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84776
是性行为塑造了人类的文明还是人类文明决定我们的性行为?为什么只有人类才会大规模的同类相残?人类——这种全身裸露的猿,在动物学家莫利斯眼里是什么样子?
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享誉全球50多年。50年过去了,但我们依然无法正视那个“动物的”自己。
2012年《新科学家》评选出的“帮助改变世界的十大大众科学书籍”中,第六本是《裸猿》。评奖语写:“《裸猿》从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涉及的主题有人类进化、性行为、育儿、探索、领地、进食、安抚以及人与动物的比较。读者从中顿悟: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远古的祖先息息相关,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是在树栖猿—地栖猿—狩猎猿的进化过程中确定的。”
现存的猴类和猿类共有193种,其中的192种全身长毛,*例外的物种是一种全身裸露的猿类,即人类。莫利斯把人类称为“裸猿”,作为动物来研究,从起源、性行为、育儿、探索与游戏、争斗、觅食与进食、梳理与安抚等方面探讨了人类的生物行为。面对这些基本的问题,裸猿的反应是什么?他的反应与猴类和猿类的反应有何异同之处?他在哪方面有独特之处?他的奇特之处与他的演化过程有何关系?我们的基因不仅影响我们眼睛的颜色,以及我们的解剖特征,而且在决定行为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每一种动物都从行为模式的继承中获益;没有理由认为,人会有所不同。
绪论1
章 起源
第二章 性行为
第三章 育儿
第四章 探索与游戏
第五章 争斗: 地位与领地
第六章 觅食与进食
第七章 梳理与安抚
第八章 人与动物
各章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译后记
《裸猿》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前言
不顾明确的警告——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警告吧——我在大学念生物学时阅读了《裸猿》。我的荷兰教授傲慢地说,有些书是严肃的科学家不能碰的,因为它们瞄准的对象是头脑简单的公众。列在他这个榜单之首的就是这本惊世骇俗的新书《裸猿》。这位先生说,这本书没有任何严肃的内容,他满脸不屑、厌恶。那时,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但教授的抨击使我好奇,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去买了一本。《裸猿》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不敬鬼神。自此,我一直喜欢这本书。
这一幕发生在1967年,50年前。如今,我们已习惯于议论人类演化和人类行为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比如爱德华•威尔逊(E. O. Wilson)和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和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的著作,更不用说针对一般读者的有关动物行为的书,比如鄙人的书《我们知道动物多聪明吗?》(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但我们有时忘了,习惯于这类书的趋势起始于《裸猿》。此前,没有人针对一般读者写过有关人类演化研究成果的书。相比而言,以前的著作味同嚼蜡、书斋气十足。莫利斯的《裸猿》走红,被翻译成28种语言,售出了1200余万册,显然刺激了大量模仿之作: 《激情的猿》(Passionate Ape)、《思考的猿》(The Thinking Ape)、《疯狂的猿》(The Crazy Ape)等十余种。但原创的《裸猿》大红大紫,罕有与之匹敌者。它仍然雄踞畅销书榜单一百强,是入选的生物学著作。
其书名闪闪发光,但带有一丝丑陋的色彩(那时“裸”仍然是一个粗俗词)。其调子却是它成功的密钥。他自述,撰写《裸猿》的时间是“令人爆炸、筋疲力尽的四个星期”,时间之短令人吃惊。读者感觉到他那气喘吁吁、率性自然的文风。莫利斯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动物行为学家尼科•廷贝亨(Niko Tinbergen),他弹起了恰切的叙事调子,描绘我们通常不曾察觉的人类的古怪习惯。他邀请我们用客观的棱镜看自己,仿佛我们是局外人,审视我们身陷窘境的样子。我们偏爱把自己置于高台之上,他却非常幽默地把我们放在地上。书里还有一些裸露的性行为素材,细腻的前戏笔法——都是这个古怪灵长类动物求偶阶段的一部分。他调侃地指出:“他引以为豪的是,他的脑容量在所有的灵长类动物中名列榜首,但是他的生殖器之大也使他在灵长类动物中位居。”面对书里对性交习惯的关注,而不是对脑力的描写,有些读者可能会晕厥过去。但这正是赋予它震撼价值和成功的密钥。
同时,《裸猿》又是别具一格、更为严肃的经典。比如莫利斯提出,人的闲聊和灵长类动物的梳理功能相同,有助于维持社会纽带与和谐共处。几十年后,这一看法变成了一种严肃的演化理论: 闲聊取代了互相关照的梳理动作,从而刺激了语言的演化。他还推测,配对的纽带是反制男性首领称霸的方式,它把部落里的女性平均分配给男性。反过来,这被视为适度减弱竞争的机制,它使男性可以结队外出狩猎,共享资源。这一看法在人类学里仍然富有活力。比如,在400万年前人类祖先地猿(Ardipithecus)的遗存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磨损的犬齿,他们认为,这是和平生活的迹象,暗示单偶制可能已经形成。
诸如此类的演化猜想是直接出自《裸猿》的。遗憾的是,罕见有人把这类猜想归功这本书。它肯定被学界人士读过,但它被远远地搁置在科学界主流圈子之外。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知识大大增长,比如我们对倭黑猩猩(另一种阴茎很大的猿猴)的性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对合作和利他行为的各种演化方式也多有了解了。我们不能据此诘难一本半个世纪前的书,说它没有呈现的知识。这本书仍然很值得一读,因为它的主要长处与其说是在数据和理论上,不如说是在它遵循的思路上。莫利斯像演化生物学家那样思考,谋求的是如何解释人的行为,依据的是行为如何有助于生存和繁殖。他呈现我们这个物种奇异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问题——任何生物学家都想要解答的问题,比如: 我们裸体和直立行走的源头、同性恋问题、女性性高潮问题、游戏在艺术和文化里的作用问题。直至今天,这一切问题尚有争议。使这本书读之兴味盎然的是它的思想模式,而不是它的结论。
今天读这本书,我不太注意它强调先天胜于后天的地方,比如作者对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差异的思考。这是因为生物学的威力如今已不是问题,被视为理所当然了。不过请记住,《裸猿》问世时,诸如此类的提议是不允许的: 基因影响人类行为,性行为塑造了社会而不是相反。人类被视为人类自己的作品。文化使人之所以成为人——这是昔日的表述,遗传学被排除在论辩的范围之外。打破这一禁忌对莫利斯之类的生物学家来说显然是重要的一步,无疑,这就是《裸猿》伟大的贡献。它在一个理念上戳了一个大洞: 人之初犹如一块白板。作者的文风拔掉了一个非常敏感话题的刺芒。它的成功一劳永逸地证明,人们已经准备好用演化论的观点来思考自己的生活了。
¬——弗朗斯•德瓦尔(《黑猩猩的政治》的作者)
2017年序言
真难以置信,《裸猿》初版问世已过去半个世纪。更难以置信的是,在我90岁时,我还能站在这里庆贺它出版50周年。
《裸猿》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为何?首先,它被视为惊世之作,而斗胆的作品往往命长。但在我个人看来,它并无惊世之处。我只不过是用一己之见讲述人类的真实情况。我是动物学家,多年研究其他动物的行为,如今研究不同寻常的灵长类智人,只不过是再迈出一小步而已。我把研究重点放在我们与其他动物相同的行为上,所以,《裸猿》的章节名与我研究一种小鱼的博士论文的章节名大同小异,就不足为奇了。为了突出我的动物学径路,我赋予“人”这个物种一个新的名字——裸猿,从外星来访的动物学家考察我们这个小小行星里的许多生命形式时,可能会用上这样的命名吧。
以此为出发点,我直言不讳地讲述我所见的真相,这是个成就非凡的物种的故事。有批评者云,把人当作动物来讲述,那是对人的贬损。但对我而言,这是把人这一动物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我毕生关心的其他物种研究是同样的高度。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大,不看好成人,他们嗜血厮杀、互相屠戮。在一篇课外作文里,我把人描绘为“脑子有病的猴子”。为逃避所谓文明的恐怖,我转向其他物种。我观察动物,如痴如狂,我更喜欢蟾蜍、蛇和狐狸,而不是枪炮和炸弹。那场战争把我变为动物学家。许多年后,我才接受这一事实: 人类毕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特别品格。人们不互相折磨、杀戮或恐吓时,他们的确有一些饶有趣味的动物属性。从性行为来看,人们结成一个独特的联盟,他们对孩子的呵护无与伦比,他们的游戏模式在动物王国里独占鳌头。我开始对他们热情起来。
我起初研究鱼类,继后研究鸟类、哺乳类,以后又长期研究黑猩猩,逻辑上的下一步就是研究人类了。我开始搜集人类演化和人类行为的资料。资料备足以后,我请了一个月假,暂时摆脱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繁忙的事务,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假期快结束时,我完成了八万字,达成预期目标。初稿就是我的定稿。我将稿子放进文件袋,把它带到我的出版商在一家书店里举办的聚会上。我没有复写本,因此当他随手把我的手稿放在身旁的书架上时,我真担心他会把我的稿子遗失或遗忘。所幸的是,他带走了这个文件袋,在圣诞期间编读了我的手稿。
《裸猿》1967年10月问世后,我被三帮人围攻。首先是学界的围攻,他们说,这本书缺乏参考文献、脚注和索引。其实这些省略全都是刻意为之,我想直接对一般读者说话,不想为了给其他学者留下印象而表现出博学。我多年参与学术游戏,但我厌倦了,觉得许多学术游戏都是科学家在炫耀地位,学术著作几乎没有可读性。这些人忘掉了交流的必要,他们玩起圈内人的游戏,与圈子里的对手竞争,而不是为了传播思想。我想要的是告诉人们: 我如何看待人类。因此,我用简单明快的语言书写,宛若与人交谈,而不是给人上课。今天我仍然不会为这样的书写而表示歉意。
第二种攻击者说,这本书羞辱宗教。我把人视为上升的猿类而不是堕落的天使,这冒犯了他们的尊严。有一次,我上电视为这本书辩护。一位主教怒怼我问,我是否认为人有灵魂。我注意到,狡猾的政客总是用反问来对付难缠的问题,所以我问他是否认为黑猩猩有灵魂。从他的肢体语言我看到,我的问题使他不安,因为他知道,如果他说黑猩猩有灵魂,他就会使传统的追随者感到不安。这些追随者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一切动物都是“无知的野兽”。另一方面,如果他说黑猩猩没有灵魂,他又会使追随者中虔诚的动物爱好者感到不安。他陷入了两难困境。不过,不拥有外交官的口才是当不上主教的,所以停顿一阵以后,他回答说,黑猩猩拥有一个小小的灵魂。我接着回应道,那么我认为人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动物。
事实上,我不想被拽进有关我个人宗教信仰的辩论。我这本书讲的是人的行为,有关人如何行动,我不讲人思考的方式。我描绘教徒参与的活动,解释这些活动对群体的价值。但这并不能制止他们对我的追击。
第三种攻击来自被我入侵领地的其他专业人士。我是动物学家,似乎没有权利闯进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的世界。我撰写《裸猿》的20世纪60年代,那些领域的研究主题是: 人的一切所作所为纯粹是后天的行为,和远古的祖先没有关系,和我们的基因遗传也没有关系。我在这里说,我们的基因不仅影响我们眼睛的颜色和我们的解剖学特征,而且它们也在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批评我的专业人士觉得,这样说太离谱了。然而,如果他们像我一样研究一些动物的行为,他们就知道,每一种动物都从行为模式的继承中获益;没有理由认为,人会有所不同。诚然,和其他物种相比,我们拥有非凡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但即使那样的品质也是我们继承下来的。这是我们童年期游戏性(playfulness)的延伸,这样的游戏性和其他动物的游戏性相同。不过,我们将其延展到成年生活中,只不过成年期的游戏性更严肃,我们赋予它们新的名字比如艺术创新或科学发明而已。
自《裸猿》1967年出版之日起,我一直在默默地观察遗传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别有一番乐趣,科学界越来越多地接受遗传的影响了。如今,人们已广泛认可,我们的生物编程赋予我们一套遗传信息(genetic suggestions): 如果我们要享受充实的人生,我们该如何行事。经过训练,我们也许能偏离这一套遗传信息的路径。如果真的偏离,我们就可能会遭受多种挫折和精神障碍,因为这些偏离的日常生活方式并不适合我们人类的生物个性。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我用的措辞是遗传信息,而不是遗传指令(genetic instructions)。这是因为,这些影响因子并不僵化,我们做一点小小的弯曲时,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只有在严重偏离悠久的行为模式时,才会出现麻烦。撰写《裸猿》时,我试图说: 这就是人演化的方式,这些行为模式就是我们天然的动物品性。这是不凡的品性,我们是非凡的动物。在我看来,这不是贬低人的信息,而是解放人的信息。耄耋之年,回顾人生,我没有偏离人的生物秉性,没有在那些偏离的活动上浪费光阴。
德斯蒙德•莫利斯
2017年
《裸猿》问世时,诸如此类的提议是不允许的:基因影响人类行为,性行为形塑社会,而不是反过来社会形塑性行为。人类被视为它自己的作品。文化使人之所以成为人——这是昔日的表述,遗传学被排除在论辩的范围之外。打破这一禁忌对莫利斯之类的生物学家显然是重要的一步,无疑,这就是《裸猿》*伟大的贡献。
——弗朗斯•德瓦尔(《黑猩猩的政治》作者)
《裸猿》从比较动物学和生物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先民和部落人的行为模式,涉及的主题有人类进化、性行为、育儿、探索、领地、进食、安抚以及人与动物的比较。读者从中顿悟: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远古的祖先息息相关,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是在树栖猿—地栖猿—狩猎猿的进化过程中确定的。
——《新科学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