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72226丛书名: 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
《中公版·2022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第2版)》严格依据中央机关及各省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编写。
本书设置有“思维导图”“知识拓展”版块。“思维导图”版块设置在各篇起始位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考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之前,更为直观地掌握该篇内容具体的知识体系。“知识拓展”版块主要用于补充知识点,帮助考生拓展知识储备。
本书排版疏朗,行距适中,采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以直观、科学、舒适的方式呈现考点内容,尽力做到不沉闷、不枯燥。同时,本书还以下划线形式标注重要考点内容的关键词句,便于考生识记要点,提升阅读体验。
《中公版·2022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第2版)》共包括七篇内容。篇政治,第二篇经济,第三篇法律,第四篇管理,第五篇科学技术、历史与国情国力,第六篇公文,第七篇重要政策文件,覆盖遴选公务员考试考查范围,且本书在仔细研究考试真题的基础上选取考点,力求为考生指点迷津,把握考试重点。
篇政治篇
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思想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
第四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章科学发展观
第六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
第二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三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四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节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六节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七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九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一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十二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第十三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四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五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二篇经济篇
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际化
第二章微观经济
节供给与需求
第二节竞争与垄断
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第三章宏观经济
节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
第四章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战略
第三节对外开放新高地
第三篇法律篇
章理论法学
节法的概述
第二节法的运行
第二章宪法
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三章部门法
节监察法
第二节行政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民法
第五节经济法与商法
第六节诉讼法
第七节社会法
第四章其他新颁布、修订的法律
节监察官法
第二节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三节法律援助法
第四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四篇管理篇
章管理学基础知识
节管理概述
第二节管理职能
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节政府职能
第二节行政组织
第三节行政执行
第四节行政监督
第三章公共政策
节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政策制定
第三节政策执行
第四节政策评价
第四章领导
节领导本质
第二节领导者
第三节领导体制
第四节领导决策
第五节领导用人
第六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第五篇科学技术、历史与国情国力篇
章科学技术
节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节高新技术
第三节我国21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
第二章历史
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章国情国力
节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二节我国的行政区划、民族与习俗
第六篇公文篇
章公文基础知识
节公文概述
第二节公文处理
第二章机关常用公文
节法定公文文种介绍
第二节事务公文主要文种介绍
第七篇重要政策文件篇
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点)
第二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点)
第三节《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要点)
第四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点)
第五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点)
第六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要点)
第七节《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要点)”
篇政治篇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哲学概述哲学是将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两个基本方面具体内涵不同的回答结果个方面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物质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性、物质第二性,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第二个方面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肯定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否认存在与思维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二)哲学基本派别
哲学主要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个基本派别。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别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
特征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精神、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代表
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是机器物质决定意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理在事先基本
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思想武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本
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直接理论来源及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特征如下表所示:类别具体内容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黑格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费尔巴哈)特征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发展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及联系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理论特征一般性、普遍性个别性、特殊性联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物质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定义包含的内容有:①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抽象程度、范围广的范畴;②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和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关系理解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规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3)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运动和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联系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类别含义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①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②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③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二)意识
意识的含义、本质及能动作用如下图所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性及其具体说明如下表所示:特性具体说明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它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2)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是事物自身的矛盾。
外因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二者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二者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②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③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具有不同的方法论意义。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类别含义联系方法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2.量变质变规律(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