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54631丛书名: 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公版·2022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综合知识》有以下特色:
(1)紧扣考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在深入研究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和近年考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考试试题命题特点编制,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熟悉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2)细解析,理清思路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解析详细、透彻,从而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3)强化考点,科学备考
本试卷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标准预测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历年考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中公版·2022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综合知识》结合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出题特点以及考试要求,为考生特别编写10套历年考题及10套预测试卷,帮助考生找准考试切入点。本试卷从基本寻常的题目出发,深入浅出地做了详细的解析,使考生能透彻地认识教师招聘考试,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
试题目录
真题1 2021年5月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
真题2 2021年7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
真题3 2021年7月17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真题4 2021年7月24日河北省保定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5 2020年8月2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精选)
真题6 2020年8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7 2020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教师岗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学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8 2020年7月20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专业能力测验试题
真题9 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真题10 019年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九)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十)
真题12021年5月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
真题22021年7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
真题32021年7月17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真题42021年7月24日河北省保定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52020年8月29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直事业单位教师岗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精选)
真题62020年8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
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72020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教师岗公共基础
知识 教育学知识试题(精选)
真题82020年7月20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专业能力测验试题
真题9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真题102019年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精选)
河北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十)
真题22021年7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事业单位教师岗
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0.7分,共56分)
1.关于教育的起源,持劳动起源说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
A.美国、法国 B.英国、德国
C.苏联、中国 D.希腊、埃及
2.()是中国古代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3.“性也者,与生俱生也……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句话反映了()的基本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社会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先天决定论
4.教育能够推动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5.()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和专业性。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6.“狼孩”有健全的躯体,但没有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说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
A.社会化 B.个性化
C.独特性 D.群体性
7.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化理论
B.发展性教学理论
C.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D.终身教育理论
8.“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
A.缄默知识 B.显性知识
C.综合知识 D.外化知识
9.()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课程目标 D.培养目标
10.()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A.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C.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1.使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因素转化为现实因素,进而真正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
A.遗传物质 B.环境条件
C.个体发展 D.实践活动
12.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双轨制 D.融合型学制
1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这反映了()对教育的影响。
A.物质基础 B.社会政治
C.经济制度 D.生产力
14.我国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5.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反复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张老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学习观摩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17.中学生学习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如表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是学生的()。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技能性知识
18.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建的(),主张由学生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暗示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小组合作法 D.设计教学法
19.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0.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A.阶段性特征
B.持续性特征
C.层次性特征
D.递进性特征
21.()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A.课程计划 B.课程方案
C.课程标准 D.课程框架
2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典型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范例教学 D.问答式教学
23.传统课程评价观的评价重点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课程内容 D.课程结果
24.教师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使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这是教师()。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提高
D.专业自我的形成
25.教育家()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昆体良
26.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A.教师素质 B.学生成绩
C.学校制度 D.法律要求
27.赵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后,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被全班同学认可。赵老师使用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价值辨析法
C.群体约定法 D.实际练习法
28.数学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晓明足够的关注和期望,晓明在得到王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这一现象是()。
A.扇贝效应 B.巴纳姆效应
C.南风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29.研究表明,学生每天学习能力强的时间大约在()。
A.早晨6~7时 B.上午9~10时
C.下午14~15时 D.晚上19~20时
30.目前,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分流教育制度
B.学校办学条件
C.学生身心素质
D.教师学历水平
31.新入职的王老师自己录制了10分钟的讲课过程,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王老师这种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方式是()。
A.教学观摩 B.微格教学
C.专题研修 D.行动研究
32.幼儿园刘老师在黑板上把松鼠画得很大,把牛画得比狗还小,给小朋友们造成了一定的错觉。这是由于刘老师忽视了知觉的()所产生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3.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附属内驱力,()。
A.成绩差的比成绩好的突出
B.谦虚的比傲慢的突出
C.能力强的比能力弱的突出
D.女同学比男同学突出
34.“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体现的社会认知效应是()。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35.唐代画家张璨可以“双管齐下”,一手画青翠葱郁的活松,另一手画萎谢凋零的枯松,同时下笔,同时收笔,皆为佳作。这体现了()。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36.()是掌握语言、劳动、体育、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技能技巧的基础。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37.教学中,张老师经常用举目凝视、变化表情、提高语音语调等方式,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及时制止他们分心。这些做法属于()。
A.超前控制 B.信号控制
C.提问控制 D.艺术控制
38.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人们的这些认识体现了思维的()特征。
A.间接性 B.独立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39.张明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较要强的学生,他想报名参加全市数学竞赛,但又怕取不上名次而丢面子。张明的心理动机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40.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常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这体现了兴趣的()特征。
A.广阔性 B.自觉性
C.效能性 D.稳定性
41.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早。
A.知觉能力 B.记忆能力
C.思维能力 D.判断能力
42.在一个人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A.遗传因素
B.智力因素
C.教育因素
D.实践因素
43.小学生将小麦、水稻、玉米归为粮食作物,将甘蔗、甜菜归为糖料作物。学生获得的概念属于()。
A.关系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44.一些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明明很想接近异性,但很多时候却故意疏远,甚至表现得十分淡然。这说明这些学生的情绪具有()特点。
A.两极性 B.延续性
C.稳定性 D.文饰性
45.小强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当他表现出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张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张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46.下列技能,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作文构思 B.解题运算
C.实验操作 D.观察分析
47.初中学生形成非正式群体的联系纽带是()。
A.兴趣爱好 B.共同利益
C.学校规范 D.社会地位
48.班主任王老师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班内的各项工作,鼓励学生认真完成班级任务,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王老师的班级管理属于()。
A.监督型领导方式
B.放任型领导方式
C.民主型领导方式
D.自由型领导方式
49.研究表明,()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50.三(2)班的一些学生上体育课时,经常叫苦叫累,还有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为此,班主任应加强培养学生的()。
A.学习方法 B.意志品质
C.情感情绪 D.学科思维
51.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某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话剧《江姐》,参观红色革命圣地,举办以“颂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该学校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52.已经到了放学回家的时间,四(2)班的王老师把部分学生留下来继续做数学题,使一些学生勃然大怒,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属于()。
A.情境相悖逆反心理
B.超限刺激逆反心理
C.态度对立逆反心理
D.评定失实逆反心理
53.学生处于抗拒的心态时很难接受教育和疏导,这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讨论一些愉快的话题,在他们心情较好的时候再进行教育。该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采用了()。
A.暗示法 B.心理置换法
C.迂回法 D.社会强化法
5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的认知过程是()。
A.图式 B.同化
C.平衡 D.顺应
55.美国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