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108032
- 名师作者
作者为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校长,3万业内人士心灵导师,从事心理咨询与教育20余年。
- 方法实用
作者以实践总结方法,用6堂实录课呈现20余年研究之精华,让家长和老师于情境中掌握直观的培育技巧和方法,走出教育误区,掌握高效沟通策略。
- 育儿刚需
本书详细分析了如何培养孩子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爱6大积极情绪,帮家长拨正教育方向,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到孩子的优势所在,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积极思维,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 教学
本书完整记录6堂积极情绪培育课全过程,呈现教师专业性的引导方式,并通过课后评价对课堂内容进行重点梳理与提升,帮助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高沟通能力和教育水平,培养积极好学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尽可能给予孩子好的教育,但好的教育绝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在于精神世界的丰硕。那该如何让孩子以充足准备踏入这个充满挑战的复杂世界呢?首要就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本书系著名心理作家韦志中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创新,专为家长和老师打造的儿童积极情绪培育指南。本书专业性与实践性兼备,在对积极情绪进行详细的理论指导和理念分析的同时,以6堂实录课呈现直观的培育技巧和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为孩子养成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爱6种积极情绪,让他们以坚定的内心应对挫折,享受快乐,创造精彩人生。
章 积极情绪培育理论
节 认识积极心理学/002
一、积极心理学的缘起与发展/002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004
三、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006
四、幸福五元素/009
第二节 认识积极情绪/015
一、积极情绪的研究起源/015
二、积极情绪的概念/016
三、积极情绪的类别/017
四、积极情绪的相关理论/019
五、积极情绪的心理功能/022
六、积极情绪的培育策略/026
第二章 积极情绪培育实录
节 班会1:微笑多烦恼少/032
一、背景介绍/032
二、课程目标/037
三、课堂实录/038
四、课后点评/064
第二节 班会2:插上希望的翅膀/069
一、背景介绍/069
二、课程目标/075
三、课堂实录/075
四、课后点评/095
第三节 班会3:兴趣带领我们认识世界/101
一、背景介绍/101
二、课程目标/110
三、课堂实录/111
四、课后点评/132
第四节 班会4:感受积极情绪的魅力/140
一、背景介绍/140
二、课程目标/146
三、课堂实录/146
四、课后点评/165
第五节 班会5:播下积极种子,收获满意人生/177
一、背景介绍/177
二、课堂目标/180
三、课堂实录/180
四、课后点评/200
第六节 班会6:那年那事,心怀感激/211
一、背景介绍/211
二、课堂目标/214
三、课堂实录/214
四、课后点评/233
节 班会1:微笑多烦恼少
一、背景介绍
- 具身情绪的含义
传统的认知理论从行为水平上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但是随着人类复杂的认知过程越来越难以用计算机来模拟,具身认知理论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是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研究者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体验与变化对认知有影响。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简言之,人在开心的时候会微笑,而如果保持微笑,人也会趋向于变得更开心。
具身情绪就是在具身认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具身认知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关于情绪方面的研究方向。研究者认为,个体对于情绪的感知、体验与表达同个体的身体状态与身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控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物理环境等也会反作用于个体对情绪的感知、体验与表达。
个体不同的面部表情会影响个体对于自身情绪的认知,进而影响个体对于他人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比如,让个体用牙齿咬住笔身,引起个体对于自身积极情绪的认知,让个体用嘴唇抿住笔身,来引发个体对于自身消极情绪的认知。
2.具身情绪理论假说
关于具身情绪理论假说,詹姆斯与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是早提出情绪与身体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论。此后很多学者提出了具身情绪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镜像神经元理论、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
(1)镜像神经元理论
里佐拉蒂等人在一项针对恒河猴大脑的研究中发现,猴子在做一项规定动作时会激发其大脑运动前区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猴子观察其他动物做相似动作时也会被激活。研究者把这些神经元叫作“镜像神经元”。后面关于人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也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激活人脑中相对应的部分脑区使个体获得行为表征,从而使得个体观察到他人行为时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个体建立内部行为表征的过程也是个体对于他人行为、意图和情绪的理解过程。
例如,莱斯利塔进行了一项相关的研究,他让被试观看人物面部表情,一组图片为痛苦的表情,另一组图片为中性的表情,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图中的人物是否感觉到痛苦。观看痛苦图片的被试被激活的脑区和人类真实感受到痛苦时被激活的脑区非常相似。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发现,说明情绪与身体之间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是具身观的生理基础。
(2)面部反馈假说
面部表情作为个体情绪表达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的情绪体验。面部反馈假说认为,个体表现某种面部表情时,会使相对应的情绪体验产生或增强。对个体的面部表情进行控制,可以激活和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关于面部表情对情绪的两个功能的理论,分别为激活假说和调节假说。
激活假说认为,即使在缺乏外界情绪刺激的情况下,个体仅仅靠调节面部肌肉获得的感觉反馈,也能激活个体的某种情绪体验。例如,一直保持笑容,愉悦度也会增加;一直保持悲伤的表情,个体也会体会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调节假说认为,面部表情可以调节个体正在经历的情绪体验的强度。例如,开怀大笑可以加强开心的体验强度,强颜欢笑也可以减弱个体对悲伤情绪的感受强度。
很多研究结果都支持面部表情对于情绪的调节作用,如研究者让被试用牙齿咬笔身或者用嘴唇抿住笔身,模拟出开心或者悲伤的表情,然后让被试对卡通图片和故事进行情绪评定。结果发现,愉悦的表情增强了个体愉悦的情绪体验,悲伤的表情增强了个体悲伤的情绪体验。
(3)躯体标记假说
达马西奥等提出的躯体标记假说,重视身体变化对于个体情绪的影响,认为情绪是由特定情绪触发的躯体反应与中枢活动变化的集合。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