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75136
如何接受自然灾害的随机性与偶发性?如何理解自然灾害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当社会陷入灾难,或是即将陷入灾难危机时,领导者该如何应对?决策者该如何快速判断,采取何种程度的应急措施?公众的生命安危和某些政治因素错综缠绕时,媒体的作用到底如何?该如何报道突如其来的灾难?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家庭和社区更好地抵御将来的风险?等等。灾害不仅限于灾害发生的时刻,灾难背后的人性值得反思,我们要为未来的大灾难做好准备。《大灾变》一部警世之作,引人思考,值得一读!
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琼斯博士对于一些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余波”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全球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前所未有。《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对行动的号召。天灾注定发生,但人祸可以避免。在这本活力充沛、研究详尽的著作里,琼斯博士献上了对我们过去的观察,并让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的大灾难。
001 — 引言 想象一个没有洛杉矶的美国
012 — 章 硫黄和火焰从天而降(罗马帝国庞贝,公元79年)
024— 第二章 埋葬死者,喂饱活人(葡萄牙里斯本,1755年)
038 — 第三章 的浩劫(冰岛,1783年)
053 — 第四章 我们忘记了什么(美国加州,1861—1862年)
069 — 第五章 寻找断层(日本东京-横滨,1923年)
084 — 第六章 当河堤垮塌(美国密西西比,1927年)
103 — 第七章 群星失谐(中国唐山,1976年)
113 — 第八章 漫无边际的灾难(印度洋,2004年)
126 — 第九章 败局研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2005年)
143 — 第十章 审判灾难(意大利拉奎拉,2009年)
159 — 第十一章 无福之岛(日本东北部地区,2011年)
177 — 第十二章 用设计来防灾(加州洛杉矶,未来的某个时候)
192 — 致谢
194 — 注释
205— 参考文献
全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地震发生。在我生活并作为地震学家工作的加州南部,地震台网的内部设置了一台报警器,如果连续12小时没有记录到地震,报警器就会响起——因为这意味着记录系统肯定出了故障。自该台网在20世纪90年代启用以来,加州南部还从未出现过连续12小时没有地震的情况。
常见的是轻微的地震。比如2级地震,只有在非常接近震中的地方才有震感。每一分钟,地球上都有一场 2 级地震发生。5 级地震比较强烈,已经可以把架子上的物品震下,并破坏某些建筑物了。在大多数日子里,地球上都会发生一两场5级地震。7级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平均一个多月就来一场,不过人类很幸运,它们大多发生在水下,即便在陆地上发生的那些也往往远离人群。
然而在过去的300多年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从来没有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南段发生过,连轻微的也没有。
这种情况是会变的。圣安德烈斯南部在那之前曾发生过大型地震。板块构造并未突然停止,它至今仍在推着洛杉矶往旧金山的方向移动,速度和你指甲的生长速度相同——每年近2英寸(约5厘米)。虽然这两座城市位于同一个州、同一片大陆,但它们处在两个不同的构造板块上。洛杉矶位于太平洋板块,那是全世界的构造板块,它从加州伸展到日本,从阿拉斯加的阿留申岛弧伸展到新西兰。旧金山位于北美板块,它向东延展至大西洋中脊和冰岛。这两个板块的边界就是圣安德烈斯断层了。沿着这条断层,两个板块缓缓与对方擦身而过。它们的运动势不可挡,就像我们无法使太阳不再发光。
本书对自然灾害如何剧烈改变世界做了及时而实质性的回顾。琼斯是一流的叙事者,也是杰出的研究者。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畅销书《合法继承》(Rightful Heritage)及《大暴雨》(The Great Deluge)的作者
要解释灾害的科学以及人类面对灾害的心理,没有人比露西·琼斯做得更好。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作为历史和预言都是如此。
——阿曼达·里普利(Amanda Ripley),《纽约时报》畅销书《世界上聪明的孩子》(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及《不可想象之物》(The Unthinkable)的作者
在我童年时,“人定胜天”是一个颇有力量的表述。然而随着我对科学技术了解的加深,我开始觉得这不过是痴人说梦,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并承担潜在的反噬风险,但归根结底还是自然的一部分。须知,这个地球上至少已经发生过五次大灭绝,已经存在过的物种99.9999%都不复存在,而这些物种都是“顺天而行”,然而当灭世危机来临之际都难以幸免于难。下一次大灭绝会在什么时候?人类是否有可能打破这个魔咒?大灾变的发生或许是不可预测的,但迄今为止人类总体却总能在大灾变之后重新恢复,并依靠群体智慧不断的尝试将我们的文明向外太空扩展传递。正如潘多拉魔盒后出来的是“希望”,我希望人性之美可以在宇宙中永续。
—华大基因CEO 尹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