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02035
本书针对法考备考的特点和考生特点,总结了各种备考中的常见问题和考生的学习误区;全方位解读了考生在备考中应有的理想学习状态,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实操方法;帮助考生在备考之初就了解在备考期内应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本书能够很好地解决考生面临的各种备考问题。针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状态,本书也作出了预演,希望可以陪伴考生感知自己在备考过程中的每一个选择,每一点努力。
部分 法考全局观
章 拆解法考大纲 003
一、法考备考的二分原则 004
二、各科内容概述和基本学习思路 006
三、学习顺序安排 021
第二章 备考进程推演 026
一、整体理念 026
二、轮学习状态推演 029
三、第二轮复习状态推演 032
四、第三轮复习及冲刺阶段状态推演 035
第二部分 动机管理与目标管理
第三章 动机管理与目标管理工具 041
一、只有真正的动机才是通过法考的保障 041
二、目标管理工具 047
第三部分 学习的原理
第四章 惯性与大脑 059
一、学习的敌人是惯性 059
二、先对抗本能,再认识大脑 061
三、调教大脑 062
第五章 怎样集中注意力 065
一、不太成功的小黑屋学习群 066
二、 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067
第六章 怎样理解抽象概念 072
一、抽象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 072
二、怎样理解具体的抽象概念 074
第七章 怎样训练逻辑思维 078
一、 训练逻辑思维的好处 079
二、认识逻辑思维 080
三、逻辑思维的核心概念和框架 082
四、训练逻辑思维的方法 086
第八章 怎样进行法律思维 089
一、国家的视角 090
二、法律共同体的视角 091
三、普通人的视角 093
第九章 文本分析法 095
一、为什么要训练文本分析能力? 096
二、文本分析的前提是定位范畴 098
三、文本分析的起点是词义理解 099
四、句义、句群、段落、段群的理解 101
第四部分 法考备考学习方法
第十章 学习技巧之预习 107
一、预习的目的 107
二、预习的步骤 109
第十一章 学习技巧之听课 111
一、关于听课的理念 112
二、怎样听课 114
第十二章 主客一体复习的核心是对输出的刻意练习 120
一、训练输出的意义 121
二、输出的形态及方法 123
第十三章 怎样做真题练习 127
一、真题的本质 127
二、怎样利用真题有效 129
第十四章 怎样建立笔记系统 140
第十五章 法考应该怎样记忆 146
一、认识遗忘 147
二、怎样提高记忆效率 149
三、怎样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154
第十六章 客观题怎样向主观题转换 157
一、论述题的备考策略 158
二、案例分析的备考策略 159
第五部分 学习体系建立
第十七章 怎样在备考中做到独立判断 167
一、它是谁?我是谁? 168
二、它在哪?我在哪? 170
三、我真理解吗 ?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171
四、小步试错,勇猛精进 172
第十八章 怎样高效休息 174
一、休息是为了整体状态可持续 175
二、在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才能真正高效 178
第十九章 精力管理 181
一、身体状态管理 181
二、心理状态管理——对抗焦虑 186
第二十章 怎样养成好习惯 189
一、找到自己的动机与信念 190
二、养成习惯的步骤 192
后记:我要在你的脑袋里画一幅图 197
怎样学能确保通过法考?
我曾听过一个关于华为的故事。
很多人都是通过华为手机认识了华为,也经常有各种新闻给我们展示华为的强大,比如研发投入世界排名靠前、5G通信技术全球领先、高薪招揽天才少年等。但绝大多数人只知道华为很强,却并不知道华为强在哪里。
1998年,华为还不像现在这般强大的时候,就决定花20亿元人民币聘请美国IBM公司为自己提供咨询服务,学习先进管理经验。20亿元人民币,那可是当时华为一年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一。引入IBM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后,华为彻底筑牢了可以支撑其飞速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惊叹任正非魄力的同时不禁要问,华为到底从IBM学来了什么?
华为学到的是一个发展的基本架构,是一个可以保持团队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按正确的既定方向稳扎稳打,提升自身能力的发展框架。
这个架构,其中的一条线就是研发更多的好产品。将其用数字来表现,即华为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15%用来做研发,这其中有10%用来做基础研究,而这10%中会固定有十分之一的资金用来资助科学家和做基础学科的研究。
华为的架构简单描述如下。
IPD:怎样才能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
LTC:怎样才能卖得更多?
ITR:怎样才能挣到更多钱?
这样的问题很抽象,但是经过不断细化,每一条线上的团队都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拥有明确的方向,团队成员才不会把研发费用中那部分资助科学家的经费,拿出来用于市场宣传。
各条线上的团队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框架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有的工作只围绕自己的架构进行,各团队面对的局面一下子就简单了。他们面对的判断就只是符合或不符合既有架构的要求—符合就做,不符合就不做。正是因为各条线上的团队按照既定的架构,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去解决符合架构的问题,一点点积蓄能量,才有了今天华为傲视天下的运营、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
说回到我们的法考备考。通过法考分数线一定是因为你的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达到了考试的要求。而个人能力和公司能力的提升,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磨炼。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大部分人备考过程中的常态是什么呢? 他们被各种信息裹挟着,有限的脑力总是被用来对自己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乃至作决策。比如:
我是不是学不完了?
那个人比我学得快、学得好,我好闹心,我是不是不行?
这个老师的每日一题我要不要跟一下呢?
那个老师出的司法解释解读,我要不要听一下呢?
这个备考建议跟我的思路不一样,我要不要改一下呢?
产生这些纠结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架构。由于对考试的认知不全面,大家不知道什么该关注、什么不该关注,不断被各种无用信息干扰。本来可以心无旁骛学习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对这些信息的判断和焦虑上。这就是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的现状,每个人都需要用大量的精力去甄别信息,很少有人能够不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而做到专心致志。
那我们怎样学才能确保通过法考呢?那就是备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架构。架构就是完全从自己出发,以自己为主定下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你做每一次判断和选择的依据。你的所有精力只需要用来关注跟架构相关的事情,其余的都可以屏蔽。这样一来,你面对的局面也会马上变得简单。
我给大家提供的架构就是三项:时间、状态、理解。
进一步说,当你面对一件事情时就应该考虑:它到底是在节省时间还是在浪费时间?它到底是影响状态还是提升状态?它到底能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项架构中,时间是核心。脱离时间谈备考是没有意义的。法考的难点是知识点多,而真正算得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时间足够,法考就不难。但由于每个人的动机、学习能力、执行力等都有很大差别,大部分人会稀里糊涂地浪费掉大量时间。可以说,法考的“敌人”就是时间。保持好的状态,提升理解效率、记忆效率都是为了拥有更多的复习时间。你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复习时间,才能在努力的间隙得以调整状态,获得喘息之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复习时间,才能有足够的试错机会,去重新掌握你每一次因听课走神而错失的知识点。备考三个月甚至一个月即能通过法考的人当然存在,但不要天真地以为,你也可以那样。
从这三项架构出发,我们需要每天问自己,我此时做的事情是否能够为通过法考带来助益?是否符合架构既定的学习路径? 刚开始你不一定很适应,但当你问了自己几百遍之后,这些就会变成你的习惯。当你所有的思考和行为都围绕一个简单清晰的架构,你就能列出属于自己的问题清单,即你需要改进哪些问题。问题找到了,你就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能力自然会不断得到提升。
按照这个思路你再回看,别人的进度会影响你的架构吗?轮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全部的知识点会影响你的架构吗?一些零碎的备考建议,若跟你的思路不一样就会影响你的架构吗? 这些问题都不会,也不应该影响你的学习节奏。你只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努力,作出你认为目前正确的选择就可以了。
对外界信息的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是我们的本能,且很多时候并不理性。但当你以架构为指引去筛选信息,在面对选择时,你就能更清晰地知道怎样去选择。在多次作出正确选择、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之后,你就会一点点找到正反馈的感觉,得以进入学习的正向循环。
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在架构的指引之下,投入更多时间,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理解并记住尽量多的知识点。于你而言,这就是效的备考方式了。哪怕因为基础学习能力稍微差一点,没能一次通过,下一年再努力,也必定能通过。
本书将会把这个架构拆解为具体的学习动作,帮助你更高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至于过程中的艰辛、状态上的起伏,那是你必须经历的,能力的真正提升,从来就没有捷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