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100667
- 三岛文学世界的原点,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和宣言书,被川端康成誉为“1950年代的希望”
《假面的告白》出版后,评论界对此击节称赞,将之誉为天才之作,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日后为世人所知的三岛由纪夫。
- 日本文学翻译名家陈德文教授倾其毕生心力翻译修订译本
一頁联合日本文学翻译名家陈德文老师,将其毕生倾力翻译的三岛由纪夫作品共16种集中出版。陈老师的译文被读者评价:“该冷静的时候就是三岛原文版词藻精准,大理石一样的行文;到了情欲段落突然活色生香,看得人热血沸腾。这种对照下,更显出了本作异样的美。不愧是我心中*好的三岛著作的译者。”
- 这是一本用写作征服内心恶魔的小说
青春期应有的躁动不安,包括众所周知的他有关自我身体的“自卑感”,以及与怯懦做持久而天然的挣扎,在作品里被完整而又有节制地表述。这本书的诞生便是这种内心争斗、反复徘徊和确认的成果。
- 延续一頁文库特色,采用日本文库本*经典开本,柔软轻盈、单手可握
经典译本×首套文库本×新锐设计风,为三岛做一个*美版本——“别怕美好事物被苛责,我们先来让它存在。”
“或许我天生羸弱,所有的喜悦都掺合着不祥的预感。”
三岛由纪夫文学的出发点,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与宣言书,发表于1949年。本书一经出版即成为畅销书,更被川端康成誉为“1950年代的希望”。
这部半自传性小说,通过倒错的内向型自白对“我”进行理智的探索,从出生、幼年、少年到青年期的赤裸裸的心理记录和自我分析。《假面的告白》从社会心理的压抑出发,来对抗传统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的束缚。作品的特色在于内外交错、不拘泥于事实,完全凭主人公的意识轨迹构成。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译后记
“我被三岛君纯熟的天赋所震惊,竟感到目眩神迷。与此同时又被他的文字扰乱了心神。他的新奇是很难理解的。有些人可能会从这部小说中得出判定后的结论:三岛是无懈可击的。而另一些人却能从中窥悟到他所有的深切的伤痕。”——川端康成
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美]唐纳德·基恩(日本文学研究权威)
“三岛氏本来就是一个持有特殊感觉、特殊嗜好、特殊信念、特殊哲学的人。存在的确证只有在存在被破坏的瞬间、死的瞬间才能获得的哲学,至少不是面向大众的哲学,且是无法验证的哲学。”——涩泽龙彦
三岛是一位“用绚烂的语言铠甲,包裹纤细、脆弱肉体的独孤的现代艺术家,他将一切都赌给了语言的世界”。——野岛秀胜
“李现在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预知了生活的无奈。”(GQ报道)
译后记
陈德文
这是三岛由纪夫部长篇小说,写于二十四岁时的一九四九年,初由河出书房出版发行。作者在河出书房出版月报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一个无益而精巧的逆说。这部小说就是生理学上的证明。我虽然认为自己是诗人,但或许更是诗的本身。因为诗本身抑或只能触及人类的耻部。”
假面与素颜(即真相)是反义词,“假面的告白”,意思就是“带着假面具,诉说心里话”。这里的“假面”,是作为艺术家的假面,也就是作家所谓“逆说”的表现手法。对此,著名评论家福田恒存有过独到的见解:
“丰饶的荒凉?就是这种感觉。天真的无赖,孩子般的大人,具有艺术家才能的凡人,制造假货的骗子手。然而,艺术家,除了才能之外一无所有;艺术家,不就是骗子吗?这么说来,确乎如此?在现代看来,对于这种充满痛苦的逆说而不以为是逆说的人,或者亲自利用逆说的存在而不打算将此作为逆说的人?他,就是三岛由纪夫。”(《关于 < 假面的告白 >》,1950 年 4 月)
《假面的告白》,是作者正式迈入长篇小说文学殿堂的自画像和宣言书。借助“假面”,掩蔽“素颜”,强调虚构,表达真实。作品中涉及的事项大都是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经历。作品中“我”的身上,流贯着作者的血液,时时闪现着作者的影像。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部作品堪称三岛由纪夫的半自传性长篇小说。作者借助自己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等作为素材创作小说,并不限于这部作品,其他诸如《鲜花盛开的森林》《写诗的少年》和《椅子》等,亦属此类。
小说问世的第二年, 福田恒存就高屋建瓴地指出:
“《假面的告白》,不仅在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占据位置,而且作为战后文学,是长存后世的收获之一。现代文学必须对今后他的工作寄予厚望,三岛由纪夫将以《假面的告白》所达到的高度为出发点,以新的步伐来回报这种期望。我们等待着他自由自在地运用这个假面。”(引文同上)
自那以来,三岛的文学创作和战后的日本文学史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三岛文学的语言特色,评论家野岛秀胜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三岛是一位“用绚烂的语言铠甲,包裹纤细、脆弱肉体的独孤的现代艺术家,他将一切都赌给了语言的世界”。野岛还说:“对于他来说,人生就是‘语言’,‘语言’就是人生。未熟的肉体,已经成为‘语言’的囚徒。正是在这种地方,有着三岛由纪夫走向人生和文学的出发点所孕育的幸福和不幸。”(三岛短篇小说集《〈拉迪盖之死〉解说》,新潮文库版,309、371 页)
多年以来,在三岛文学的翻译与研读进程中,我对于上述这段论述深有所感,并祈望广大读者朋友优先从这一角度阅读三岛文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