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09793
1. 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中国*想象力的大脑所展现出的浩瀚想象力,令人沉醉其中,不忍释卷。
2. 凝聚三位中国*实力科幻作家的创作精华于一体,集中展现中国科幻*成就。
3.本书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内文采用优质轻型纸张,封面采用进口白卡纸及描图纸,排版舒朗、简洁大气,装帧设计精良,收藏、馈赠皆相宜。
4.《流浪地球》《假设》《六道众生》等篇目曾获得第十二届、第十九届、第十四届“银河奖”(中国科幻小说*荣誉奖项)。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王晋康、何夕是中国*知名度的三位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三巨头”。本书收录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作品——《流浪地球》《人和吞食者》《地火》《临界》《百年守望》《祸害万年在》《假设》《六道众生》。阅读本书,不仅可以领略中国科幻作品的*实力,还可以享受到中国*有想象力的大脑向全世界所展现出的一场场宏大的头脑风暴。
《微纪元》是刘慈欣领衔的一部科幻作品集。该书以刘慈欣签约影视的《微纪元》为主打。在《微纪元》中,刘慈欣为我们展示了人类进入“微时代”后的种种神奇而又不可思议的未来场景:数万年前,因为太阳的异常爆发,整个太阳系陷入火海之中,地球上的温度高达4000多度。人类为了种族延续,数万艘飞船在大难来临前飞向太空,去寻找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但几乎所有宇宙飞船*终都葬身太空!几万年后,只有一艘飞船飞回地球。但回到地球的宇航员惊讶地发现,这时的地球上已没有了与他相同的人类,代之而起的,是像蚂蚁一样小的微型人。那些人虽小,但智商却超高,而且他们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与此前的人类已有很大不同……面对这些微人,返回故土的飞行员又该何去何从?
《宇宙坍缩》旨在展现宇宙浩瀚图景。这世界没有永恒之物,凡有出生,必有衰亡!包括地球,太阳乃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一天,而我们人类,便处在这种宿命的链条上。我们是观察者,同时也是体验者,我们能感知宇宙的浩淼,也知预见宇宙的始与终。本书从宇宙终结的那一瞬写起,在不可抵抗的大灾难面前,恐慌和绝望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定义……
《虫子的世界》是刘慈欣领衔的一部科幻作品集。该书以刘慈欣的代表作《乡村教师(以签约影视)》为主打,文中既描述了人在宇宙中的卑微与渺小,同时又讴歌了人性的辉煌与伟大。在本文中,一位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与他的一群学生被放在星际战争的大背景下——银河系内正在暴发一场持续了几万年的星际大战,而在地球上,一位将死的乡村教师,却在为他的学生上后一堂课。一方面是成千上万星系被外星文明毁灭的悲壮画面,一方面则是一位濒死的教师因为大爱而焕发出的生命回光——刘慈欣的作品总是能在不动生色间给人深深地震撼……
刘慈欣
流浪地球——太阳熄灭,人类搬家
人和吞食者——当地球被吞噬
地火——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王晋康
临界——低烈度纵火
百年守望——克隆之殇
何夕
祸害万年在——千年虫,万年毒
假设——虚证主义的深渊
六道众生——平行世界正在进行时
微纪元――纳米人主宰地球
宇宙坍缩
——光年尺度下的思考 刘慈欣
水星播种
——宇宙进化长河中的不二法则 王晋康
梦绕地心
——拯救梅西 谢云宁
干杯吧,朋友
——2000年后重回地球 凌 晨
2004笔会纪要
——灵魂深处,邂逅另外的自己 赵海虹
售梦者
——一些事你不要太当真 刘维佳
公交车上的男人
——永失我爱 阿缺
……
《微纪元》
四维夜空里那些*闪亮的星
写科幻不是一件能说得出口的事
偶尔走进书店,到处都是读懂股市、马云XX、风水、厚黑、包治百病之类的书,然后就是各种工具类图书,什么《N天让你会说英语》《怎样让孩子考100分》《C#语言决定未来》之类等等,别看中国每年出几十万本新书,总结起来就是两本,一本是《成功学》,一本是《励志学》,偶尔看到几本科幻作品,藏头露尾的散落在奇幻和穿越里,显得如此势单力薄。
很长一段时间,写科幻不是一件说得出口的事,当有人问你出的是什么书时,你会略带羞涩低头看着大脚趾,然后用31分贝的声音说是科幻作品,同时以0.1秒的速度抬起头,脸红脖子粗的解释我这不是写皮皮鲁之类作品,我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没有骗小孩子。对方会很体贴的说:我知道,这是儿童文学嘛!我会给孩子买一本的。当然,*后人家选择的会是《仙境迷踪》《啪啦小魔仙》之类,价格是你科幻作品的3倍。
“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的时间很长,甚至延伸到了现在,也许更远……在*近两代人成长过程中,来自于各个类型的文学作品我们历历在目:汪国真的诗歌俘获了许多矫情的泪水,金梁古的武侠占据着男生的梦想空间,而女孩在琼瑶奶奶的怂恿下一直寻找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叛逆的一代则被王小波教化成“沉默的大多数”,被王朔蛊惑的一批年青人则成了插科打诨的人间看客,另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又被余秋雨骗上了文化苦逼这条路,80后一代则被韩寒和郭敬明瓜分,还有更多的散兵游勇被穿越与奇幻作品教育成“种马”或者“花痴”……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文学作品里,很少看到科幻文学的影子。可以说,科幻不要说进入主流阅读空间,就是在类型文学里面也一直非常弱势。
三维双眼寻找四维视界
在现实和商业的时代,总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
对于这些科幻作者来说,“未来 ”是一个具有天然吸引力的磁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只有将自己的思维投影到星空世界,才能获取量子在跃迁过程中所释放的快感。在这些人的世界里,真实的宇宙比任何文学勾勒的空间都要完美。因为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理性闭环,虽然神奇瑰丽但一切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兴奋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在原子的世界和比特的世界自由穿梭,用三维双眼寻找四维视界。
如果认为人类对未来的想象是一片飘渺不可揣度的广袤夜空,那么这些人,他们就是夜空*闪亮的星星。
在这里,必须提一下《科幻世界》的“银河奖”,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银河奖”向社会推出1300多篇优秀中短篇科幻小说,先后有120位作者登上领奖台。在这些人中间,既诞生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星河、柳文扬、吴岩、这样的科幻先行者,也涌现了江波、索何夫、燕垒生、钱莉芳、长铗、阿缺、陈虹羽、夏笳、刘维佳、拉拉、张冉、罗隆翔等无数新生代作者。“银河奖”是中国科幻爱好者*后的“锡安”,在这里坚守阵地的是那些“一直在理性想象”的圣徒,而这套“中国科幻银河奖群星系”作品,就是从这“银河”里拾取的*美丽的珠贝。
拉长视线纵观整个“银河系”,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刘慈欣当然是其中特别闪亮的一颗,但远远不能掩盖其他群星的灿烂。如果说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科幻的话,那中国式的科幻大片,这才刚刚揭开序幕。
王晋康的作品,在哲学思辨力上独树一帜,他“防火防盗防科学”的思想在《替天行道》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对社会的反思更加贴近现实,你能感觉到他所描述的场景就在你身边而非未来,你不看他的作品也许哪天就会被数学给干掉?
何夕的科幻则具有诗性风格,干净而美好,忧郁且悲伤,《人生不相见》和《亿万年后的来客》这样的作品给读者人文和科学上的双重体验,甚至弄哭了很多粗线条的理工男。
韩松的作品里一直隐藏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瑰丽和诡异,恍惚之间你不知道科幻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现实世界是科幻的,听说这是吸毒的深度反应。
江波的作品充满硬科幻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位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事的是硅系半导体研发,但一直在担心碳基生命的前途。
燕垒生则是一位从容跨越奇幻和科幻两大领域的双栖怪兽……
夏笳呢,则像一只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黑色蝙蝠……
长铗这是科幻界不可忽视的异类……
阿缺这个90后的作品则召示了任何时代的思考者都不会断代……
一直说中国科幻是一个小众圈子,这也许是我们没有走近他们的缘故。就像那遥远的星辰,距离让我们觉得它渺小、暗淡,但一旦接近,却发现它的夺目与璀璨。
夜空里甘愿被点燃的火柴
当然科幻无需正名,它天生就是文学类型作品里的王者。好的科幻必然是深邃而理性的,天然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如果你想成为一位真正科幻的读者,它需要你自己去用心去感受粒子流的风暴,用手去触摸一直真实的隐藏在虚拟世界的0和1。
对于一些真正的科幻爱好者来说,近年来奇奇怪怪的披着科幻外衣的作品让人跳脚,如《长江七号》这样的文艺卖萌片成了科幻经典,一个游戏公司加一个网络写手敢开拍《三体》,《来自星星的你》竟然成了进口的优秀科幻电视剧?这一切让人心生绝望,难道我们果然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真相的族群么?真希望这些“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能给那些人开开脑洞。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欠科幻什么。是的,谁都不欠科幻什么,但一个传闻“水变油”的族群,一个连鱼都被传成转基因的族群,一个认为数学只要学到买菜会算账就够的族群,是不是特别需要科幻来恶补一下?
理性和科学,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不管有多少人告诫我们要“面对现实”,但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是夜空里甘愿被点燃的火柴,为渴望真知的人类带来些许温暖。
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三人的作品各有特点,年轻的时候,更喜欢何夕,喜欢他的随意挥洒傲岸不羁,更喜欢他高冷的寂寞和孤独,喜欢他在描写《伤心者》时展现的那种绝望;长大一点更喜欢刘慈欣,对他在硬科幻上的造诣几近膜拜,他那些作品若没有雄厚的数学功底是不可能写得出来的,而且还需要与生俱来的科幻天赋;年龄再大一点就会爱上王晋康,他对科学进步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应该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深具人文情怀的作者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科幻作家 罗金海
流浪地球
刹车时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地球自转刹车用了42年,比联合政府的计划长了三年。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十几年吧)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黄昏并不意味着昏暗,地球发动机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因为只有这两个大陆完整坚实的板块结构才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巨大的推力。地球发动机共有一万二千台,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各个平原上。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象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其实这样描述还不是太准确,是地球发动机产生的切线推力分量刹住了地球的自转,因此地球发动机的喷射必须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倾斜的,我们处在一个将要倾倒的巨殿中!南半球的人来到北半球后突然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有许多人会精神失常的。比这景象更可怕的是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由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爷爷老糊涂了,有一次被酷热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冲出门去,我们没来得及拦住他。外面的雨点已被地球发动机超高温的等离子光柱烤热,把他身上烫起了一层皮。
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在北半球出生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很自然,就如同对刹车时代以前的人们来说,太阳、星星和月亮那么自然,我们把以前人类的历史都叫作前太阳时代,那真是个让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啊!
在我小学入学时,作为一门课程,教师带我们班的30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这时地球已经完全停转,地球发动机除了维持这个行星的这种静止状态外,只进行一些姿态调整,所以在从我三岁到六岁这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为减弱,这使得我们可以在这次旅行中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
微纪元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的一个人了。
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同三十年前他飞出太阳系时没有两样,但飞船计算机刚刚进行的的视行差测量告诉他,冥王星的轨道外移了许多,由此可以计算出太阳比他启程时损失了4.74%的质量,由此又可推论出另外一个使他的心先是颤抖然后冰冻的结论。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通过发射上万个穿过太阳的探测器,天体物理学家们确定太阳将要发生一次短暂的能量闪烁,并损失大约5%的质量。
如果太阳有记忆,它不会对此感到不安,在那几十亿年的漫长生涯中,它曾经历过比这大得多的剧变。当它从星云的旋涡中诞生时,它的生命的剧变是以“毫秒”为单位的。在那辉煌的一刻,引力的坍缩使核聚变的火焰照亮星云混沌的黑暗……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尽管现在处于这个过程中*稳定的时期,偶然的、小小的突变总是免不了的,就像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有一个小气泡浮起并破裂。能量和质量的损失算不了什么,它还是它,一颗中等大小,视星等为-26.8的恒星。甚至太阳系的其他部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水星可能被熔化,金星稠密的大气将被剥离,再往外围的行星所受的影响就更小了,火星颜色可能由于表面的熔化而由红变黑,地球嘛,只不过表面温度升高至4000℃,这可能会持续100小时左右,海洋肯定会被蒸发,各大陆表面岩石也会熔化一层,但仅此而已。以后,太阳又将很快恢复原状,但由于质量的损失,各行星的轨道会稍微后移,这影响就更小了,比如地球,气温可能稍稍下降,平均降到零下110℃左右,这有助于熔化的表面重新凝结,并使水和大气多少保留一些。
那时人们常谈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同上帝的对话:上帝啊,一万年对你是多么短啊?上帝说:就一秒钟。上帝啊,一亿元对你是多么少啊?上帝说:就一分钱。上帝啊,给我一分钱吧!上帝说:请等一秒钟。
现在,太阳让人类等了“一秒钟”:预测能量闪烁的时间是在一万八千年之后。这对太阳来说确实只是一秒钟,但却可以使目前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对“一秒钟”后发生的事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甚至当作一种哲学理念。影响不是没有的,人类文化一天天变得玩世不恭起来,但人类至少还有四五百代的时间可以从容地想想逃生的办法。
坍缩将在凌晨 1 时 24 分 17 秒发生。
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并把它投射到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到场的人并不多,都是理论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权威。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时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少数真正能理解其含义的人。此时他们静静地坐着,等着那一时刻,就像刚刚用泥土做成的亚当、夏娃等着上帝那一口生命之气一样。只有天文台的台长在焦躁地来回踱着步。巨型屏幕出了故障,而负责维修的工程师到现在还没来。如果她来不了的话,来自太空望远镜的图像就只能在小屏幕上显示,那这一伟大时刻的气氛就差多了。
丁仪教授走进了大厅。
科学家们都提前变活了,一齐站了起来。除了半径为 150 亿光年的宇宙,能让他们感到敬畏的就是这个人了。
丁仪同往常一样目空一切,没有同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坐到那把为他准备的大而舒适的椅子上去,而是信步走到大厅 的一角,欣赏起放在玻璃柜中的一只大陶土盘来。这只陶土盘是天文台的镇台之宝,是价值连城的西周时代的文物,上面刻着几千年前已化为尘土的眼睛所看到的夏夜星图。这只陶土盘经历了沧海桑田,已到了崩散的边缘,上面的星图模糊不清,但大厅外面的星空却丝毫没变。
丁仪掏出一个大烟斗,向一只上衣口袋里挖了一下,挖出 了满满一斗烟丝,然后旁若无人地点上烟斗抽了起来。大家都 很惊诧,因为他有严重的气管炎,以前是不抽烟的,别人也不敢在他面前抽烟。再说,观测大厅里严禁吸烟,而那个大烟斗产生的烟雾比十支香烟都多。
但丁教授是有资格做任何事情的。他创立了统一场论,实现了爱因斯坦的梦想。他的理论对宇宙大尺度空间所做的一系列预言都得到了实际观测的精确证实。后来,使用统一场论的数学模型,上百台巨型计算机不间断地运行了三年,得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已膨胀了150亿年的宇宙将在两年后转为坍缩。
现在,这两年时间只剩不到一个小时了。白色的烟雾在丁仪的头上聚集盘旋,形成梦幻般的图案,仿佛是他那不可思议的思想从大脑中飘出……
台长小心翼翼地走到丁仪身边,说:“丁老,今天省长要来,请到他不容易,请您一定给省长说说,请他给我们多少拨一些钱。本来不该因这些事使您分心的,但台里的经费状况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国家今年不可能再给钱,只能向省里要了。 我们是国内主要的宇宙观测基地,可您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步,连射电望远镜的电费都拿不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打它的主意了……”台长指了指丁仪正欣赏的古老星图盘,“要不是 有文物法,我们早就卖掉它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