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353179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和历年试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详解了10套历年试题,并严格按照试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10套标准模拟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本套试卷试题解析部分设置了“考点点拨”模块,详细讲解试题考点,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系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及答题策略。历年试题的每道题目都配有二维码,扫描试卷内的二维码,听中公讲师讲题,更快掌握核心考点,提高备考效率。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本试卷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图书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
本试卷精选了2021年下—2016年下的10套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对每套真题做了详细解答,部分试题解析后面还配有考点点拨,帮助考生熟悉掌握真题结构、考点分布和相应的知识内容。
本试卷还包括根据真题研发的10套模拟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真题契合,供考生进行考试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特别推荐了图书配套课程,获取备考重点,领会答题思路,助力考生轻松备考。”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在考点分析板块设置了核心考点、考查题型、重点程度等内容,并用★标识了重要程度,旨在帮助考生快速了解本书重点知识;在考点精讲板块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简明透彻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讲解;在备考点拨板块,点明了相应考点的考查题型、考查角度、备考方向、记忆技巧等。”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是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历年考题考查情况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具备以下特色。
特色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功能强
编者分析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历次考题的考试内容与考点分布规律,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对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特色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本书在考点分析板块设置了核心考点、考查题型、重点程度等内容,并用★标识了重要程度,旨在帮助考生快速了解本书重点知识;在考点精讲板块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简明透彻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讲解;在备考点拨板块,点明了相应考点的考查题型、考查角度、备考方向、记忆技巧等。”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初中英语历年考试试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详解了10套历年考试试卷,并严格按照历年考试试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了10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深入、系统地理解考试相关知识,掌握考试的重难点及答题策略,适应考试答题节奏,从容应对考试。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由中公教育图书研发团队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编写,力求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要点。
(一)讲解核心考点,内容丰富
在分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历年考题的内容与考点分布的基础上,本书呈现了核心知识考点,讲解详尽透彻,力求不留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死角。
(二)模块齐全,突出备考重难点
考点精讲模块呈现详细的知识讲解;考情分析和备考点拨模块分析考情、明确考查重难点、指明备考方向和备考重点;经典真题模块展示近年来重要考点的考查形式;强化练习模块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练习重点知识。
(三)双色印刷,阅读轻松
内文双色设计,层次分明,重要知识点用下划线标注,让考生能够关注到重要内容,有效记忆。”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共设下面四大部分:
历年真题:本试卷包括2016年下半年至2021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10套真题,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考点变化情况。
标准预测试卷:本试卷有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其中的题型、题量按照历年真题形式编写。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试卷配有详略得当的解析内容,讲解言简意赅,考点突出明确。对真题部分的常考点和易错点设置了考点点拨,帮助考生掌握考试重难点。
本试卷含有: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卷(一)~(十)”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中学》本试卷包含10套真题(包括2021年下半年真题),10套模拟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本试卷真题解析详细,让考生了解真题的实际情况;模拟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帮助考生在练习过程中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实战能力。我们希望考生通过使用本试卷能够帮助从整体上认识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掌握综合素质的考试要点。
真题后配有微视频讲解,扫描题目后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模拟试题严格依据真题的题型题量与难易程度编写,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题型。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契合,直击考试现场。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书含有: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为理论知识讲解,下册为习题册。上册设有九章内容:章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章为中学课程,第三章为中学教学,第四章为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为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为中学德育,第八章为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九章为主观题备考攻略,从考情分析、分类解读、考点预测等方面入手,帮助考生把握主观题作答的切入角度。
下册为习题册,分章节精选了与上册考点配套的联系。考生可在复习完一节内容后,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为理论知识讲解,下册为习题册。上册设有五章内容:章为职业理念,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角度对教师职业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解读,并对职业理念主观题的作答角度和作答思路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为法律法规,提炼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的核心考点,第三章为教师职业道德,讲解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对教师职业道德主观题的作答角度和作答思路进行了总结;第四章基本能力,从信息处理、逻辑思维、阅读、写作四个方向提升教师的能力。第五章为文化素养,从历史、科学、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几个角度,扩充考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下册为习题册,分章节精选了与上册考点配套的联系。考生可在复习完一节内容后,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深入研究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试卷包含10套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英语试题,10套标准预测试卷。10套初中英语试题旨在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搏;10套标准预测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编写,题型、题量、题目难度均与真题契合,旨在帮助考生充分把握考试方向,了解考试重、难点。具体目录如下: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十)”
“《中公版·202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全书依据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设有四部分:
部分为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及语言学知识四章内容;第二部分为英语教学知识,主要介绍了外语教学基本理论、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英语语言技能教学四章内容;第三部分为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概述和教学设计内容两章;第四部分为教学实施与评价,主要介绍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两章内容。
每部分开篇介绍了考纲要求和本部分内容,每章开始都呈现了考情分析;考点精讲部分设置了经典真题和备考点拨;部分重要章节后紧跟强化练习。”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综合素质(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十)
“
“(上册)
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2
考情分析/2
考点精讲/2
一、教育的由来与定义/2
二、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3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5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5
五、教育的基本功能/6
六、教育的起源/8
七、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9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13
考情分析/13
考点精讲/13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3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2
考情分析/22
考点精讲/22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2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4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5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27
五、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8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29
考情分析/29
考点精讲/29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9
二、人的发展的动因/31
三、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33
第五节教育目的/37
考情分析/37
考点精讲/37
一、教育目的概述/37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1
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42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42
五、全面发展教育/43
第六节教育制度/47
考情分析/47
考点精讲/47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47
二、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48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48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49
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50
六、义务教育制度/51
七、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学制的改革与发展)/52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3
考情分析/53
考点精讲/53
一、观察法/53
二、调查法/54
三、历史法/54
四、实验法/55
五、行动研究法/55
六、叙事研究法/55
第二章中学课程
节课程与课程理论/58
考情分析/58
考点精讲/58
一、课程的词源与概念/58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59
三、课程理论流派/59
四、课程的类型/61
第二节课程设计与开发/63
考情分析/63
考点精讲/64
一、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概述/64
二、课程目标/65
三、课程内容/66
四、课程实施/69
五、课程评价/69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0
考情分析/70
考点精讲/70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70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71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72
第三章中学教学
节教学概述/76
考情分析/76
考点精讲/76
一、教学的含义/76
二、教学的意义/77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77
第二节教学过程/78
考情分析/78
考点精讲/78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78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80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83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84
考情分析/84
考点精讲/84
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好课的先决条件/84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5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86
四、课外辅导/87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87
第四节教学原则/88
考情分析/88
考点精讲/88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88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89
第五节教学方法/93
考情分析/93
考点精讲/93
一、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94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98
第六节教学模式/99
考情分析/99
考点精讲/99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99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99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101
考情分析/101
考点精讲/101
一、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个别教学/101
二、现代教学组织形式/102
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103
第八节教学评价/104
考情分析/104
考点精讲/105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内容/105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105
三、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07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节学习的认知基础/110
考情分析/110
考点精讲/111
一、注意/111
二、感觉/115
三、知觉/117
四、记忆/120
五、思维/126
六、表象与想象/133
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134
考情分析/134
考点精讲/135
一、学习的概念与影响因素/135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36
三、认知学习理论/141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6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47
第三节学习动机/148
考情分析/148
考点精讲/149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149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关系/150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51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152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57
第四节学习迁移/159
考情分析/159
考点精讲/159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160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161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63
四、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64
第五节学习策略/165
考情分析/165
考点精讲/165
一、认知策略/166
二、元认知策略/168
三、资源管理策略/168
第六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70
考情分析/170
考点精讲/170
一、知识的学习/170
二、技能的学习/174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
特点/178
考情分析/178
考点精讲/178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78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79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180
考情分析/180
考点精讲/180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80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82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85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187
考情分析/187
考点精讲/187
一、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187
二、中学生意志的发展/192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195
考情分析/195
考点精讲/195
一、人格的特征与影响因素/195
二、人格的结构/197
三、认知风格/200
四、人格理论/203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206
考情分析/206
考点精讲/206
一、能力的分类/207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207
三、能力发展的差异及影响因素/209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11
考情分析/211
考点精讲/211
一、自我意识的结构/212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13
第七节中学生性心理及异性交往指导/214
考情分析/214
考点精讲/214
一、中学生性心理/214
二、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216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18
考情分析/218
考点精讲/218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18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18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19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222
考情分析/222
考点精讲/223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223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223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224
四、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225
五、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225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229
考情分析/229
考点精讲/229
一、压力/229
二、挫折/230
第七章中学德育
节品德的心理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234
考情分析/234
考点精讲/234
一、品德的内涵/234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235
三、道德发展理论/236
第二节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39
考情分析/239
考点精讲/239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39
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240
三、影响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41
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42
第三节德育的概念与内容/243
考情分析/243
考点精讲/243
一、德育的概念/243
二、学校德育的内容/244
三、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245
第四节德育过程/247
考情分析/247
考点精讲/247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247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48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248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49
第五节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251
考情分析/251
考点精讲/251
一、德育原则/251
二、德育途径/255
三、德育方法/256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节班集体与班级管理/260
考情分析/260
考点精讲/260
一、班级与班集体/260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261
三、班级管理/263
第二节课堂管理/264
考情分析/264
考点精讲/265
一、课堂管理概述/265
二、课堂群体管理/268
三、课堂气氛管理/270
四、课堂纪律管理/272
五、课堂问题行为/274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278
考情分析/278
考点精讲/278
一、班主任概述/278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280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80
第四节课外活动/284
考情分析/284
考点精讲/284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与意义/284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284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285
四、课外活动的特点/286
五、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287
第五节教师心理/287
考情分析/287
考点精讲/288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288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292
三、教师的成长心理/294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296
第九章主观题备考攻略
节辨析题备考攻略/300
一、考情分析/300
二、作答思路/301
三、分类解读/302
四、考点预测/306
第二节简答题备考攻略/307
一、考情分析/307
二、分类解读/309
三、考点预测/310
第三节材料分析题备考攻略/312
一、考情分析/312
二、分类解读/312
三、考点预测/317
(下册)
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320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323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25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28
第五节教育目的/330
第六节教育制度/332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334
第二章中学课程
节课程与课程理论/336
第二节课程设计与开发/337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39
第三章中学教学
节教学概述/342
第二节教学过程/343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345
第四节教学原则/346
第五节教学方法/348
第六节教学模式/350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351
第八节教学评价/352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节学习的认知基础/354
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357
第三节学习动机/359
第四节学习迁移/361
第五节学习策略/363
第六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364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节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
特点/366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367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369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372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376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
“
“(上册)
章职业理念
节教育观/2
考情分析/2
考点精讲/2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2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6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9
第二节学生观/10
考情分析/10
考点精讲/10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1
二、“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11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2
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3
五、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发展/16
第三节教师观/17
考情分析/17
考点精讲/18
一、教师职业概述/18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8
三、教师劳动的特征/21
四、教师专业发展/23
第四节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29
一、题目设置/29
二、答题角度/29
三、答题思路/30
四、经典真题/31
第二章法律法规
节《宪法》中的常见考点/34
考情分析/34
考点精讲/34
一、国家的基本制度/34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5
三、国家机构/38
第二节《民法典》中的常见考点/44
考情分析/44
考点精讲/44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44
二、民事权利/45
三、侵权责任/47
第三节《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48
考情分析/48
考点精讲/49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49
二、教育基本制度/50
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51
四、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53
五、受教育者/54
六、教育与社会/55
七、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55
八、法律责任/57
第四节《义务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60
考情分析/60
考点精讲/61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61
二、学生/63
三、学校/64
四、教师/66
五、教育教学/67
六、经费保障/68
七、法律责任/69
第五节《教师法》中的常见考点/71
考情分析/71
考点精讲/71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72
二、权利和义务/72
三、资格和任用/74
四、培养和培训/76
五、考核/76
六、待遇/76
七、奖励/77
八、法律责任/77
第六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常见考点/80
考情分析/80
考点精讲/80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81
二、家庭保护/82
三、学校保护/84
四、社会保护/85
五、网络保护/88
六、政府保护/89
七、司法保护/90
八、法律责任/91
第七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
常见考点/93
考情分析/93
考点精讲/93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94
二、预防犯罪的教育/95
三、对不良行为的干预/97
四、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98
五、对重新犯罪的预防/101
六、法律责任/102
第八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
常见考点/103
考情分析/103
考点精讲/103
一、总则中的常见考点/104
二、事故与责任/104
三、事故处理程序/107
四、事故损害的赔偿/108
五、事故责任者的处理/110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112
考情分析/112
考点精讲/112
一、教师劳动的特殊性/112
二、教育实践中的罪恶/11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114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16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17
考情分析/117
考点精讲/117
一、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17
二、2018年印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119
三、201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120
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122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材料分析题的作答/124
一、题目设置/124
二、答题角度/124
三、答题思路/125
四、经典真题/125
第四章教师基本能力
节信息处理能力/128
考情分析/128
考点精讲/128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28
二、Word的应用/130
三、Excel的应用/135
四、PowerPoint的应用/140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144
考情分析/144
考点精讲/144
一、概念间的关系/144
二、词语间常见的其他关系/146
三、直言命题/146
四、复言命题/147
五、图形推理/149
六、数字推理/151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153
一、考情分析/153
二、答题步骤/154
三、答题技巧/155
第四节写作能力/160
一、题型解读与作答/160
二、写作知识精讲/162
第五章文化素养
节历史常识/172
考情分析/172
考点精讲/172
一、中国古代史/172
二、中国近现代史/179
三、世界古代史/185
四、世界近代史/189
五、世界现代史/191
第二节科学常识/193
考情分析/193
考点精讲/194
一、中国科技成就/194
二、外国科技成就/199
三、基本科学常识/202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219
考情分析/219
考点精讲/220
一、传统思想/220
二、古代称谓/220
三、常用成语/222
四、神话与民间故事传说/225
五、天文历法/227
六、传统节日/228
七、民风民俗/230
八、重要文物/231
第四节文学常识/233
考情分析/233
考点精讲/233
一、中国文学名家名篇/233
二、外国文学名家名篇/244
第五节艺术常识/248
考情分析/248
考点精讲/248
一、建筑/248
二、雕塑/250
三、绘画/252
四、书法/255
五、音乐/258
六、戏曲/262
七、电影/263
(下册)
章职业理念
节教育观/266
第二节学生观/269
第三节教师观/271
第四节材料分析题/275
第二章法律法规
节《宪法》中的常见考点/280
第二节《民法典》中的常见考点/282
第三节《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284
第四节《义务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286
第五节《教师法》中的常见考点/288
第六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常见考点/290
第七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常见考点/292
第八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常见考点/294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296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97
第三节材料分析题/302
第四章教师基本能力
节信息处理能力/306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308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310
第四节写作能力/319
第五章文化素养
节历史常识/328
第二节科学常识/332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338
第四节文学常识/341
第五节艺术常识/345
“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卷(一)~(十)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五)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预测试卷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六)~(十)
“
“
部分英语语言知识
章语音知识/2
考情分析/2
考点精讲/2
节音素和音标/2
第二节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4
第二章词法知识/15
考情分析/15
考点精讲/15
节常用词类/15
第二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40
第三节非谓语动词/52
第三章句法知识/61
考情分析/61
考点精讲/61
节句子的成分/61
第二节句子的分类/63
第三节特殊句型与结构/82
第四节主谓一致/95
第四章语言学知识/100
考情分析/100
考点精讲/100
节语言学绪论/100
第二节音系学/103
第三节形态学/111
第四节句法学/119
第五节语义学/122
第六节语用学/126
第七节修辞学/130
第八节二语习得/134
第九节社会语言学/141
第二部分英语教学知识
章外语教学基本理论/150
考情分析/150
考点精讲/150
节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150
第二节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52
第二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节选)/164
考情分析/164
考点精讲/164
节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164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分级标准/167
第三节实施建议/178
第三章英语语言知识教学/188
考情分析/188
考点精讲/188
节语音教学/188
第二节词汇教学/193
第三节语法教学/196
第四节语篇教学/199
第四章英语语言技能教学/205
考情分析/205
考点精讲/205
节听力教学/205
第二节口语教学/210
第三节阅读教学/212
第四节写作教学/217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章教学设计概述/226
考情分析/226
考点精讲/226
节教学设计原则/226
第二节教学设计要求/227
第二章教学设计内容/229
考情分析/229
考点精讲/229
节教学目标/229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232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安排/234
第四部分教学实施与评价
章教学实施/248
考情分析/248
考点精讲/248
节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248
第二节课堂管理/251
第三节教学方法与技巧/258
第二章教学评价与反思/276
考情分析/276
考点精讲/276
节教学评价的类型/276
第二节语言测试/281
第三节教学反思/286
“
“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4.在学制发展过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8.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特点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班主任王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1.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样长得直;砍来当箭,照样能穿透犀牛皮。孔子对他说:若是将砍来的竹子刮光,装上箭头,磨得很利,岂不射得更深吗?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成了孔门的学生。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哪一德育原则?()
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疏导原则
12.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3.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A.人本主义学习观 B.行为主义学习观
C.认知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4.晓磊为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晓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15.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晓军上中学后,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反映的是晓军自我意识哪一方面的发展?()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物质自我
17.高三学生志强认为做事应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调整他的情绪。该教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理性情绪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阳性强化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玩游戏来强化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让孩子()。
A.玩完游戏后做作业
B.自己规定游戏时间
C.边玩游戏边做作业
D.完成作业后玩游戏
19.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对老师和家长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20.数学课上,学生由于惧怕教师而出现了紧张、拘谨、反应被动、心不在焉等现象。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21.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王老师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A.教学操作 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 D.教学反思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2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24.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25.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8.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29.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周老师教高一(5)班数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她决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6位学生,周老师特别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和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作业,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对于其他学生,周老师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问题:
(1)周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8分)
(2)请结合材料对这些教学原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下面是一位学生给老师的求助信。
许老师,您好!
我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上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让我很沮丧,越来越不自信。现在一提到考试,我就浑身不自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把成绩提高。在平时学习中,我都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也认为我的能力较强,常常推荐我参加一些学习竞赛,但我都推辞了,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我能行吗?我还能考好吗?我是不是再也考不出好成绩了?
老师,我特别希望改变我目前的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学生:海波
3月31日
问题:
(1)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0分)
(2)如果你是许老师,应该如何帮助这位学生?(8分)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学记》是人类历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大约成文于战国末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演说家的教育》也称《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著作。它是西方早的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成就”。
《理想国》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的正义观及他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
2.【答案】C。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环境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3.【答案】A。解析:教育的发展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社会生产力水平、方式决定了劳动力的规格,进而决定了教育培养的人的规格,从而影响教育目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教育结构的变革,反映的是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④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管理体制。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②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③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④文化观念影响教育管理体制。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该考点是历年考试的高频考点,也是
“
“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校长为了扭转学校教育中的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推进素质教育,计划在本校实施改革措施。以下做法恰当的是()。
A.注重考试的选拔功能
B.推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C.统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流程
D.减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2.赵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对于错误的题目没有打“×”,而是改成了“?”和批语。这说明赵老师()。
A.违反了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B.遵循了尊重学生的教育观
C.不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D.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制度
3.陈老师在教学时引用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学生因此产生疑问:“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陈老师下列处理方式中恰当的是()。
A.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B.批评学生上课分心
C.布置学生课外探究
D.解释说作者弄错了
4.孙老师在工作的12年里,认真钻研业务,虚心学习,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而且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孙老师的教学行为说明其()。
A.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B.重视自身言行端正
C.善于开发课程资源
D.强调同事团结互助
5.某公办中学学校规定,暑假期间每位教师必须到学校完成其他事宜,否则暑假期间没有薪酬。学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权给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B.正确,学校可以自由安排教师的时间
C.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进修培训权
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带薪休假权
6.中午放学后,小静和几位同学到李老师开的餐馆里就餐。由于食材变质,同学们都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在这次事故中,应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是()。
A.李老师 B.学校
C.市场监管局 D.小静
7.小梦的父母以凑齐小梦上学的费用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为由代替16周岁的小梦答应了一门婚事,并提前收取了彩礼。小梦父母的做法()。
A.合理,父母有权决定子女的婚事
B.合理,父母保障了小梦的受教育权
C.不合理,父母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D.不合理,父母没有提前询问小梦的想法
8.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因下列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无须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甲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的奶制品被查出细菌超标
B.乙学校化学实验室中设备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C.丙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扫墓活动之前未进行安全教育
D.学生小叶患有疾病,但他不顾班主任制止,执意参加校外马拉松比赛
9.初中生小华上课玩手机被王老师发现,王老师没收了她的手机。小华课后多次找王老师要手机,被王老师以各种借口拒绝。小华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是()。
A.申诉或仲裁
B.申诉或诉讼
C.复议或诉讼
D.复议或仲裁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A.集体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互联网经济 D.国有经济
11.初中生李某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把考试内容抄在自己的手掌心。考试过程中,李某在偷抄答案的时候被教师当场捉获。学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勒令其退学。学校的做法()。
A.合法,学校维护了学校的管理制度
B.合法,学校维护了其他学生的权益
C.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李某
D.不合法,学校不应追究李某
12.初一学生王某多次偷盗财物,学校和家长多次管教均无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可采取的措施为()。
A.将王某送入职业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B.剥夺王某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C.将王某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D.将王某交于社区委员会进行管教
13.方方中考成绩很好,考进了一所市重点高中。升入高中后,他的各科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数学成绩,简直一塌糊涂。数学老师章老师对他说:“你怎么回事呀?我都怀疑你中考的成绩是不是真的。”章老师的做法()。
A.正确,能够促进学生反省自己
B.正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不正确,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不正确,应联合家长批评学生
14.下列选项中,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冯老师多次坚决地拒绝学生家长一同旅游的邀请
B.周老师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
C.王老师拒绝了其他老师让学生罚站、跑圈的建议
D.秦老师努力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好代表一切
15.冯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后,仍坚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表明冯老师具有()。
A.爱护学生的情怀
B.互助合作的精神
C.终身学习的意识
D.尊重学生的品质
16.王老师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每次班里的学生犯错误他都会“找家长”并严厉地批评家长的失职。王老师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B.正确,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C.不正确,这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D.不正确,应以严厉批评学生为主
17.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这一制度是在()时正式确立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18.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生活在这里的腓尼基人制定了人类历史上套拼音字母系统。这套拼音字母系统依据的文字是()。
A.古印度文字 B.古希腊文字
C.古罗马文字 D.古埃及文字
19.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固定的系统。汉武帝时期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这个规定依据的是当时天文学家所著的()。
A.《奉元历》 B.《授时历》
C.《皇极历》 D.《太初历》
20.下列选项中,由我国自主研制和应用,可为我国及周边、中东等相关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
A.天通一号
B.风云四号
C.天宫一号
D.长征六号
21.在我国古代,同一事物往往存在几种不同的称谓。下列称谓对应正确的是()。
A.女婿—娇儿 B.父亲—泰山
C.夫妻—棠棣 D.父母—椿萱
22.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出自《登高》,其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王维
C.岑参 D.杜甫
23.《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言”的作者是()。
A.凌濛初 B.冯梦龙
C.吴敬梓 D.蒲松龄
24.下列文学样式中,常见结构形式是“四折—楔子”的是()。
A.唐传奇 B.散曲
C.元杂剧 D.南戏
25.19世纪的欧洲绘画有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之分。下列画家中,属于新印象派的是()。
A.德加 B.修拉
C.雷诺阿 D.莫奈
26.在Word中,有时会出现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的波浪下划线。以下关于这两种波浪下划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色波浪下划线代表可能存在拼写错误
B.绿色波浪下划线代表可能存在拼写错误
C.两种波浪下划线都代表本处是重点内容
D.两种波浪下划线都是为了美观而添加的
27.在PowerPoint幻灯片浏览视图中,按住Ctrl键并拖动某页幻灯片,可以完成的操作是()。
A.复制该页幻灯片 B.移动该页幻灯片
C.删除该页幻灯片 D.选定该页幻灯片
28.下列选项中,与“南瓜—茄子”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咖啡”和“红茶”
B.“绘画”和“艺术”
C.“鲜花”和“玫瑰”
D.“考试”和“面试”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将选项中的数字填入“5、6、9、18、()、126”空缺处,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A.40 B.32
C.45 D.72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许老师在某中学任地理老师已有八年,他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形式,使之更适合学生。他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过“介绍家乡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许老师还时常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举行“座谈会”,不仅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还会复盘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讨论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对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学生进行表扬,及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
从教多年来,许老师一直保持着订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习惯,并且经常在课堂和学生分享杂志中一些有趣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许老师经常和学生说:“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丰富人生,开阔眼界,进而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未知。”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许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31.材料:
还有三天就开学了,我却收到了小威家长的求助。原因是小威突然提出不想上学了,想要趁着自己年纪小,去当职业电竞选手。为此,小威还与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小威的家长希望我能劝说小威回学校上课。
虽然现在还是放假时间,但考虑到事情比较严重,我还是来到小威家,与小威进行了沟通。首先,我认真听了小威的想法,认可他在这个年纪就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仔细辨别现在的想法是基于对该职业的了解还是一时的冲动。其次,我告诉小威,无论有什么想法,都应该与父母好好沟通,无论父母是否认同,都不能忘记尊重父母。后,我提醒小威,将来无论做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如果真的热爱电竞,可以请父母帮助自己多了解一些电竞行业的信息。小威听了我的话,表示会采纳我的意见,也会按时回学校上课。
小威的父母见状非常高兴,拿出了红包和礼品,请我务必收下。我理解他们是想真诚地感谢我,但我还是拒绝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
32.材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
“
“ 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考纲要求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本章从教育的由来与定义出发,通过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七节内容帮助考生把握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考情分析
本节知识 核心考点 考查题型 重要程度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教育”一词的由来 单选 ★
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 单选、辨析 ★★★
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单选 ★
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单选 ★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单选、辨析 ★★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单选 ★★
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简答 ★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和发展 单选、简答 ★★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简答 ★
20世纪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 单选 ★
考点精讲
一、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教育”取“教”和“育”共同具有的词义,即培养。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零碎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可能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备考时应掌握在我国“教育”一词早的出处,并能区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的本质,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社会活动”。这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一方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动物的学习、动物之间的哺育不是教育。例如,幼猴学跳跃、母鸡带小鸡。另一方面,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例如,新生儿吮吸母乳、膝跳反射。
第二,“培养人”。“培养人”强调使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例如,爸爸训练孩子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第三,“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教育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不都是教育,那些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例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伤,由此获得了火是热的、火能灼伤人等有关火的知识。
经典真题
1.(2015下·单选)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2.(2020下·辨析)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参见上文。
“教育的本质”是高频考点,考查题型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
单选题:直接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辨析题:要求辨析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教育,如经典真题中的第2题。
备考时要准确识记教育的本质属性,并结合“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三个关键词和具体示例理解其内涵。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2.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两方面。
教育的时代性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使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而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其共同的特点。
教育的阶级性主要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哪一个阶级的接班人,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决定的,集中体现为教育的社会性质。
3.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运行规律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的发展规律等因素,但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传承与接续的关系。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都是在继承与超越前一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发展反映和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但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可能会“超前”或“落后”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
4.生产性
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在一定投入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产出,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5.长期性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说明了教育的长期性。
经典真题
1.(2019上·单选)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2.(2017下·单选)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答案】1.D2.C
3.(2021上·辨析)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参见上文。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高频考点,考查题型一般为单选题、辨析题。
单选题:给出含义或实例,要求辨别其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社会属性,如经典真题中的第2题。
辨析题:要求辨析教育是否具有某种社会属性或判断某一社会属性的内涵是否正确。例如,辨析“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一说法;又如,经典真题中的第3题考查考生是否准确理解了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内涵。
备考时应准确区分教育的各个社会属性,并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等一切对他人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产生影响的人。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为主要职责的活动主体,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体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等。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体现为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教育影响是联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中介和桥梁。
“教育的基本要素”考查频次较低,可能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
备考时应明确教育三要素的内容及各自的地位与作用。例如,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
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形态的教育相互配合被称为“三结合”教育或教育合力。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生活性等特点。
2.社会教育
从广义上讲,社会教育是指社会生活中一切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讲,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具有自愿性和自主性,伸缩性和灵活性,持久性和巩固性等特点。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即上文中的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较强的可控性,教育的专门性,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等特点。
“教育的基本形态”可能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备考时应准确识记三种教育形态的特点以及教育合力是指哪三种教育形态相互配合。
五、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1.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本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享用功能等。
2.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指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能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功能,即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社会流动功能,即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和调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社会流动功能包括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功能强调改变环境但不提升社会阶层,如更换工作地点、单位等;纵向流动功能强调提升社会阶层,如职务晋升、薪酬提级等。
(二)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
1.正向功能
正向功能也称积极功能,指教
“
“ 章 职业理念
考纲要求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基本内容,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本章内容本章设置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四节内容。教育观一节从教育观的概念出发,依次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和方法、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等;学生观一节从学生观的概念出发,依次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发展等;教师观一节从教师观的概念出发,依次阐述了教师职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劳动的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等;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一节讲解了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的方法。
节教育观
考情分析
本节知识 核心考点 常考题型 重要程度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单选 ★★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单选、材料分析 ★★★
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
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 单选、材料分析 ★★★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单选 ★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观 单选 ★★
考点精讲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看法,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的看法。
下面主要讲解现代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它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经典真题
1.(2020下·单选)开学了,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某中学语文老师为同学们确定了学期素质教育目标:“每个月读一本名著,识两位名人,听三首名曲,品四幅名画,背五首古诗。”该教师的做法()。
A.干扰了学生学习的节奏 B.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C.窄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D.指明了素质教育的途径
2.(2019下·单选)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 B.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
C.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 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
【答案】1.C2.B
“素质教育的概念”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一般直接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如素质教育涵盖的教育阶段以及包括的教育形式等,错误选项通常窄化素质教育的外延。
备考时应明确,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只限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2.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淘汰性的地方。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资源,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反例:教师只关注一小部分学生,如成绩好、家境好或者自己喜欢的学生;教师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3.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
从发展的特征看,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
(1)全面性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之上。
(2)主体性
素质教育把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以区别于应试教育中学生死记硬背、灌输式的被动发展。
(3)可持续性
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的素质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促使学生后续可持续的发展。
反例: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占用音、体、美等课程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教学;教师将学生看作容器,灌输知识。
4.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理想追求不同,具有差异性。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基本方面达到统一标准,实现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素质教育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反例: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特之处,用同一方法教育所有学生;教师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检验其是否合格。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为了应对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素质教育开始强调德育为先,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反例:教师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创作的作品;教师打压学生新颖的想法,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只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不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具体如表1-1-1所示。
表1-1-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正确观点
(续表)
认识误区 正确观点
认识误区 正确观点
对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对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优势,学有所长
对素质教育形式的误解: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对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他们不情愿完成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形成日后所需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将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应废止考试,而应改革考试制度
将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对立:
素质教育会降低升学率 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科学地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升学率
经典真题
1.(2021上·单选)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列方法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是()。
A.继承与开拓 B.学习与创造
C.思考与想象 D.熟练与传承
2.(2019上·单选)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3.(2019上·单选)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讥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学生的主动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4.(2018下·单选)关于图1-1-1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5.(2018上·单选)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答案】1.D2.A3.B4.B5.C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高频考点,考查题型一般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单选题:①要求判断情境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遵循或违背了素质教育哪项要求。例如,判断“教师要求学生在初三这一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
“
“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Thames is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its history, its culture, etc.
A. A B. An
C. / D. The
2. The dancer and has already arrived at the concert hall.
A. singer B. a singer
C. the singer D. singers
3. The reason why she didn’t show up at the party is she got stuck in a traffic jam.
A. as
B. because
C. which
D. that
4. The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by changing “mathematics” into “math(s)” is called .
A. back-formation B. conversion
C. clipping D. blending
5. The movie was so popular that it was one more week.
A. extended B. delayed
C. postponed D. suspended
6. The two cats could be only by the number of rings on their tails, otherwise they were exactly alike.
A. separated
B. divided
C. disconnected
D. differentiated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ts of English consonants has the same manner of articulation
A. /p/, /b/, /k/, /ɡ/
B. /k/, /ɡ/, /m/, /n/
C. /t/, /d/, /tr/, /dr/
D. /d/, //, /θ/, /e/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correct word stress of the word “nationalistic”
A. /nnlstk/ B. /nnlstk/
C. /nnlstk/ D. /nnlstk/
9. Interlanguage refers to a system of rules developed in the minds of L2 learners, which has some features of plus some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
A. the L1; the L1
B. the L2; the L2
C. the L1 and L2; the L1
D. the L1 and L2; the L1 and L2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the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 Receptive skills may develop simultaneously with productive skills.
B. Productive skills are much easier to be acquired than receptive skills.
C.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skills are susceptible to first language.
D.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skills develop equally well for most L2 learners.
11. When teaching pronunciation, a teacher should put phoneme, stress, intonation and in the syllabus.
A. consonant B. vowel
C. rhythm D. speech
12. If a teacher asks students in class, “When do we use the passive voice in our daily life”, he/she is trying to draw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in grammar teaching.
A. meaning B. function
C. skill D. sound
13. When using such sentences as “A long time ago …/Then …/Afterwards …/In the end …” in a reading class, a teacher is probably teaching language at the .
A. lexical level B. discoursal level
C. grammatical level D. phonological level
14. When a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en to a recording to find out John’s flight number and arrival time, what skill does he/she focus on
A. Inferring opinions and attitudes.
B. Extract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C. Getting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D. Deducing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
15. What activity are students engaged in when they read each other’s writing, provide feedback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 before their teacher grades them
A. Discussing. B. Brainstorming.
C. Peer reviewing. D. Draft reviewing.
16. What is a teacher trying to do when he/she asks students to describe what they know about policemen before reading a story about them
A. To review a passage.
B. To make a comment.
C. To provide a title.
D. To build a schema.
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display question used by teachers in class
A.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 in the story
B.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girl in the story
C. Do you like this story The Thumb Girl, why or why not
D. Why do you agree that the girl was a kind-hearted person
18. What does a teacher want students to do when he/she asks them to find a word having similar meaning to “germinate” in a paragraph
A. To deduce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
B. To analyze word meaning by using syntax.
C. To identify new words by using synonyms.
D. To apply grammatical rules to guess meaning.
19. At what stage of a lesson is a teacher likely to conduct a brainstorming activity about a topic
A. Producing. B. Checking.
C. Lead-in. D. Practicing.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bes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municative skills
A. Doing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B. Sharing information with partners.
C. Completing a summary of the text.
D. Copying sentences from the dictionary.
请阅读Passage 1,完成第21~25小题。
Passage 1
Businesses throw around the term “innovation” to show they’re on the cutting edge of everything from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to snacks and cosmetics. Companies are touting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s, innovation teams, innovation strategies and even innovation day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 companies are actually doing any innovating. Instead they are using the word to convey monumental change when the progress they’re describing is quite ordinary. Like the once ubiquitous buzzwords “synergy” and “optimization”, innovation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a cliche—if it isn’t one already.
“Most companies say they’re innovative in the hope they can somehow con investors into thinking there is growth when there isn’t,” says Clayton Christensen, a professor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nd the author of the 1997 book, The Innovator’s Dilemma.
The definition of the term varies widely depending on whom you ask. To Bill Hickey, chief executive of Bubble Wrap’s maker, Sealed Air Corp., it means inventing a product that has never existed, such as packing material that inflates on delivery. To Ocean Spray Cranberries Inc. CEO Randy Papadellis, it is turning an overlooked commodity, such as leftover cranberry skins, into a consumer snack like Craisins. To Pfizer In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ad, Mikael Dolsten, it is extending a product’s scope and application, such as expanding the use of a vaccine for infants that is also effective in older adults.
Scott Berkun, the author of the 2007 book The Myths of Innovation, which warns about the dilution of the word, says that what most people call an innovation is usually just a “very good product”. He prefers to reserve the word for civilization-changing inventions like electricity, the printing press and the telephone—and, more recently, perhaps the iPhone.
Mr. Berkun, now an innovation consultant, advises clients to ban the word at their companies. “It is a chameleon-like word to hide the lack of substance,” he says. Mr. Berkun tracks innovation’s popularity as a buzzword back to the 1990s, amid the dot-com bubble and the release of James M. Utterback’s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and Mr. Christensen’s Dilemma. The word appeals to large companies because it has connotations of being agile and “cool”, like start-ups and entrepreneurs, he says.
Technology concerns aren’t necessarily the worst offenders. Apple Inc. and Google Inc. mentioned innovation 22 times and 14 times, respectively, in their most recent annual reports. But they were matched by Procter & Gamble Co. (22 times), Scotts Miracle-Gro Co. (21 times) and Campbell Soup Co. (18 times).
The innovation trend has given birth to an attendant consulting industry, and Fortune 100 companies pay innovation consultants $300000 to $1 million for work on a single project, which can amount to $1 million to $10 million a year, estimates Booz & Co. innovation strategy consultant Alex Kandybin.
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likely to be the reason for most companies to favor the word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 They want to improve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
B.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C. They are on the cutting edge of everything.
D. They are trying to attract investments.
2
“
“ 章语音知识
考情分析
1.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内容的考查形式比较固定,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本章的考查重点为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
考点精讲
节音素和音标
一、英语音素
音素是语音的小单位。按照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英语音素可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一)元音的分类
元音包括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
单元音(Monophthong):/i/, //, //, //, /u/, //, /e/, //, //, //, //, /ɑ/
双元音(Diphthong):/e/, /a/, //, /a/, //, //, /e/, //
单元音的分类如下。
1.根据舌部分的位置分类
前元音(Front vowel):/i/, //, /e/, //
中元音(Central vowel)://, //, (//)
后元音(Back vowel)://, //, /u/, //, /ɑ/, //
2.根据发音的长短分类
长元音(Long vowel):/i/, /ɑ/, //, /u/, //
短元音(Short vowel)://, /e/, //, //, //, //, //
3.根据唇的圆展分类
圆唇元音(Rounded vowel):/u/, //, //, //
非圆唇元音(Unrounded vowel):/i/, //, //, //, /e/, //, //, /ɑ/
4.根据舌抬起的高度分类
高元音(High vowel):/i/, //, /u/, //
中元音(Mid vowel):/e/, //, //, //, //
低元音(Low vowel)://, /ɑ/, //
(二)辅音的分类
1.根据发音方式分类
塞音(Stop)/爆破音(Plosive):/p/, /b/, /t/, /d/, /k/, /ɡ/
擦音(Fricative):/f/, /v/, /θ/, /e/, //, //, /s/, /z/, /h/
塞擦音(Affricate):/t/, /d/
鼻音(Nasal):/m/, /n/, //
边音(Lateral):/l/
近音(Approximant):/w/, /r/, /j/
2.根据发音部位分类
双唇音(Bilabial):/p/, /b/, /m/, (/w/)
唇齿音(Labiodental):/f/, /v/
齿音(Dental):/θ/, /e/
齿龈音(Alveolar):/t/, /d/, /s/, /z/, /n/, /r/, /l/
齿龈后音(Post-alveolar)://, //, /t/, /d/
硬腭音(Palatal):/j/
软腭音(Velar):/k/, /ɡ/, //, /w/
声门音(Glottal):/h/
3.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类
清辅音(Voiceless consonant):/p/, /t/, /k/, /f/, /θ/, /s/, //, /t/, /h/
浊辅音(Voiced consonant):/b/, /d/, /ɡ/, /v/, /e/, /z/, //, /d/, /r/, /l/, /w/, /j/, /m/, /n/, //
除上文24个辅音音素外,辅音音素还包括/ts/, /tr/, /dz/, /dr/。有人将这四个音素归为塞擦音,也有人将其归为辅音连缀现象(Consonant Cluster,同一个意群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音素连在一起的现象称为辅音连缀)。如果三个辅音构成词首连缀,应该满足个辅音是/s/,第二个辅音是/p/, /t/或/k/,第三个辅音是/l/, /r/, /w/或/j/的条件。
经典真题
1.(2018上·单选)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back vowel in English
A. // B. // C. // D. /e/
【答案】B解析:根据元音的分类,可知//属于中元音(//现在一般写作//),//属于后元音,/e/属于前元音。但//比较特殊,发此音时舌头的位置偏中后,所以有的分类系统把它归为中元音,也有的把它归为后元音。此题将//看作中元音,才能选出的答案。
2.(2018上·单选)The similarity among the English consonants /p/, /b/ and /m/ is that they are all .
A. fricative B. plosive C. labial-dental D. bilabial
【答案】D
1.“元音的分类”和“辅音的分类”的考查频率较高。这类试题多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元音、辅音分类的识记,如上文真题所示。
备考时,考生要熟记元音和辅音的分类标准,能够根据分类标准选择对应的音素,也能够根据所给音素来反推分类的标准。
2.不同分类系统对//和/w/的分类不同://是后元音或中元音,/w/是软腭音或双唇音。考生遇到考查//和/w/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归类,选出一项答案。
二、英语音标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目前我国通用的英语音标共有48个,其中,元音音标20个,辅音音标28个。
用音标标记语音的方法叫标音法。标音法一般分为宽式标音法(Broad Transcription)和严式标音法(Narrow Transcription)两种。宽式标音法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语音的标音方式。严式标音法是一种使用变音符号的标音方式,旨在记录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所发生的细微变化。在用宽式标音时常使用“/ /”,而在用严式标音时使用“[ ]”。
无声子音[p], [k], [t]在[s]后面会有丧失送气的现象,即它们的发音在实际上是有差异的,但通过宽式标音法却无法看到不同。如peak和speak的音标是/pik/和/spik/,都使用同样的p符号来表示送气与不送气这两种不同发音。宽式标音法主要是在不产生误解的状况下,将一个语音所有可能的不同发音当作同一个音对待。而用严式标音法时,上面的peak和speak的标音分别是[phik]和[spik],这里的上标h符号就是表示送气的符号。
第二节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
一、英文字母
A a [e] B b [bi] C c [si] D d [di]
E e [i] F f [ef] G g [di] H h [et]
I i [a] J j [de] K k [ke] L l [el]
M m [em] N n [en] O o [] P p [pi]
Q q [kju] R r [ɑ(r)] S s [es] T t [ti]
U u [ju] V v [vi] W w [dblju] X x [eks]
Y y [wa] Z z [zi] (美) [zed] (英)
26个英文字母通常可分为三类:元音字母、半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元音字母有a, e, i, o, u五个。半元音字母有w, y两个,其发音方式与元音字母相似,但常被视为辅音字母。其余为辅音字母。
二、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一)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元音字母a, e, i, o, u的发音规律见表1-1-1。
表1-1-1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续表)
字母 条件 读音 例词
字母 条件 读音 例词
a 重读音节 开音节 [e] name
闭音节 [] bag
[w]后 [] want, what, quality
f, n, ph, sk, sp, ss, st, th前 [ɑ] after, plant, graph, ask, grasp, glass, fast, father
非重读音节 [] woman
[] village
e 重读音节 开音节 [i] he
闭音节 [e] best
非重读音节 [] open
[] pocket
i 重读音节 开音节 [a] like
闭音节 [] bit
nd, ld前 [a] find, wild
非重读音节 [] holiday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