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09161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人类婚姻史(套装共三卷)》是韦斯特马克Z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于1891年在伦敦用英文出版,当即在西方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轰动,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被西方学术界奉为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一时成为众多学人竞相征引的金科玉律和大学课堂上的法定教材。
关于人类婚姻史,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一种认为,人类婚姻存在过依次相承的几种形态,一夫一妻制是迄今为止后一种;另一种认为,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韦斯特马克正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作者韦斯特马克是芬兰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本书是他的成名作,本书考察了婚姻的起以及人类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婚姻形式和与婚姻有关的文化,论证了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
著者前言
第1版评介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
第1版序
第2版序
第3版序
绪论 论研究方法
章 婚姻的起源
……
第二十七章 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
第二十八章 一夫一妻制与一夫多妻制(续)
第二十九章 一妻多夫制
第三十章 一妻多夫制(续)
第三十一章 群婚与其他群体性关系
第三十二章 婚姻维系期与婚姻解除权
第三十三章 婚姻维系期与婚姻解除权(续)
参考书目
索引
爱德华•亚历山大•韦斯特马克(1862-1939)是芬兰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生于赫尔辛基,卒于拉宾拉赫提。毕业于芬兰大学,18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而后历任芬兰大学社会学讲师、道德哲学教授和亚波学院哲学教授,同时还执教于伦敦大学。其间,他特别致力于将亚当•斯密、斯宾塞和英国其他学者的思想介绍到芬兰,而他本人的学术兴趣则主要集中于家庭婚姻、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比较研究。为此,他曾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密切注意学术动向,大量搜集实证资料,而且还亲身前往摩洛哥,深入当地的民族生活,进行过长期实地考察。在他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著述甚丰,曾发表多种学术专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发展》(2卷,1906-1908)、《摩洛哥的婚礼仪式》(1914)、《摩洛哥的仪式与信仰》(2卷,1926)、(1939)。
然而,韦斯特马克的代表性的成名之作,则是他的《人类婚姻史》。该书于1891年在伦敦用英文出版,当即在西方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轰动,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书除以英文多次再版重印之外,还被译成法、德、日、意、俄、瑞典和西班牙等多种文本出版,并被西方学术界奉为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作,一时成为众多学人竞相征引的金科玉律和大学课堂上的法定教材。其实,当该书出版之时,他才刚刚29岁。正如英国著名博物学家A.华莱士在为该书版写序时所说,作者还是一个“尚不知名的青年学者”。可是,时光过了不到10年,这个青年学者竟一跃而成为婚姻和道德研究领域里的理论权威,①不久即被英国阿伯丁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先后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予名誉哲学博士学位。
《人类婚姻史》一书的主旨在于论证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古老性和永恒性,坚决否定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乱交或群婚阶段的存在。作者认为,人类属于动物界,人类生活亦受动物界一般规律的支配。因而,研究人类家庭婚姻的历史,必须从阐明它在动物界的根源开始。用他的话说,“婚姻植根于本能,只能用生物学事实才能予以阐明”。这种本能“是从作为类人猿和原始人之共同祖先的高级灵长类原种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这种本能“驱使男性与女性同居,并保护她们,即使在性关系终止以后也还是这样”。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在书中依次考察了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低级哺乳动物和类人猿等等动物的两性关系,用以说明动物越高级,子嗣越少,子嗣越需要照顾,两性关系也就越巩固、越持久。故而,人类社会从一开始便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乃是人类社会普遍的基层单位。他断言,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认为原始婚姻正是为了适应核心家庭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父母一道关心后代,在生存竞争中更有利后代的存活与成长。这完全是“出于保存子嗣以求维系种属这种本能的结果”。显然,作者的这一观点是直接与巴霍芬、摩尔根等人的观点相对立的,从而成为当时反进化论浪潮的重要思想武器。
韦斯特马克在研究人类婚姻方面单纯强调生物本能、完全忽视社会因素的倾向,以及其他某些学术观点,从一开始便引起激烈的争论,而且断断续续地持续到现在。其中,既有批判、质疑和责难,又有赞许、推崇和辩驳;既有反映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之争,又有深入探求真理的学术理论之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