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9436
我在读书几十年后,发现读书还是一次次初出茅庐的冒险,因此可以重新咀嚼先贤留下的每一个文字。
——张宗子
宗子读书,舍去了经院典籍的正经意思,带了些许闲适与慵懒。语涉无关宏旨,他总能从边角料似的逸闻趣事中读出些新玩意儿。
从《西游记》札记中的“多心”之辨到《水浒传》中的“品人录”,从漫谈《红楼》到体悟苏轼,二十九篇读书随笔,淋漓酣畅、妙论不断,足见作者与书为伴的快意时光。
在那风清月霁之宵
读《西游记》札记
写《西游记》的那个人
万镜楼中的六梦三世——关于《西游补》
《水浒》及其他
重读《水浒》
天神武松
君子可欺之以方——话说李逵
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
书当快意
绿野何处觅仙踪
好人儿袁太监
月光下的天堂之门
马二先生游西湖
苏东坡的世界
东坡五则
苏轼和章惇:一对朋友的故事
苏轼的黄州寒食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寓物不留物
谤誉中秋月
黄泥坂
文章辞力
桃花万树红楼梦
此岸的薛宝钗
香菱的裙子及其他
兴儿演说荣国府
镜中骷髅和巫婆的眼睛
宝玉和湘云的新梦
读红短札二则
追忆与忏悔
性格和命运
也说《红楼梦》的回
后 记
也说《红楼梦》的回
从前的小说作者,很多人喜欢开宗明义,先把写书的缘起、动机或意旨交代出来,大概那时候写小说不登大雅之堂,怕被人轻贱,更担心被误解,故此总要往堂皇正大的一面靠。《金瓶梅》的作者说,他讲西门庆的故事,旨在助人勘破“财色”二字。《儒林外史》把财色换成富贵功名,说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作《歧路灯》的李绿园指出,世事无非成败两端,造成结果的缘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儿女英雄传》推崇“英雄”和“儿女”合一的人物,说“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有了儿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业。”文康写安公子和十三妹,旨在发明这个道理。《镜花缘》的作者则声称,他想记下那些“金玉其质,冰雪为心”的奇女子的嘉言懿行,使之免于泯灭,为后人做榜样。就连李渔戏作色情小说《肉蒲团》,也不忘强调“警世”的苦心。《儿女英雄传》在回之前,专有“缘起首回”,题作“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颇有今天小说家之创作谈的味道。《红楼梦》与《镜花缘》风马牛不相及,但为奇女子传名,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红楼梦》庚辰本以及除了甲戌本之外的各种脂本,都以这样一段话开始:
“此开卷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蓬牖茅椽,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这段话在甲戌本里,被置于回目之前,作为凡例的一条。从语气和内容来看,显然是是脂批文字。不管它是不是回的正文和起始文字,重要性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这是作者关于《红楼梦》一书简明扼要的自叙,既是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读者打开红楼之门的钥匙。
正如脂砚斋指出的,《红楼梦》一书的“立意本旨”,在于“梦”“幻”二字。既曰梦幻,就是不真,故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照此说法,则《红楼梦》纯然是一部虚构之作。然而作者又说,自己半生潦倒,固然微不足道,但当年遇到的一众女子,德操容止,俱都不凡,不能因为我要自我掩饰而把她们的事迹一并泯灭。那么,《红楼梦》又大有写实的成分。
隐去真事,隐的是什么?空空道人读过原稿,觉得不足之处,在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的“失落无考”。对此,石头笑答:“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意思是,包括年代和地点在内的种种细节,都可以忽略,重要的是“取其事体情理”。故事在事体情理上是必真的,不像市井俗人喜看的“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石头进一步解释,他所记录的,乃是他“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至为关键的是,像黛玉、宝钗、湘云、探春,乃至凤姐、晴雯等主要女性角色,都是他“亲见亲闻”的,实有其人,他的一切记叙,“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也就是说,红楼十二钗的事迹,完全是纪实。
故事的“真”固然是幌子,所谓“假语村言”,还是幌子。前面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经历的既是梦幻,其中又哪里来的真事呢?
真假历来是《红楼梦》的一大命题,在回和第五回两次出现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往往被论者简单化。以假当真时,真固然不真,那么,以真为假时,假自然也不假。这幅太虚幻境的对联,就文字而言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字面上的,另一层是其镜像。比如上联的镜像,便等于“真作假时假亦真”。镜子是《红楼梦》的核心象征之一,《红楼梦》的几个书名中,就有一个叫《风月宝鉴》。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不仅告诉读者,镜子有两面不同的照法,更提醒读者,镜子只能正照,不能反照。反照虽美,不免害了“卿卿性命”。
真与假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还有更多的层次。
作者将一生所历说成是“梦幻”,当然是套话,然而幻中有真,叙述却又要将真事隐去。隐真之后的假语村言,并非出自作者,而是出自石头之口。作者这种貌似“故弄玄虚”的说法,是有严肃寓意在的,它强调了作者和文本之间“必要的距离”。这样,《红楼梦》的文本,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尽管我们都相信作者是一个名叫曹雪芹的人,然而书中阐述此书的形成,却有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石头记下他幻形入世的经历,名为《石头记》;
空空道人读后,从头至尾抄录,改书名为《情僧录》;
吴玉峰读后,改题为《红楼梦》,孔梅溪再改题为《风月宝鉴》;
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
据此,石头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空空道人是位传抄者,吴玉峰和孔尚任参与了此书的传播工作,曹雪芹不过是后的修订者,一位高级编辑而已。空空道人子虚乌有,吴孔两位虽为当时的大文士,却找不到他们和《红楼梦》有很深关系的证据,剩下来的,只有石头和曹雪芹。然而石头又是谁?在一百二十回的程本系统,这不是问题,在脂批本里,却不容易说清楚。
回交代的故事缘起是这样的:女娲补天遗下一块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化为美玉,“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回到青埂峰下,写下追怀往事的《石头记》。显然,石头就是书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甄士隐见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正要送到警幻仙子处的玉,上面镌着“通灵宝玉”四字,正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那一块。
可是,甄士隐午间梦中听到茫茫大士对渺渺真人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神瑛和绛珠下世为人,分别为贾宝玉和林黛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