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文章全网阅读量超100000000次,“家长群里的卧底”“zui懂孩子的老父亲”刮刮油全力力作!
★万千教育理论都不如先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想法、情绪,简单粗暴地套用教育理论,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比起学习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找到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度披露数十万读者羡慕的亲子关系是如何养成的
数十万读者曾留言羡慕作者的亲子关系,在本书中他首度披露令人艳羡的亲子关系是如何养成的:坚持孩子的独特性、从不忽略尊重的意义、做一个有趣的家长、记得自己也曾是孩子。
★四大维度,解决孩子成长的关键难题
作者从学习、沟通、无条件的爱、共同成长四个维度出发,站在孩子的视角上,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到底如何看待令家长焦虑的问题,互换双方立场,真正解决成长路上的关键难题。
★特别收录爆款刷屏文章
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万千种教育理论总归需要一个基础:家长首先要舍得花心思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倘若离开这个基础,不区分孩子个体差异而单纯地套用理论,那么即便家长投入所有精力去执行,不但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家长群里的卧底”刮刮油在与一双儿女的“斗智斗勇”中总结出,好家长的难得之处,在于有共情能力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的那些“幼稚”“不懂事”“不听话”是否事出有因?那些叛逆、顶撞、崩溃,是否情有可原?孩子的表情、语言、动作是否似曾相识?
在本书中,他从学习、沟通、无条件的爱、共同成长四个维度出发,帮助家长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发现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被理解,而这种理解,是解决所有亲子问题的关键。
学习的高山:孩子不需要家里再多个老师
“孩子,你为什么不会啊”
如何正确地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啊
如何在趣味游戏中有效地提高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
掩耳盗铃教育法:你马虎了
学还是不学:引导兴趣更有价值
不能白玩:别让旅游后的作文变成孩子的噩梦
教育孩子的同时,你也在被教育着
沟通的代沟:好的父母,敢于放下家长的身段
松松言语锁链:勿以科学之名行旧事
挫折教育: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挫折”
做孩子的靠山,而不是远离的对象
家长的一句判断,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
幼稚不是犯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解决亲子问题,先解决情绪问题
合理纠错: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
身为家长,的智慧是放下虚妄的身份
我爱你,没条件:给孩子高质量的爱与陪伴
我爱你,没条件
如何“爱”,更重要
给情感做解绑:让孩子做自己
懂事的孩子,伤得比较久
情感富养:高质量陪伴才是孩子渴望的
如何不被孩子嫌弃
打开孩子的视角:学会陪孩子做“无用”的事
父亲的存在感需要用心来刷
即使翻车,也不能缺失的父爱
父母是孩子好的玩具
演戏:亲子关系升温利器
老父亲们的境界,都在有了女儿的那一刻升华了
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是共生的森林
照妖镜:家长的言行,孩子会全方位模仿
先理解,后育人:生搬硬套的理论会适得其反
和孩子动手,是家长无法控制情绪的产物
培养独立人格:每个孩子都有独自探索的欲望
何为输赢: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跑一样的路
“坏孩子”也有春天
推己不及人:你对孩子的宠爱,要先分清范围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一个面具带来的惨案
成年人不要老是灵机一动和转念一想
我是你爸爸,你是我祖宗
每一位有女儿的中年老父亲,都应当有变成艾莎的觉悟
我为什么开始写?
大约在2015年,我开始在豆瓣上写日记;2016年开始转为在自媒体上写文章。开始的时候,写作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一种记录,不为传播,虽然有了一些固定的读者,总归还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程度。
但几个月后,我写了一篇《回家别告诉你妈》,这是一篇关于“被爹坑”的故事,写的是我小时候跟我父亲的一些互动情景,“击中”了不少人的回忆。大家纷纷围观,希望我多写一些诸如此类充满生活乐趣的故事。后来我开始写起我和两个孩子以及家人们的互动场景,大多数的故事气氛轻松,搞怪、搞笑,渐渐地,看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我收获了很多“哈哈哈”,也乐得做一个生活乐趣的收集者。直到后来有人告诉我:“看完你写的文章会笑,笑完之后又想通了一些事,谢谢你。”还有人告诉我:“看您写的文章,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我,这也提醒了我,不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这样走心的回复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朋友袒露心声,把我这里当成了树洞。
我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了一些意义。
于是,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你的孩子独一无二
很多人问我,亲子关系里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被放得很大,有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不少科学理论和方法;也有一些家长竭尽心力去践行各种教育方法——我认为这是家长们对亲子关系的投入,值得尊重。然而我认为,万千种理论总归需要一个基础:你首先要舍得花心思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
倘若离开这个基础,不区分孩子个体差异而单纯地套用理论,那么你所有投入精力去执行的方法不但有可能失去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孩子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你用缺乏个性的程序是运行不起来的。
要知道,你的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所以我一直抱持一个观点:亲子教育中,你固然得学一些“教育”理论,但更要在亲子关系中摸索经验,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
孩子首先是一个“人”
很多家庭在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
家长在孩子面前,会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居高临下,说话的语气和用语都不太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经思考脱口而出。这种自信在成年人的社会生活里基本不存在,这种态度放在任何社会关系中都是奇怪的,然而在亲子关系中却被任性释放,甚至有些肆无忌惮。
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们很多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维护社会关系上,心甘情愿耗费心力去揣测、去琢磨、去取悦,让身边各种关系融洽,并认为这是生活必须要投入的心思。唯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那种天然的霸道立刻上了身。
我见过因为很小的事情把孩子批评得抬不起头的家长,也见过不就事论事把孩子说得一文不值的家长。
没有人不喜欢自信阳光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却亲手把孩子往黑暗里推。这不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孩子首先是一个人,你不能因为他是个孩子,就忽略了尊重的意义。
做一个有趣的家长
有一些家长总喜欢端着家长的“架子”,平日与孩子交流时总是过于严肃,他们认为一旦没了这个严肃的形象,教育孩子时难免缺乏威严。这大可不必。你不是孩子的领导,也不是孩子的老师。相信我,孩子也不会希望家里再多一位老师,你只需做他生命中亲密的伙伴就行了。
即便跳出亲子关系,任何一种想要主动吸引对方关注,让别人喜欢你、信任你、接受你的意愿,也绝不能靠制造权威形象来达成。
很多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深谙讨喜之道,且明白这是获得好人缘的好办法,却因为亲子关系天生存在、不可分割,便忽略了去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人。
任何一段关系,即便是亲子之间,也需要花心思去维护,好的亲子关系不会因为你生出了这个孩子就存在。选择当一个有趣的爸爸或者妈妈,准不会有错。
亲子关系应该是这个世界上自然和轻松的关系,彼此应该以让对方快乐为相处原则。作为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喜欢,那拿什么底气来让他认同你呢?
你是家长,也是孩子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在成年后就忘记了自己孩提时的模样,甚至变成了孩提时自己讨厌的人。
好家长的难得之处,在于有共情能力。孩子的那些“幼稚”“不懂事”“不听话”是否事出有因?那些叛逆、顶撞、崩溃,是否情有可原?孩子的表情、语言、动作是否似曾相识?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记得自己孩提时的所感、所想和所受的伤,回忆自己当年对父母的那些期待。在这种心境下,你会发现很多“坏孩子”其实都可以被理解,而这种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父母,完成自己曾经对父母的期待,是我作为一个父亲要求自己做的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希望你们也能这样。
写在后
我是一个不太常规的父亲,所以这是一本不太符合常规的“家教”书。你从里面很难找到什么理论的名称,而只会读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生活片段,但我保证它们绝不枯燥,你甚至在看后会哈哈大笑。
我希望你们真心大笑,然后,用心思考。
这就是我写出它们的愿望和目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