休息时也不忘军国大事。

史料记载,圆明园扩建完工这一年,从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时间里,雍正皇帝先后四次来到圆明园居住和处理军政事务。居住时间总共为八十二天,已经超过了一半。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忙于政务,因此并没有多少机会像他的父亲康熙皇帝那样巡游南北。如果说康熙皇帝是一个性格奔放的豪爽之人,那雍正皇帝就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严谨之人,似乎一座圆明园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虽然雍正皇帝在工作之余也在圆明园休闲游乐,但勤勉的他每日牵挂多的还是清王朝的政务,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君王的责任。也许在雍正皇帝的心中,圆明园才是他真正的家。相较于紫禁城的庄严压抑,雍正皇帝更喜欢圆明园的清新自然。那时的圆明园因为雍正皇帝的偏爱,在短短的几年内便迅速成为清王朝在北京的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其重要作用几乎与皇宫紫禁城相当。

1735年,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猝死在圆明园中。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死因成谜,也就引来众说纷纭。在众多猜测当中,因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说法较为可信。雍正皇帝一直对道家药石感兴趣,曾特意为紫阳道人重建了道院,还蓄养了张太虚、王定乾等道士在圆明园炼制丹药。为求长生不老,雍正长期服用丹药。丹药含铅,因药中毒的猜测不无道理。但是另一方面,雍正皇帝每天勤于政务,十分劳累,身体长期得不到合理的休息,这也加大了他猝死的概率。

不管雍正皇帝的死因如何,他在位时的功绩却是无法抹杀的。现存的雍正皇帝朱批奏折有三万五千余件之多,奏折上御笔亲书近四千万字,无不印证着这位帝国统治者的勤勉。可以说,雍正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他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对于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这一“盛世”的枢纽。

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二十五岁的弘历继位登基,年号乾隆。大清帝国经过康熙皇帝的开拓及雍正皇帝的巩固,终于在乾隆皇帝时期走向了强盛的顶点,而同一时期的圆明园也随着清王朝的强盛而逐渐走向了辉煌。

如果说雍正皇帝时期的圆明园是其政治地位的高峰,那么乾隆皇帝时期就是它娱乐的顶点。

乾隆皇帝一生都与圆明园有着难解的缘分。康熙六十一年的春天,六十九岁的康熙皇帝第五次游幸圆明园。此时恰逢牡丹盛开,他是在雍亲王胤禛的恭请下,前来圆明园游园赏花。

正是在这里,时年十二岁的弘历(乾隆皇帝)次见到了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见到聪明可爱的孙子非常喜欢,对他赞赏有加。康熙皇帝有五十多个孙子,有些孙子他连面都没有见过,弘历能有如此机会,实在是幸运之至。也有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弘历当年之所以能见到他的爷爷,其实是他的父亲雍正皇帝一手安排的,目的就是用弘历的聪慧博得康熙皇帝的喜爱,以便让自己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主动。要知道,康熙皇帝有三十多个儿子,皇位争夺极其激烈。

这次会面之后,康熙皇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自己的身边养育。康熙皇帝去世之后,在遗诏中便宣布由弘历的父亲胤禛继承皇位。

对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从他登上皇位之日起,就一直传闻不断。在众多的传闻当中,除了“弑父”“改诏篡位”等说法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言,说康熙皇帝出于对皇孙弘历的喜爱,才将皇位传给了胤禛。传闻毕竟只是传闻,不同于历史的真实,但康熙皇帝对皇孙弘历的喜爱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正是有了这样一段美好的经历,乾隆皇帝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他次面见祖父康熙皇帝的“牡丹台”——这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

由于乾隆皇帝从小便在圆明园中长大,他对圆明园的感情比他的父亲还要深厚,童年的美好记忆总是让人难忘的,因此,乾隆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乾隆皇帝是幸运的,他的运气不仅仅因为他是在圆明园有幸得到了祖父康熙皇帝的宠爱,也因为,乾隆皇帝登基之时,大清帝国已经由他的祖父和父亲积累了充裕的财富。从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到乾隆九年(1744),经过七年左右的大力扩建之后,圆明园终于达到了它的。

此时的圆明园已经是一个占地五千多亩的超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四十景”也全部修建完毕。景点有的仿建江南园林,有的再现古诗和绘画的意境,有的模仿西洋风景,每一处建筑都集天下之大美于一身。

同时,博学多才、底蕴深厚的乾隆皇帝亲自题定了圆明园诸多景观的名称,有的是起名,有的则是改名,增添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原来的“牡丹台”改成了“镂月开云”,原来的“金鱼池”改成了“坦坦荡荡”,原来的“菜圃”改成了“杏花春馆”,原来的“竹子院”改成了“天然图画”……

乾隆年间,清王朝正处于“康雍乾盛世”的峰,国力强盛,天下太平。在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乾隆皇帝都被描述成一位浪漫的君主,极尽巡幸游玩之能事。现实之中的乾隆皇帝虽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夸张,但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娱乐精神的帝王。

圆明园的岁时游乐活动十分丰富,包括重阳节插云亭登高、中元节福海放河灯、端午节龙舟竞渡等。每年农历正月,乾隆皇帝还会在圆明园例设“上元三宴”,并举办新正庆祝活动,欢度元宵节和燕九节。新正庆祝活动包括同乐园大型灯戏活动、正大光明殿前燃放焰火牌楼等,而重要、壮观的活动则是山高水长火戏。

“山高水长”修建于雍正时期,位于圆明园内一处空旷之地,俗称“西园”或“西苑”。这里原本是雍正皇帝召见大臣和外使的地方,原名“引见楼”,后被乾隆皇帝赐名为“山高水长”。

每年的山高水长火戏,开始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两天,结束于正月十九燕九节。这是一次时间久、规模大的游乐活动,早在上一年的十二月,内务府营造司就开始进行活动的准备,在圆明园内搭造灯盏罩棚,摆设人物灯座等。火戏活动盛大而重要,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从正月初二开始,提督衙门就派遣官兵守卫圆明园的花炮库,直到燕九节之后才撤离。

元宵节当天,乾隆皇帝与百官同乐,游览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尽显皇家气派。从白天到晚上,各种娱乐活动相继登场,异彩纷呈,精彩的当属夜幕降临后在“山高水长”楼举办的烟火晚会。

18世纪的史学家赵翼详细记述了圆明园里的各种娱乐活动:“上元夕,西厂舞灯、放烟火盛。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药线徐引燃,成界画栏杆五色。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未、申之交,驾至西厂……日既夕,则楼前舞灯者三千人列队焉,口唱太平歌,各执彩灯,循环进止,各依其缀兆,一转旋则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转成‘平’字,以次作‘万’‘岁’字,又以次合成‘太平万岁’字,所谓‘太平万岁字当中’也。舞罢,则烟火大发,其声如雷霆,火光烛半空,但见千万红鱼奋迅跳跃于云海内,极天下之奇观矣。”

那一时期,已经有英国使节来到中国,山高水长火戏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燃放烟火的数量还是烟花设计的新奇及构思的巧妙,都让他们难以忘怀,并且形容中国的烟火“编排成火山爆发,绽射出光芒和闪烁;在园内使用的甩炮、弹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弹等,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还积有大量不散的烟云”。

除了绚烂的烟花表演,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则被“灯火满园”的盛景所打动,不禁将满眼的流光溢彩变成笔下的文字:“在这一天,全中国都被照亮了,而明亮的地方就在皇帝的宫殿里;没有一处楼阁、殿堂或门廊的天花板上没有挂上几盏灯笼。在所有溪流、河道和湖泽上,也都会放上几盏制作成小船形状的灯笼,浮在水上来回漂荡。在所有山丘、桥梁和几乎全部树上,都挂上一些灯笼,这些灯笼制作得极其漂亮,有鱼、鸟、兽、花瓶、水果、花卉和船等大小不一的各种造型。有些灯笼是用丝绸制成,有些则是利用兽角、玻璃、贝壳,以及其他上千种材料,与之相比,我们的灯笼就显得穷酸与贫乏了。”

   除了邀请朝鲜、安南、暹罗等外国使臣参加山高水长火戏活动以外,乾隆皇帝还会邀请一些外藩王公来圆明园观礼,以通过宴会和娱乐的方式增进民族友谊。这些在正月朝见天子的臣子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朝正者”。曾经有一次,外藩的朝正者未能在元宵节前抵达京城,宽厚的乾隆皇帝闻听后并未怪罪,还特意下令留存烟火,待朝正者抵京后,又在圆明园为他们补办了一场烟火晚会。

一次山高水长火戏,不仅有舞灯、烟火,还有杂技、马术、摔跤等表演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节日的喜庆分外浓郁。在马术比赛中,乾隆皇帝的御前侍卫纷纷登场。他们骑在马背上,同时用手牵住身旁另一匹马的缰绳,一声令下,立即策马狂奔。只见马背上的御前侍卫,在策骑中看准了时机,从马背上一跃而起,跳到了另一匹奔跑的马上,完成了表演。既然是比赛,就有伯仲之分,但即使跳跃时失误坠地,骑士仍会得到奖赏。不过,在所有人看来,这个时候,赏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让乾隆皇帝看得开心,让他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相信那时的圆明园一定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乾隆皇帝尽情欣赏着每一个表演,看着外国使节羡慕的眼神和表情,他的内心一定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时的中国领先于世界,乾隆皇帝仍然有尽情娱乐的资本。

鼎盛时期的圆明园,囊括了长春园、绮春园两座附园,统称圆明园。它是一处集我国园林之萃的“万园之园”,可以让乾隆皇帝尽情感受变化万千的园林之美。位于长春园的万花阵,是一处中西合璧的花园,仿法国巴黎的凡尔赛迷宫修建而成,中心为汉白玉底座木结构廊柱覆琉璃顶西洋亭,四周为四尺高的雕花砖墙分隔而成的迷阵。迷阵入口距离西洋亭只有三十米,但路径复杂,能走到西洋亭并非易事。但这正是乐趣所在,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乾隆皇帝端坐在西洋亭内的西式座椅上,俯视阵中提着莲花灯的宫女往来寻路而不得,灯光中交织步履声声,那种心情是分外轻松和愉悦的。

抢先评论了 “北京古迹史话”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岁月台湾:1900年以来的台湾大事记(第4版,精装图文本)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湘军崛起:近世湖南人的奋斗史(2018年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甲骨文丛书·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EUR €32.99
加入购物车

浦东史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EUR €5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