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58774
该书系由重庆出版集团策划实施,著名红岩研究专家厉华先生领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书。
重庆解放前夕,以江姐为代表的许多革命烈士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江竹筠同志被誉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这是一本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在广罗史料的基础上,创作出这一精品力作,将江姐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既有江竹筠同志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又有对孩子、丈夫等亲人的感人亲情。在革命事业面前,她愿意抛弃自己的亲情、爱情,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的信念。
该书是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切实加强红岩革命文化的传承,大力弘扬红岩文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有力地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江姐:傲雪红梅》是厉华说红岩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有关江姐的纪实文学作品,由红岩名家厉华先生及江姐故里自贡市大安区党校副教授陈莎老师共同执笔完成,可谓是有史以来有关解读江姐方面为翔实的著作。该书采用新史料、新观点,对江姐进行全方位解读。
《江姐:傲雪红梅》约16万字,共分为7个板块,讲述了江姐的故乡、童年、人生经历、革命故事、红岩档案中真实的“江姐”、伟大的革命精神等内容。全书语言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将真实的革命英烈江姐的故事解读给读者。
《江姐:傲雪红梅》让读者了解江姐,感受江姐的革命精神,论证出江姐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一观点。全书观点明确、史料丰富、论述严谨,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一本优秀的党史读物。
《江姐:傲雪红梅》中展现的江姐的革命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既有江姐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又有其对孩子、丈夫等亲人的感人亲情。在革命事业面前,她愿意抛弃自己的亲情、爱情,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忠于自己的选择,忠于自己的信念。
《江姐:傲雪红梅》的编辑出版,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江姐的故事,理解她的选择,感受她的革命精神和信仰,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弘扬红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员的自身修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深化与阐释。
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
一、走进江姐故里——四川自贡大安区大山铺 / 1
童年江竹筠 / 5
红岩大义 担当大安 / 14
二、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 17
《红岩》小说现象 / 19
《红岩》小说中的江姐 / 26
三、红岩史料中记载的江竹筠 / 33
投身革命 一心向党 / 35
年轻的革命战士 / 48
四、敢于担当、执行纪律 / 57
从假扮夫妻到革命伉俪 / 59
为《挺进报》奔波 / 75
临别托孤 姐妹情深 / 85
五、心存敬畏,忠诚 / 93
夫妻永诀 / 95
家书寄情 / 104
酷刑拷打 钢铁意志 / 124
六、临刑寄语——狱中八条 / 159
七、附录 / 171
大安人民的纪念——江姐故里 / 173
关于江姐的评论 / 176
大安区“弘扬江姐精神 打造江姐故里”掠影 / 183
我心中美的英雄女神——致江姐的一封信 / 198
参考文献 / 201
后记 / 204
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
革命,多少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流血,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卓绝,创建了一个新中国!
革命,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记载了革命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争事迹。小说《红岩》的创作问世,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英雄的名字被世人所铭记。尤其是江姐,一曲《红梅赞》使她的名字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任何一个文学领域都曾以她作为创作的对象。歌剧 《江姐》、电影《烈火中永生》、报告剧 《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剧》 等,不断地从党性、人性的高度统一去展现红岩英烈的辉煌。经久不衰的江姐形象,穿越时空,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成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忠诚革命事业的典型代表。江姐在铁窗黑牢里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正气之歌,它昭示着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为共产主义
理想而奋斗!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坐标的参照系。
在我 2000 多场的 《红岩魂——信仰的力量》 报告演讲中,每次都要讲到江姐,江姐感人的事迹令听众肃然起敬,这,促使我不断地去收集史料,不断地去研究开发,坚持“内容为王、编织细节”,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更多的人走进红岩。
江姐,这个名字不是文学创作,她是狱中难友对江竹筠的尊称。江竹筠被捕时川东地下党遭受严重破坏,如刘国定等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被叛徒出卖的江竹筠手上掌握有地下党游击队的重要信息,国民党特务要从江竹筠口中挖出组织情况和人员名单。先于江竹筠被捕的人员都清楚江竹筠失去丈夫的悲痛,更清楚她对儿子健康的纠结。大家都担心,江竹筠在特务威逼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会不会坚持不住?大家关注刑法下的江竹筠的表现。当江竹筠被刑法摧残不能够行走,特务用布单子裹住她抬回牢房的时候,大家为她的坚持、为她的顽强而钦佩不已。江姐战胜刑法折磨的坚不吐实感动了大家,候在牢门的难友们叫出了:江姐!后来,江竹筠从单独关押转入女牢房,大家都以“江姐”称呼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渣滓洞、白公馆革命烈士斗争事迹的宣传从未间断,一直被人民所信仰,一直有新的作品在问世。我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任馆长期间,现已经去世,在渣滓洞工作了 30 多年的谭毅,给我生动地描述过“文革”红卫兵在渣滓洞的情况:“各地的造反派到重庆开着广播车,喊着‘要砸掉宣传刘少奇白区路线的渣滓洞、白公馆’,却在罗广斌现场滔滔不绝的演讲中接受了英雄、革命烈士、革命历史的洗礼!红卫兵那时是一批又一批地来,几乎都是读过小说《红岩》 的学生。他们找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被关押的牢房,根据小说的内容不断向我们提问。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等也被红卫兵请到现场讲《红岩》中的故事。特别是罗广斌,经常是上
午在渣滓洞讲,下午又到白公馆讲。红卫兵搞串联到重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看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旧址,特别是要见一见真正的‘红岩’人。与其说那时红卫兵到这里来是‘批判白区的错误路线’‘革白区叛徒的命’‘砸烂有封、资、修毒素的渣滓洞、白公馆’,不如说是来听罗广斌滔滔不绝、颇具感染力的‘现场教学’。终,红卫兵怀着一种革命的崇高敬意离开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旧址。这也是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旧址在‘文革’中没有被破坏而完好地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谭毅,1964 年 8 月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在渣滓洞当管理员、讲解员,一直到退休都没有离开过那里。他也参加过造反派,但是他没有离开过渣滓洞的工作岗位。他说:“我白天是管理员、讲解员,晚上是保卫员、防火员,这里就是我的家。”他在渣滓洞结婚、生子,他陪伴母亲在那里走完人生,他的一家都住在牢房里,直到 2000 年分配了房子才结束了住在牢房里的日子。今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选择了渣滓洞、白公馆文物保护的职业岗位,管理和宣讲着革命先辈的革命斗争历史。
作为连续在红岩岗位上工作了 30 多年的人,我与今天仍然在那里工作的每一个职工都认为:职业的光荣,人生的骄傲。
1988 年,一个嫌弃家乡贫穷的青年女子到重庆转车到广州打工,因为没有买到火车票,于是她坐一元钱的旅游车到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她在渣滓洞听导游解说,自己又转看了许久后,在出口的留言处翻阅留言。后她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看了展览里有这么多我家乡的烈士,觉得自己嫌弃家乡穷要出去打工很可悲!我不走了,我要回去……
1995 年在渣滓洞出口留言簿上有这样一段留言:我在人们眼中是大款,但是每次来重庆我都要抽空来看看这里,可以得到一种力量的激励。
红岩魂全国巡回的留言里,一位观众留言:以前嫌房子小了,钱也少。今天看了展览我什么都不愿去计较了。
2003 年我在采访江竹筠儿子彭云和他妻子时,彭云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她的儿子我热爱她!作为中国公民我崇敬她!
这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评论
还没有评论。