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5058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部永恒的经典著作,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七个习惯”所体现的伟大思想,被誉为“万变的世界中,不变的原则”。
这本书的经典之处不仅体现在它在政商界、企业管理界的里程碑式的影响,更体现在对于个体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你的思维造就了你的世界,书中的每一个习惯,都将推动你重新看待你所面临的问题,引导你思考并突破眼前的现状,助力你架构起一个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宛若新生。你将发现自己独特的才干,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你将深刻体会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创造出独属于你的“成功”,拥有一段高效、幸福的生命旅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会员版)是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典著作的“阅读-实践”的闭环性阅读体验。它突破了传统阅读的感官维度,在纸书阅读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阅读特点和实践需求,研发了一套“沉浸式阅读体验”,架构起一套集“阅读、学习、测试、实践”四位一体的科学阅读体系。
“沉浸式阅读体验”是对于“七个习惯”的阅读 理解 践行的整套解决方案。运用这个体系,你可以用14-16小时完成“七个习惯”的整体内容阅读,融合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科学阅读方法”的体系设计,让你对书中经典思想的阅读理解效果事半功倍。
会员版内设: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图书1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沉浸式阅读体验”会员卡1张
PEQ效能测试2次
实践卡片一套(12张)
线上“习惯阅读践行营”读者服务 8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会员版)将让你读懂书中的真谛,并成功迈出改变的步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部永恒的经典著作,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七个习惯”所体现的伟大思想,被誉为“万变的世界中,不变的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会员版)突破了传统阅读的感官维度,在纸书阅读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的阅读特点和实践需求,研发了一套“沉浸式阅读体验”,架构起一套集“阅读、学习、测试、实践”四位一体的科学阅读体系,是一个助力于让读者轻松高质量完成“七个习惯”阅读 理解 践行的整套解决方案。
会员版亮点:
1.运用“沉浸式阅读体验”,14-16小时完成“七个习惯”的整体内容阅读,阅读过程轻松,彻底解决大部头著作难读又难懂的问题。
2.“沉浸式阅读”体验中,每一页的内容设计,均以问题为导向,像通关一样进行阅读,兼具阅读性与趣味性。
3.柯维博士的原版讲解视频,将让你体验到身临其境的获得感,你可以听到“原装解读”,作者亲自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七个习惯”。
4.阅读前、后2次效能测试(设置在“阅读体验”的第8页、第28页),将会成为你评估自己效能现状,感受效能变化所带来的能量的科学手段。而测评之后的行动方案,也将为你在生活中真正实践七个习惯,提供准确的方向和有效的路径。
5.11个付诸行动的游戏(随阅读进程,设置在“阅读体验”中),让你重点复盘阅读内容,有效加深理解。
6.特别增设8个线上“习惯阅读践行营”读者服务,让你的实践稳步开启(请联系“阅读体验”中设置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获取)。
会员版内设: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图书1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沉浸式阅读体验”会员卡1张
PEQ效能测试2次
实践卡片一套 12张
线上“习惯阅读践行营”读者服务 8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沉浸式阅读体验:
4大部分主题阅读:系统全面地完成对“七个习惯”经典思想的了解、内化和实践。
6种阅读学习方式:音频、视频、文字、图案、游戏、测试,全方位多感官地阅读学习这部伟大著作。
8个功能性阅读模块:含100 min音频解读、550 min音频精读、110 min柯维博士原版授课视频等。
28个分层阅读颗粒:以问题为索引,架构28个20-30分钟的分层阅读颗粒,把难懂的大部头著作化大为小,轻松阅读。
2次PEQ效能测试:阅读体验前、后两次个人效能测试,全面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和效能变化。
11个付诸行动游戏:以趣味游戏的方式,连接起阅读到实践之间的距离。
48张经典智慧卡片:挑选整本书中的48个重点概念,方便复习回顾。
23张思维导图:构画出整本书的内容逻辑线,一目了然。
1个会员专属效能提升方案:针对于个体效能测试结果中Z薄弱的习惯,设置有针对性的效能提升方案。
序言 / 吉姆·柯林斯
柯维家族致一位高效能的父亲
2004版前言
如何使用本书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部分 思维方式与原则
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付诸行动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付诸行动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 :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五章 习惯三 :要事——自我管理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三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 :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付诸行动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八章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付诸行动
第四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付诸行动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付诸行动
后 记
对史蒂芬·柯维博士的zui后一次访问
附 录
附录一 第四代时间管理 :办公室的一天
附录二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中心面面观
处理挑战 / 机遇问题的索引
致 谢
序言
2001年,我次见到史蒂芬·柯维,当时他约我面谈,聊一聊心中的想法。我们热情问候彼此,和他握手时我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只你用过千百次的皮制棒球手套,亲切又温暖。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史蒂芬一开始便向我提问,他问了很多问题。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教育界的泰斗,当代zui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却想向一个比他年轻25岁的人学习。
这次谈话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开门见山地问 :“您是怎么想到‘七个习惯’的?”
“不是我想出来的。”他回答。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错愕,“是您写了这本书。”
“是的,确实是我写的这本书,但是这些准则却是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他说道,“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为何这本书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柯维花了三十多年学习、研究、实践、传授,并加以提炼和完善,zui终集结成册。他并不想用这些原则来图名求利,而是想让人们学会这些原则,让原则变得可行。在他看来,创造出“七个习惯”的首要意义并非是作为个人成功的手段,而是为公众服务。
当鲍勃·惠特曼,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Covey)的执行总裁,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5周年纪念版)》作序时,我的反应是要重读全书。其实,这本书在1989年次出版后不久我便读过,但此次能再次领略书中的精华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也想重新确认 :是什么让这本书能成为永恒经典?
本书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
- 柯维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创造出一种“用户界面”,形成连贯的概念构架,加上柯维的文采,让内容变得好读可行。
- 柯维的重点是跨越时代的亘古不变的法则。而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或是时下流行的理论。
- 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因此,不仅要帮助人们变成高效能人士,还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 柯维本身是大师级的教师,却十分谦虚,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他立志要和大家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史蒂芬·柯维是统合综效的大师,他在个人效能方面所做的贡献,可用图形用户界面在个人电脑上的作用作类比。苹果电脑和微软操作系统出现以前,很少有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 :因为没有简单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没有鼠标指针,没有人性化的图标,也没有层叠的多对话窗口,更别想触屏功能了。但是, Macintosh和Windows出现后,终于令普通大众体验了小小芯片的威力。与此类似,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有关个人效能的智慧,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彼得·德鲁克,却从未有人能够整合出一个连贯、方便使用的系统。柯维创造出一套标准操作系统——个人效能的“Windows系统”——简单又好用。柯维是一位好作家,在短篇故事和概念叙述上游刃有余。我永远也忘不了书中章里讲的故事(还有其中的道理)——在地铁里一个男人怎么也管不住尖叫的孩子,也忘不了灯塔、错误的丛林和金蛋的比喻。
他对一些概念的包装,效果出奇地好,既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概念,又很有见地地说明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比如 :“以终为始”、“要事”、“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等。为了让表述更清晰,他还借助个人生活中的小困难和故事,内容涵盖子女教育、婚姻、交友。他是在培养习惯和生存需要的“肌肉组织”。
柯维系统中包含的思想历久弥新。原则就是如此,有效并适用于世界上不同年龄的人。当世上充满变数、纷争和混乱时,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一个能在迷茫时指点迷津的灯塔。柯维坚信,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原则一定存在,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智慧。他不认可那些站在屋顶上叫嚣的人的观点 :“没有什么是的,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没有什么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保留下来!所有都是新的!过去的原则早已过时!”
我的研究侧重以下问题 :“伟大的公司靠什么突显?为什么有些公司从优秀跨越到卓越(有些却没有)?为什么有些能坚持到底(有些倒闭了)?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商战中胜利?”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是“坚持核心、刺激进步”。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果没有能坚守、赖以发展、作为港湾、提供指导的一套核心原则,企业不会发展或者达到真正的卓越。与此类似,公司没有刺激进步的体系,也不会迈向卓越。这个体系包括对改变、更新、提高和BHAG理念(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宏伟的、冒险的、大胆的目标)的追求。当你把“坚持核心、刺激进步”两个要素相结合,你就会得到长期保持公司或者组织活力的二元结构。柯维在个人效能方面找到了相似结构:首先要建立一套不会更改的强有力的核心原则 ;同时,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这种二元结构会奠定坚如磐石的基础,让人一生不断成长。
当然,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zui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因此本书不仅实用而且深刻。没有原则就没有效率,没有原则就没有个性。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作为美国西点军校1951级领导力学习班的学生会主席,正在参加一个为期两年的旅行。我领悟到西点军校培训的关键点在于 :伟大的领导始于塑造性格,要做一个领导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你做事的基础。如何塑造领导?你要先塑造自己的个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只发挥个人效能,而且培养领导力。
当我回顾我研究过的杰出领导者时,我惊奇地发现,柯维的原则适用于其中很多人。首先我要关注我zui喜欢的一个例子——比尔·盖茨。近几年的一个潮流是把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归因于运气,说他们不过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仔细思考,这种说法就会不攻自破。当《大众电子》杂志把Altair电脑当作封面,并宣称这是史上台个人电脑时,比尔·盖茨立刻联合保罗·艾伦组建了一家软件公司,为Altair电脑编写BASIC语言程序。也许,盖茨是在合适的时机掌握了编程技术,但是很多人都在学习这个技术,比如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习电脑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在IBM、施乐公司和惠普这类技术。公司从业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还有政府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数以万计的人都能做到盖茨所做的,但是他们没有。盖茨当机立断。他从哈佛辍学,搬到了阿尔布开克(Altair电脑的基地所在)。他夜以继日地编写程序。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 :积极主动)
微软的发展如日中天,盖茨也在一个宏大的想法推动下拓展了自己的目标: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之后,盖茨与妻子一起创办了比尔与马琳达·盖茨基金会。目标都很宏伟,比如让疟疾从世界上消失。盖茨在2007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这样说 :“对于马琳达和我来说,挑战是一样的 :怎么用手上的资源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习惯二 :以终为始)
真正的原则意味着我们会把zui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意味着在判断力zui佳的状态下做出突破。“所有人”几乎都会说,从哈佛毕业才是年轻的比尔·盖茨zui紧要的任务。相反,他却不顾周围好心人质疑的目光,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创建微软时,他把所有能量注入两个首要的目标 :雇佣zui好的员工,开发几个重量级的软件 ;其余的事情都是次要的。盖茨在一次晚宴上次见到沃伦·巴菲特,当主持人问餐桌上的客人,认为人生旅途中zui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重点”。(习惯三 :要事)
盖茨和第四个习惯的关系有点复杂。(习惯四 :双赢思维)表面看来,盖茨的性格似乎更符合独善其身的赢者心态。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一直在一本名叫“噩梦”的记事本上记录微软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方面。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下,可能只会有几个赢家,剩下大部分是输家,盖茨绝不会让微软输给任何一个赢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盖茨善于把互补的各方结合成一个整体。为了实现梦想,盖茨意识到微软若想壮大实力需要借助其他公司的优势 :因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如IBM或戴尔这样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他还注重公平,因此,当微软获利时,员工也成功了。盖茨充分展现了互利共赢的能力,zui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与长期合作伙伴史蒂夫·巴尔默的配合。盖茨和巴尔默合作时的收获要比单打独斗大得多, 1 1大于2。(习惯六 :统合综效)
盖茨把焦点转移到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他从未说过 :“我已经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我也知道如何获得社会影响力。”恰恰相反,他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想要有所理解。他带着问题前进,尝试着掌握能解决zui棘手问题的学问和方法。向朋友请教结束时,他以一句幽默评论作为回报 :“我确实需要再学学磷酸盐。”(习惯五 :知彼解己)
终于,我被盖茨的变化完全震慑了。即使在微软创业zui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他还养成看传记的爱好,一次他告诉《财富》杂志的布兰特·谢兰登 :“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发展实在令人称奇。”——这句话像咒语般在盖茨身上应验。(习惯七 :不断更新)
盖茨的例子让人惊叹,但是我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人。温迪·科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提出“为美国而教”的理念,激励了成百上千的大学毕业生先在落后学校任教两年,终极目标是凝聚势不可当的社会力量,彻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史蒂夫·乔布斯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住在连家具都没有的房子里,由于近乎疯狂地投入开发新产品,他完全没有时间去做似乎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买餐桌或沙发。(要事)再比如西南航空公司的赫伯·科勒赫,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创建了双赢的模式,以便每个人在9·11恐怖袭击后都能团结一致。 30年来,既保证公司的长期利益又不会裁员。(双赢思维)还有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每天只打几个盹,这样“一天能当两天用”。(不断更新)
我并不是说,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塑造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必须一对一培养所有七个习惯。比如《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原则是互补的,但又彼此独立。柯维写书的出发点不是建立强大的组织而是提高个人效能。但是我推测,能实践“七个习惯”的人都会成为五星级领导者,这也是我在《从优秀到卓越》里描述的变革型领导者。五星级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低调性格和职业理想的完美融和,把精力、动力、创造力和原则置于比个人意愿更广阔、更长久的地位。肯定地说,他们雄心勃勃,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改变世界,他们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和个人利益。
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作为衡量伟大领导者的重要变量之一,即掌权者的内在动力、性格和抱负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无论他们说什么或怎么伪装,即使不是马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会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柯维体系的中心原则 :首先塑造性格,先战胜自己才能赢得工作上的胜利。
我认为史蒂芬·柯维本人便是一个五星级领导者。在非常成功的事业面前,他对自己影响力的谦卑绝不是伪装的,他帮助人们掌握理念的愿望不可阻挡。他发自内心地相信如果人们实践“七个习惯”,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这个信念贯穿全书的始终。
作为一个五星级领导者,史蒂芬·柯维尽力实践他教授的内容。他坦言自己在坚持习惯五(知彼解己)上遇到的困难zui多。一个巨大的反差是,史蒂芬写书之前,他先开始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我们更能理解,他首先是一个作为老师的学生,然后才是一个学习写作的老师,这样的好处是他的课堂互动非常活跃。在习惯二中,史蒂芬挑战每个人的方式是想象自己的葬礼,然后思考 :“你想让每个致辞者就你的一生说些什么?……你希望他们看到你性格的哪些方面?你希望他们记得你有什么贡献和成就?”我相信,如果他在天之灵能听到人们现在的赞誉会很欣慰的。
没有人能永生,但是书和思想却会永远流传。当你用心读这本书,你会深受史蒂芬·柯维能量的影响,你能感觉到他借着文字在和你说 :“我在这里,我对此深信不疑,让我帮助你,我想让你得到真谛,从中学习;我想让你成长,做得更好,贡献更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逝者安息!史蒂芬·柯维的事业仍将继续,史蒂芬·柯维的精神将永存,像本书刚出版时一样的鲜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刚满25岁,这正是生命力zui强的开端!
吉姆·柯林斯
于科罗拉多州波德尔市
2013年6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中国移动有着非凡的影响力,使我们的团队充满着激情和澎湃的动力。
——徐达|上海移动 董事长、总经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学习,令人们在工作、人生方面都有颇多受益。非常好。
——叶健|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自2006年以来,宜信所走过的改革创新道路的背后,都是“七个习惯”成就的。“七个习惯”已经成为3万多宜信人血液里的坚持与信仰。
——唐宁|宜信公司 创始人、 CEO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经成为了华泰保险集团所有领导、教练和员工的必修。
——吕通云|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兼首席人才官
到目前为止,西门子中国有4000多员工上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课程。“七个习惯”对员工个人发展,及对支持西门子战略的人才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刘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管理学院院长
1989年,我*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时我只是个年轻的程序员。多年来,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在使用“七个习惯”准则。
——汤姆·谢尔|联想个人电脑开发部副总裁兼总经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我影响深远。这本书,以及这个课程,值得向很多组织和个人推荐,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郑云端|链家集团 CPO
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与我们常在!
——马成功|* *大学执行校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已经成为一个遍布全球企业界、政界和非营利组织的普遍现象,并一直对组织的成功和个人的效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陈俐同|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Covey)新加坡和大中华区总裁
本书是企业人才梯队培养的必修课,也是建设和打造企业文化的不二法宝。
——梁冰|复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复星管理学院副院长
出版30年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为GE卓越领导力培训的明星课程内容,深刻影响着上千位GE领导人的管理理念,成为他们领导团队的行为标准和进行思想沟通的共同语言。
——郝晓莉|GE医疗 中国企业大学校长
我是在1998年接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那时我还很年轻,这门课程对我冲击很大。史蒂芬·柯维博士所倡导的这些原则,是人们一辈子都用不完、学不完的。
——凌震文|大众点评网 人力资源副总裁
15年前,我深深地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吸引。多年来,我始终乐意与朋友、同事们分享柯维博士的思想精髓。
——杨迅|上海移动 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再读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仍像30年前出版时一样内容明确、与时俱进。这是一本***书,更是这个时代zui重要的商业书之一。
——凯文·特纳|微软 首席运营官
没人能永生不灭,但是书和思想却能保存下来。这本书和刚出版时一样,会继续焕发活力。史蒂芬·柯维的作品流芳百世。
——吉姆·柯林斯|世界管理大师,《基业长青》作者
无论是在大型公司还是小学,史蒂芬·柯维的理论都能重塑我们看待生活以及领导别人的方式。本书对全世界学生的影响将会在十年之内显现。
——丹尼尔·多梅内克|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 主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史蒂芬·柯维留下的不可多得的财富。书的框架简单、基于原则,帮助读者成功应对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挑战。
——莫奈尔·阿莫瑞姆|巴西阿布里尔教育出版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让组织成员凝聚一心。书中的智慧与企业文化完美结合,企业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贾娜尔妮·索乌罗|印度尼西亚万自立银行 高管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改变人生之旅的起点。在我心中,柯维的智慧毫无疑问地让世界上许多机构更加出色。我们的使命是传承这种智慧!
——康宁德|TNT荷兰邮政 首席执行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一本我会推荐给所有人的好书。我们公司已经把书的内容运用到了人才发展项目中。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加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高效方法。
——汉克·徐|新加坡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首席执行官
作为一名教授,我见证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给学生本人及其学术发展带来的永久变化。能够遇到史蒂芬·柯维是我的荣幸!
——加布里埃尔·安东尼|博士,荷兰美素集团青少年护理委员会 主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打破了我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方式。我发自内心地承认,史蒂芬·柯维让我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让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教练。
——乔尔·斯科尔斯|比利时纽特尔公司 创办人
习惯一 积极主动
zui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
下面请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把意识转移到屋子的某个角落,然后用心客观地审视自己,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吗?
再想一想你现在精神状态如何?你能认清心态吗?你准备怎样描述?
再花一分钟想想你的头脑是怎样工作的,它反应灵敏吗?是不是正在为这个心理实验的目的感到困惑而且想理清头绪?
以上都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而动物则缺乏这种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的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一代又一代在不断演化中实现进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培养和改善习性。
我们不是自己的感觉、情绪甚至思想。正是因为我们可以思考,才能有别于事物和动物。凭借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客观地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Self-paradigm)。所有正确有益的观念都必须以这种“自我思维”为基础,它影响我们的行为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别人,可以说是一张属于个人的人性地图。
事实上,我们如果不能客观地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
这将极大地限制个人的潜力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幸好人类有自我意识,能够检讨自己的自我思维是基于现实和原则,还是受到社会的制约与环境的影响。
社会之镜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社会之镜”(Social Mirror),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方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
“你从不守时。”
“你怎么总是把东西弄乱?”
“你肯定是个艺术家!”
“你真能吃!”
“我不相信你会取胜!”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弄不懂吗?”
然而,这些零星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弱点。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实际上根据这种流行看法而绘制的社会地图一共可以分为三种,也可以说是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用来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一起使用:
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脾气不好,那是因为他先祖的DNA中就有坏脾气的因素,又借着基因被继承下来。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比如你总是不敢在人前出头,每次犯错都内疚不已,那是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你的童年经历分不开的,因为你忘不了自己尚且稚嫩、柔弱和依赖他人时受到的心灵伤害,忘不了小时候因为表现欠佳而遭遇的惩罚、排斥和与人比较的感受。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例如老板、配偶、叛逆期子女,或者经济状况乃至国家政策,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这三种地图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甫洛夫(Pavlov, 1849~1936,曾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译者注)所做的关于狗的实验。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见图3-1)
那么这些“决定论”地图的准确性和作用如何?能否清晰反映人类真正的本性?能否自圆其说?是否以内心的原则为基础呢?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