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3564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馆长与英国DK公司联手打造,一部跨越4000年的航海史,满足你对海上冒险、精美船只、海洋文明的所有好奇。
★收集来自各大博物馆的二百幅宝贵图片,介绍了中世纪船只、搭载重型火炮的无畏舰等48种船型,值得珍藏。
★以海为镜,看海洋如何塑造世界。希腊、中国、阿拉伯等多个伟大文明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这本书将结合精美图片,为你讲述文明间的海上交流、海洋如何塑造文明。
★DK品质保证,如一本航海百科。罗盘、六分仪、海钟、深海潜水器等仪器是什么原理?应该如何使用?……书中的精到讲解,将满足你对古老科技和前沿科技的好奇心!
★用小说般的语言,讲述海盗、探险者、军人的海上传奇。郑和、私掠船船长德雷克、库克船长……一部航海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财富、争斗的精彩故事集。
★20幅地图,让历史上的航行路线、海战战况一目了然。
★作者是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名誉馆长,他在这家博物馆工作长达14年,至今著有30多部海洋史著作,还曾担任影片《怒海争锋》的历史顾问。他精心编排图片与文字,为你打造一部书桌上的海事博物馆。
文明诞生之初,人类活动的领域局限于仅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而海洋被看作可怖的葬身之地、未知的荒漠和世界的尽头。
但人类仍然决定怀揣不安与好奇,驶向大海。
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乘独木舟驶向太平洋,揭开了人类与海搏斗、与海共生的壮阔航海史。自那以后,无数关于财富、厮杀、冒险、好奇心的故事在海上上演——带着帝国的资助,哥伦布等探险者远航寻找黄金与香料;郑和率百条船只出航,载回宝石、狮子、长颈鹿;维京人横跨铁灰色的北大西洋,寻找一片“上好的土地”;工业革命后的移民们提着行李踏上汽船,前往新的家园;两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看见过战舰在海面燃烧,也经历了绝处求生的诺曼底登陆。
海洋塑造了希腊、中国、阿拉伯等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还促使人类开发罗盘、六分仪、海钟、深海潜水器等技术——它们是如何使用的?历史上有哪些代表性的仪器与船型?这本引进自英国DK公司的图文书就像一部航海小百科,不仅有丰富的图片,还有针对技术的讲解。
作者布赖恩·莱弗里是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名誉馆长,这部书以博物馆馆长的视角筛选故事,辅以英国DK的精美插图,就像一座书桌上的海事博物馆,从探险、技术、贸易、战争等方面,完整讲述人类与海洋跨越4000年的故事。
【早期海员,1450 年前】
探索太平洋
地中海上的航行
初代帆船
地中海
维京传奇
北海与波罗的海
阿拉伯世界
寻路
郑和下西洋
朝圣者与桨帆船
温切尔西海战
【探索时代, 1450 —1600】
新大陆
北大西洋
中世纪船只
从海路到印度
环球航行
征服墨西哥
探索加拿大
南大西洋
私掠船船长德雷克
【帝国时代,1600 —1815】
殖民美洲
近代船只
“巴达维亚”号的沉没
印度洋
东印度商船
海盗生涯
大西洋上的奴隶船
库克船长在太平洋
测量纬度
约翰·保罗·琼斯与美国独立
特拉法尔加海战
加勒比海与墨西哥湾
确定经度
北极的杀戮
【蒸汽与移民,1815 —1914】
海上之火
早期汽船
到美国去
中国、日本与佩里的探险
中国海
海洋学的诞生
海上救援
“阿拉巴马”号与海上的美国
茶运大赛
飞剪式帆船
约翰·霍兰与一艘潜艇
早期潜艇
前往世界另一边
豪华游轮的诞生
军备大赛
无畏舰
【海战,1914 —1945】
日德兰海战
现代战舰
大海中的上流社会
大西洋海战
中途岛海战
太平洋
诺曼底登陆
登陆艇
【海洋化,1945 年至今】
集装箱革命
古巴导弹危机
探索深海
海底考察
马岛战争
赢取美洲杯
航海帆船赛
“瓦德兹”号油轮的灾难
法外之地
引言
海洋该如何定义?今天谈到海洋,我们会提到5个独立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但是在古代和中世纪,“海洋”就是一整片神秘且骇人的水域,环绕着人们已知的陆地——欧洲、亚洲与非洲。实际上,大洋与大洋之间没有分隔。你没办法说清楚一个人是在哪一刻从大西洋来到印度洋,或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海洋是一个大的整体。正如1911年的《大英百科全书》所定义的,它是一个“巨大的、相连的水域,覆盖着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远洋航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波利尼西亚人在那时开始了穿越太平洋的迁徙。在9世纪的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水手横跨北大西洋,前往冰岛,并在1000年的时候到达了北美洲。到了中世纪,海上的贸易线路将中国和埃及,威尼斯和伦敦连在了一起。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航海者会尽量贴近海岸线行驶。但在中东地区以及信奉基督教的欧洲,饱学的学者仍然认为海洋是令人恐惧的禁地。按照957年阿拉伯地理学家马苏迪的说法,矗立在地中海到大西洋出海口处的海格力斯之柱上就有雕像告诉人们,“前方无路可走”。德国不来梅的史学家亚当在1076年写道:“挪威是极北之国度,再向北便没了人烟,只有骇人的海洋,环绕着整个世界的、无边无际的海洋。”1290 年左右,英格兰哈丁汉姆的理查德向赫里福德大教堂献上了一张地图。在这张中世纪风格的地图上,整个世界仅有欧洲、非洲及亚洲三块大陆。就连地中海地区画得都不准确——意大利是三角形的,而且海的东边弯向了北方。图中围绕着大陆的海域,宽度还不及河流与近海。这都说明了海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不过,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1298年记载了他游历东方的见闻,其中就包括一次从中国到波斯湾的海上旅途。人们的眼界由此打开了。到1400年,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著于2世纪的作品在欧洲出土。托勒密在他那个时代就绘出了印度洋,只不过印度的大半部分在他笔下是个岛,而印度洋则是被陆地包围着的。15世纪的海员们开始系统地探索世界。从1405 年到1433年,郑和统领中国船队多次前往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同一时期, 葡萄牙人驾着卡拉维尔帆船,开始试探性地探索非洲西海岸。他们还驶进了未知的大西洋,在1427年发现了亚速尔群岛。1450年前后,威尼斯修士弗拉·毛罗(Fra Mauro )用一张巨大的地图总结了人们对世界的新认识。毛罗写道,他觉得“印度海不是像池塘那样,被陆地包围在中间”,因为有那么一艘中国帆船——可能是来自郑和的船队——在1420 年穿越了印度洋,并且“向西南方向航行了40天,除了水和风以外,什么也没发现”。在毛罗的地图上,大西洋也被绘制成了大洋。
欧洲人的经验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贪婪的君主野心勃勃,支持富有冒险精神的海员开疆拓土、建立贸易线路并从事掠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那次知名的航行中驶向西印度群岛,首次在欧洲与美洲之间建立了固定的航线。瓦斯科·达·伽马则在1498年出发,带领一支葡萄牙舰队绕过了非洲的南端,前往印度。身为葡萄牙人却为西班牙服务的斐迪南·麦哲伦在1519 年开始了一段航行,绕过了南美大陆。在他死于菲律宾之后,他的船员继续前行,完成了环球航行。到了1527年,迪奥戈·里贝罗(Diogo Ribeiro)在地图上精准地绘出了大西洋与印度洋,还有略显粗糙的太平洋。对海洋一无所知的时代结束了。
既然人类能够穿越浩瀚的海域,那么称他们“征服了海洋”或许也没什么不妥。不过,几个世纪以来,航海家们面对的都是不适与危险。在陆地上行进并非没有危险,但海上的危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没有知识准备和海图的条件下,水手们根本无法确定海面下藏着什么。如果天气变坏,找不到避风港可是家常便饭。维生素C缺乏症(俗称坏血病)这样的疾病在海上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而在帆船危险的环境中,事故也是频频发生。走海路的旅行者可能遭遇食水短缺,而水手在遇上麻烦时,救援又远在天边。海路旅行经常因海浪而变得让人难以忍受——除了危险之外,晕船大概是海路旅行的阻碍了。
16世纪到19世纪是航海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间里,航海帆船对世界贸易、开疆拓土以及战事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帆船的航行完全依靠洋流和风,而风往往又是无法预测的——即便对现在的天气预报员来说也是如此。大风突然来袭,就有可能打散一支船队,或使其沉没。无风或逆风则会拖慢或困住船只,让整个航程的时间再加上几周。能赶上持续的、可预测的风,完全是一种福分。美国海员理查德·亨利·达纳(Richard Henry Dana)在1840 年写道:“好的信风……总是刮往一个方向,或许从创世之初便是如此,永远不会平息,也永远不会变成狂暴的大风……”导航技能的匮乏也是航海会让人害怕的一个原因。观察天体、持续测量航速再加上使用指南针,只能在测算方位时保证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但充其量也就是这样了。对远洋航行的海员来说,他们通常只是大概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没有精确的海图则会增加他们的困难。不过,经过了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海事经验积累,航海的情况逐渐得以改善。到了19世纪,坏血病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疗,导航技术也出现了极大的进步。在19 世纪下半叶的时候,远洋汽轮取代了帆船,海员们就不再单纯依赖变幻莫测的风了,海上航行的时间也得以缩短。等到20 世纪,至少在和平时期,海上旅行已经相当安全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洋从未被“征服”,而且永远不会被征服。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控洋流、海浪和天气,人为的影响反而多是负面的、事与愿违的。但是,经过了许多世纪的冒险与实验,人类至少发明出了跨过广阔海域的办法。古往今来,无论是贸易、探险、战争抑或对异国的殖民,航海家都要与自然的力量做艰苦卓绝的搏斗,他们要具备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技能以及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挺进未知水域,从恶劣的海况下生还,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迹组成了他们的一生。这些经历值得赞颂,而同样值得赞颂的,当属海员和他们的船只对人类世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